欧洲为什么无法形成中国式的大一统帝国

今天欧洲作为一个地理概念是明确的:与美洲以大西洋为界、与非洲以地中海为界、与亚洲以乌拉尔山脉为界。然而历史上的欧洲并不是一个明确的概念,其边界外延是经历了一番变化的:欧洲是欧罗巴洲的简称,而“欧罗巴”一词来自于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位人物。最初欧罗巴指的是希腊本土,后来才把爱琴海诸岛包括进来。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时期欧洲的范围一度向东延伸包括了如今被归入亚洲的小亚细亚等地。显然这时的欧洲与其说是一种地理概念,不如说是一种文化概念——指的是接受希腊文化的地区。公元2世纪托勒密将顿河作为欧洲和亚洲的分界线,这一观念一直维持到17世纪。随着俄国的彼得大帝一方面在国力致力于西化改革,一方面积极对外扩张。俄国的西化改革使其与西欧各国的心理认同相对增加,而随着俄国疆域的向西扩张就使其与欧洲中心的地理距离也日益缩短,最终俄国成为了欧洲均势格局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欧洲的地理外延也随着俄国的崛起由顿河推进到今天的乌拉尔山脉。

欧洲为什么无法形成中国式的大一统帝国


在地理上分隔欧洲和亚洲的乌拉尔山脉尽管蜿蜒长达2000公里,然而其最高点海拔也不过1895米,这一高度甚至还低于我国五岳中的华山和恒山,我们不妨试想在数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华山、恒山就不是诸侯国之间的天然分界线,换句话说即使华山这样的天险在数千年前就能克服,显然乌拉尔山脉并不是什么不可逾越的地理屏障。事实上乌拉尔山脉在历史上既没阻挡蒙古人西征的铁蹄,也没成为俄罗斯自西向东征服西伯利亚的障碍。同样从海上将欧洲与亚洲分隔开来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也不是不可逾越的天堑:今天位于亚洲的小亚细亚半岛在古希腊时代就和欧洲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著名的特洛伊战争就爆发于此。海峡没能阻止希腊人跨海远征特洛伊,没能阻止后来的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同样也没能阻止奥斯曼帝国攻陷拜占庭。正因为缺乏天然的地缘屏障,所以从乌拉尔山脉西麓一直延伸到多瑙河的东欧平原自古以来就是匈奴人、保加尔人、蒙古人等游牧民族入侵欧洲的天然地缘通道。在相当漫长的古代历史上这一地区与滨临地中海的南欧地区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文明特质,而作为欧洲文明源头的古希腊古罗马文明恰恰就发源于地中海。事实上罗马帝国是一个典型的地中海帝国——即使在其鼎盛时期的版图最北只延伸到莱茵河-多瑙河-喀尔巴阡山一带,至于今天的俄罗斯、乌克兰、德国等广大东欧、中欧地区在当时甚至根本不被视为欧洲的一部分。事实上当时这一并不被视为欧洲的地区可不小——这一地区占据了如今欧洲面积的一半左右。当时的欧洲实际上就以莱茵河-多瑙河-喀尔巴阡山为界形成了拉丁文明与日耳曼、斯拉夫等不同族系的分野。

欧洲为什么无法形成中国式的大一统帝国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洲大陆的西部被阿尔卑斯山、比利牛斯山、喀尔巴阡山、多瑙河、莱茵河等天然的地理屏障分割成支离破碎的小块,而在欧洲大陆的西北方向还分布着三个大岛——不列颠岛、爱尔兰岛和冰岛以及一系列小岛。这些地理屏障将欧洲分割成大大小小的各自独立的地缘板块,由于缺乏一个足够强势的核心板块,所以无论是法国或是德国单纯依靠自身体量要想压制整个欧洲其实是无比艰难的。也许有人会说:中国在自然地理上也有高山大川的阻隔,那么为什么就能形成大一统帝国呢?这里需要注意的问题是:现代意义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有着960万平方公里陆地国土的辽阔大国,在其境内的确存在着诸多高山大川,然而在中华文明最初发源诞生的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有着适宜农耕的大面积冲击平原的;相比之下欧洲只有支离破碎在板块,缺乏大面积的适宜定居农业的冲积平原,所以往往形成城邦割据的状态。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生存环境塑造了中国人和欧洲人不同的思维模式:中国很早就形成了独特的大一统思想意识,尽管中国作为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帝国是由秦始皇嬴政所缔造的,然而其实大一统思想早已有之——战国七雄连年征战、诸子百家纵横争辩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天下定于一的目的。然而这种思维意识形态却是欧洲人所不具备的,即使是在形式上缔造了一个大一统帝国的罗马帝国同样欠缺这种思维意识,事实上罗马帝国和中华秦帝国有一个显著的不同:秦帝国具有明确的混一天下的奋斗目标,正是基于这一目标才使秦始皇嬴政得以奋六世之余烈;相比之下罗马帝国的扩张是没明确目标的——罗马的历代统治者总是小心翼翼地尝试帝国是否还有继续扩张的实力。

欧洲为什么无法形成中国式的大一统帝国


正因为大一统思想是华夏民族早就孕育出来的全民共识,所以秦始皇嬴政可以较为顺利地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废分封行郡县并统一帝国的文字、货币、度量衡,实现了”车同轨、书同文“,从此以后中华大地各地区之间就形成了紧密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联系。这种统一体系是如此强大,以致于即使是异族入主中原也必须接纳这一体系。相比之下欧洲由于缺乏这样高度统一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这意味着欧洲的大一统帝国必须具备足以压制各地的绝对军事优势,否则一旦当帝国中枢处于衰败状态时各地就会出现群雄并起的现象。罗马帝国在其鼎盛时期得以维持一个形式上的大一统帝国,然而随着罗马帝国在蛮族入侵的浪潮下覆灭之后欧洲就进入到了封建采邑制度盛行的中世纪。相比之下中国也曾经历过与罗马的蛮族入侵类似的五胡乱华,然而在经历五胡乱华以及之后南北朝的长期混战之后根深蒂固的大一统思维仍使中国人得以缔造大一统的隋唐帝国。正如中国人的大一统思想一旦形成就对中国历史的塑造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样的是:欧洲的分裂状态一经形成就具有强大的惯性,因为始终有力量会试图维持欧洲的均势而不希望一个统一的欧洲出现:在中世纪罗马天主教会为避免有强大的世俗政权崛起威胁神权统治往往联合欧洲各国打压势力强大的世俗霸主;到了近代教会势力式微后正处于国力巅峰状态的大英帝国确定了自己的世界霸主地位,对欧洲大陆英国严防死守可能出现一个足以统一欧洲大陆的国家出现,以免威胁自己的霸权,为此不惜联合欧洲各国同拿破仑和希特勒交锋;二战后英国辉煌不再,世界陷入冷战格局,欧洲分裂成为分别由美国和苏联控制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和东方社会主义阵营,总之谁也不愿看到一个统一的欧洲出现。拿破仑和希特勒曾尝试以战争手段统一欧洲,然而这种方式被证明势必遭到致力于维护欧洲均势的各国的普遍抵抗,最终拿破仑和希特勒的武力统一计划都已失败告终。如今欧盟转而致力于通过加强各成员国之间在经济文化上的交流从而以和平方式实现欧洲的逐步统一,然而这样做势必会对美国的霸权构成一定挑战,所以美国就跳出来表示支持英国硬脱欧。而英国脱欧显然使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又出现了新的变数。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