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下归一"到"虽远必诛",华夏实现了真正的"大一统"

从公元前230年起,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用了10年的时间,攻灭了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燕国、齐国,结束了中国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中央层面上建立了三公九卿制度,能够高效地处理和管理国家大事;在地方上废除了分封制,代之以郡县制。秦始皇用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实现了国家政治制度的统一,为后来的历代王朝所模仿,一直到1912年清朝灭亡。同时他又用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实现了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统一。击匈奴,平南越,不断开疆扩土。构筑长城,修直道,抵御匈奴侵略。

从

秦始皇所推翻的是在中国有着超过800年历史的分封传统,虽然中央集权制度拥有不可替代的优点,但是迫切想要改变这个国家的嬴政却忽视了原有体制的顽固,他的急功近利招致了六国旧势力的强烈不满。秦始皇的目标,在短短的秦朝并没有完成,在秦末时期,整个华夏随时可能又重回当初战国诸侯并列的时代,所幸是一个如今看起来是"地痞无赖"的刘邦夺得了天下。

一句"大丈夫当如是也",充分展示了刘邦这个"秦始皇迷"的内心。作为胜利者的刘邦,并不希望成为诸侯之上的天下共主,而是自诩为秦帝国的继承者,他效法嬴政使用皇帝称号,创立了新生的大汉王朝。在刘邦的内心深处,对嬴政充满了敬仰,他渴望用自己的方式,再造一个秦始皇式的集权帝国。

从

但是对于秦王朝迅速覆灭的悲剧,刘邦历历在目,刘邦知道眼前的胜利得益于功臣名将以及六国贵族的支持,在这些人心目中,依然有着对旧制度的眷恋,依然渴望着能够拥有自己的封国,面对自己难以抗衡的功臣势力,尽管心中万般无奈,但现实却逼迫着他做出让步,在原本应该统一的汉帝国领土上,依然册封了七大诸侯国。初生的汉王朝无法行使中央集权,刘邦想改变这种现实,随后决定仿效秦始皇征调了三十二万大军想一举消灭匈奴,在诸侯王面前树立权威,但犯了冒进的错误,被围白登七天七夜。凭借汉帝国现在的实力还远不足以解除这些内忧外患,刘邦不得不向现实妥协,只得选择屈辱的和亲政策,对内奉行无为而治,休养生息发展经济,施行法制。并在刘邦最后的几年里展开对异姓王的清理。

之后的汉文帝和汉景帝也是潜心选择发展国力,并彻底消灭诸侯势力,包括刘氏诸侯王。

从

经过"文景之治"的发展,直到汉武帝刘彻时期,国富力强,手握卫青和霍去病两员千古难出的绝世名将,通过几近让汉王朝彻底崩溃的多次战争,终于彻底打败了压在华夏北方数百年的匈奴。

虽然后世对汉武帝的评价有很多都带着"穷兵黩武"的标签,但是汉民族,却是通过对匈奴的伟大胜利中,建立了民族的认同感和一致性,也只有在此时此刻,屹立在东方的大帝国才是真正大一统的王朝。

从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如今的人说出来是那么的轻巧,但这却是古代先烈,用赌上了国运才实现的,这其中到底有多少无名的白骨和鲜血,现在已不得而知;有空的话,建议大家可以看看"从秦始皇到汉武帝",从尘封的历史中,寻找如今华夏再次崛起的血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