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醫培訓基地落戶太行山區 山西石圪垤村借力“生花”

村医培训基地落户太行山区 山西石圪垤村借力“生花”

5月12日,由民革山西省委會牽頭組織,來自民革山西省直高校和醫衛系統的學者專家共同參與的系列幫扶活動在山西長治武鄉縣韓北鄉石圪垤村舉行。 楊旭東 攝

5月12日,由民革山西省委會牽頭組織,來自民革山西省直高校和醫衛系統的學者專家共同參與的系列幫扶活動在山西長治武鄉縣韓北鄉石圪垤村舉行。 楊旭東 攝

中新網長治5月13日電 (範麗芳 楊旭東)乾淨的紅色大道、筆挺的楊樹、錯落有致的瓦房,還有骨子裡流淌著的“紅色血液”,這裡便是山西長治武鄉縣韓北鄉石圪垤村。5月12日,由民革山西省委會牽頭組織,來自民革山西省直高校和醫衛系統的學者專家共同參與的系列幫扶活動在此舉行。

村医培训基地落户太行山区 山西石圪垤村借力“生花”

當日,參加培訓的共有102名鄉村醫生,他們主要來自韓北鄉、監漳鎮、洪水鎮等地。 楊旭東 攝

地處太行山區的石圪垤村多年來受交通所限,經濟落後,尤其鄉村醫生醫療服務水平相對較低,成為保障村民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短板。

村医培训基地落户太行山区 山西石圪垤村借力“生花”

圖為醫學專家為當地村民進行免費義診。 楊旭東 攝

全國人大代表、民革山西省委副主委、民革醫科大總支主委楊林花介紹:“這次,我們在這裡創建鄉村醫生教育培訓基地,希望將預防與治療並重,將‘末端治療’變為‘源頭治理’,努力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讓優質醫療資源在鄉村落地生根。”

當日,參加培訓的共有102名鄉村醫生,他們主要來自韓北鄉、監漳鎮、洪水鎮等地。此外,醫學專家還為當地村民進行免費義診。

“這個活動非常有意義,因為鄉村醫生在基層承擔很重要的醫療作用,這次培訓的目的是讓老百姓可以不出遠門就能看病就醫,起到健康衛士的守門人作用,有效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對健康扶貧有很重要的作用。”武鄉縣衛體局局長李朝霞如是說。

醫療幫扶是石圪垤村實現鄉村振興的舉措之一。

石圪垤村建設改造的總設計師、中北大學老師李建軍是土生土長的石圪垤人,“石夢生花,綠色立村”是他的設計理念。

“由於這裡地理條件的限制,實行現代化農業生產難度很大,我們希望通過建立中國婦女太行教育基地,結合本村紅色資源的優勢,通過三產,帶動一產二產,解決村民的吃住行的問題,實現可持續發展,讓鄉村脫貧致富。”李建軍說,鄉村振興是人的振興,村民不能等、靠、要,要努力去做,贏得社會的尊重。

武鄉被譽為“八路軍的故鄉·子弟兵的搖籃”,革命舊址豐富。石圪垤村位於武鄉縣東部,緊鄰王家峪八路軍總部,是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總部的“家屬院”,也是當年中共中央北方局婦訓班授課之處。1940年,中共中央北方局婦委在此舉辦了第一期、第二期婦女幹部訓練班,培訓婦女幹部100多人。婦訓班畢業的學員,大部分分赴太行山等地,採用“滾雪球”的方式層層推動培訓婦女幹部工作。

石圪垤村“婦訓班”為晉冀豫、晉西北、冀魯豫等區培養了大批優秀婦女幹部,對組織婦女抗戰、開闢和創建太行抗日根據地發揮了積極作用。近年來,婦訓班舊址已經成為武鄉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性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

楊林花說,“婦訓班精神”是“太行精神”的集中體現,“婦訓班的創建既有歷史的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挖掘與傳承‘婦訓班精神’,與做好紅色教育工作,做好家風民風建設,做好鄉村振興建設有密切關係”。

石圪垤村委會主任李寧平告訴記者,當地將通過提高醫療水平、深入發展紅色旅遊,改善村民狀況並切實提高村民收入。(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