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易經》為代表的一些傳統文化,阻礙了我國自然科學的發展,你同意嗎?

點擊看我主頁


我國傳統古文化不是科學發生的土壤,如果沒有西學東漸的過程,只照原有的路線發展下去,再過一萬年科學知識形態仍舊不會發生,所以不是《易經》或者什麼傳統學術的派別阻礙了科學在我國的發展。所有的傳統文化形態構成為我們的傳統文化,嚴格說來它們都與科學無關。

近代以後,自然科學已經構成為我們現代文化形態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而我們的傳統古文化卻相對的走向了沒落。這個趨勢不是沒有原因的,但作為中國人看到自己的傳統文化逐漸走向衰落,就不可能無動於衷。但是若要扭轉傳統文化走向衰落的趨勢,單憑熱愛與熱情是遠遠不夠。

雖然經歷了近百年的科學思維的訓練和薰陶,但在我國傳統文化的領域的研究中,依然充斥著教條與迷信。比如,今人研究儒學仍不脫古代聖人語的思維定勢,儒學倘有安邦定國的功用,何以阻止不了王朝興滅循環的命運。漢天子親口說過,漢家治國自有法度,哪能專以仁道治之。自古帝王都王霸並用,可是一到學者們的口中治國平天下倒成了儒家的專功。

有人宣講易學,號稱包羅萬象,窮究天地,但從未見有一條有效的自然法則出自其中。倒是科學一有進步,就會有人站出來說,我們祖先早已說過。什麼二進制,量子論,據說《易經》裡都有,可就是說不出哪句經文講述了相關問題。《易經》不過是上古一部占卜工具書,卻被學者們吹捧為形而上的哲學家原典,可問題是從未見精深哲學學說來支持這些觀點。

科學裡沒有迷信和神話,只有懷疑和證明。當我們宣稱某一言論為真時,就需要為該言論提供充分的證據。言論不能空說,學說不能空立。但一到國學研究領中,這些原則似乎就不適用了。孔子是聖,老子是仙,據說能活五百多歲,這麼荒唐的言論也被用於其學說精深的證據。

知識是人類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之一,但是知識大廈的建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要確保知識能夠反映客觀真實。歸根結底,知識是人類大腦思考的產品,但真知識需要與它表描述的客觀對象建立起對應關係。在自然科學方法與自然科學知識誕生以前,人類主要依靠哲學思辨來進行知識的創作,以及知識大廈的建構。雖然在這個過程中,也曾經存在過極其光輝的思想,但總是以猜想為主,不能獲得反映自然界真實規律的結論來。

在西方哲學的傳統中,學者們不斷的追問知識如何起源,以及什麼樣的知識才構成真理的問題。所以,他們總是以懷疑和批判的態度來審查前輩的言論和思想,這些言論對不對,究竟是不是真理?所以,前輩的知識常常被修正、推翻、甚至重重建,直到作者認為找到真理為止。

近代哲學與自然科學的出現,是學者們不斷拷問什麼樣的知識構成真理,才能反映客觀真實的結果。學者們最終棄了純粹思辨的獲取知識的方法。而是採取了以觀察與實驗為主的實證主義的認識方法,這就直接導致了自然科學的誕生。自然科學知識實質上是哲學中實證主義與理性主義相合的認識方法在具體認知領域中應用的結果。在這個意義上,自然科學在本質上還是哲學。

但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沒有認識論,沒有真理問題的思考,所以我們先賢的思想和學說,究竟是否真理,究竟能否反映客觀真實,這些問題是沒有人過問的。學者們只是根據其作者是否權威來確定言論的真理性。所以,在我們傳統文化中,一些被認為很重要的作品的作者常常被神話,不是被描寫為聖人,就是被描寫為仙人,或者假託傳說中先哲先王。所以我們傳統文化的知識,不是依據知識之為知識,真理之為真理的原則來確定其真理性,而是通過外在權威來給知識增權重。這其實並未脫出純粹思辨的獲取知識的方法,還沒有找到獲取真理性知識的方法。

所以,自然科學沒有在我們古文化中出現,是有其必然性的。可以設想,如果不與西方文化相接觸交流,只照傳統的路子走下去,自然科學永不會發生。這是因為我們不主動去思如什麼是知識,它從哪裡來,什麼樣的知識是真理,以及如何才能獲得真理等問題。沒有這類問題的思考與追問,就意味著學者們不以追求真理為目標。我建立的學說就是我認為是的真理,這個不待別人拷問,如果我夠權威,你連懷疑的權利都沒有。這就是我們傳統知識體系的現狀,既使在當代,這一現狀都未曾經真正改變。

舉個例子,無論是《易經》還是《道德經》都不可能在遠古時代洞悉宇宙之秘。但是直到今天,依然有學者將這些文獻奉作金科玉律,甚至幻想著通過這些文獻的研習而發現一個科學的新大陸。老子所講的道,在自然界根本就沒有它的對應物,但現在搞哲學的還要將它當作物理真實一樣去宣講。迷信與教條在我們國學研究領域中依然普遍存在,我認為這是嚴重阻礙我們傳統復興的重大問題。

人類的知識大廈不能夠建立在不理解的概念與原理的基礎上,這是知識建設的一個基本條件。什麼是真理?如何獲得真理?這似乎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但在我們國學知識研究與知識大廈的建設過程中,卻是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如果志力國學研究與國學復興事業的學者不能意識到這一點,研究國學與復興國學就只是空喊口號,意味著實質性工作根本就沒有展開。


國學新邏輯


《易經》被一些人神化,奉為聖經,說《易經》是先知先覺,能知曉未來,真有這麼神嗎?非也!

《易經》是迷信經,講一些似是而非的話,令人可以從不同角度有多種解釋,那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莫衷一是。

《易經》,不講科學,唯有撲卦,講迷信,磨滅人民的意志,麻痺人民的思想,阻礙科學的發展。

《易經》不能代表我國的傳統文化,統治中國封建社會二千多年的是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在封建社會有積極進步的一面,也存在著極大的階級侷限性。


夕陽紅155908541


純屬扯蛋!外國人出於政治目的貶中國文化也就罷了,而有的沒有腦子的國人也人云亦云,就是個呆瓜!

在一個沒有脊樑的窮人看來,就算是生養它的父母都是罪人!

在亞洲,堅持漢文化的國家有兩個,一是中國,另一個是日本。恰恰就是這兩個國家在經濟、科技、工業成就最好!而日本內閣甚至規定,不讀易不得進內閣!日本明治以來,一直向西看齊,日本人奸詐精明,如果易經沒用,他們早把它扔了。

話說回來,現代中國的科技人才很少有讀易經的,又何來阻礙中國科技發展?

西方的聖經才不科學,什麼事都求神幫助,為什麼不廢了它?


淮水山羊公


周易乃幾千年前天生聖人伏羲所創,他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乃創八卦,八卦又分先後天,《說卦傳》曰: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說,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齊乎巽,巽東南也。離,南方之卦也。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焉,兌,正秋也,乾西北之卦,坎者,正北方之卦也,艮,東北之卦也。《周禮.太卜》說:太卜掌三《易》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是知《連山》《歸藏》《周易》為上古三《三易》,而對三《易》之名義,說者異辭,有謂以代號者,有謂以義名者,難以統一,今我們已證實《周易》是周代所撰,而《連山》為夏代所著,《歸藏》為商代所述,勿庸置疑!東漢經學家鄭玄《易贊》及《易論》說:夏曰《連山》,殷曰《歸藏》周曰《周易》,可知以代號為說是正確的,爭論可以休矣。北宋邵雍說,先天《太極圖》為伏羲所畫,後天太極圖為周文王所作,並闡述:伏羲之易,初無文字,只有一圖矣寓其象數,而天地萬物之理,陰陽始終之變具焉。所謂以《周易》為代表的傳統文化阻礙我國自然科學發展的說法,這來身就是個悖論,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從曾經去過中國的歐州傳教士手中購買《周易》英法文譯本,從而啟發靈感,在此基礎上創出二進制數學原理,而現代計算機語言程序就是在二進制基礎上衍生的,而模糊數學博奕論拓撲學無不借鑑了周易理論。日本韓國上層社會知識分子無不研究包括《周易》在內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我國自從遭受兩次野蠻人入侵,尤其是蟎清大興文字獄,《周易》古本《象數偶成》《大衍曆》等書皆毀於一旦!市面流行堪輿術數書藉皆錯訛不詳!幾百年後的今天,就算古本重現人間,別說解釋,能看懂的都沒幾個!


被動專家


這個標題絕對正確不容置疑,易經等一些糟粕被一些所謂的大師鼓吹為,包羅萬象無所不能,也只不過是是看看風水算算掛而已,當國人還在迷信周易,靠風水改變國運命運的時候,西方列強已經覺醒摒棄糟粕崇尚科學,發明了以火藥為動力的洋槍洋炮,中國則是長矛大刀還在沾沾自喜當中,我們有多少年的文明有四大發明,洋鬼子可不管你幾大發明一頓洋槍洋炮把清政府打的落花流水,當國人還從古籍裡蒐集可以炫耀的發明時,人家西方已經發明瞭火車輪船飛機,國人還是靠馬牛拉車加11號快車豈能不落後西方!當今有許多落馬官員不信科學信鬼神,陰陽,請了許多所謂的大師折騰的不亦樂乎,以為在神靈和風水的庇佑下官運亨通日進斗金,結果是封建迷信陰陽大師都不靠譜沒起作用鋃鐺入獄了,所以崇尚追捧周易,奇門遁甲之類的糟粕國家只會落後不會進步。


正義之劍158318193


會被阻礙的是一些無知的人自己的認知。

其實,如果我們現在走進各個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你基本上看不到《易經》的身影,現在學校裡的授課主要是三大主課,理化生和史地政。語文的教學更多的是鑑賞和背誦唐詩宋詞等經典篇目。也就是說,其實近代的教學早已經摒棄了《易經》。

所以,其實你會發現經常拿《易經》說事的人,要麼就是沒咋上過學的,要麼就是算命先生風水大師,要麼就是騙子。

年輕人很少有沒事拿著《易經》,而我們國家自然科學的發展靠的是一代代年輕學者的勤奮與努力,科學注重的是數理邏輯和實驗證據。這些東西是《易經》沒有辦法涉及到的,所以根本不會耽誤到自然科學的發展。

不過,一些騙子常常用《易經》來行騙,讓一些科學意識不強的人上當受騙,這種事情幾乎天天都在發生。所以,實際上這是阻礙了科普的發展。

不過,我還是要說,傳統文化並不是不好的,甚至是《易經》也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我們平時是可以閱讀這些經典的,啟迪心靈還是很不錯的,並且《易經》也確實能給人很多精神食糧。很多學校的校訓都取之於《易經》,比如:清華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但是不要拿這易經強行解釋各種現象,強行當成科學來學習,不要有似乎一本易經就是全世界這種想法,如果有人這樣,那只是說是這個人太無知了。


鍾銘聊科學


同意提問者的觀點,易經真的阻礙了中國自然科學的發展。

易經最早和其它民族的巫術一樣,屬於前科學,這些東西在沒開化時期的民族是對這些深信不疑的,就像我們現在相信科學一樣,因為人們總需要對世界的一套解釋方法。

隨著人類進步,各種自然規律被人類掌握,各種巫術退出人類生活。科學是可以證偽的,必須用實證方式驗證,而霍金的學說雖然被大多數科學家承認,但還不能驗證,所以只是一個學說。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驗證了一百年,一直在追求驗證中。

相對於科學,易經不具備證偽性,甚至不想證偽,成了滾刀肉,它就像一隻鴕鳥,總可以找到把頭扎到裡面的沙子。信奉心誠則靈,要不就是指責你水平低,看不懂易經的博大精深,最終把易經推向了玄學,或是變成了一種打著哲學旗號的詭辯學。

就像一思蘭教不可能現代代,因為他的創始人聲稱自己是最後一個先知,封死了這個宗教的改革之路一樣。易經就是中國古代自然科學的一個封印,特別是變成玄學之後又對自然科學指手劃腳,把中國古代科學引向了歧路,如果沒有西方文明的強勢入侵,中國古代對世界的探索還在易經劃定的範圍內探索,所以說易經限制了中國自然科學的發展有理有據。

在現在世界飛速進步,生物已研究到DNA,已經拍到了黑洞的照片的時代,有的人還意淫易經有多麼高深,只能說很可笑。真正的科學家是不會搭理易理的,只有一些偽民科才拿它忽悠人,甚至當某一項科學發現出現的時候,他們甚至還會說,易經早就算出來了,可笑不?

奉勸一句,那些認為易經有多高深的,請用一些實例給易經證偽,比如證明太陽系中冥王星外還有沒大行星,有幾個,大小如何,軌道如何運行,如果辦不到,就不要忽悠人了,無知不值得炫耀!


千里走單騎1972


我們的思想淵源,尤其是我們的古代思想,深受易經文化影響。

馮友蘭說:“中國古代,試圖解釋宇宙的結構和起源的思想中有兩條路線:一條見於陰陽家的著作;一條見於儒家的無名作者們所著的《易傳》。”無論是儒家、道家還是陰陽家,都是易文化作為宇宙觀的基礎,所謂的“陰陽五行”相生相剋,所謂的“陰陽生萬物”,所謂的“天人合一”等等觀念,牢牢佔據主流學派。

中國古人有天地人三才之說,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裡說的“自然”與西方哲學詞彙裡的“大自然”意義完全不同。(如牛頓的著作,名為《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老子《道德經》裡五次出現“自然”。如“百姓皆謂我自然”、“希言自然”、“道法自然”、“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這裡的“自”作“自己”,“然”作“樣子”、“如此”之意。“自然”二字,實為“自己如此”的意思。

古人“天人合一”的樸素思想認為:人和自然是一體的。既然“天人一體”,知識就可以“求諸於己”,首先要修煉自己。《大學》中提出的儒者求學八階段,依次是: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格物、致知,只是非常初級的、原始的階段,並不是最終的和最高的目標。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才是求學的目標,所謂的“誠意、正心、修身、齊家”,做學問要先“修身”,然後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影響了古人客觀看待外界事物的能力,“格物”成了“修身”的手段。

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先生就指出:“《易經》影響了中華文化的思維方式,而這個影響是近代科學沒有在中國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

楊振寧認為:“天人一物”、“理一分殊”和“內外一理”,起源於易經每一卦都包含天道、地道與人道在內,認為天的規律跟人世的規律是一回事。我們知道王陽明格竹子,是要用人世間的“理”追求自然界的“理”,這樣當然格不出近代科學。近代科學一個特點就是要擺脫掉“天人合一”這個觀念,承認人世間有人世間的規律,有人世間複雜的現象,自然界有自然界的規律與自然界的複雜現象,這兩者是兩回事,不能把它合在一起。

楊振寧總結近代科學為什麼沒有在中國萌生,歸納了五個原因:“第一,中國的傳統是入世的,不是出世的。換句話就是比較注重實際的,不注重抽象的理論架構。第二,科舉制度。第三,觀念上認為技術不重要,認為是‘奇技淫巧’。第四,中國傳統裡面無推演式的思維方法。第五,有‘天人合一’的觀念。第四與第五兩點我認為跟《易經》都有密切的關係。”

“天人合一”的觀念,導致了古人無法“物歸物,我歸我”的客觀區別地看世界,遇事喜歡求諸於自己的內心,使學問最終演化成為了“修身齊家”之倫理學、道德學。

《周易》“變經”與儒家“仁禮”之學

《周易》在我國傳統典籍中是最有特色的,也可以說是東方神秘主義的代表作。儒家以它為“五經”之首(易、書、詩、禮、春秋);道家以它為“三玄”之一(老、莊、易),無論研究天文、地理、音樂、兵法,還是研究聲韻、數學、武術、氣功,還是古典醫學,古人都喜歡援引、藉助《周易》的學說。至於江湖道士煉丹,術士算命,更是以它為招牌。

《周易》的思維模式、人生道理、象數理論,深深地影響甚至支配了中國乃至中華文化圈內各國人的思維習慣。

《周易》的“對待”思想,與辯證法的“對立”思想是不同的。辯證法是說事物具有正反兩面性。《周易》的“對待”觀則是指:對立面的兩方實則相互依存、互為條件,並且可以互相轉換。

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陰陽五行,相生相剋”。《老子》所謂“萬物負陰而抱陽”、《易傳》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包括五行,五行含有陰陽,宇宙間的一切事物根據其屬性可分為兩類,陰類和陽類。陰陽在一定的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物極必反。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間又存在著相生相剋的關係。

難怪古人總結稱:“《易》者,變也。”

一部《周易》就是一部“變經”。這種變通的思想,增加了為人處世的靈活性。相對於西方人的只認死“理”,中國人的靈活多變,可謂更“通人情”。

但這種變通思維,如果運用於科學研究,就會忽視了物質的個性、特性。

水化成氣、結成冰,那是物理變化。氧氣、氫氣經燃燒生成水,那是化學變化。用“陰陽五行”相生相剋相互轉化之說,顯然難以看到其間的本質區別。

高曉松曾經在《曉說》節目中說:中國古代沒有真正的哲學,西方哲學是關注真理,而中國古代研究的是關係。

這句話,的確有一定的道理。

比如儒家的“仁義禮智信”。孟子說:“仁也者,人也”。所謂“仁者愛人”。禮:就是讓人意識到自己的身份,從而採取相應的恰當的行為方式。在禮節、禮儀、典禮中,每個人體會到自己在等級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角色,認識到誰親誰疏,從而恰當地傳達“仁愛”。《論語》說“不學禮,無以立。”

所謂“仁、義、禮、智、信”,所謂“忠孝節義禮義廉恥”,所謂“三綱五常”,所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無一不是研究人與人之間如何處理關係之學問。

詳見可參見本人的頭條號獨家長文《東西方思維方式比較之淺談》。點擊本人頭像賬號,進入關注並收看。


科普平論猿


易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佛,道,儒,中庸,的思想也滲透易經很深的理論思想,孔儒教育理論思想有很多是易經傳統文化的啟示,任何文化,思想,理論,不徹底弄懂,不研究,根,源,用實事去論證它的真偽和價值,盲目信口開河,下定議,下結論,是一種不負責任,無知愚蠢的表現,有很多有名望的人對周易進行長達幾十年的反覆研究論證,不敢說自己有多弄懂弄通周易的根本,它指導預測了很多人的行動和思想起到了非同一般的作用,今天作為一個平平泛泛之人妄加評判,不知者說你敢說敢為,知者說你浮淺無知。坐井觀天。


只論真品


很早以前看過英國漢學大師李約瑟的《中國技術與文明》的書,也對其中的觀點進行了瞭解。同時也注意到了其它人的分析探討,個人認為是以下幾個方面使中國落後了下來。

封建禮教,封建制度,小農經濟,固步自封,驕傲自大等是阻礙中國科學技術和文明的前進主要障礙與傳統國學並無十分關聯。

《紅樓夢》中有句話說的很透徹:“欲知眼前事,先問冷眼人”李約瑟是一個冷眼看中國的人,他對中國文化進行了長達幾十年的研究,從哲學到自然科學史,用無可辨駁的理論說明了中國科學技術和現代文明落後的主要原因。他也對中國先進於西方上千年的文明迷戀不己,同時也為中國沒有及時進行制度改革,趕上時代發展感到婉惜。

客觀地說中國的落後正是在宋朝時期開始,而西方文明也是在那時有了資本主義萌芽,中國也有了資本主義萌芽。

從那個時候開始兩個文明向各自軌道前進。之前中國自從罷黔百家,獨尊儒術開始,封建禮教阻礙了以墨學為代表的自然科學思想,且墨學具有注重實踐,沒有把實踐用於理論的提升自身的毛病。雖然如此如果加以利用,加以引道,加以改進,趕上西方不是問題,但中國抑制了墨學的發展。

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自給自足,封建禮教,封建制度完善,對社會的動員力,組織力,控制力十分頑固的國家,這為我們創造了無數文明,無數財富,但也正是這種自我封閉,自我欣賞,自我陶醉,驕傲自大,作繭自縛,缺少開放性思維方式使我們落後了下來。

封建制度是制約科技發展的最主要因素。這一點是中外科學的共識。

封建制度之所以阻礙社會發展,是以其統治需要為主軸,科學技術為枝叉,自足經濟為主幹,正是這種思想使封建社會成了井底之蛙。支撐封建制度經濟的是小農經濟,小農經濟不用外援就可以自我循環,而自我循環的根基是土地,封建統治者控制了土地就控制了一切,封建制度的根基是土地私有化,大小地主形成的統治網絡形成了封建經濟基礎,這個瓶頸不打破發展科學技術幾乎不可能,這是阻礙中國科學技術和科學文化的主要原因。

西方之所以科技發達,其突破點正是由封建貴族經濟向資本主義過度中封建勢力相對中國要薄弱的多。一種制度一旦突破瓶頸發展速度是驚人的,當經濟浪潮到來,財富迅速增加,再加社會控制力薄弱,權力會自然傾斜,資本主義以提高商品的供給迅速積累財富為目標,隨之而來的是為之服務的人群也在迅速增加,封建貴族元老院的老爺們也不得不對新興的資本家刮目相看,從而加入他們之中,原來為元老院服務的知識分子紛紛改門換庭成為資本家的座上貴賓,這樣下來有政策和政權的支持,西方科學技術在充分吸收了東西方的文明後如雨後春筍般的發展了起來,一如中國春秋戰國時期我國文藝復興一樣(西方不能叫復興只能叫啟蒙)迅速佔領了思想舞臺。這樣一來,西方機械化代替彌補了其人口少的不足,迅速積累財富,向世界推銷商品,掠奪財富,社會制度落後的國家就成了它掠奪的對象。

日本的發展也是突破封建制度後,引進改良封建社會,迅速掘起,這就是成功的一例。

因此阻礙中國科學技術發展的主因正是封建制度的束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