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互聯網的奴隸還是主宰者

你是互联网的奴隶还是主宰者 | 开卷

本期書籍

《淺薄:你是互聯網的奴隸還是主宰者》The Shallows: What the Internet is Doing to Our Brains

尼古拉斯·卡爾 Nicolas Carr 美國作家 曾任《哈佛商業評論》執行主編

你是互联网的奴隶还是主宰者 | 开卷

人類文明早期,誕生了很多著名思想家。東方有孔子,西方有蘇格拉底。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隻說不寫,他們的著作,都是由學生、後人整理出來的。人類文明的早期,信息傳播主要是面對面口述,這可能是人類對語言內容記憶力最好的時期。

你是互联网的奴隶还是主宰者 | 开卷

但自從書寫普及,印刷術發展之後,我們的思考方式也逐漸變化——閱讀量提升,深度下降。到互聯網時代,這種趨勢更明顯——我們看到文字都覺得頭暈,寧可讀圖。

然而大腦的可塑性,貫穿我們一輩子。接觸怎樣的媒體,選擇怎樣的信息接收方式,我們就會塑造怎樣的大腦。

今天讀這本《淺薄:你是互聯網的奴隸還是主宰者》,會給我們當下的信息生活帶來重要啟示。

我們的記憶分為短期記憶、工作記憶和長期記憶。什麼叫短期記憶?我告訴你一個電話號碼,你記住,現在打過去,這就是短期記憶。

所謂“工作記憶”,就像高考前的複習,記住了大量知識,但並不牢固,也不可靠。而所謂“長期記憶”,不僅是我們大腦裡最深刻的烙印,它們還會改變我們的思考方式——例如乘法口訣表。

你是互联网的奴隶还是主宰者 | 开卷

要存儲長期記憶,大腦需要合成新的蛋白質,神經細胞還會形成新的突觸終端,導致大腦發生生理上的變化。

而短期記憶完全沒有這個過程。學問淵博的人,積累了大量的長期記憶,沒有捷徑可走。人類的各種高級情感,譬如同情心、憐憫心、敬畏心,都來自緩慢的神經過程。

所謂“修養”,就是指這些高級情感。持續的學習能優化我們的修養情操,碎片化的、淺薄的學習卻不能。

試想有一日,如果我們連“床前明月光”這樣的詩句也背不下來,而是需要查手機,那麼人與人之間,還有多少共情能力?

如果記憶外包,文明也會消亡。

你是互联网的奴隶还是主宰者 | 开卷

這本書指出了碎片閱讀最悲觀的終極狀態。但互聯網閱讀,著實也給我們更豐富的感官體驗。如何善用它的優勢,這將是我們這一代人重要的課題。

圖片/網絡

黃佳殷廣州廣播電視臺主持人,電視閱讀欄目《開卷》書評人。《開卷》週末版,每週六、日13點,廣州廣播電視臺綜合頻道《午間新聞》播出。

下載花城FM APP

可反覆回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