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臨死前對展昭說了句話,為何展昭消失了?

尤雅玲


《三俠五義》作為武俠經典被翻拍成電視劇後曾引起國民追捧,也是我們八零九零後的童年回憶之一,而電視劇裡面的經典角色也就是小說裡的主角之一展昭大家肯定印象極為深刻。在小說和電視劇中展昭這個人物角色給我們呈現的是一種儒雅的紳士風度,為人不卑不亢,謙遜低調,性格也是剛強中不失溫柔本色,在兄弟情誼中,又是俠肝義膽,義薄雲天,武藝高強,該出手時就出手的一位俠客。很多次包拯在性命攸關的時刻都是展昭拔刀相助救了他。展昭不僅是包拯破案過程中的好幫手,更是他的救命恩人。

在這部文藝作品中,作者用了大量的筆墨來塑造展昭這個人物形象。但是小編想問,在歷史上這個人物形象真的存在嗎?又或者說,這個小說中的人物角色到底是以那個真實的人物作為模板刻畫的呢?他所經歷的到底是怎樣的一生呢?

首先我們大家要清楚的就是,展昭作為《三俠五義》中濃墨重彩刻畫出來的人物在真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展昭這一作者筆下虛構的人物,出身江湖本身就會帶著一股放蕩不羈愛自由的瀟灑勁兒,是不願意受到官場的束縛的。但是展昭又出於對包拯為政為官的的清廉的欣賞,展昭認為包拯頗有一種舉世皆濁我獨清的風範包拯的尊重,才願意順服朝廷,為官破案。那麼我們就可以猜想,在包拯去世以後,包拯也絕對不會留戀官場,而是選擇退隱山林,重新自己的山鳥之樂。

我們也可以從小說裡看出,展昭在在朝為官之前並不是兩袖清風的,他熟知天下事,因此官場爾虞我詐的種種陷阱和危險他都清楚,包拯因為鐵面無私,為官上不通人情,其實在朝廷的官場上並不受人待見,每個人都是為自己的利益而奔走的嘛,展昭最大的靠山就是包拯,而在包拯去世後,展昭也就失去了最大的靠山。而包拯的敵人也會以此針對展昭,因此我們又可以推測,展昭會棄官而走。

展昭能力出眾又武功高強,皇帝也非常喜歡,親封他做御前侍衛,有了朝廷的官職,就算沒有包拯也應該繼續在朝為官啊,但是展昭在從官之前就已經和一名女子結婚,因此在包拯去世後,很有可能和妻子遠走江湖。再加上宋朝皇帝重文輕武,因此就算展昭留下來仕途也不會走得太長久。


曹阿瞞娛樂


素有包青天美譽的包拯,剛正廉潔,斷案如神,深受百姓尊敬愛戴。包拯因不畏強權,堅持正義,自然免不了得罪權貴和綠林賊匪。包拯在查案中,遭遇刺客,便是常有的事。而包拯每次遇險,都能逢凶化吉,其中必然少不了展昭的功勞。

展昭自幼習武,武功高強,為人沉穩、謙和、大氣,一身的忠肝義膽,頗為受人敬重。因此,江湖人稱其為“南俠”。

在開封府六大幕僚中,包拯與展昭結識最早。包拯進京趕考,途中曾遭遇兇僧、劫匪和刺客,幸得展昭相助,才化險為夷。二人也從此成為了莫逆之交。

包拯考中功名,入仕為官,特別將展昭推薦給了皇上。由此,展昭被封為了御前帶刀護衛,並特賜“御貓”稱號,留開封府供職。

原本,展昭對做官並無多大興趣。他完全是因為感動於包拯的正直無私,以及對自己的知遇之恩,才在包拯請求下,留了下來。展昭是因為他幫包拯,就是在行俠仗義,造福百姓,因此才堅定了追隨包拯的信念。也正因此,當包拯不在時,展昭辭官而去,也是必然的選擇。

況且,離開了包拯,僅憑展昭、公孫策等人,根本無法在朝廷立足,甚至自保都不可能。畢竟,包拯在世時,有時候都自身難保,更不要說展昭等人了。

在有關包青天的傳說中,有一個非常著名的“狸貓換太子”的故事。宋仁宗趙禎出生時,被當時的劉德妃,後來的劉皇后、劉太后(歷史上有名的真宗皇后劉峨,其實她並不壞,而且才能不輸於武則天),以狸貓掉包。仁宗生母李宸妃因生下妖胎被廢,在劉德妃的不斷陷害下,又被真宗賜死,幸得人搭救,才逃出了宮。而剛出生的仁宗趙禎,被劉德妃交給宮女寇珠勒死。寇珠不忍,交給了太監陳琳偷送出宮,並交給了八賢王撫養。趙禎這才撿回了一條命,並在八王府長大。

真宗因為無子,就收養了八賢王的兒子為嗣子。八賢王趁機將真宗的親生兒子趙禎還給了真宗。真宗去世後,仁宗繼位。包拯在陳州放糧,偶遇流落民間的李宸妃,得知了真相。

包拯明鏡高懸,設下計策,最終查明瞭真相。劉太后自盡,而李宸妃和仁宗母子相認,八賢王也成了護主有功的大功臣。看似圓滿的結局,卻給整個開封府帶來了一場滔天大禍,包拯、展昭、公孫策,以及王朝、馬漢、張龍、趙虎都差點因此被處死。

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八賢王除了收養了仁宗趙禎之外,自己還有一個親生兒子,名曰趙祥。在包拯查明瞭狸貓換太子案後,趙祥頗為怨恨八賢王當年沒有用自己替換趙禎。他眼看著同自己一同長大的趙禎,成為了九五至尊的皇上,而自己卻備受親生父親壓制,大志難展,就想挑起朝廷爭端,趁機漁利,甚至是奪取皇位。其實,八賢王是想保護自己的兒子,避開朝廷的險惡之爭,只是父子之間沒有好好溝通呀。

仁宗自幼在八賢王府,由王妃撫育長大,非常喜愛喝王妃親手釀製的米酒。於是,趙祥就設下圈套,將摻有昏睡藥的米酒送入宮中。仁宗飲後,連續昏睡了四天未醒。當時,正好有契丹等國使者來朝,國事緊急。趙祥就暗中運作,鼓動公孫策、展昭找來了跟仁宗長相相似的黑妖狐智化,並讓智化假扮宋仁宗接待各國使臣。包拯知道後,怒逐公孫策,並疏遠了展昭。

趙祥乘機利用自己兵部侍郎的身份,誣陷已經被包拯驅逐失蹤的公孫策,說公孫策盜取了兵部名錄,偷偷獻於契丹。包拯為了救公孫策,也被誣陷為通敵叛國,並被判處斬立決。

王朝、馬漢、張龍、趙虎,知道包大人是被冤枉的,他們一起替包拯鳴冤,結果也統統被抓入了大牢。

而此時的公孫策,被趙祥施計,毫不知情的隱居於一山莊中。而展昭因為尋找公孫策,暫時未被牽連。但包青天要被斬首的消息,很快傳遍了大街小巷,最終還是被展昭和公孫策得知。兩人不約而同的來到了刑場之上……

刑場之上,包拯被押上了斷頭臺,而展昭奮不顧身,擋在包拯之前,甘願與包拯共死。展昭對包拯說:“黃泉路上,陰曹地府,展昭替你開路!”這才是忠義感乾坤,氣節耀日月,開封府上下同心,為了正義公理,不惜全部血染刑場。這裡只能給他們點一個大大的讚了!

幸虧,八賢王大義滅親,揭穿了兒子趙祥的陰謀。仁宗一道聖旨,赦免了開封府上下所有人的罪責。

正是因為遭遇過差點全體覆沒的大劫,包拯才在臨終之前,特別交代展昭等人,在他死後,一定要辭官歸隱,遠離紛擾;只有展昭等人平安,他才能安心的長眠於九泉之下。

展昭本無意於為官,自然聽從了包拯的遺言,從此浪跡天涯,退隱江湖。而三俠五義的故事也就此再無續篇,只有人們對往事的回憶,和流傳不息的感人故事。


奕天讀歷史


宋仁宗嘉祐七年(1062年)五月,包拯在樞密院上班時,突發疾病,皇帝立刻派御醫診治,發現包拯已經病入膏肓,無藥可救,只能等死了。

包拯被送回府邸,他與展昭進行了一段只有兩人在場的秘密對話。

包拯:展護衛,我不行了。

展昭:大人,我不許你這麼說。

包拯:我是認真的。我今年64歲,年齡到了。

展昭:大人,你一定會沒事的。

包拯:死有何懼!我什麼都不擔心,只擔心你。

展昭:大人,我武功高強,有什麼好擔心的?

包拯:正因為如此,我才擔心你。

展昭:大人,為何有此一說?

包拯:你不離我左右,保我安全,卻得罪了多少高官權貴。我一死,我怕你逃不過他們的明槍暗箭。

展昭:大人所言極是,不過萬一大人有何不測,我也不活了。

包拯:別說傻話!你還年輕,有父母妻兒,好好照顧他們。

展昭:大人你別說了!

包拯:聽我一句話,我死後,你一定要退隱,最好一夜消失,不讓任何人知道。

展昭含淚不語……

1062年7月3日,包拯病逝,終年64歲,宋仁宗親臨弔唁,併為其輟朝一日。

很多人都沉浸在包拯病逝的痛苦中,卻沒人注意到展昭,等人們想起他的時候,卻發現他早就蹤影全無,沒有人知道他的去向,展昭就像憑空消失了一樣……

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一笑泯恩仇,想要了卻恩怨,哪能那麼的簡單!包拯為官清廉,向來剛正不阿,自然得罪的人也是不少的。一旦他逝世或者落魄,想必周圍的人也會受到牽連。但是,包拯斷案几乎神機妙算,那麼也就很難有落魄之時。可他臨死前,到底交代了展昭什麼?

我們在電影中也看到了,包拯總是遭遇刺客,或者深受陰險小人陷害便有。每當遭遇刺客之時,及時出現的都是展昭。在電影《少年包青天》中的釋小龍飾演的展昭,他也是因為護駕有功,進而被皇帝賜封為御前帶刀侍衛,以及獲得“御貓”稱號。

並且,小展昭的武功還凌駕於凌楚楚之上,包拯試驗過一次,在求證打鬥過程中雙方的劍上是否有缺口時,小展昭不明就裡的在十招之內就打飛了楚楚的長劍。所以,展昭不僅是歷史上的古典名著中《三俠五義》中的主要角色,更是影視劇中武藝高強,謙和有禮,忠肝義膽的“南俠”。

他之所以跟包拯相識,也是因為包拯在進京趕考的途中遭遇兇僧人迫害,展昭及時出手相救。此後,展昭便開始跟隨包拯左右,屢獲奇功,多次敗退刺客。但是,向來俠義之人,都是無心為官,所以他儘管成為了“御貓”,卻長期供職包拯府中。這也就表明,展昭跟隨包拯,只是為了俠義的延續。保護好包拯,便能讓更多的人得到公平的對待。

在武俠小說《三俠五義》中南俠的展昭,在後來的《忠烈小五義》則有寫道展昭的後人。那麼,歷史上的展昭大多出現在名著小說上面。則後人揣測,包拯臨走之前,給展昭吩咐的事,大都是覺得勸他歸隱。

自古武將少遠見,何況展昭只是一名錦衣侍衛。包拯出此良策,也讓後人揣摩多時。不過,連包拯斷案如神之人,在狸貓換太子之事上,都被送上斷頭臺。何況是展昭呢?也許,包拯深知展昭為人,才示意展昭做出抉擇,讓他有所防範。


飯點配劇


包拯一生懲處貪官汙吏甚多,按理來說有很多仇敵,自然想殺他的人就多,就好比最近崔永元老師發表正義之聲,結果現如今處處招人威脅,生命安全已經受到威脅。

身邊自然少不了保鏢,而包拯之所以每次都能夠全身而退,和展昭展護衛有很大的關係,包拯斷案如神,清正廉明,鐵面無私,展昭跟在他的身後也是一直盡職盡責,保護著包拯的安全。

可是包拯死後,展昭為何就不見了,包拯究竟跟他說了什麼?

當然我這裡說的是武俠小說的內容,歷史上有沒有展昭還不一定,展昭是清乾隆年間石玉昆在《三俠五義》中塑造的人物,自幼習武,尤其是輕功了得,袖箭、劍法更是一絕,有御貓稱號,雖說在《三俠五義》中作者並沒有交代展昭的下落,所以現如今都是根據情節猜測。

有人說包拯去世之後,展昭依然是御前帶刀侍衛,繼續懲奸除惡,維護百姓利益。

但是又有人說這貌似不太可能,因為包拯去世之後,展昭一行人權力並不大,很有可能被以前的仇家追殺,各自逃亡去了。

歷史上沒有關於展昭的記載,據說包拯在臨終前將展昭喚到跟前,跟展昭說如果自己不在了,你可以自行離去,切記不可待在宮中,因為按照展昭的為人以及性格,沒有包拯的庇佑,很可能慘遭毒手。

於是展昭聽了包拯的話,隱居到深山之中,安然度過下半生,當然這也是大家所希望看到的結局。


羽評郡主


是因為包青天將一本《青天秘籍》交給了展昭。

這本青天秘籍是包大人一生心血寫就,這裡面記錄了成為一個青天的秘密。包括各種推理、探案的訣竅所在,更主要的是包青天將自己一生的經歷都寫在了這本書裡,讀了此書,不禁頭腦清醒,而且身上威風自啟,不怕權貴,不怕殺頭。

修行到最高境界,一個人走到三丈之內就能讓掌握他的一切秘密。

例如,你走到一個身邊,他就知道你養了幾條,逃了多少稅,買了幾處房產,甚至包了幾個小三,都能一清二楚,你怕不怕他?

包青天就是這麼一個讓人怕的人 ,你說厲害不厲害。

這本書多少人夢寐以求。

皇帝想得到這本書,因為他就可以直接分辨誰是忠臣,誰是奸臣。

有了這本書,誰也休想再騙皇帝,

統治起來就順手多了。

龐太師想要這本書,因為有了這本書,皇帝就看不到自己的黑心肝。

忠臣們也想要這本書,因為有了這本書他們就可以直接向皇帝告狀說某某要造反,同時有了這本書也可以避免被奸臣陷害。

江湖人士也想要這本書,有了這本書他們可以一統江湖。

為了這本書包青天家裡整日雞犬不寧。各種各樣的人都在他家穿梭不息等等。

包青天實在無奈,他把展昭叫道面前,說這本書就拜託你了,你拿著這本書交給包家莊賣包子的包慶豐,然後保護好他。

展昭領命而去,果然遇見了包慶豐,就把書交給了包慶豐。

包慶豐得到這本青天秘籍,更加勤勞的賣包子,終於他買得起房了,有了房趕快娶媳婦,有了媳婦趕快生孩子,在孩子長大後,他把這本書交給了兒子,叮囑他:“好好學習。”他兒子後來將這本書交給了他兒子,他兒子後來終於當上了九品芝麻官。

以上純屬扯淡,請勿相信


錦翼


崔老師最近火熱,在微頭條,他直言道:“希望不被壞人弄死”。而散打隊長付高峰也自願為其保駕護航。


這個大背景下,展昭消失了,很好理解嘛,當然是害怕被弄死呀。即使他武功高強,但總對抗不過某些人吧,畢竟那時候正處於偌大的一個封建社會。

在歷史上,是否真存在展昭這個人,需要認真考證,但古典文學《三俠五義》中,確確實實存在。

所謂三俠五義,南俠展昭,北俠歐陽春,加上雙俠,合稱“三俠”,五義是指鑽天鼠盧方、徹地鼠韓彰、穿山鼠徐慶、翻江鼠蔣平、錦毛鼠白玉堂。

《三俠五義》則是俠義和斷案的合流,講述了在一群俠士幫助下,包拯的一系列斷案故事。裡面最出名的情節是“三口銅鍘”。


小說時代背景是北宋宋仁宗年間。

說起俠,必有“江湖”,對應大家則是金庸,他筆下的江湖生動深刻,比如喬峰、虛竹、段譽、楊國等。

與之相應,出現了“俠文化”,先秦時期,俠文化盛興,一把劍,一個人,鋤強扶弱,仗劍走天涯。顯著的特點是佩劍。但到漢武帝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俠,便讓統治者感受到了強烈的威脅性,因為不可控。

如此,俠轉為在江湖,成江湖之俠。不管怎麼說,俠以武犯禁,一直為朝廷所禁止。

恰恰展昭就是如此一人,備具行俠仗義精神,在《三俠五義》中,展昭和包拯,意味俠客和清官。兩者結合,誅強鋤暴,除暴安良。


同時,也意味著動了很多人的奶酪,得罪的很多人。

如今,包拯即將逝去,展昭何去何從?俠之精神的他還真不具備做官的能力。獲封“御貓”,被任帶刀侍衛,向皇帝磕頭……

等等,展昭看在包拯面上,否則俠者會如此嗎?如此,就不是俠了。

正是瞭解展昭,所以包拯臨死前,應該是說:“你自行離去,退隱江湖。”而展昭也消失了。


史小二記


說起展昭,人們一定會把他和包拯包青天聯繫在一起,包拯身邊有王朝、馬漢、張龍、趙虎四大貼身侍衛,時時隨侍在側。可南俠展昭卻像超人一般,一般在最關鍵時刻才出現在包拯身邊,救他於危難之時,攜助包拯完成一個有一個艱鉅的查案任務。

最初瞭解展昭是從《三俠五義》這部經典的武俠小說中,他武功高強、剛直不阿,有著悲天憫人的俠義情懷,他除暴安良,救人民於水火,是老百姓心中的戰神,是行俠仗義的大俠,深受百姓的愛戴。



展昭在《三俠五義》裡是被濃墨重彩描述的人物,他來到包拯身邊後,因為敬重包拯的清為人,願意追隨他,助他查辦案件,為老百姓謀福利。這樣就會觸動許多貪官的利益,因此有很多人想暗殺包拯,展昭總能在危難之時來解救他。

展昭和包拯的感情非常深厚,包拯更是把他當作自己的救命恩人,他們雖為上下級關係,情意卻勝過親人一般。

可以說如果沒有包拯,展昭不會歸順朝廷,他更願意做一個匡扶正義、來去自由的大俠,為人民懲奸揚惡、除暴安良。但是他自與包拯結識後,對包拯的為人非常敬佩,願意追隨在他的左右。包拯向皇帝舉薦了展昭,皇上封展昭為御前四品帶刀護衛,封號“御貓”,在開封府供職。

展昭和包拯在一起幾十年,已經勝似親人,但是隨著歲月的流逝,包拯的身體日漸老去,他只活了六十歲便撒手人寰,離開了熱愛他的老百姓、敬重他的同僚、器重他的皇上。

在他臨走之前,包拯對展昭還有心事要傾述,他對這位老戰友有放不下的牽掛。 他們曾經一起出生入死,打擊各類犯罪分子,因此和不法分子結下了深仇大恨,他們視包拯和展昭為眼中釘、肉中刺,必要除之而後快。

包拯活著,還可以做展昭的靠山,為他說話。可是自己一死,展昭作為一名侍衛,在皇上面前說不上話,如果有人要陷害他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所以包拯一定要在臨終前和展昭把當前形勢講清楚,讓他為自己早做打算。

包拯在重病之時把展昭找到自己面前,語重心長地和他說了心裡話。展昭武功高強,在江湖上有數不清的朋友,為了自身安全著想,最好帶著家人遠走高飛,如果執意要留在朝廷上,只怕等包拯一走,就會有殺身之禍。

展昭之所以願意為朝廷效力,最主要的原因是衝著包拯,他願意和包拯一起為百姓謀福利,可是沒有了包拯這個朋友和後援,他再待在這裡也沒有什麼意義,什麼榮華富貴、身後功名,展昭完全不把那些看在眼裡,他更願意做個自由自在的人。

所以包拯和他推心置腹地說完以後,他便下決心要儘早離開,他捨不得包拯,但是這世上沒有不散的宴席,包拯讓他儘快離開,不要留戀自己,所以展昭回家後便帶著家人一早離開了。



一時之間,包拯去世,展昭離開,這對於廣大老百姓來講,是多麼難過的事情,能夠為百姓撐起一片青天的人不在了,願意為百姓除暴安良的人消失了。百姓們掩衣哭泣,悲痛萬分,日後誰來保護他們?誰來為他們伸張正義?包拯一走,世上再無展大俠!斯人已逝,百姓們只能期盼著有更多像包青天一樣的人出現於世,有更多的展大俠為大家匡扶正義。(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浩瀚文史


包拯是北宋很有名的清官,因為脾氣剛正,又碰上了明主,所以不但成了當時的賢良,也成為了後人口中的包青天,更是在民間留下了諸多膾炙人口的故事。

在各類民間故事中,包拯身邊總是少不了一個人,那就是包拯身邊的護衛展昭。包拯與展昭之間的關係,就如同狄仁傑與李元芳那般。



展昭是小說裡面的人物,具體是不是根據如包拯一樣根據真人參考來寫,如今沒人知道,但是他的形象早已在很多人心中紮根,他不但武藝高強,又南俠之稱,更有一腔正氣,為了護衛包拯這樣的好人,從此不再在綠林中逍遙,而是終日隨侍在包拯身邊,護他周全。

展昭跟隨包拯的時候,年齡“不過三旬”,那就是說他不到30歲,而當時包拯已經到了年邁之際,倆人雖然是上下級的關係,但是包拯卻對他如兄弟一樣,而展昭也對他非常體貼。後來展昭被包拯引薦給皇帝,皇帝直接賜予了四品侍衛,讓他在開封任職。而包拯在近60歲的時候才去了開封赴任,也就是說倆人其實相處時間不多,但是感情卻極好,這更說明了倆人對彼此的敬重。


但是我們看史書就能知道,包拯在開封任職,是“權知”的,也就是說他是臨時上任去那裡辦差的官員,也就是說包拯是個代理的開封府尹。但不管如何,作為北宋的都城,開封府是諸多權貴盤踞的地方,情形錯綜複雜,稍不留心就小命不保。因此,在民間傳說中才會安排展昭這麼一個武藝高強的人跟在包拯身邊以護衛其周全。

包拯活著的時候,展昭是有靠山的,但是包拯一死,皇帝為了平息那些權貴的怒火,很可能要拉個替罪羊出來給大家洩憤,而展昭很可能就會被拉出來扮演這個角色。雖然他武功很好, 但是在皇帝下令後,他是沒機會活命的。而且一旦自己死了,展昭雖然能不怕打鬥,但是未必能防得住那些權貴的暗害,不管如何做,他都難以倖免。所以為了他的安全考慮,包拯建議他等自己一死,就趕緊棄官出走,這樣才能保住性命。所以包拯對他說:我死以後,你要趕緊隱退!


當然,除了這個原因外,其實還有對展昭自由的考慮。原本展昭就是一個自由的人,因為自己的緣故,把他拴在了官府,平時做事還需要守規矩,而且還要操心自己的安全,這些時間裡確實他付出很多。如今自己快死了,那展昭就沒有了眷戀,可以再度回到綠林去了。不過他知道展昭是個很念舊情的人,他怕自己死了展昭依然懷念他,而捨不得離去,所以執意讓他離去。但是不管怎麼樣,其實最重要的還是展昭安全問題,包拯連皇族都招惹過,那些顯貴不敢拿他撒氣,早晚要找展昭出氣,所以展昭在聽了他的話以後,就悄悄消失了。


小鎮月明


民間關於包拯包青天的傳說很多,最扣人心絃的就是包拯與狄青“換臉”了,都說包拯是文曲星下凡而狄青是武曲星下凡,只因為兩位天神在天庭拿錯了臉譜才造成了主文的包拯臉黢黑,而主武的狄青卻因為生的青秀不得不在打仗時戴著銅面具。


當然,還有關於包拯殺害身邊重要謀士公孫策的說法。相傳有個叫江龍的人為報弟仇憤而行兇,而在他行兇時有他的養女做為幫兇,但公孫策查到此案時卻驚奇的發現江龍的養女如意竟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女兒,公孫策動了惻隱之心將其放走。最終查明真相,包拯怒鍘公孫策。

其實,我們瞭解的關於包拯身邊的故事基本上都是石玉昆的《三俠五義》小說中的情節,有的甚至是在小說的基礎上改編的電視劇情節,比如《包公出巡》、《包青天》等等,而我們經常說的包拯的左膀右臂公孫策、南俠展昭都是小說中虛構的人物,只有包拯是北宋年間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


小說、演義、正史區別開了,我們才能更深入地探討問題。

看過小說和電視劇的人都知道,三俠中除了南俠展昭以外,另外的北俠歐陽春、雙俠丁兆蘭、丁兆蕙都沒有進入官場。

為什麼都是武林人士,三俠中只有展昭進入了官場?這事需從包拯進京趕考說起。

包拯進京趕考路遇展昭,並且展昭多次救過包拯,而包拯在成名之後就舉薦他,這才有了後來的展昭被皇帝封為四品帶刀護衛,成了專抓五鼠的“御貓”。但是起初展昭並不想涉足官場,只因包拯御前保舉,盛情難卻:“唯恐學藝不驚,反要辜負了相爺的一番美意”。


之後,展昭作為包拯的主力護衛,匡扶正義,輔佐包拯懲惡揚善。直到包拯彌留之際告誡展昭:“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礙於你職業的原因基本都是與人交惡的工作,我若在世你可平安,如今我即將西去,你要儘早遠離世事才可全身而退”。於是,展昭在聽完包拯的告誡之後便從此退隱江湖,不再過問世事,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因此,包拯在臨死之前對展昭說出了他所面臨的險境,展昭在認清事實之後便選擇退隱,從此消失了。其實,展昭本身也是一個正義感爆棚的人,他作為江湖豪傑,願意在朝為官只是出於對包公的敬重,包拯為官清廉替百姓著想,這一點深深感動著展昭,但他同樣也知道官場的險惡,想當清官嚴吏自然避免不了得罪很多大勢力大背景的豪強,包拯的去世不僅對展昭而言是莫大的悲慟,對普通黎民百姓來說,更是天大的打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