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全國來說黑龍江省城市的流失人口最多,主要就是因為冷嗎?你怎麼看?

79596501


可以肯定的說,不只是冷的原因。

我記得二十年前吧!各色各樣的南方人都來黑龍江打工。有做瓦匠活的,來我們這裡給人蓋房子。有做木匠活的,到這裡給人打傢俱。還有的來給各人家打短工。比如種烤煙的人家,幾乎都僱南方人幫助烤煙。還有的人家春天僱南方人鏟地,秋天僱南方人割地……反正這麼說吧!那時的南方人到我們北方打工的很多,而那時的氣溫比現在還要冷。

現在呢,正好相反,不但南方人不來了,而且很多人還要去南方打工。為什麼出現這種現象呢?

當然與國家持續改革開放有關。

改革開放了,南方的地理條件優勢漸漸顯現出來。離海近,離臺灣近,離香港近,離東南亞近,這樣便利條件讓南方各個產業在外貿出口的帶動下,漸漸繁榮起來。

而黑龍江省地處最北方,雖然和俄羅斯接壤,有很長的國境線,但是俄羅斯是個地廣人稀的國家,經濟也不發達,因此在外貿這方面始終沒有多大發展。而且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糧食進口逐年加大,糧食價格低迷,因此黑龍江省最大優勢產業便也開始陷入不景氣的狀況。

改革開放後,中國人的薪資從一兩塊錢漲到一百多到幾百多,超過上百倍。而糧食呢,只長几倍,實際上在和人工和其他物價相比糧食價格始終在下行通道內。黑龍江是個糧食大省,經濟因此不景氣也是在情理當中的事,與氣候幾乎沒有什麼關係。同時農業機械化的實行,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增加。讓一部分農民擺脫土地的羈絆,成為打工一分子創造了條件。因此可以預見,黑龍江的人口流失的趨勢還將持續下去。


佔禮文化雜談


做為在黑龍江出生的人,人口外流天氣冷的原因不大。到了冬季沒有什麼活幹,農村人基本就“貓冬”(基本在室內活動)。人口流失最主要的原因是經濟發展不好。我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是黑龍江第三大城市。像我今年30多歲的農民子弟,第一沒有耕地,其次我們這也沒有太多的工廠企業可以選擇工作。我父母都是山東人,父輩們那時闖關東是因為這邊土地多覺得好,而如今老家的經濟發展更好。如我同齡年輕人都入關向南發展。在外面穩定了,乾的好些的也都把父母接了過去。像我家附近就很多去深圳開出租車的,雖然辛苦但乾的都不錯。人口嚴重流失制約了經濟發展,經濟狀況不好也使人口外流。兩者存在必然關係。

所以說人口外流最主要原因是經濟發展不好。希望國家加大力度振興東北經濟,讓人民幸福感更強!


吃遊季


不是因為冷,我是黑龍江林區長大的,當地人最初都是在國企的木材廠工作,後來企業效益不好都下崗了,他們勤勞 努力 樸實,為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付出了青春,但是時勢造英雄,國家剝奪了他們施展的舞臺,工人下崗後只能自謀出路,但他們都人過中年除了木材加工沒有別的技術,然後都出去打工,從事建築行業,靠力氣掙錢,收入很低,這直接影響了生活水平甚至子女求學,當年好多人都交不起高中學費,這些人長大之後沒有學歷沒有一技之長只能去城市打工,這樣就導致了人口外流,而上學的這些孩子還是不回家,因為家裡提供不了合適的就業崗位,人口再次外流,現在我們家那裡是老年人多,他們有退休金不需要工作,生活很安逸,但可以想象若干年之後人口會再次減少,最近的鶴崗房價就是縮影。再就是黑龍江人頭腦沒有南方人活,思維相對固化,人情重,也阻礙了發展,期待家鄉越來越好,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


小俊30


冷應該只是一個方面。

俗話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北京冬天也冷,大家也不會因為北京冷就去廣東上海。

新聞裡曝光的白菜價房子的地方是個縣城,放眼全國除了個別發展確實牛逼的縣級市,大都面臨著人口外流的壓力。

我的老家,煙臺下邊的縣級市,並不算落後,但是現在在外讀書的越來越多,而且讀完大學的又很少的比例能夠回老家,農村已經少見30歲以下的年輕人,僅剩的年輕人都集中到了縣城。原來一個縣6所公立高中,現在只剩下3所。

再扯回東北,其實我沒有去過,但是曾經的工作有那邊的業務,據去過哈爾濱呆過一年的同事說那裡冬天到了晚上七八點鐘街上就沒什麼人了,確實冷。

再加上近些年東北的經濟下滑,活著總得賺錢養家餬口,很現實的問題。

想起上學時玩過的網遊,行會的會長是大慶油田工人,一身的極品裝備。不知道現在的那裡待遇還有這麼好嗎。


翔海記


關鍵還是人的問題,而人的問題導致了惡劣的生存環境和處世文化,於是人口不光無法增益更出現大量外流。最早了解的黑龍江人,是在電視裡所看到的,大氣爽直,而在大學時代沒有結識到黑龍江的同學,不過倒是有幸結識了遼寧的同學,為人熱情,於是對他們的印象非常不錯。可惜十多年前在工作中第一次真正接觸到黑龍江人,打破了長久以來的好感,他們追名逐利,不擇手段,拉幫結派,對領導諂媚,對同事陰險,為首的是一位50來歲的雞西人,單位風氣被搞得烏煙瘴氣,好在四年後平安調離此單位。不過三年前現單位調來一位東北人,又是黑龍江人,本以為因人而異,沒想到這三年來又是大搞山頭主義,單位內耗極大,所以,我料想黑龍江的處世文化可能便是如此。


一介書生1011


東北以前人煙稀少,物產資源比較豐富,有很多都是當年闖關東過來的,新中國成立候,國家相繼開闢北大荒,史得東北現在成為國家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又有大批國有企業落戶東北,才形成東北新中國成立後有過一段空前繁榮。隨著時代的變遷,沿海城市城為人口的新聚集地,所以東北人口開始遷入沿海城市算是正常現象,我相信隨著國家政策的到來,東北會恢復往日的繁榮,最後我想說的是,我出生在東北,我愛那片肥沃的黑土地,喜歡那裡的四季分明!雖然我現在南方,但是我終究有一天還是要回到生我養我的地方,我喜歡那裡的藍天白雲,熟悉那裡的黑土人情,東北加油!


上官青雲18


說冷那是胡扯,現在冬天有過去的冬天冷嗎?在黑龍江歸根結底還是經濟不行,年輕一代就業機會少,以前的工廠通通破產賣給個人,全亞洲最大的造紙廠都沒能倖免,國內最大的亞麻廠糖廠等等 ,煤礦資源,森林資源枯竭限採,糧食價格偏低,市縣內所有的臨街一樓門面都做個小買賣維持生計,包括小區裡一樓的利用密度不可想象,年輕一代考學出去回來幹嘛?根本沒就業機會,總不能唸完大學回家端盤子打零工吧!當年借改開得到紅利的人,做官和有實權得到實惠的也走了,去南方買房養老,留下的除了能掙國家工資的就是拉家帶口上有老下有小的。不想多說什麼了,白瞎黑龍江的資源了。


83163282


我是土生土長的哈爾濱人,出來十幾年了,現在定居在南方。對於這個問題,算是比較有發言權了。很多人在談到黑龍江人口流失問題的時候,往往認為和氣候關係不大,但實際上我覺得氣候和觀念是最主要的兩個問題。雖然,促使人口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經濟落後,政治因素,思想觀念和氣候等。

但實際上,作為省會城市即使經濟現在落後了,也足夠滿足正常人的生活需求了。而且,就算經濟再落後也比廣西、江西、雲南、安徽要強吧。所以,經濟並不是主要原因。

在說政治因素,周所周知北方的政治環境都不如南方開放。這個問題黑龍江有,遼寧、吉林、河北、陝西、山東一樣也有。但人口流失雖然也都有,但沒有黑龍江嚴重。所以,政治因素也不是主要原因。

再來,思想觀念問題。黑龍江人大多數闖關東的移民。計劃經濟時代裡,東北人的受教育程度又普遍比較高。這就造成了這裡的人思想比較開放,眼界也比較開。包括我和我的親朋好友在內,雖然大家都是獨生子女。但一般父母大多支持子女去南方闖蕩。這也是促使人口流失的一大原用。不過,顯然這個問題也不是最主要的。因為東北三省都有這種情況,也並不是黑龍江獨有。

最後,氣候因素。東北人往南走的很多,這裡麵包含了東北三省,也包含內蒙。所以,可能看不出來什麼。但是,在東北三省內部。黑龍江去遼寧的人很多,可遼寧去黑龍江的人就不多。你可以說瀋陽、大連比哈爾濱有吸引力。但總不能說遼寧其他的地方也比哈爾濱有吸引力吧?

所以,整個中國的人口流動。根本就是從北往南,從西往東的。難道這還不足以說明,氣候才是最主要因素嗎?

我甚至敢說如果首都在南京,而不是北京的話。恐怕山東以北不比西北更有人氣。


冰上松


我認為黑龍江省人口流失與我們國家的體制改革有關。歷史上黑龍江省有著全國獨有的物質資源,從礦藏來著八十年代以前鶴崗,雞西,雙鴨山等全國聞名的煤礦。林業方面,歷史上黑龍江省一直是以盛產木材聞名,小興安嶺是我國的主要木材產地。近年來國家對礦藏,林業實行保護,綠色等一系列的政策,使得數百萬產業工人下崗。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大批覆轉軍人奔赴黑龍江,開發三江平原。使黑龍江一度成為了北大倉。

如今下崗職工要生活,要吃飯,由於黑龍江地廣人稀於是他們選擇了人多眾廣的地方,這是為生活所迫也是明智的。他們來到了沿海地區,來到了人口稠密的城市,開始了他們以前並不熟悉的生活,打工,做起生意,販賣海鮮。那些種了一輩子土地的農民也因地少,糧價低而舉家搬遷。他們繼承了祖先人往高處走,適者生存的基因,或者返回山東,或去南方,或去海外。如今黑龍江人在全國各地紮根生存,是他們對生活的自然選擇,也是他們無奈或者說一種聰明之舉。


洗耳翁1


一、地處中國最東北部的黑龍江省擁有面積47.3萬平方公里,其面積居全國第六位。下轄12個地市,人口3789萬人(居全國第17位),黑龍江2017年GDP產值16200億元(居全國第21位),人均GDP42785元(居全國25位)。山地佔近1/4,丘陵佔1/3強,平原佔近2/5。黑龍江是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是中國大名鼎鼎的"哈飛""齊重"、"大油"的所在地,是國家農業機械化程度最高的重要商品糧基地。

二、在改革開放前的1978年,黑龍江的GDP產值在全國居第8位。然後自1979年改革開放至今已近40年,同樣的天,同樣的人,黑龍江經濟卻從全國第8位退居至全國第21位,確實值得有關部門深刻反思,應該說,整個東北地區的不思進取與僵化的經濟管理模式,是造成東北與黑龍江落後的根源所在。"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振興黑龍江,需要思想觀念的徹底改變,任重而道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