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全国来说黑龙江省城市的流失人口最多,主要就是因为冷吗?你怎么看?

79596501


可以肯定的说,不只是冷的原因。

我记得二十年前吧!各色各样的南方人都来黑龙江打工。有做瓦匠活的,来我们这里给人盖房子。有做木匠活的,到这里给人打家具。还有的来给各人家打短工。比如种烤烟的人家,几乎都雇南方人帮助烤烟。还有的人家春天雇南方人铲地,秋天雇南方人割地……反正这么说吧!那时的南方人到我们北方打工的很多,而那时的气温比现在还要冷。

现在呢,正好相反,不但南方人不来了,而且很多人还要去南方打工。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呢?

当然与国家持续改革开放有关。

改革开放了,南方的地理条件优势渐渐显现出来。离海近,离台湾近,离香港近,离东南亚近,这样便利条件让南方各个产业在外贸出口的带动下,渐渐繁荣起来。

而黑龙江省地处最北方,虽然和俄罗斯接壤,有很长的国境线,但是俄罗斯是个地广人稀的国家,经济也不发达,因此在外贸这方面始终没有多大发展。而且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粮食进口逐年加大,粮食价格低迷,因此黑龙江省最大优势产业便也开始陷入不景气的状况。

改革开放后,中国人的薪资从一两块钱涨到一百多到几百多,超过上百倍。而粮食呢,只长几倍,实际上在和人工和其他物价相比粮食价格始终在下行通道内。黑龙江是个粮食大省,经济因此不景气也是在情理当中的事,与气候几乎没有什么关系。同时农业机械化的实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让一部分农民摆脱土地的羁绊,成为打工一分子创造了条件。因此可以预见,黑龙江的人口流失的趋势还将持续下去。


占礼文化杂谈


做为在黑龙江出生的人,人口外流天气冷的原因不大。到了冬季没有什么活干,农村人基本就“猫冬”(基本在室内活动)。人口流失最主要的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好。我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是黑龙江第三大城市。像我今年30多岁的农民子弟,第一没有耕地,其次我们这也没有太多的工厂企业可以选择工作。我父母都是山东人,父辈们那时闯关东是因为这边土地多觉得好,而如今老家的经济发展更好。如我同龄年轻人都入关向南发展。在外面稳定了,干的好些的也都把父母接了过去。像我家附近就很多去深圳开出租车的,虽然辛苦但干的都不错。人口严重流失制约了经济发展,经济状况不好也使人口外流。两者存在必然关系。

所以说人口外流最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好。希望国家加大力度振兴东北经济,让人民幸福感更强!


吃游季


不是因为冷,我是黑龙江林区长大的,当地人最初都是在国企的木材厂工作,后来企业效益不好都下岗了,他们勤劳 努力 朴实,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付出了青春,但是时势造英雄,国家剥夺了他们施展的舞台,工人下岗后只能自谋出路,但他们都人过中年除了木材加工没有别的技术,然后都出去打工,从事建筑行业,靠力气挣钱,收入很低,这直接影响了生活水平甚至子女求学,当年好多人都交不起高中学费,这些人长大之后没有学历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去城市打工,这样就导致了人口外流,而上学的这些孩子还是不回家,因为家里提供不了合适的就业岗位,人口再次外流,现在我们家那里是老年人多,他们有退休金不需要工作,生活很安逸,但可以想象若干年之后人口会再次减少,最近的鹤岗房价就是缩影。再就是黑龙江人头脑没有南方人活,思维相对固化,人情重,也阻碍了发展,期待家乡越来越好,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小俊30


冷应该只是一个方面。

俗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北京冬天也冷,大家也不会因为北京冷就去广东上海。

新闻里曝光的白菜价房子的地方是个县城,放眼全国除了个别发展确实牛逼的县级市,大都面临着人口外流的压力。

我的老家,烟台下边的县级市,并不算落后,但是现在在外读书的越来越多,而且读完大学的又很少的比例能够回老家,农村已经少见30岁以下的年轻人,仅剩的年轻人都集中到了县城。原来一个县6所公立高中,现在只剩下3所。

再扯回东北,其实我没有去过,但是曾经的工作有那边的业务,据去过哈尔滨呆过一年的同事说那里冬天到了晚上七八点钟街上就没什么人了,确实冷。

再加上近些年东北的经济下滑,活着总得赚钱养家糊口,很现实的问题。

想起上学时玩过的网游,行会的会长是大庆油田工人,一身的极品装备。不知道现在的那里待遇还有这么好吗。


翔海记


关键还是人的问题,而人的问题导致了恶劣的生存环境和处世文化,于是人口不光无法增益更出现大量外流。最早了解的黑龙江人,是在电视里所看到的,大气爽直,而在大学时代没有结识到黑龙江的同学,不过倒是有幸结识了辽宁的同学,为人热情,于是对他们的印象非常不错。可惜十多年前在工作中第一次真正接触到黑龙江人,打破了长久以来的好感,他们追名逐利,不择手段,拉帮结派,对领导谄媚,对同事阴险,为首的是一位50来岁的鸡西人,单位风气被搞得乌烟瘴气,好在四年后平安调离此单位。不过三年前现单位调来一位东北人,又是黑龙江人,本以为因人而异,没想到这三年来又是大搞山头主义,单位内耗极大,所以,我料想黑龙江的处世文化可能便是如此。


一介书生1011


东北以前人烟稀少,物产资源比较丰富,有很多都是当年闯关东过来的,新中国成立候,国家相继开辟北大荒,史得东北现在成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又有大批国有企业落户东北,才形成东北新中国成立后有过一段空前繁荣。随着时代的变迁,沿海城市城为人口的新聚集地,所以东北人口开始迁入沿海城市算是正常现象,我相信随着国家政策的到来,东北会恢复往日的繁荣,最后我想说的是,我出生在东北,我爱那片肥沃的黑土地,喜欢那里的四季分明!虽然我现在南方,但是我终究有一天还是要回到生我养我的地方,我喜欢那里的蓝天白云,熟悉那里的黑土人情,东北加油!


上官青云18


说冷那是胡扯,现在冬天有过去的冬天冷吗?在黑龙江归根结底还是经济不行,年轻一代就业机会少,以前的工厂通通破产卖给个人,全亚洲最大的造纸厂都没能幸免,国内最大的亚麻厂糖厂等等 ,煤矿资源,森林资源枯竭限采,粮食价格偏低,市县内所有的临街一楼门面都做个小买卖维持生计,包括小区里一楼的利用密度不可想象,年轻一代考学出去回来干嘛?根本没就业机会,总不能念完大学回家端盘子打零工吧!当年借改开得到红利的人,做官和有实权得到实惠的也走了,去南方买房养老,留下的除了能挣国家工资的就是拉家带口上有老下有小的。不想多说什么了,白瞎黑龙江的资源了。


83163282


我是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出来十几年了,现在定居在南方。对于这个问题,算是比较有发言权了。很多人在谈到黑龙江人口流失问题的时候,往往认为和气候关系不大,但实际上我觉得气候和观念是最主要的两个问题。虽然,促使人口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落后,政治因素,思想观念和气候等。

但实际上,作为省会城市即使经济现在落后了,也足够满足正常人的生活需求了。而且,就算经济再落后也比广西、江西、云南、安徽要强吧。所以,经济并不是主要原因。

在说政治因素,周所周知北方的政治环境都不如南方开放。这个问题黑龙江有,辽宁、吉林、河北、陕西、山东一样也有。但人口流失虽然也都有,但没有黑龙江严重。所以,政治因素也不是主要原因。

再来,思想观念问题。黑龙江人大多数闯关东的移民。计划经济时代里,东北人的受教育程度又普遍比较高。这就造成了这里的人思想比较开放,眼界也比较开。包括我和我的亲朋好友在内,虽然大家都是独生子女。但一般父母大多支持子女去南方闯荡。这也是促使人口流失的一大原用。不过,显然这个问题也不是最主要的。因为东北三省都有这种情况,也并不是黑龙江独有。

最后,气候因素。东北人往南走的很多,这里面包含了东北三省,也包含内蒙。所以,可能看不出来什么。但是,在东北三省内部。黑龙江去辽宁的人很多,可辽宁去黑龙江的人就不多。你可以说沈阳、大连比哈尔滨有吸引力。但总不能说辽宁其他的地方也比哈尔滨有吸引力吧?

所以,整个中国的人口流动。根本就是从北往南,从西往东的。难道这还不足以说明,气候才是最主要因素吗?

我甚至敢说如果首都在南京,而不是北京的话。恐怕山东以北不比西北更有人气。


冰上松


我认为黑龙江省人口流失与我们国家的体制改革有关。历史上黑龙江省有着全国独有的物质资源,从矿藏来着八十年代以前鹤岗,鸡西,双鸭山等全国闻名的煤矿。林业方面,历史上黑龙江省一直是以盛产木材闻名,小兴安岭是我国的主要木材产地。近年来国家对矿藏,林业实行保护,绿色等一系列的政策,使得数百万产业工人下岗。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大批复转军人奔赴黑龙江,开发三江平原。使黑龙江一度成为了北大仓。

如今下岗职工要生活,要吃饭,由于黑龙江地广人稀于是他们选择了人多众广的地方,这是为生活所迫也是明智的。他们来到了沿海地区,来到了人口稠密的城市,开始了他们以前并不熟悉的生活,打工,做起生意,贩卖海鲜。那些种了一辈子土地的农民也因地少,粮价低而举家搬迁。他们继承了祖先人往高处走,适者生存的基因,或者返回山东,或去南方,或去海外。如今黑龙江人在全国各地扎根生存,是他们对生活的自然选择,也是他们无奈或者说一种聪明之举。


洗耳翁1


一、地处中国最东北部的黑龙江省拥有面积47.3万平方公里,其面积居全国第六位。下辖12个地市,人口3789万人(居全国第17位),黑龙江2017年GDP产值16200亿元(居全国第21位),人均GDP42785元(居全国25位)。山地占近1/4,丘陵占1/3強,平原占近2/5。黑龙江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是中国大名鼎鼎的"哈飞""齐重"、"大油"的所在地,是国家农业机械化程度最高的重要商品粮基地。

二、在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黑龙江的GDP产值在全国居第8位。然后自1979年改革开放至今已近40年,同样的天,同样的人,黑龙江經济却从全国第8位退居至全国第21位,确实值得有关部门深刻反思,应该说,整个东北地区的不思进取与僵化的經济管理模式,是造成东北与黑龙江落后的根源所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振兴黑龙江,需要思想观念的彻底改变,任重而道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