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說“文人相輕”?

暖心妹子1219


古人云:"文人相輕,武人相重;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意思是,武功雖然有很大的門派之爭,但是到底誰第一,出來打一下就知道了.高手之間過招,一般點到即止,然後相互都非常佩服,成為了好朋友!而文人之間的口舌之爭卻難分伯仲,因此由於各個門派各執一詞,誰都不服誰,最後不歡而散了!真正的大師,更希望去理解別人的思想,而不會做自己思想的代言人。

文人相輕是說文人之間相互瞧不起,後面還有一句“武人相重”。後一句大家不常說,以至於有時候讓人想不起來為什麼文人會相輕。如果兩句放一塊,想起來就簡單了。習武的人要一較高低很簡單,大家約好出來打一架,高低立見。敗了的不用承認輸了,實事就是這樣,只需要選擇一個態度面對現實就可以了,這種態度常常是對強者的尊重。不然,如果打敗了還要罵罵咧咧的,不僅失了風度,沒準還會再挨一頓揍。大家都是聰明的,所以武人相重。

而文人之間就不一樣了,兩個文人雖然也可以約一架,但是勝敗結果不能代表文化水平高下,麻煩就在這裡。兩個文人各自有各自的理論,兩個人都有理,誰也說不服誰,如果要評個誰對誰錯,誰高誰低,那就兩個人就要辯論一番,辯論有時候變成爭論,爭論能讓人惱羞成怒,甚至變成私人恩怨,這事讓人看見了,大家該怎麼形容?就是文人相輕唄。

值得注意的是,“文人相輕” 這句話沒有限定範圍,以至於讓有些人誤會只要是文人就會相輕,以文人自居者便蒙受了這不白的冤屈。顯然,事實上並不這樣,不是所有的文人都會相輕,文人意見不一樣時除了互相瞧不起也會有別的態度,比如相互學習,相互欣賞,求同存異,互相交流,一起辯論求得真理共同進步。只要人家文人沒有因為見解不一致,發生涉及品行的不愉快,那咱們就不能說人家文人相輕,否則說這話的就成了添亂,搗蛋,瞎起鬨的壞蛋了。


感恩做人敬業做事


曹丕說"文人相輕,自古而然",幾經變遷,詞義已經有了變化,現在對文人相輕已有幾種不同的解釋。

一、百家爭鳴。

古之文人在《大學》裡是指創造文化的道德高尚之人。不是指拿筆桿寫文章的人,更不是泛指所有搞文化工作的人。這裡的文人相輕不是互相嫉妒,互相拆臺,而是一種治學態度。有一些人厚古薄今,賤近貴遠,別的人就否定這種"輕",於是各種學說,各種理論,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在春秋時代,形成了良好的學術風氣,這裡無關乎人身攻擊,所以認為文人相輕是大惡不赦的想法是後人的誤解。

包括民國時期,魯迅和胡適,冰心和林微因、丁玲之間等人的辯論中產生的大量文章也是各抒己見,為那個時代的文壇增加了光彩。真理越辯越明,百家爭鳴才能創造文化的繁榮。沒有創造者,也就沒有批評者,而批評者的存在,也可使創造者看到自己的不足。

拋棄了個人攻擊的古人所說的"文人相輕",還原了本來面目還是值得提倡的。

二、功利主義的文人相輕。

其實這種相輕可不只是文人,各行業都存在,互相嫉妒,互相拆臺,抓把柄,告黑狀,為了利益,為了嫉妒,無所不作。但是為什麼單提文人相輕呢?是因為文人的筆墨官司,輪流登場,特別是全民文化水平提高,信息發達的年代,白紙黑字,證據確鑿。

三、下黑手的文人相輕。

這是最不可原諒的,壞人聲名和性命。如晉朝的鐘會因為嵇康對他的冷淡,就到司馬昭處進讒言害死了他。李斯和韓非都是荀子的學生,韓非才學高,李斯非常嫉妒。後來李斯當了秦國丞相,當韓非去投靠他時,他卻怕韓非子奪了他的恩寵,將韓非政治迫害至死。

這樣的文人相輕絕對要不得。


旁觀者嵐


天下是非,本面南面北之真實,竊以為,不智不辨。一個人受空間、時間、生活環境以及文化教育的影響,難免有曲見之時,再遇偏執之士,便井蛙、夏蛙各鳴其道,似初生之鳥語不明所以。難免有不智之辯,也就是大家口中所言之文人相輕。

文人之辯看似相輕,實存思維差異,這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古今中外都有好辯之士。世界每一個人都受制於環境、文化的影響,而其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之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曾有人做過研究,中西方的人因傳統文化差異,對一幅畫的感受能力是不盡相同的。西方更注重主體形象而忽略周圍環境,而東方人更注重畫中細節也就是主體形象周國的花草樹木。這種東西思維差異便是造就中西文化差異之根本所在。

所以,只要不攙雜利益的文人之辯,我們當悅納之,在識辨地過程中啟迪自己的思想,這種益智之辯是有識之辨。這種辨論更適用於傳道之人,“師之教也,不爭輕重尊卑富貴,而爭於道。"

很喜歡一首禪詩,“菩提本無樹,明境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人生之達境,乃"恕”一字。饒人是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不管古今,乃至中外,若“利″薰其心,勢必智蒙而失道,暗箭傷人。人性都有其陰暗面,有錢能使鬼推磨,為了爭奪利益,不僅僅是文人,連普通人也會相輕。覆水難收的故事,便是一例。

未見其人而知其志,見其人而心與志皆見,天符同也。人生苦短,草木不過一秋,人活不過一世,與其彼此互相抵毀,不如攜手求同存異而達共識,那樣,世界少一點紛爭,多一些和諧。人生即苦,你我有多少時間可荒廢。與其口水之戰,不如暢遊知識的海洋而同其樂!

水寒雅芙隨筆



水寒雅芙


我們看書或者名言警句,不能光看它表面上的意思,還要看到它內在的本質。

其實有兩種情況,還有一種是文人相惜,但是為什麼還會出現文人相輕?如果一說出來,可能一文不值,就良心和人心的問題,好人和壞人的問題,觀點和立場的問題。

如果雙方都是有德的人,就出現文人相惜。惠能大師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就達到了佛家文化的第一,所以沒有人攻擊他,雖然有人想攻擊,但是不敢,一攻擊就會站在妖魔鬼怪的位置上了。還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沒有人敢攻擊,因為這句話也是以德為主,【沁園春.雪】蔣介石想攻擊,為什麼攻擊不了超越不了,也是德為主。

如果一個站在公眾一個站在個人的位置,就會出現文人相輕,服務大眾那個會被個人私利那個指責,從人性出發,說不一定還會被安一個偽君子的大帽子。如果以個人利益為主,說一套做一套,你的文章再好也是騙人的,就是偽君子,正能量那個肯定也會站出來。

不管是文章還是家庭社會國家,我們只要看清楚,就能分清楚好壞,一個有良心有道德的人或者家庭社會國家,如果同時又具備才華,就會走向輝煌,如果只有才華,沒有道德良心人品就會走向衰落。

不是文人相輕的問題,是人性的問題。


太陽雨47155173


多種原因,有的是嫉妒,有的是看不上對方的理念或人品。


俄勒岡之星


因為這是因為在古代的文人,文人比較注重名聲名望,相互攀比,比較看不起或鄙視對方,誰都想得功名利祿,所以才有這種成語的出現。這種現象在現在也是普遍存在的。個人看法!


戴王666


因為很多文人本身就輕浮,所以才能互相輕視。


劉偉


文人重名,文不易分高低,故相輕。武人重義,武好見高下,胡相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