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有哪些投資機會?

熟悉創投行業的人會發現,過去今年,行業內的風口一直處於變化之中,而且更迭的速度越來越快。人工智能、區塊鏈、社區電商等風口不斷湧出,在吸引了大量資金的同時,也有一些舊風口在隕落。

“風口論”正在創投行業退潮,換來的是對紅利的關注。在業內看來,中國早期投資正在進入新常態,過去掙錢的方法和賽道未來都不再掙錢,整個社會的變化導致很多行業的成本結構也在發生變化。那麼,在新的發展階段,如何找準新的紅利風口?粵港澳大灣區將給區域內的創投機構和企業帶來什麼樣的機遇?在今日舉行的首屆中國大灣區創投高峰論壇,多位專業投資人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粵港澳大灣區有哪些投資機會?


科技創新、智能製造無疑是所有投資人在當前最為看好的“風口”。中國天使聯合會榮譽會長、英諾天使基金創始合夥人李竹直言,中國智造是非常大的風口,過去幾年行業投了一些智能製造的公司,這些公司兩三年的收益都幾千萬甚至上億,但是這個窗口才剛剛開始,可以長達十年。


粵港澳大灣區有哪些投資機會?


中國天使聯合會副會長、老鷹基金創始合夥人劉小鷹認為,中國本土創新有很多機會。“但很可惜,在中國大量的投資人,基金的對沖回報週期短,很多大企業也不太敢去投資週期長的項目,或是科技創新。”他指出,人工智能、生物工程、基因工程三大塊是需要關注的,而且是有關聯的。如果沒有數據的話,人工智能沒辦法學習,只有蒐集數據才能做更多深度學習的東西,建立龐大的數據庫。


粵港澳大灣區有哪些投資機會?


中國天使聯合會副會長、君紫資本董事長秦君則指出,中國下一個機會在產業創新上,工業整個領域未來還有很多大的機會。現在中國到了發展綠色工業的重要節點,通過新的技術、新的材料更加集約化地發展產業,讓企業的增值能力更強。“我很看好下一波在工業領域的產業創新,性的技術提升不僅是把老的擠走了,而是帶動了企業自身的變化。”

消費領域也是諸多投資人關注的領域。中國天使聯合會副會長、金慧豐投資董事長周麗霞表示,這兩年她更多關注消費升級這一領域,在她看來,消費升級是非常有發展的細分領域。隨著生活物質的提高,精神需要也越來越大,不僅是一線城市,在二三線城市的增長需求也非常大。

“在消費領域,我看到了消費分層,在未來的消費領域有很多的創新,也會產生更多新的公司,這些新公司能更加精準地把握住用戶。消費分層可以高,也可以低,關係是產品模式、用戶模式能否很恰當地找到消費模式。”秦君說。

中國天使聯合會副會長、梅花創投創始合夥人吳世春直言,過去天使投資在風口投資上基本都是一地雞毛,由資本堆積起來的企業,過去幾年很多公司都遇到了很大的問題。

在他看來,深化改革的紅利是可以期待的,金融市場今後會更加開放,像一些技術類的企業也會有機會。他強調,天使投資投的是國運,投的是以十年為週期看待收益的,不必在意當下的風口,因為天使投資投的很多公司一開始都看不出來能長成什麼樣子,或者最後長成的樣子跟剛開始描述的樣子差別太多。“如果這樣去想,你投的很多公司長成肯定比最初假象的狀態不一樣,如果你能看到未來的東西就自己去幹,你要相信找到的年輕人比你的認知更深刻,你只是出一張支票,不能指揮他的方向。”

他還指出,如果要賺錢、暴利就要足夠早,跟著別人賺暴利就會被國家監管,如果速度不夠快就只能選擇細水長流的領域。“但是中國人想象暴富的心態還是非常大的,一個風口過來至少有幾百、上千個公司衝進去。這對投資人也是很困擾的,對社會的財富也是毀滅性的消失。如果能夠更加理性地看待這些所謂的風口,中國可以節省更多資金、時間和精力。”吳世春說,獲得回報的投資人至少要加註好幾次才能獲得成功,沒有一次投完就順風順水走到最後的。

楊寧則坦言,自己有一些教訓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當一個市場特別火爆的時候,第一反應不是朝裡跳。第二,做什麼事情千萬不要梭哈,做什麼事情都要瞞著來,有時候覺得走的是捷徑,但可能走的是大彎路。第三,千萬不要眼紅,真的非常深層次地理解你在幹什麼,堅定不移地去幹,無論別人怎麼說,也不要看別人怎麼樣就跟別人學,跟別人學是特別傻、特別可怕的行為。分享經驗不如分享教訓,如果每個天使投資人把自己的教訓分享出來,是能得到很大的收穫的。

“看一個項目要用10年的眼光來看,2013年時,我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要AllIn互聯網。”劉小鷹表示,新的獨角獸要靠一些有想法、能堅持科技創新的創業者做出來。只要堅持這個理念,在科技創新和互聯網賽道找出最牛的創業者,長期投資他們,相信可以投出更多的好項目。

今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發佈,意味著粵港澳大灣區正式落地。這對於區域內的創投機構和創業企業而言,又會帶來什麼樣的發展機遇?

劉小鷹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可以藉助9+2城市的潛力,發揮長短互補。在這個大灣區內,很多好的項目可以比較容易地進行海外的結構,而且大灣區內確實有很多產業,特別是深圳、東莞,科技產業非常領先,上市公司也非常多,未來能夠上市的企業也非常多。對於創投機構而言,劉小鷹表示,要抓緊機會落地,尋找更多的好的項目。

“我這兩年接觸了非常多的企業,讓我感受非常多的是智能製造這個產業,深圳有很多新生的人,但是他們在深圳紮根,他們能夠腳踏實地地做企業。”周麗霞直言,粵港澳大灣區可以藉助自己的優勢借力賦能進行發展。

秦君強調,粵港澳大灣區這次政策紅利的釋放是每個人都要認真學習和理解的,從國家戰略層面上看,深圳能夠跟香港、澳門打通以後得到過去無法解決的便利。廣東原來也是一個外向經濟逐漸過渡到工業領域,到現在的智能製造、科技領域的發展,這也正好帶來了與時代再創新的一定能力,這個基礎非常好,粵港澳大灣區是每個人主動融入大格局和戰略中來的事情。

“深圳市場化是最高的,未來硬科技的創新,深圳充滿了機會,未來20年會以深圳為融合的硬科技創新陣地,未來的重心會放在深圳。”吳世春則放出了這番話,強調了自己看好粵港澳大灣區的決心。

李竹在接受證券時報·創業資本匯記者採訪時則表示,在粵港澳大灣區裡面他非常看好的是智能製造。因為大灣區內這個領域的基礎非常強,有很多客戶和需求,深圳當地的創業者在這些方面也做了很多嘗試。同時,智能製造會是未來十年國內整個轉型升級非常重要的動力,中國的人口紅利已經在過去了,很多工廠機器換人是一個趨勢。另一方面,如果要進行柔性製造、消費升級,也需要製造進行智能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