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婚夫病逝前留下一诗,才女读后伤心欲绝,5年后绝食而亡

“杏花片片林中落,蝴蝶双双杯中飞 ,那千年的童话已揉碎,都已忘了前生往事你是谁”,《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我国古代的四大爱情故事之一,其他三个是《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

梁祝传说从西晋开始,在民间流传了一千七百多年,在我国家喻户晓,是赞美爱情的千古绝唱,也是凄婉动人的爱情赞歌。祝英台假扮女子到书院读书,认识了青年学子梁山伯,两人朝夕相处,渐生情愫。梁山伯到祝英台家求婚遭拒绝后,悲愤交加,一病而亡。祝英台听说梁山伯已死,在嫁去马家的花轿经过梁山伯的坟前时,惊雷裂墓,英台入坟,梁祝化蝶双舞。

未婚夫病逝前留下一诗,才女读后伤心欲绝,5年后绝食而亡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千百年来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但是,在现实之中,也发生了一个如梁祝一样悲惨又凄婉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宋代著名的才女张玉娘,她与李清照、朱淑真、吴淑姬并称宋代四大才女。

在南宋时期,沈元与张懋是中表之前,两家关系很好,公元1250年,沈元的夫人徐氏生下儿子,取名佺;同年同月同日,张懋的夫人刘氏也生下一女,取名玉娘。沈佺来到世上只比玉娘早三个时辰,玉娘称其为表哥,两家情投意合,从小便有给两个孩子定亲之意。

未婚夫病逝前留下一诗,才女读后伤心欲绝,5年后绝食而亡

张玉娘自幼饱读诗书,加上天资聪颖,写诗作词无一不会,沈佺也是一个风度翩翩的才子,“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玉娘和沈佺就是如李白诗歌中所写的一样,又如《红楼梦》里黛玉和宝玉一样,从小青梅竹马的长大。

15岁时,张玉娘和与沈佺订婚,订婚后,两个人更加情投意合,经常互赠诗歌表达绵绵情意。玉娘曾亲手给沈佺做了一个香囊,绣了一首《紫香囊》诗送给他,诗云:珍重天孙剪紫霞,沉香羞认旧繁华。纫兰独抱灵均操,不带春风儿女花。玉娘有两名侍女,紫娥和霜娥,也是颇有才色,常为沈佺和玉娘鸿雁传书。

未婚夫病逝前留下一诗,才女读后伤心欲绝,5年后绝食而亡

眼看着两个人就要有美好幸福的人生,可是天公不作美,沈佺父母忽然亡故,家道中落,南宋社会运数将终,沈佺无意考取功名,玉娘的父亲张懋产生了悔婚之意。

玉娘知道后跟父母表达了非沈佺不嫁的决心,张家提出 "欲为佳婿,必待乘龙"的要求,沈佺因此发愤攻读,进京赶考,玉娘不仅拿出钱资助沈佺赶考,还给他写下了多首表达思念之情的词。

山之高(三章)

山之高,月出小。月之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远道,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采苦采苦,于山之南。忡忡忧心,其何以堪。汝心金石坚,我操冰霜洁。拟结百岁盟,忽成一朝别。朝云暮雨心去来,千里相思共明月。

未婚夫病逝前留下一诗,才女读后伤心欲绝,5年后绝食而亡

1271年,才华横溢的沈佺不负所望,榜眼及第,年仅22岁。本来应该是“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但可惜的是,沈佺却等不到这人生幸福的一刻了。进京赶考时,沈佺得了伤寒,一病不起,玉娘得知后写信给沈佺:"生不偶于君,愿死以同穴也!"

沈佺自知命不久矣,写下一首诗回赠玉娘:“隔水度仙妃,清绝雪争飞。娇花羞素质,秋月见寒辉。高情春不染,心镜尘难依。何当饮云液,共跨双鸾归。”诗歌中表达了和玉娘同生共死的心愿。还没见到心爱的人,1271年农历12月,沈佺便病逝了,只留给了玉娘无尽的痛苦和思念。玉娘悲痛欲绝,写了一首诗悼亡她心爱的沈生。

未婚夫病逝前留下一诗,才女读后伤心欲绝,5年后绝食而亡

哭沈生

中路怜长别,无因复见闻。愿将今日意,化作阳台云。仙郎久未归,一归笑春风。中途成永绝,翠袖染啼红。怅恨生死别,梦魂还再逢。宝镜照秋水,照此一寸衷。素情无所著,怨逐双飞鸿。

父母想给玉娘另择佳婿,张玉娘却对父母说:“妾所未亡者,为有二亲耳。”她终日以泪洗面,独守空房,又度过了五年寂寞悲伤的日子。在又一年的元宵节,玉娘恍惚看到沈佺出现,对她说希望不要背弃盟约,说完就不见了。玉娘伤心欲绝,喃喃说道:“沈郎为何离我而去?”半个月后,玉娘受尽相思煎熬,绝食而死。

未婚夫病逝前留下一诗,才女读后伤心欲绝,5年后绝食而亡

玉娘的父母被女儿的痴情感动,将玉娘与沈佺合葬于西郊枫林,她的侍女霜娥和紫娥也都随她而去,连玉娘生前养的鹦鹉也悲鸣而死。张家便把这“闺房三清”(霜娥、紫娥和鹦鹉)陪葬在沈佺、玉娘的墓旁,就是松阳有名的“鹦鹉冢”。

张玉娘不仅因为过人的才华留名后世,更因为钟情于一人的一片痴心感动千载,700年后的今天,读到张玉娘的词依然是令人愁肠百结,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的真实爱情,比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更令人悲伤、令人叹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