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文人的骨头哪里去了

1644年,李自成攻打北京,危急时刻,崇祯皇帝召集文武百官,居然没有一个人前来。《明史 李自成传》记载:十九日丁未,天未明,皇城不守,呜钟集百官,无至者。乃复登煤山,书衣襟为遗诏,以帛自缢于山亭,帝遂崩。太监王承恩缢于侧。

明朝灭亡,文人的骨头哪里去了

崇祯无可奈何上吊而去,自缢前在衣襟上写有“逆贼直逼京师,皆诸臣误朕也”,以及“可将文官尽皆杀死,勿坏陵寝,勿伤我百姓”,崇祯对文臣是愤愤不平的充满怨言。

崇祯自杀以后,跟随殉节的也不是没有,《明史 李自成传》记载:登皇极殿,据御座,下令大索帝后,期百官三日朝见。文臣自范景文、勋戚自刘文炳以下,殉节者四十余人。宫女魏氏投河,从者二百余人。有几十个大臣为之献身,大部分大臣正准备朝贺新皇帝李自成了。

明朝灭亡,文人的骨头哪里去了

正如崇祯帝太子朱慈烺所说:“文武百官最无义,明日必至朝贺”,果然次日,朝贺者一千三百余人。李自成都要感叹:“此辈不义如此,天下安得不乱?”

明朝灭亡,文人大臣的骨头也消失了吗?看看当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打进南京城时,只有25个“识时务”的建文朝大臣在兵部尚书茹瑺的带领下,手举降表出来迎接朱棣,朱棣很是恼怒:整个建文朝不少于600个大臣,为何只有20来个投降?朱棣大怒之下杀了一百多大个文臣,方孝孺就是最典型的硬骨头。方孝孺因拒绝给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诛十族,牵连其亲友学生870余人全部遇害。《明史》所说:“‘靖难’之役,朝臣多捐躯殉国……从容就节,非大义素明者不能也。”

明朝灭亡,文人的骨头哪里去了

明朝中前期出现不少硬骨头的文人大臣,保卫北京的于谦,弹劾奸臣的杨继盛,都是名垂千古的铁血丹心。可是明朝末年,却出现了悬崖式坠落,文人风骨丢失殆尽。公元1645年,南明都城南京城破前夕,一个乞丐写了首的绝命诗:

三百年来养士朝,如何文武尽皆逃;

纲常留在卑田院,乞丐羞留命一条!

乞丐目睹残明百官焚香跪迎清军入城,他感叹,那么多士大夫,到头来为什么纷纷向外敌投降,其气节竟不如他们这样的乞丐?

明朝灭亡,文人的骨头哪里去了

早在满人入关前投降清朝的明朝大员就有尚可喜、耿仲明、孔有德、洪承畴、祖大寿等人,1644年4月吴三桂更是率领关宁铁骑降清并引领清军入关,充当了灭亡南明政权的急先锋。1645年清军渡过长江后南明大臣忻城伯赵之龙、礼部尚书钱谦益、魏国公徐文爵、保国公朱国弼、灵璧候汤国祚、定远候邓文郁、大学士王铎、都御史唐世济等人率明军献南京城降清。弘光帝朱由菘本人被南明总兵田雄、马得功等人劫持献于满清。明朝官员是争先恐后去投降,“气节”这两个字都不知道怎么写了。

明朝灭亡,文人的骨头哪里去了

看看龚鼎孳的表现就知道某些人的表现无耻到什么程度了。龚鼎孳,崇祯七年进士,司职给事中,明亡后,“闯来则降闯,满来则降满”,谁来降谁。清朝人讥笑他“惟明朝罪人,流贼御史”,龚鼎孳振振词:“岂止鼎孳一人,何人不曾归顺?魏征亦曾归顺唐太宗“。多尔衮认为龚鼎孳“此等人只宜缩颈静坐,何得侈口论人”,“人果自立忠贞然后可以责人”,讽刺他“自比魏征,而以李贼比唐太宗,可谓无耻”。

明朝灭亡,文人的骨头哪里去了

孙之獬,明朝天启年间进士,官至侍讲。清军入关后,他 俯首乞降。孙之獬是汉人大臣中第一个剃发易冠的,上疏提出应下令让汉人剃发留辫。他上疏言:“陛下平定中国,万事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从陛下也。” 什么叫数典忘祖,孙之獬就是。

侯方域,明末清初散文家,散文三大家之一、明末"四公子"之一、复社领袖。明朝灭亡后,侯方域流落江南,入清后参加科举,积极为清朝镇压农民军出谋划策。

明末清初文坛上赫赫有名的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个个都是明臣仕清的名人。”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总是读书人“,用在他们身上恰如其分。

明朝灭亡,文人的骨头哪里去了

“四海宗盟五十年”文坛领袖钱谦益表现最可笑,既想做婊子还要立牌坊,投降清朝又暗中诋毁清朝,结果被乾隆骂他是“大节有亏,实不足齿于人类”。他的气节反而不如秦淮名妓柳如是,柳如是力劝钱谦益投池殉国,而钱谦益推池水“冷极奈何”而作罢。但柳如是却奋身跳入水中,后被人救起。 正所谓“伪名儒,不如真名妓”。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这是民族英雄文天祥的遗书,历代朝廷都要表彰忠义之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传统文人的底线。

清朝乾隆深通此道,乾隆四十三年二月,乾隆帝颁发谕旨曰:“朕思此等大节有亏之人,不能念其建有勋绩,谅于 生前;亦不能因其尚有后人,原于既死。今为准情酌理,自应于国史内另立《贰臣传》一门, 将诸臣仕明及仕本朝名事迹,据实直书,使不能纤微隐饰,即所谓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者, 为万世臣子植纲常!”故编纂《贰臣传》分甲乙两编,附录于《清史列传》卷78、79两卷 中。

明朝灭亡,文人的骨头哪里去了

从努尔哈赤第一个投降的低级军官李永芳开始,一共记录了120个人。根据情况又将其划分为甲类和乙类。所谓甲类就是投降清朝后功勋卓著的人,乙类就是投降清朝后毫无建树的人。乾隆的目的是“崇奖忠贞”、“风励臣节”,让国人效忠清王朝,从而巩固清朝的统治。

乾隆立“贰臣传”同时又给明朝为国捐躯的忠臣给予谥号,明军将领卢象升抗击满清惨烈战死,乾隆追谥忠肃。孙承宗年已75岁,率领全家子孙拒守高阳城,满清破城,一家四十余口皆壮烈战死,乾隆专谥忠定。

乾隆旗帜鲜明地否定了“贰臣”,高度褒扬了能够坚持忠孝立场的明代捐躯将领,无论是统治高度还是道统高度,乾隆需要大臣的忠心,人人都学钱谦益吴三桂,清朝能存几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