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散文到詩詞,所有的讚美,都獻給母親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勞

母親節

所有的讚美,都送給母親!



從散文到詩詞,所有的讚美,都獻給母親



最偉大是母親


而我呢?我不過只是在十四歲那一年,給了她一張甜蜜的卡片而已。

她卻因此而相信了我,並且把它細心地收藏起來,因為,也許這是她從我這裡能得到的唯一的證據了。

在那一剎那裡,我才發現,原來,原來世間所有的母親都是這樣容易受騙和容易滿足的啊!

——席慕蓉《生日卡片》


遊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從散文到詩詞,所有的讚美,都獻給母親



最剛強是母親


我等兄弟姊妹的初步教育,便全是這個瘦小、機警、富於膽氣與常識的母親擔負的。

我的教育得於母親的不少,她告我認字,告我認識藥名,告我決斷——做男子極不可少的決斷。

我的氣度得於父親影響的較少,得於媽媽的似較多。

——沈從文《我的母親》


十五

宋·王安石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紵陰

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從散文到詩詞,所有的讚美,都獻給母親



最善良是母親


我媽媽忠厚老實,絕不敏捷。

如果受了欺侮,她往往並不感覺,事後才明白,“哦,她在笑我”或“哦,他在罵我”。但是她從不計較,不久都忘了。

她心胸寬大,不念舊惡,所以能和任何人都和好相處,一輩子沒一個冤家。

——楊絳《回憶我的母親》


歲暮到家

清·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

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從散文到詩詞,所有的讚美,都獻給母親



最瀝血是母親


生命是母親給我的。

我之能長大成人,是母親的血汗灌養的。我之所以能成為一個不十分壞的人,是母親感化的。我的性格,習慣,是母親傳給的。

她一世未曾享過一天福,臨死還吃的是粗糧。唉!還說什麼呢?心痛!心痛!

——老舍《我的母親》


墨萱圖·其一

元·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


從散文到詩詞,所有的讚美,都獻給母親




最勞苦是母親


在我讀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母親棄養,只活了四十多歲。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

我真想隨母親於地下,我的願望沒能實現,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

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

——季羨林《懷念母親》


思母

元·與恭

霜殞蘆花淚溼衣,白頭無復倚柴扉

去年五月黃梅雨,曾典袈裟糴米歸



從散文到詩詞,所有的讚美,都獻給母親



最寬容是母親


我14歲(其實只有12歲零兩三個月)就離開她了。

在這廣漠的人海里獨自混了二十多年,沒有一個人管束過我。

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胡適《我的母親》


燕師示劉叟

唐·白居易

樑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

銜泥兩椽間,一巢生四兒

四兒日夜長,索食聲孜孜

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

觜爪雖欲敝,心力不知疲

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飢

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

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樹枝

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

雌雄空中鳴,聲盡呼不歸

卻入空巢裡,啁啾終夜悲

燕燕爾勿悲,爾當返自思

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

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

從散文到詩詞,所有的讚美,都獻給母親



最慈愛是母親


我曾經全部接受了母親的慈愛,但不會全部接受她的訓誨。所以現在我每次想象中瞻望母親的坐像,對於她口角上的慈愛的笑容覺得十分感謝。

對於她眼睛裡的嚴肅的光輝,覺得十分恐懼,這光輝每次給我以深刻的警惕和有力的勉勵。

——豐子愷 《我的母親》


送母回鄉

唐·李商隱

停車茫茫顧,困我成楚囚

感傷從中起,悲淚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將名醫投

車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



從散文到詩詞,所有的讚美,都獻給母親



最隱忍是母親


這個記憶的畫面中更讓我難以忘卻的是,愁容滿面的母親,在辛苦地勞作時,嘴裡竟然哼唱著一支小曲!

我母親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難,真是難以盡述。戰爭、飢餓、疾病,在那樣的苦難中,是什麼樣的力量支撐她活下來,是什麼樣的力量使她在飢腸轆轆、疾病纏身時還能歌唱?

——莫言 《母親》


渡遼水

唐·王建

渡遼水,此去咸陽五千裡

來時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

亦有白骨歸咸陽,營家各與題本鄉

身在應無回渡日,駐馬相看遼水傍



從散文到詩詞,所有的讚美,都獻給母親


最細心是母親


我常在寫作時,突然能聽到我媽在叫我,叫得很真切,一聽到叫聲我便習慣地朝右邊扭過頭去。

從前我媽坐在右邊那個房間的床頭上,我一伏案寫作,她就不再走動,也不出聲,卻要一眼一眼看著我,看得時間久了,她要叫我一聲,然後說:世上的字你能寫完嗎,出去轉轉麼!

——賈平凹《寫給母親》


十月二十八日風雨大作

宋·陸游

風怒欲拔木,雨暴欲掀屋

風聲翻海濤,雨點墮車軸

拄門那敢開,吹火不得燭

豈惟漲溝溪,勢已卷平陸

辛勤蓺宿麥,所望明年熟

一飽正自艱,五窮故相逐

南鄰更可念,布被冬未贖

明朝甑復空,母子相持哭



從散文到詩詞,所有的讚美,都獻給母親



最無私是母親


“聽說北海的花兒都開了,我推著你去走走。”她總是這麼說。

母親喜歡花,可自從我的腿癱瘓以後,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著,“我可活什麼勁兒!”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孃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史鐵生 《秋天的懷念》


慈烏夜啼

唐·白居易

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

晝夜不飛去,經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聞者為沾襟

聲中如告訴,未盡反哺心

百鳥豈無母,爾獨哀怨深

應是母慈重,使爾悲不任

昔有吳起者,母歿喪不臨

嗟哉斯徒輩,其心不如禽

慈烏復慈烏,鳥中之曾參



從散文到詩詞,所有的讚美,都獻給母親




最樂觀是母親


母親分明是用她的心鍥而不捨地銜著一個樂觀。那樂觀究竟根據什麼?

當年的我無從知道,如今的我似乎知道了,從母親黷黷地望著我們時目光中那含蓄的欣慰。她生育了我們,她就要把我們撫養成人,她從未懷疑她不能夠。

母親那樂觀當年所根據的也許正是這樣的信念吧?唯一的始終不渝的信念。

——梁曉聲《母親》


畫地學書

宋·歐陽修

歐陽修,字永叔,廬陵人

四歲而孤,母鄭,守節自誓,親誨之學

家貧,至以荻畫地學書

幼敏悟過人,讀書輒成誦

及冠,嶷然有聲修始在滁州

號醉翁,晚更號六一居士

天資剛勁,見義勇為

雖機阱在前,觸發之不顧

放逐流離,至於再三,志氣自若也



從散文到詩詞,所有的讚美,都獻給母親



最柔和是母親


我只能從母親的畫像看看她。

據我的大姑媽說,這張像畫得很像。畫像上的母親很瘦,眉尖微蹙,樣子和我的姐姐很相似。

我母親是讀過書的,她病倒之前每天還寫一張大字。我曾在我父親的畫室裡找出一摞母親寫的大字,字寫得很清秀。

——汪曾祺《我的母親》


送張參明經舉兼向涇州覲省

唐·孟浩然

十五彩衣年,承歡慈母前

孝廉因歲貢,懷橘向秦川

四座推文舉,中郎許仲宣

泛舟江上別,誰不仰神仙



從散文到詩詞,所有的讚美,都獻給母親



從散文到詩詞,所有的讚美,都獻給母親

孔子著孝經,孝乃德之屬

父母皆艱辛,尤以母為篤

願天下所有母親健康長壽!

母親節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