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寺院內的大雄寶殿,三尊佛都是誰?

增廣賢文有云:“世間好話書說盡,天下名山僧佔多。”在中國,許多名山都有寺院,而寺院是佛家的道場,每個道場的風格都有不同。走進寺院,我們走過天王殿,在進去一般就是佛教寺院的正殿,大雄寶殿。大雄寶殿中,一般都有三尊佛,被稱為“豎三世佛”或“三時佛”。那麼,佛教寺院大雄寶殿內,三尊佛到底都是誰呢?本文大茶經就來分享佛教文化,寺院的大雄寶殿內,三尊佛都是誰?

佛教文化,寺院內的大雄寶殿,三尊佛都是誰?

第一:釋迦牟尼佛

大雄寶殿內所供奉的三尊佛像,一般都有兩種組合形成,唯一不同的就是中間的佛像,都是釋迦牟尼佛。本釋迦牟尼佛就是平常所稱為的佛陀或如來等。釋迦牟尼佛原是是古印度的時期的迦毗羅衛國的釋迦族人,是羅衛國國王淨飯王之子,也是佛教的創立者和發現“緣起”的真理者。

佛教文化,寺院內的大雄寶殿,三尊佛都是誰?

很多人拜佛,都知道釋迦牟尼佛,但未必知道他的身世,釋迦牟尼佛慈悲為懷,因為佛陀發現人生的生老病死,得種種苦。所以,為了眾生能解脫種種苦並29歲時出家,所學的禪定和苦行都無法解決問題,直至大約35歲左右時得到證悟。

佛教文化,寺院內的大雄寶殿,三尊佛都是誰?

第二:彌勒佛

在佛教文化中,所謂的“豎三世佛”就是從時間來講,即有過去世,現在世和未來世。那麼一般靠左邊的是未來佛彌勒佛。彌勒佛又稱為彌勒菩薩,也叫“彌勒菩薩摩訶薩”,在大乘佛教文化的經典中有論述,被稱為是本師釋迦牟尼佛未來世中的的繼任者,未來將在裟婆世界降生修道,成為裟婆世界的下一尊佛,故稱未來佛,即千佛中第五尊佛,被稱為“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佛教文化,寺院內的大雄寶殿,三尊佛都是誰?

包括我們一走進寺院看到的佛像,常見到袒胸露腹,在中國歷史上,是以布袋和尚為原型塑造而成。此在佛教文化中作為表法教育,表示“量大福大”,似乎在提醒世人學習包容大度。其中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就是由此而來。

第三:迦葉佛或燃燈佛

在佛教寺院文化中,釋迦牟尼佛的右邊的佛像一般為迦葉佛(或燃燈佛)。迦葉佛名於現世界人壽,二萬隨行時,出世而成正覺,是本師釋迦牟尼佛以前的佛,也是過去七佛之一。《涅槃經》曰:“爾時眾中,有一菩薩摩訶薩。本是多羅聚落人也,姓大迦葉,婆羅門種。年在幼稚,以佛神力,即從座起。偏袒右肩,繞百千匝,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我於今者,欲少諮問。”

佛教文化,寺院內的大雄寶殿,三尊佛都是誰?

在佛家文化中,傳言燃燈佛為釋迦牟尼佛的前世的老師,曾還預言本師釋迦牟尼佛將來必定成佛。長阿含卷一大本經載,迦葉佛出世於賢劫中,其時人在世得弟子二萬。姓迦葉,於尼拘律樹下成佛,有弟子二萬人。

佛教文化中,縱三世佛之過去佛,也就是為釋迦牟尼佛之前的佛,地位尊貴,因其出生時身邊一切光明如燈,故稱為燃燈佛,又名定光佛或錠光佛,在大乘經典《金剛經》上有云:“善男子,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這就是經典中,說燃燈佛曾為釋迦牟尼佛授記的講述。對於過去燃燈佛的記載,在佛教的經論中有許多記載。

佛教文化,寺院內的大雄寶殿,三尊佛都是誰?

在大雄寶殿內的三尊佛,有一種說法就是從空間上講的,主要為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和東方淨琉璃世界藥師佛,俗稱“橫三世佛”。他們在寺院大雄寶殿中的佈置是:釋迦佛居中,阿彌陀佛居釋迦牟尼佛為右,藥師佛居釋迦佛左。所以,很多人到寺院,大殿中看到的三尊佛除了釋迦牟尼佛外,可能不是很清楚,其實這在佛教的經論中都有詳細的記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