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高僧定朗與「九華山頭天門」大士閣(原創)

佛教文化:高僧定朗與“九華山頭天門”大士閣(原創)

(清代順治親賜的“九華山頭天門“”大士閣寺廟山門)

 據民國時期編纂的《九華山志》卷四介紹:“定朗法師,號妙瓏,又字聖僕,江西臨川人。幼業儒,中年投大通大士閣出家,為中興無相寺玉忠和尚之徒孫、法幢和尚之剃徒也。圓具後,依臺宗尊宿諦閒老法師座下,研究天台教觀,頗通教理。民國初,政體維新,法門多故,曾隨寄禪和尚,與海內熱心護教諸名宿,出而組織佛教會,維護法門。繼受贛州佛教會之聘,總理會務。暨民國四年,因剃師年老,回大士閣,奉師命住持本寺。且隨緣撐持,上承師祖開闢本寺之志,接待十方雲水,兼宏毗尼,以惠後學。自行,多以準提咒為常課。至民國二十四年,稍示微疾,十月初四日,安詳而逝。”

 從上述介紹中可以看出,定朗法師作為九華山一脈的得道高僧,因其深厚的佛學素養與弘法佈道的傑出貢獻入選《九華山志》。定朗法師不僅在大通大士閣出家,之後還曾出任過大士閣住持,應該說他與“九華山頭天門”結緣深厚,更為佛教在長江沿岸的傳播,提升九華山佛教的影響作出了傑出貢獻。可定朗法師為什麼要投大通大士閣出家?他又走過怎樣的人生歷程?想要深入瞭解的,不妨聽我一一道來。

佛教文化:高僧定朗與“九華山頭天門”大士閣(原創)

(大士閣寺廟邊風光旖旎的祠堂湖)

  定朗法師,號妙瓏,俗姓周,名際隆,為臨川(現江西省撫州市孝橋)斗門周家村人氏。據定朗法師家譜記載,其祖先為浙江溫州府永嘉縣人。1353年,因祖先週一山出任臨川督軍總管,故遷至臨川府,並從此置有大量田地與房屋。

  定朗法師,父親名周禮魁,其母支氏,育有兄弟四人。其中周際隆為長子,生於同治九年(1870年)。因其父為私塾教師,他因此從小就受到良好教育。他不但文采出眾,還通曉外文,並寫得一筆好字,是方圓幾十裡有名的才子。鑑於他的才學與名氣,鄰村大財主萬樹滋相中了他,於1887年10月招他為小女婿。萬樹滋一生共生養七子一女,並在漢口、長沙、上海、杭州、南昌等地經營有錢莊、百貨、土產、食鹽等連鎖商鋪。周際隆夫婦婚後很快便生了一兒一女。考慮到他的才學與能力,老丈人讓他們夫妻倆負責漢口方面的業務。剛開始,他們的生意經營得很不錯,因此更受老丈人寵愛。沒想到幾年後,接二連三的壞運來了:先是出口日本的上等宣紙因運輸途中貨船漏水造成整船宣紙報廢,因此大虧了一筆;過後,他運送的幾船雞蛋出口暹羅(今泰國),恰巧碰到颱風只好進港避風,因延誤時期過長導致雞蛋變質,又大虧了一筆。在連續多筆生意鉅虧打擊下,周際隆一時想不開,便偷偷丟下妻兒,跑到江蘇鎮江天寧寺出家做了和尚。

佛教文化:高僧定朗與“九華山頭天門”大士閣(原創)

(中國佛協副會長、安徽佛協會長仁德大師親題的”大九華山頭天門“鑲嵌在祠堂湖與青通河之間的通湖堤上)

 在他杳無音訊多年過後,不想有位樂平(位於臨川附近)的財主隨船壓貨到鎮江,在貨物交割後應邀到天寧寺進香,竟在寺中碰到出家的周際隆,因兩人此前通商打過交道熟悉。在空船等貨的間隙,那位財主派遣家丁立馬回程前往臨川斗門向萬、周兩家通報。兩家於是派人迅速趕到鎮江,好說歹說加上死拉硬拽,方將其勸回家。可週際隆回家後仍獨居一室,吃齋唸佛。在家人的反覆哭勸之下,他的還俗之心才逐漸得以鬆動,過後終於開齋還俗,並與妻子再生一女。此時,家人以為這樣都已過了二三年了,便對他的看管有了鬆懈。沒想到周際隆竟然在某一天又離家出走,從此音訊杳無。其家人想,他怕是又出家去了,於是差人到鎮江天寧寺尋訪,竟無功而返。

 光陰荏苒,一晃多年過去。臨川支氏村一位長期在長江邊跑船為生的船老闆,一日送貨到大通,乘貨主卸貨之機他沒什麼事,便上岸遊覽大通大士閣。他聽旁人說,大士閣是九華山頭天門,又名普濟寺,是個非常有名的寺廟,裡面有個道法資深的長老和尚(即方丈),江西人,博學多才,能掐會算。聯想到親戚家中有位周際隆離家當和尚已多年不見,他於是心中一愣,難道這大和尚真是周際隆不成?在船老闆帶領下,他們一行前往普濟寺探看。一見寺廟方丈,果真是周際隆的外貌特徵。因其身體特徵很突出,一米八的身高、相貌堂堂,很容易辨識。這位船老闆當時不動聲色,立即差人趕到周家將其所見所聞告訴周際隆的母親支氏。支氏獲此佳音,立即差遣其弟果隆動身前往大士閣。及至大士閣,他一進門就拜求長老出來一見,沒想到迎面而來竟真是離家久別的哥哥際隆,果隆頓時淚流如注,哽噎著聲音連聲呼喚哥哥名字。豈料,際隆面對二弟卻心靜如水,口誦阿彌陀佛,曰:我沒什麼胞弟外甥妹親。我們佛門之人是出家忘家,六根清淨,已是四大皆空。據不與親弟相認。果隆稍作平靜之後,說你不認我沒關係,難道你們出家人連自己生身母親都不管不認嗎?難道你們都是從土裡蹦出來的嗎?際隆聽後頓時啞然。聞聽自己年邁老母仍還健在,他這才改變語氣與弟相認,並詢問家中兄弟狀況及母親身體是否安好?果隆便將家中兄弟合作在臨川相鄰的樂平開辦蜜餞廠已有二十多年、兄弟團結友愛、家中豐衣足食等情況一一告知兄長。說到最後,弟弟含著眼淚哽咽著說,我們兄弟都還好,只是老母親隨著年齡增長,越發經常念及哥哥你了。聽完弟弟表述,際隆感到莫大欣慰,並特設素食款待。其弟在大通遊玩數日便回去了,一回家便向母親詳告兄弟相認經過。其母聽聞長子有了下落後大悅,急忙敦促果隆安排行程,讓他安排好蜜餞廠有關事宜就帶她去大士閣探望際隆。

佛教文化:高僧定朗與“九華山頭天門”大士閣(原創)

(銅陵大通藉著名作家黃復彩為大士閣寺廟重建題寫的”碑記“,讓遊人一見便知大士閣寺廟的前世今生。)

 當年春節過後,際隆的母親支氏在親友們陪同下,前往大通大士閣。其母支氏一進寺院,際隆便得到通報,急命寺院鐘鼓齊鳴,並親率眾僧跪迎。當得知母親在其離家後也皈依佛門成為居士後,他稍作休息便引領母親至大雄寶殿,虔誠拈香參拜佛祖金身,然後再敘離別之情,再三懇請母親原諒自己早年不辭而別及之後的再次出家,並對母親和眾人言說:“一子成佛七祖昇天”,以此安慰母親。其實,他母親因先前特別掛念他,早在內心深處與佛結緣,因此皈依佛門做了居士。如今,見兒子一切安好,便希望他修成正果,不但沒責怪兒子當年的不是,還反而相互交流禪修之道。在寺廟住歇幾日後,老母親便起身回家了。臨行前,際隆給了母親20塊大洋,並說每年他還會寄20塊養母錢回家。他母親說,看在你一片孝意,今天這錢我收下了,往後就不用再寄錢回家了。你那都是香火錢,我們家目前還比較富裕,你就不要再寄什麼養母錢了。周際隆聽後大為感動,涕淚送母別離寺院。

 轉眼兩年過去,周際隆首次身披袈裟回家省親,全村老小出門迎接,平輩以下全都以跪禮迎之。據周家後續家譜記載,當時周際隆形態魁梧,腦圓體胖,慈眉善目,鶴髮童顏,神采奕奕,嘴邊蓄有八字鬍鬚,笑口常開,慈祥可親,呈現出一副德高望重佛門高僧大法師之氣度,令人肅然起敬。周際隆精通麻衣相術,不但能看五形外相,還對內五形相亦有奧妙訣竅,讓人無不佩服。遠親近鄰聽說他會看相斷前程,於是紛紛趕至他家拜偈。自此來人絡繹不絕,讓整個周家村頓時熱鬧起來。

佛教文化:高僧定朗與“九華山頭天門”大士閣(原創)

(大士閣寺廟時常開展佛事活動)

際隆在家那幾日,將自己雲遊上海各地訪問佛門名流、居士“隨緣樂助”的一番經歷道給大家聽。如:他在上海時,曾遇到過杜月笙的姨太太,她因事不稱心,於是信奉佛門前因後果之學說,有意皈依佛門拜際隆為師,際隆便給予其指點迷津,幫助她在精神上脫離苦海得到很大安慰。大通大士閣在際隆管理下,聲望較之以前更加聲名遠揚。於是香客絡繹不絕,香火旺盛不衰,當地人都讚頌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和尚,特別敬重他。由於寺廟不能久離方丈,周際隆省親十來日後便返回寺院,嗣後每一兩年他都會回家看望一次母親,直至其母84歲西歸後才不再回去。

 據周氏宗譜記載:在民國某一年,西藏宗教領袖班禪喇嘛曾在南京隆重召開“時輪金剛法會”。身為定朗法師的周際隆被選為九華諸山廟的代表前往參加盛會,在拜偈班禪活佛時,他對班禪活佛說:家有八旬老母,懇請活佛給予摩頂指引西方。班禪活佛稱其胸有孝義,當即按西藏傳統禮儀的最高禮賞贈他一錦哈達。其後,周際隆將班禪活佛所贈哈達寄回家中,並囑咐家人等母親大人壽終入殮時一定要將其蓋在臉上,說是這樣可讓其母登陸天界。同時囑咐家人在母親壽終之時不要啼哭,說其母是皈依佛門的居士,要誦唸阿彌陀佛,有助於母親的亡魂直往西方極樂世界。母歸之時,周際隆雖未回家奔喪,但他在寺內為母親連做了七七四十九天的法事,超度母親亡靈早登仙界,也可算是盡了人子之孝心。

佛教文化:高僧定朗與“九華山頭天門”大士閣(原創)

(神椅山上如今聳立著一座9.9米高的地藏菩薩佛像,面向東南的九華山方向。)

 據民國時期編撰的《九華山志》記載,定朗法師(妙瓏方丈)在治理寺院上承先啟後,繼往開來,開壇講經,行善積德,普濟眾生,為佛教事業無私的貢獻了自己的後半生,才終於成為九華山佛教頗具影響的一代高僧,並因此受到後世所有門弟敬仰而載入中國佛教史冊。

民國二年(1913年),定朗法師率九華僧本修等人發起成立了“青陽縣佛教分會”,次年易名為“九華山佛教會”,維護法門。之後,他受“贛州佛教會”之聘,總理會務。及至民國四年(1915年),因其剃師法幢和尚年邁體弱,已無力管理寺廟,遂召定朗法師回大士閣。他因此奉師命住持大士閣,且隨緣撐持:上承師祖開闢本寺之志,接待十方雲水,兼宏毗尼,以惠後學。自行,多以準提咒為常課。期間,他積極參與建辦“江南九華山佛學院”及其他社會慈善事業,自此,其在九華佛教界聲譽日隆。

佛教文化:高僧定朗與“九華山頭天門”大士閣(原創)

(神椅山真身塔密封著1996年修銅貴公路挖起的真身,經趙樸初、仁德等認定系大士閣第四任住持聖傳禪師)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定朗法師向徒弟稍示微疾,自感去日無多,遂向徒弟交待寺廟管理及自己後事。十月初四日,定朗法師安詳圓寂於大士閣,徒弟尊其囑將其缸葬於“九華山頭天門”大士閣後側山上,終年66歲。令人遺憾的是,定朗法師的墓缸於1967年在“文革”破四舊之風中遭人挖缸給毀了,以至其肉身毀圮殆盡。從此,定朗法師沒了墓地,以至門弟僧眾也不知選擇何處祭祀他了,可悲啊!(共3677字)

佛教文化:高僧定朗與“九華山頭天門”大士閣(原創)

(大士閣祠堂湖邊曾經修建的”醉佛亭“,如今已不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