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兩句經典更讓我們受益終生

所謂人生無處不修行,生活無處不道場。佛教文化的傳承,讓越來越多修行的人,在生活中得到了受用。不管是行、住、坐、臥,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在修行當中。佛教文化,自從古印度傳入我國以來,受中國傳統文化以及古聖賢人的影響,特別是在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影響下,真正的讓人們體會到“佛法不離時間覺”,體驗禪無處不在,當我們生活中遇到一切困境,佛教文化,兩句經典更讓我們受益終生!

佛教文化,兩句經典更讓我們受益終生

第一句:佛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

被西方人稱為東方三聖之一的六祖惠能大師在《六祖壇經》中,中心思想以“見性成佛”或“即心即佛”的佛性論,“頓悟見性”的修行法門觀,讓更多的人離苦得樂。正所謂“唯傳見性法,出世破邪宗”。他認為性,指眾生本具之成佛可能性。即“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與“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之說,與《涅槃經》中佛陀說的“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一脈相承。

佛教文化,兩句經典更讓我們受益終生

作為學佛人,首先我們應該懂得什麼是“佛”,“佛”是正等正覺的覺悟者,而不是神。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覺悟的可能。就如佛所說:“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所以,生活中,遇到一切難題,記得,很多時候我們是因為過度執著而引起悲歡離合,喜怒哀樂。我們固然不能如佛陀一樣大覺悟者,當我們可以學習佛陀的教導,不要過於執著與妄想,用一顆清淨的平常心去面對當下。

佛教文化,兩句經典更讓我們受益終生

第二句:發菩提心,心生清淨

禪宗主張以六祖頓悟法門,即“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又指出:“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可見,學佛修行,不一定就要出家才能修行,任何人只要一心向善,任何時間,任何時候都處在修行。

佛教文化,兩句經典更讓我們受益終生

現代的《生活禪》主張“在生活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告訴人們,學佛修行,就要懂得把佛陀所說落實於生活中,落實當下每一刻。《金剛經》中,須菩提尊者問佛,菩薩如何應住,如何降伏其心?佛說,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發菩提心者,無住於相,生清淨心。也就是說,世間一切都是因緣和合而成,懂得無住於相,懂得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心生清淨,不管任何時候,我們都能用清淨心解脫世間煩惱。或者說,當我們處在逆境中,懂得應用佛理,應用當下,心生清淨,自然沒有解決不可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