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心中的曼荼羅

壇城/曼荼羅基本概念:

梵文音譯為“曼陀羅”或“曼達”、“滿達”。據佛經記載,印度密教修法時,為防止外道“魔眾”侵入,在修法處劃定界線或修建土壇,並在上面設置諸佛像,表示諸佛聚集或輪圓具足。後來,修法時設置的壇和劃定的界線被稱為壇城或曼荼羅。壇城以立體或平面的方、圓幾何形並塑或繪以神像法器,表現諸神的壇場和宮殿,比喻佛教世界的結構。由於密教修法的內容不同,壇城的設置形式和內容(陳設品)也各不相同,極其複雜。為便於人們修行,後人據其內容以金、石、木、泥(土)等材料和繪畫方式分別製成樣式不同、大小不一的壇城,以表示不同的佛陀世界,陳設於佛堂,以供觀想。雨花閣內3座掐絲琺琅壇城是國內最大的立體壇城,圓形底盤直徑3.65m,正中為藍色正方形供臺,高0.7m,每邊長1.69m。供臺側面分四色,北紅,南白,西黃,東藍,每面上嵌1個杵頭。供臺上是正方體宮殿,開四門,每門前裝飾華麗的五彩牌坊,殿內供主尊神與侍從神,周圍裝點幡幢、白轅、飛天等。壇城亦是極為精美的藝術品。

曼荼羅是梵文Mandala的音譯;曼荼羅又譯“曼佗羅”、“慢怛羅”、“滿拏囉”等。曼荼羅意譯“壇”、“壇場”、“壇城”、“輪圓具足”、“聚集”等。藏語dkyil-vkhor,音譯“吉廊”,意譯為“中圍”, 是密教傳統的修持能量的中心。茶花又名曼荼羅花,它是佛教中的吉祥花,相傳佛祖傳法時,手拈曼荼羅花,下起漫天曼荼羅花雨,象徵寧靜安詳、吉祥如意。



元 緙絲大威德金剛壇城/曼陀羅

「佛教文化」心中的曼荼羅 - 說說藏傳佛教中的“壇城”

大都會博物館藏館藏

明永樂八瓣蓮花密集金剛曼荼羅

「佛教文化」心中的曼荼羅 - 說說藏傳佛教中的“壇城”

遼寧省博物館館藏


清代鍍金青銅曼荼羅


「佛教文化」心中的曼荼羅 - 說說藏傳佛教中的“壇城”

大英博物館館藏


清代銀鏤雕鎏金供養天女紋曼陀羅(19—20世紀)

「佛教文化」心中的曼荼羅 - 說說藏傳佛教中的“壇城”

西藏博物館館藏

清代銀鎏金曼陀羅


「佛教文化」心中的曼荼羅 - 說說藏傳佛教中的“壇城”

南京博物院館藏


「佛教文化」心中的曼荼羅 - 說說藏傳佛教中的“壇城”

細節

清代金壇城

壇城,或稱道場,即大曼荼羅,重簷亭式罩,壇城上宮殿旛幢莊嚴,供養著仙樂、飛天仙女等,為土築個高臺訓壇,古時祭神、朝會、盟誓、講學之處。此金質壇城模型工藝極精細,為宮中遺物。壇城是一種宇宙模型,加行壇城,上有八供瓔珞,四方八種供養並代表地球太陽、宇宙,還有蓮花。


「佛教文化」心中的曼荼羅 - 說說藏傳佛教中的“壇城”

南京博物院館藏

清代金點翠壇城

「佛教文化」心中的曼荼羅 - 說說藏傳佛教中的“壇城”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清代大威德金剛壇城

「佛教文化」心中的曼荼羅 - 說說藏傳佛教中的“壇城”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清代金累絲嵌松石壇城

「佛教文化」心中的曼荼羅 - 說說藏傳佛教中的“壇城”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清代清人壇城圖軸

「佛教文化」心中的曼荼羅 - 說說藏傳佛教中的“壇城”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時輪金剛立體壇城

「佛教文化」心中的曼荼羅 - 說說藏傳佛教中的“壇城”

雲南香巴拉藏文化博物館館藏

清代木製壇城


「佛教文化」心中的曼荼羅 - 說說藏傳佛教中的“壇城”

瞿曇寺


清代銅鎏金須彌山壇城

「佛教文化」心中的曼荼羅 - 說說藏傳佛教中的“壇城”

私人藏品

清代西藏金剛亥母壇城

「佛教文化」心中的曼荼羅 - 說說藏傳佛教中的“壇城”

魯賓藝術博物館



無錫五印壇城

五印壇城矗立於碧波盪漾的香水海之中,與靈山梵宮、曼飛龍塔交相輝映,是一座風格獨特,原汁原味的藏式文化景觀。五印壇城佔地面積8000平方米,高31.55米,共計六層。壇城內供奉五方五佛,即南方寶生佛、西方阿彌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東方阿閦佛、中央的毗盧遮那佛。 五印壇城外觀莊嚴而輝煌,耀目的金頂、巨大的鎏金寶瓶、醒目的經幢和經幡交相輝映,突顯出藏族古建築的迷人風采。五印壇城內飾聖潔而絢麗,融合了彩繪、壁畫、木雕、唐卡、壁飾、鍍金等藏族裝飾技藝,美輪美奐地展示了獨特的壇城藝術。 為了讓遊客感受藏族民俗和文化藝術,走進壇城,遊客既能鑑賞源自藏域各地的各類佛教文化藝術珍品,還能參與點燃酥油燈、推轉瑪尼經筒等互動民俗活動。

「佛教文化」心中的曼荼羅 - 說說藏傳佛教中的“壇城”

五印壇城

四川木雅金塔【座壇城式佛教寺廟建築】

「佛教文化」心中的曼荼羅 - 說說藏傳佛教中的“壇城”

四川康定木雅金塔

布達拉宮時輪壇城(藏語稱:堆廓爾倫朗)

相傳釋迦牟尼所講《時輪經》,由月賢王迎請並保存於苫婆羅,後傳印度。11世紀初傳入西藏,至1 3世紀盛行。該殿供奉的時輪立體壇城悉依據《時輪經》而造於覺囊派達旦平措林寺,後於公元1680年迎至布達拉宮,並進行了修整,鑲嵌了松石、珍珠等2279顆,紅珊瑚5168顆,琥珀3235顆,青金石、玻璃珠7419顆,水晶石1896顆,使得整個壇城顯得精美、豪華。


壇城是佛教密宗供奉物,有立體和彩繪兩大類。每位23佛、每個菩薩都有各自的不同壇城。壇城是形象化和神聖化的象徵性代表小宇宙——三千世界即大千世界,是一個精細的概念。壇城中的城市是一箇中心點,東、南、西、北各有一門,41'3形成了一個定向四邊形。從外到裡分別浮雕有旋渦形的空氣、火焰、波濤狀的海水、高底不齊的山石等,表達了宇宙間自然物的形成過程。通過對《時輪經》的研究和對時輪壇城的觀修,形成了至今對西藏天文歷算具有重要影響的《時輪歷》和《時輪度量》等時輪計算法和著作,是研究古代科技的重要組成部分。

「佛教文化」心中的曼荼羅 - 說說藏傳佛教中的“壇城”

時輪壇城

立體時輪金剛壇城

時輪金剛壇城,落成於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該地得名於藏傳佛教的香巴拉傳說。時輪金剛壇城是藏傳佛教的聖物,它仿如一座巨大的宮殿,安放著1177尊佛像,裝藏有五穀雜糧、奇珍異寶、藏藥、經書及藏區各大寺院的聖物,將繁華萬象集於一身,向世人展現宇宙和時間的力量

「佛教文化」心中的曼荼羅 - 說說藏傳佛教中的“壇城”

雲南迪慶州

四川白玉噶陀寺中陰壇城

「佛教文化」心中的曼荼羅 - 說說藏傳佛教中的“壇城”

白玉噶陀寺中陰壇城



曼荼羅圖案藝術品


「佛教文化」心中的曼荼羅 - 說說藏傳佛教中的“壇城”


「佛教文化」心中的曼荼羅 - 說說藏傳佛教中的“壇城”


「佛教文化」心中的曼荼羅 - 說說藏傳佛教中的“壇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