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佛教文化——《百喻經》愚人集牛乳寓

【白話文】從前有一個愚笨的人要在一個月後宴客,需要大量的牛奶,所以要在事先預備起來,免得臨時缺少供應。他心裡想∶“如果把牛奶從牛身上取下來積儲,就需要有很大的木桶,而且也應該考慮到把牛奶放在木桶裡日子久了容易壞。不如把它放在牛腹裡,到宴客那天一併來取,那就既省事,又可吃新鮮的牛奶,不是再好沒有了嗎?”因此,他就把他所養的那一頭奶牛和正在吃奶的小牛分開,也不每天去擠奶了。一個月以後,宴客日子到了,他就把奶牛牽來,正要取牛奶,使客人們嚐到新鮮的牛奶,可是不論怎樣用功,一滴牛奶也取不下來,當場給客人們譏笑了一頓。

佛教文化——《百喻經》愚人集牛乳寓

這故事比喻∶修佈施的人,想等待到錢多時再來救濟窮困的人是錯誤的。有時遇到水災、火災、盜賊,財富就被奪走了,或者是由於突然的猝死導致來不及佈施——這就同此寓言中那個把牛奶積儲在牛的乳房裡的愚人一樣了。

【圓照居士注】財富並非總是越攢越多——有時為了多攢點,但是經營的方法不對,財富到了想使用的時候反而沒有了。所以,財富應該及時正確使用。

若要佈施,就更是如此。何必非要攢足一大把錢去佈施呢?平常就及時行善,才更為合理。

若有“樂善好施”的企業家,平時不善待員工,或是不注重產品的社會效益,那這個企業家和這個寓言中的“愚人”有相似之處。

【文言文】昔有愚人,將會賓客。欲集牛乳,以擬供設。而作是念:“我今若豫於日日中轂取牛乳,牛乳漸多,卒無安處。或復酢敗。不如即就牛腹盛之。待臨會時當頓轂取。”作是念已便捉牸牛母子,各系異處。卻後一月,爾乃設會迎置賓客。方牽牛來,欲轂取乳,而此牛乳即幹無有。時為眾賓或嗔或笑,愚人亦爾。

欲修佈施,方言待我大有之時,然後頓施。未及聚頃,或為縣官水火盜賊之所侵奪,或卒命終不及時施,彼亦如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