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經》10則哲理小故事:說透世間百態

《百喻經》,由古代天竺的佛教大師伽斯那撰寫,以講故事和比喻闡述一個個佛學道理。後來被南朝蕭齊天竺三藏法師求那毗地翻譯為中文,距今已經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殺商主祀天喻

從前有一群商人,想到大海里採寶。通常進入大海的方法需要找個嚮導,才能知道去大海的道路。於是,他們一齊去尋找,果然請到了一位領路人。

找到嚮導之後,他們便一起出發。走到一處曠野地方,那裡有一座天神廟,一定要用活人去祭祀才能通過。於是這群商人共同商量:“我們這些夥伴都是親戚或朋友,怎麼能下手!現在唯一跟我們沒有親屬關係的就只有這位嚮導,正好用來祭祀天神。”

於是他們殺了這位嚮導,用他祭奠了天神。

祭神完畢,他們便迷失道路,不知該向哪兒走。結果,這些商人都在曠野中被困死了。

人活一世,善良就是人的嚮導。有時候為了某些利益,或者貪圖一時的快樂而放棄善良,那麼人也就迷失了道路,再也找不到人生的出路。


《百喻經》10則哲理小故事:說透世間百態

入海取沉香喻

從前有一個做官人家的兒子,到海里去採取沉香,好幾年方採到一車沉香運回來。於是他拿到市場上去出賣。因為價格太高,過了好多天也沒有銷售出去。

這樣,他心裡很急,而且非常苦惱。那時他看到市場上有很多人挑著炭賣,總是一挑到就有人買,於是他心想:“如果把沉香燒成了炭,不是很快的就可以賣出去了嗎?”

他就立刻把沉香燒成了炭,果然一到市上就賣脫了,可是一車的沉香,還得不到半車木炭的價錢。

? 花費了無數心血採取的沉香,到了收穫利潤的時候卻沉不住氣了,行百里者半九十,天下之人,莫不如此。

為婦貿鼻

從前有一個人,娶了一個妻子,她長的很漂亮,不過鼻子卻不好看。

後來外出在外面遇見一個女人,不但容貌很美麗,而且鼻子更是端正可愛,於是便想∶『如果我把這個女人的鼻子割下來,裝到我的妻子臉上去,那不是很好嗎?』

於是他就割下那女人的鼻子,拿著急忙跑回家去,對他的妻子說∶『快來快來,我給你換一個好鼻子!』

說著,就把他妻子的鼻子也割下,要替她換上這一個好的,但是無論怎樣,也裝不上去。

這樣,他既割了別個女人的鼻子,又失去了自己妻子的鼻子,沒有得到任何好處,卻害了兩個女人。

? 自己的才是最合適的,別人的鞋子再好,你穿著不合腳,那有什麼用。


《百喻經》10則哲理小故事:說透世間百態

債半錢喻

往昔有一位商人,借給他人半個錢,許多時日過去了,沒有得到償還,就前去討債。

途中,前面有條大河,僱船擺渡,付了兩個錢,然後才渡過去。

到了那兒,卻沒見到欠債人,回來渡河,又費去兩個錢。

為了半個錢的債,而用掉四個錢,加上路途往返,疲勞乏困。債很少,討債所費卻極多,結果被眾人譏笑。

? 那半個小錢象徵著世間的小小名利,為了追逐無謂的名利,多少人勞苦奔波,實在是得不償失。

人說王縱暴喻

從前有一個人談說國王的過失,說:“國王太暴虐了,治國行政毫無道理。”

國王聽了這話,就勃然大怒,竟不追究清楚是誰說的,偏信身傍佞人的讒言,捉來一位賢臣,下令剝開他的背脊,取出百兩肉來。

有人證明他沒有說這話,國王心中便後悔了,索來千兩肉,用來給他補脊背。賢臣很是苦痛,夜中呻喚不已。

國王聽見了,問道:"為何這般苦惱呢?取你百兩,還了你千兩,心中還不滿足麼??"

旁人說道:"大王,譬如截掉了人的頭,後來雖然得了一千個頭,也不免人的死去。如今他雖得了十倍的肉,卻免除不了苦痛。"

? 做事之前要想到前因後果。如果不經過思考就魯莽行事,再多的補救措施也來不及了。


《百喻經》10則哲理小故事:說透世間百態

寶篋鏡喻

從前有一個人,很是貧窮,且欠了人家很多的債,沒有辦法償還,只得逃到別處去躲避。

一天,他逃到了荒涼的田野裡,看見那兒丟著一隻箱子,他打開箱子一看,裡面都是珍珠寶貝,上面裝有一面鏡子蓋著。

當時這個人見了很是歡喜,就動手去取那些珍寶,但他看到鏡中照出的人,嚇得他連忙縮回了手,心裡感到很不安,就對鏡中人說∶“我以為是一隻空箱子,裡面沒有東西,想不到您在這裡,請不要見怪吧!”

接著他就急忙溜走了。

? 不義之財,對我如同浮雲。心中有鬼的人,哪怕是見到的是自己,也會變成驚弓之鳥。


《百喻經》10則哲理小故事:說透世間百態

飲木桶水喻

有一個人,走路走得很口渴,在路旁看到岩石裡有一泓清泉涓涓流出,面前盛有木桶,水是滿滿的,他就開口大喝。

喝得足夠了,那時他就舉手木桶說∶“我已經喝夠了,你的水可不要再流出來了。”可是水依然在流著,並不停止。

這人大怒,在桶邊大鬧不休。

有人見了,笑責他道∶“你不要它,你自離去就是了,何必定要它不流出來呢?”

? 有時候,人們不能抵禦外界的誘惑。這需要努力提高自己,而不是期望外界聲色等不要再來相擾。

磨大石喻

有一個人,每天很勤勞地磨一塊大石頭,經過了好幾年的功夫,把它磨成一隻小石牛。

結果這隻小石牛隻能當作玩具,沒有別的什麼用處。他在這一事上所花費的時間和勞力雖然很多,而收效卻很微小。

? 這故事比喻,人們辛勤勞苦地修學,應該是學一些紮紮實實的東西,而不是為了炫耀、充門面,做一些華而不實的東西。


《百喻經》10則哲理小故事:說透世間百態

五人買婢共使作喻

有五個人,共同出錢買了一個僕人,其中一個對僕人說∶“你要給我洗衣服。”另外的四個人,也叫僕人洗衣服。

這五個人,都要叫僕人給他洗衣服,這使得僕人非常為難沒法對付。他想∶“我只能先洗一個,然後再洗另一個的。”

於是他把其中一個人的衣服先洗,但第二個人就大發脾氣了,說道∶“我同樣出了錢買你,怎麼可以單獨給他先洗?”就打了僕人十鞭,僕人只好給他先洗。

但其他四個人又同樣發了脾氣,同樣各打了僕人十鞭。

這個婢女,就這樣的無故受屈。

? 這五個人就是生、老、病、死、苦,僕人就是我們自己。如果屈從於生、老、病、死、苦的奴役,就免不了各方的折磨。

駝甕俱失喻

從前有個人,先是在甕中盛了穀子。駱駝伸頭進甕中吃穀子,過後伸不出來了。

如此,這人很是憂惱。

有一位老人來對他說:“你不要愁啊!我教你怎樣弄出來,你聽我的話,必定能快快弄出。你應斬掉它的頭,自然可出來了。”

這個人就採用了他的話,以刀斬頭。

然後,既殺了駱駝,又破了甕,如此愚人,世間所笑。

? 既想保全這個,也想保全那個,最終就是哪個也保全不了。有時候,人生必須做出取捨,不然,兩者都會失去。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推薦閱讀

易經最吉一卦,與道德經不謀而合!

千古天書,僅一千餘字,道破人生四大境界


(瞭解更多反邪教知識,傳播社會正能量,請關注我們微信公眾號“太白劍”、微博“寶雞反邪教”、網站秦嶺雪“http://qinlingxue.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