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讀毛澤東《菩薩蠻•黃鶴樓》

作品原文

菩薩蠻·黃鶴樓

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

黃鶴知何去?剩有遊人處。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讀毛澤東《菩薩蠻•黃鶴樓》

白話譯文

茫茫九派長江流貫中國, 長長的一條京漢鐵路連接南北。 煙雲細雨籠罩著大江南北,龜蛇二山緊鎖著長江。

黃鶴不知飛向了何處? 如今這兒只剩下遊客遊玩的場所, 我以酒祭奠這滔滔的波浪, 我的心潮隨著這滔滔的波浪起伏。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讀毛澤東《菩薩蠻•黃鶴樓》

創作背景

1927年4月12日,在上海國民黨發動了四一二事變。5月21日,在長沙,何鍵、許克詳發動了馬日事變。7月15日,汪精衛又在武漢宣佈“清黨”,國共兩黨的關係徹底分裂。在大革命失敗前夕,毛澤東途經武漢,寫下了這首最為蒼涼悲壯的《菩薩蠻·黃鶴樓》。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讀毛澤東《菩薩蠻•黃鶴樓》

作品鑑賞

全詞先寫黃鶴樓的山川河流形勢,也象喻當時的革命形勢;抒發了內心複雜的心情和矢志不移的志向。

上闕: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

作者登臨黃鶴樓,極目所望:大江東去,京漢鐵路自北而來,煙雨茫茫,龜蛇二山隔江對峙。這些就是武漢黃鶴樓的山川河流形勢。但這裡作者一連用了“茫茫”“沉沉”“蒼蒼”這些疊聲詞,在後面一句用了一個“鎖”字。不能說不是在寫景中注入了情感 ,而且這些山川河流形勢,也暗釦了當時的革命形勢。不能不說是,在雄渾遼闊中的背景中,注入了一種逼仄的氣氛。詞中的九派是指長江,派是指江河的支流,九為眾多的意思,長江在中下游支流眾多。這裡的一線是指京漢鐵路。這裡的沉沉為深長之貌。龜蛇是指武漢的龜山與蛇山,黃鶴樓就建在蛇山上,隔江對面為龜山。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讀毛澤東《菩薩蠻•黃鶴樓》

下闕:黃鶴知何去?剩有遊人處。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唐代詩人崔顥詩云:“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毛澤東在此借用其意。但比之崔顥有更廣更深的含義:黃鶴不知飛到哪去了,只剩這黃鶴樓供遊人遊玩攬勝。接下來:“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也達到了全詞的高潮:把酒酹灑向滔滔江浪,心潮象波浪一樣起伏,這裡字面上,是把酒酹灑向滔滔江浪,但另一層面也言明瞭作者的志向和嚮往——革命要象這江中洶湧的波濤。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讀毛澤東《菩薩蠻•黃鶴樓》

也就不久毛澤東在湘贛邊界,點燃了秋收起義的革命烈火,後又建立了井岡山革命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