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那些事:夏季養生,先從養“嘴”開始!

文│阿鵬少爺

健康那些事:夏季養生,先從養“嘴”開始!

立夏--每年公曆5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45度。立夏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七個節氣,它預示夏季的開始。“夏”是“大”的意思,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人們常說春是生的季節,那麼夏則應是長的季節。進入初夏時節,人們應合理安排作息時間,採取正確的養生方法,以安然度過夏天。

從飲食方面來說,《黃帝內經》雲:“心者生命之本……為陽中之太陽,應於夏氣。”中醫認為,一年四季都應養心,尤其是夏天出汗多,是傷心陰、耗心陽最多的時候,人們在心火旺盛的立夏,應該食用哪些食物來補血養心呢?

適宜:

1、中醫認為:“五色入五臟,紅色入心”。故補血養心可以食用紅豆、紅棗、枸杞子、西紅柿、山楂、草莓、紅薯、西瓜、蘋果等紅色的食物。

2、心在五行當中屬火,針對立夏後心陽旺盛的特點,也可以多食用些苦瓜、芥蘭、蕎麥、荷葉、蒲公英等苦味食物,或者多喝蓮子心茶、苦丁茶、銀杏茶、絞股藍茶等苦味茶,有敗心火的功效。

3、我國許多地方都盛行立夏“嘗新”這一習俗,人們在當天會食用新鮮的蔬果以及此時盛產的水產品類。櫻桃,味甘、酸,性微溫。春夏之際食用櫻桃,有助於健脾和胃、滋養肝腎、補血養心,還能幫助身體及時排出毒素。

4、人們常說的俗語“春困秋乏夏打盹兒”中的“夏打盹兒”正是用於形容立夏之後,人們嗜睡成癮、食慾不振的狀態。中醫認為,這主要是由於脾胃虛弱所致。建議在早晚進餐時多喝些山藥粥、薏米粥、蓮子粥等健脾和胃,可以在即將熬製好的粥里加一點荷葉,以増強清熱祛暑、養胃清腸的功效。

注意事項:

1、不是任何時間都適合吃水果,睡前吃水果會給腸胃帶來負擔,尤其是涼性的瓜類,入睡前最好不食用。

2、進入夏季,氣溫逐漸升高,蚊蟲開始繁殖,食物容易變質和汙染,應避免食用變質、腐敗食物。

3、冷飲、冷食雖然好吃,但是不要吃的過多,尤其是兒童及老人,以免引起消化系統功能紊亂,出現胃痛、腹痛、洩瀉等疾病。

健康那些事:夏季養生,先從養“嘴”開始!

食療方:泥鰍豆腐湯

材料:泥鰍250克,豆腐350克。

調料:食用油、乾紅辣椒、蔥末、薑末、蒜片、醬油、醋、鹽、味精、料酒各適量製作:①將泥鰍處理乾淨後焯一下水;②豆腐洗淨,切塊;③油燒熱,下入泥鰍用小火煎炸,放入蔥末、薑末、蒜片爆香,加入豆腐塊、醬油、乾紅辣、鹽、料酒、醋、清水,大火燒沸,小火燉半個小時,放入味精調味後即可食用。

小妙招:背部放鬆法

原理:背部有主一身陽氣的督脈,有調節機體功能的夾脊穴,還有很重要的膀胱經上的許多背俞穴,依臟腑位置上下排列。所以背部保健是中醫理療中最常用的部位,只要對背部幾大經絡線進行拍打,就可以調理全身的氣血,使整個機體功能得到改善,強身益壽。

操作:在身體勞累或是熬夜時,可以採用這種辦法。具體操作方法是將手指併攏,掌心部位成中空,從肩頸部位向下拍打到腰骶部位,每日數次。

關注“阿鵬少爺”,每天學一點中醫養生知識,給您的身體做個檢查,帶給您一生平安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