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塑造孩子的大腦,給你一份365天不重樣陪兒童運動的靈感

發展心理學家艾莉森·高普尼克在《園丁與木匠》中提到:兒童在六歲以前,真正的任務不是什麼學習讀書寫字和做數學題,而是玩兒 。

因為孩子的學習和成人學習方式是不同的。孩子學習是開放和靈活的,他們通過不斷探索來學習,而成年人則通過利用現有知識獲取新知。

如何玩,如何讓孩子去探索?成為父母幫助孩子成長的一個新課題。

今天分享的這本書《運動塑造孩子的大腦》就從理論和實踐中幫助父母解決這個問題。

這本書為我們詳細介紹了0-7歲,關鍵運動的發展對孩子的重要影響。通過兒童發展規律,作者設計了一套精細易操作的模型,為幼兒運動和學習提供了全面的發展的支持。通過這本書,可以讓家長以及看護人能夠尊重孩子的個性化需求,通過積極的運動幫助孩子學習。

這本書是兩位作者共同完成的。吉爾·康奈爾是兒童發展領域中全球公認的權威人士。有三十多年的學前經驗,曾經為美國著名玩具公司-孩之寶提供專業的支持。

謝麗爾·麥卡錫是孩之寶公司的副總裁,負責兒童故事,她還是一個製片人,出版過很多孩子們愛看的卡通動畫片,比如說《小馬寶莉》。

通過腦科學的研究,作者為我們展示了為什麼孩子需要運動以及如何在我們的照料和幫助下得以實現。

01運動對孩子的重要性

對於兒童,身體就是大腦的啟蒙老師,而運動就是課程。

在生命的最初幾年,90%的神經通路都要被建成。這些神經通路決定了孩子如何思考、如何學習。這些神經通路也塑造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她的興趣和追求、成功和挑戰以及對生活的態度。

而決定這些因素的關鍵就是在於她早期運動和感官體驗所建立起來的神經網絡。

讓孩子運動,會對孩子身體帶來良性的循環。

運動,塑造孩子的大腦,給你一份365天不重樣陪兒童運動的靈感

一個兒童運動的越多,大腦得到的刺激就越多,大腦得到的刺激越多,就越想獲得更多的的刺激。

通過這種循環,孩子們不斷的超越現在,去探索新的事物,獲得新的能力。

對於孩子來說,學習不僅僅意味著會算加減乘除,會寫字,讀課文。

學習對他們來說,是一個探索的過程。他們要在成長中慢慢學會愛、學會專注力、學會責任感、學會控制能力……

運動,塑造孩子的大腦,給你一份365天不重樣陪兒童運動的靈感

而運動就是學習這些能力的和品質的基礎。運動會讓孩子更好的適應未來的社會。

02“動覺模型”幫助孩子動起來

早期,我也很注意孩子的運動發展。比如說抬頭,翻身,爬行。但是在孩子會獨立行走以後,覺得孩子會把家裡搞得很亂,就會想著限制孩子,不讓他亂跑,不讓他亂翻東西。

很明顯,我正在限制著孩子探索的機會。

這本書中,作者明確的表示,孩子的發育有著非常精細的安排和時間表,這是自然規律,孩子如果只跳過了其中一步,沒有必要過分擔心。

但是如果父母總是限制孩子,不讓孩子順應天性去生長,這將會多孩子造成不可逆的影響。

一年級,有的孩子寫字不好,不是因為孩子不會寫,而是孩子手部精細動作發展有所欠缺。手部肌肉沒有得到發展。所以握筆姿勢不對,寫出來的總是不好。

運動,塑造孩子的大腦,給你一份365天不重樣陪兒童運動的靈感

作者為了讓我們更清楚瞭如何幫助孩子運動,設計了一個“動覺模型”-三個感觀工具+三個動力工具+語言工具。

作者詳細描寫了這些工具對孩子的影響,以及父母如何運用這些工具幫助孩子。

感官工具

感官工具為孩子提供了大腦學習以及與外界交流所需要的基礎信息。

運動促進孩子感覺器官收集信息,以供大腦分析。兒童運動越多,感官受到的刺激也就越多,這有利於孩子的學習

在促進孩子感官發育時,父母一定要注意四點:

1.跟隨孩子的興趣,尊重孩子的反應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是要幫助兒童弄清楚他喜歡什麼,而不是你希望他喜歡什麼。

面對孩子不喜歡的東西,明顯有拒絕反應的東西,我們可以等待合適的機會再讓孩子嘗試。

2.讓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探索

說到探索,就想到各種髒兮兮的場面。最近,我家孩子對水的興趣那是空前高漲,每天都要去水龍頭旁邊,然後把水弄得哪裡都是。

面對孩子的探索,很多時候會忍不住去控制。然而,作者告訴我們,在保證孩子安全的情況下,應該順應孩子的行為,讓孩子得到更多的發展。

3.成為一個感覺榜樣

如果你不喜歡某種事物,比如說黏糊糊的液體、令人毛骨悚然的蜘蛛。這個時候你要保持冷靜,可以試著讓爸爸或者其他的人帶領孩子去感覺。

感官體驗,就是用我們的熱情,帶領孩子積極主動的去探索。

4.對新的感官經驗保持敏感

時刻尋找機會引進新的不同的感覺體驗,慢慢地向孩子介紹新的感覺,讓寶寶的大腦,感官和身體活動去完成體驗。

兒童會通過感覺工具獲取外界的信息。但是把信息轉換成可用的知識這需要兒童實踐才能實現。

運動,塑造孩子的大腦,給你一份365天不重樣陪兒童運動的靈感

動作工具

動作工具就是幫助兒童把信息轉化為知識,真正實現學習的過程。

只有開始行動,他們才是真正掌握知識,而不是瞭解知識。

這個學習過程,有點像成人學習中的知行合一。知道很多道理卻過不好這一生,其實就是因為只停留在了知道,沒有行動!

兒童的學習路徑也是要通過實踐才能真正的掌握這些信息。

動作工具是協助兒童發展力量、協調性、控制力三方面的能力。

力量是身體肌群提供全部能量的充分且有效地運用,可以幫助兒童達到最好地成長與學習水平。

在兒童早期,過分的注重孩子天賦,只關注孩子擅長的動習,會造成孩子整體發展的不均衡

身邊有一個朋友家的孩子,特別喜歡跳舞,朋友就給她報了兩個學習舞蹈的興趣班。孩子也喜歡。上一年級以後,孩子老師對朋友說,孩子在班級美術課時根本坐不住,根本就靜不下來。現在想想,可能是隻關注孩子喜歡的運動,沒有注意手部運動的發展,導致孩子去逃避畫畫這項活動。

所以在生活中,父母應該每天讓孩子進行多樣的活動,這樣可以幫助兒童得到全方位的身體鍛鍊。

不斷的讓孩子嘗試各種運動,面對孩子不喜歡的運動,讓寶寶學習克服困難,不僅在身體上可以得到更好的發育,也讓心理得到更好的歷練。

運動需要身體各部位與大腦的協調。良好的協調性不僅體現在對身體的控制上,也對大腦的思考能力,推理能力,以及創造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協調性包括人體的中央軸,身體的韻律和時空意識。

養了兩個孩子,也學習過很多知識,但這章的內容還是很刷新我的認知。

在協調性這章節中,我才意識到,孩子的時間概念和協調性也有關。

有時候,總是說孩子沒有時間概念。每天出門時,都要來一場河東獅吼。我一邊說再等她五分鐘,她一邊磨磨蹭蹭的。真讓人生氣。還有的時候,明明讓她再等我們幾分鐘,她還是會變得很不耐煩。

其實,這些都是因為孩子沒有時間概念。我們大人認為分秒必爭的概念,孩子並沒有。知道這點,我們在對孩子說時間的時就要注意,把抽象的時間對孩子說的更具體一些。

昨天發生了什麼?會讓孩子不知道說什麼。換成問孩子去某個地方發生了什麼,孩子一定會侃侃而談的。

書中分享了一個運動,非常值得讓孩子去玩起來,在玩中讓孩子循序漸進的理解時間的抽象性。

運動,塑造孩子的大腦,給你一份365天不重樣陪兒童運動的靈感

當我們已經瞭解運動是如何支持兒童發育的各個方面的時候,我們就要用到語言,來把這些身體和感官意識轉換為更高層次的思考,推理和創造裡。

運動,塑造孩子的大腦,給你一份365天不重樣陪兒童運動的靈感

語言

語言不僅僅是說出來或者寫出來的東西,語言包括口述語言,身體語言,音樂語言,符號語言。

語言是學習的關鍵樞紐,是通過正式學習的橋樑。和運動相輔相成。

對於語言培養,我們一點也不陌生。從孩子幾個月,就對孩子不停的說爸爸媽媽,有的家庭甚至從胎教就對孩子進行音樂啟蒙,我們這些無意識的行為就是在幫助孩子學習語言。

除了無意識讓孩子學習的語言,書裡提到的肢體語言和符號語言也是非常有必要學習。

肢體語言,是孩子最先學到的語言。溫柔的撫觸、微笑的臉龐,這些肢體語言都可以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愛。

在交流中,肢體語言,可以將你要表達的信息轉化為多感官的體驗,幫助孩子更好的理解你的意思。

所以,不要吝嗇我們的表演技能,給孩子來點誇張的肢體語言,觸發孩子大腦中的智力和情緒聯繫,讓孩子留下長期的印象吧。

符號語言是孩子在學習和外界交流過程中最後要掌握的的重要工具,符號語言關係到孩子的算術,寫作,閱讀。

符號語言在生活中,表現在正前方,左右,上下等一些抽象概念中。

生活中,有的人在成年後,依舊分不清楚左右。我記得軍訓的時候,經常會出現一些大烏龍。其實就是符號語言沒有掌握好。

符號語言不需要刻意的讓孩子學,但在生活中,我們要讓孩子重複練習,慢慢地孩子就會形成固定地概念和理解,也會將這個概念應用於其他物體上。

在我們瞭解完動覺模型以後,就可以根據孩子的特性,讓孩子引導著我們,給不同年齡的孩子設計獨有的運動套餐。這也是本書吸引我的地方。

運動,塑造孩子的大腦,給你一份365天不重樣陪兒童運動的靈感

03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伴

新生兒-小爬蟲-走不穩-淘氣包-奔跑者-跳躍者,作者根據孩子不同階段都給出了一些理論知識和具體的遊戲指導。

認識到運動在兒童成長中的重要性,我們就要將它付諸實踐。

對孩子來說一天的時間怎麼安排呢?作者在這本書中提到28原則。每天的讓孩子把80%時間用到運動與學習類遊戲,20%用到思考和於是方面的活動。

對於幼兒來說,放電真的很有必要。放電好了,孩子吃的香,睡得香。關於如何放電,這本書給出了很多具體的遊戲類型。讓你有更多的選擇去給孩子放電。

1.角色扮演遊戲

2.球類遊戲

3.跳躍遊戲

4.舞蹈

5.攀爬

6.玩水

7.打鬧遊戲

8.輪子類遊戲

80%時間的可以用來玩這些遊戲,一天中的20%時間讓孩子玩一些安靜思考的遊戲。

1.創造力遊戲

2.過家家遊戲

3.講故事

看完這本書,再也不用愁陪孩子每天玩什麼了。每個時期我們只需要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基礎下,深入孩子的興趣,及時引入新的想法,讓孩子主導遊戲,盡情跟著孩子玩耍吧。

運動,塑造孩子的大腦,給你一份365天不重樣陪兒童運動的靈感

這本書 ,理論指導知識很多,可能很多人擔心看不懂。但是作者很貼心,在每一章節後面都寫了章節總結。以及基於她自己35年學前階段的工作經驗凝練出的指導筆記。還有精心設計主題的充電遊戲。這些都可以讓你得到你想要的幫助。

看完這本書,我對孩子成長過程中又有了很多新的認識:

我才明白,左撇子和右撇子對孩子的影響。

我才明白,孩子對五分鐘、馬上、差不多,這些時間詞語是完全沒有概念的。

我才明白,孩子用力過猛將東西碰倒,不是因為笨拙和頑皮,而是因為孩子的直覺沒有訓練好。

我才明白,想要孩子學會靜坐,就要讓孩子多動。

我才明白,有的孩子閱讀困難,是因為視覺上有障礙。

如果你也非常注重孩子的整體發展,想了解孩子目前的能力,想清晰孩子的運動發展的方向,想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可以詳細看一下這本書,相信不會讓你失望。

關於未來,我們不能確定,但是生存需要的底層能力是不會改變的。孩子的思維能力、專注力、運動能力、語言發展能力、創意能力會決定孩子成為怎樣的人。而運動就是幫助孩子發展這些能力,讓孩子更好適應未來。

願每個孩子,都可以在運動中變得更強大!

運動,塑造孩子的大腦,給你一份365天不重樣陪兒童運動的靈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