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藝術跨越國界傳承友誼

芭蕾艺术跨越国界传承友谊

舊友重逢(左起清水哲太郎、馮英、森下洋子、中央芭蕾舞團黨委書記王全興)

國際在線報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周莉):5月9日,正在日本進行交流演出訪問的中國中央芭蕾舞團成員一行80餘人來到位於東京港區的日本松山芭蕾舞團總部,受到松山芭蕾舞團成員的熱烈歡迎。中日兩國的頂尖芭蕾舞者聚集一堂,暢談友誼,並分別獻上了簡短而精彩的演出。

芭蕾艺术跨越国界传承友谊

松山芭蕾舞團特意準備的大蛋糕

松山芭蕾舞團創建於1948年。自建團之日起,就以“創造性地上演古典芭蕾”和“新創現代芭蕾舞”為宗旨開展藝術活動,在舞臺上創作了很多芭蕾舞作品,藝術活動領域不僅限於日本國內,還經常組織國際性的公演,加深國際間的文化交流。

1955年,改編自中國電影、由松山芭蕾舞團創始人清水正夫和松山樹子夫婦編舞並主演的《白毛女》在東京首演,獲得巨大成功。1958年,松山芭蕾舞團攜《白毛女》等劇目進行了首次訪華演出,截至2017年,已攜多部作品共成功實現了15次訪華演出。期間,松山芭蕾舞團曾受到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等中國領導人的親切接見。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前的“芭蕾外交”為中日友好發揮了重要作用。松山芭蕾舞團也從很早就與中國同行中央芭蕾圖團結下了不解之緣。清水正夫的長子、現任松山芭蕾舞團總代表、舞臺藝術總監清水哲太郎1966年曾留學北京,並就學於中國中央芭蕾舞團。清水哲太郎說:“我們和中央芭蕾舞團的交流始於日中邦交正常化之前,是前輩們付出艱苦努力的結果。我本人曾到中央芭蕾舞團學習,學到了《紅色娘子軍》並將其帶回日本,我們也是在日本公開演出該劇的世界唯一一家芭蕾舞團。這段與中國人民之間長期友好交流的歷史必將成為我們面向未來繼續發展的基石。”

芭蕾艺术跨越国界传承友谊

中央芭蕾舞團表演《敦煌》片段

中央芭蕾舞團成立於1959年,今年迎來了建團60週年。60年來,舞團積極從事國際交流活動,每年都在國外演出二、三十場。但此次以120多人的龐大陣容前往東京演出尚屬首次。在東京的演出中,中央芭蕾舞團將與東京愛樂交響樂團合作,互學互鑑。中央芭蕾舞團團長馮英稱,日本同行身上有很多閃光點值得學習。馮英說:“他們對藝術的執著、真誠,特別是他們堅持幾十年的這樣一種奮鬥精神,以及他們對於傳承中華文化的熱忱都能夠從他們的整個氛圍中深刻感受到。另外,日本舞臺舞美技術人員的專業、敬業,包括東京愛樂樂團演奏家們對藝術的執著、認真、仔細、一絲不苟的嚴謹性,都是值得我們相互學習、相互切磋的,這對於藝術的共同進步以及人類文明的貢獻都是非常有意義的。”

馮英表示,中央芭蕾舞團將帶著對本國文化的自信,努力把高品質作品呈現給日本觀眾,把友誼傳遞給日本人民的同時,充分展現當代中國以及中國人民的風貌。

馮英介紹說,與松山芭蕾舞團一樣,中央芭蕾舞團也非常重視吸收外國的文化要素。曾與日本同行共同編創作品《一衣帶水》,另外,在作品《牡丹亭》中,邀請日本著名時裝設計師和田惠美擔任服裝設計,在文化創意方面開展廣泛合作。馮英認為,同樣作為東方文化的傳承者,中日兩國藝術家在很多方面都有共鳴,相似的文化帶來了親切感與認同。

交流會上,中央芭蕾舞團的年輕舞蹈演員現場演出了大型原創芭蕾舞劇《敦煌》的片段。清水哲太郎看到《敦煌》舞劇中舞者對於飛天的藝術表現,深受觸動。他指出,日本從中國古代“絲綢之路”受益良多。清水哲太郎說:“日本如果說要報答從‘絲綢之路’文明獲得的恩惠,一兩千年都報答不完。日本人從中國文化當中吸取了很多精華,可以說,現代日本文化的形成完全是受惠於中國。希望演員們心中懷著對世界文明的深深熱愛跳好這支舞。”

芭蕾艺术跨越国界传承友谊

中日兩國芭蕾舞者合影

松山芭蕾舞團團長森下洋子是日本第二代“喜兒”的扮演者,雖然如今年過七十,仍然活躍在舞臺之上。她說:“日本從中國學到了很多,吸收了很多中國文化。今後應該好好珍視這些傳自中國的文化,進一步增強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