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滿清貴族在太平天國之後,不想辦法重振八旗?

瘋癲冬瓜


八旗制度曾經為清朝入關定鼎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清朝統治穩固後,在北京等全國重要城市劃分滿城,派駐八旗軍駐守,並對八旗子弟在政治經濟等方面予以優待。但隨著太平日子長了,八旗子弟開始拋棄了賴以成名的騎射本領,早在康熙初年“三藩之亂”時,八旗子弟就已不堪大用,只好依靠由漢人組成的綠營軍鞏固國防。隨著承平日久,到了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天平天國運動爆發時,綠營軍也已是不堪一擊,更不要說八旗子弟,他們早已淪落到只會上茶館喝茶提著鳥籠的紈絝子弟。只有蒙古八旗出身的僧格林沁成為八旗最後的榮耀,但是,僧格林沁在1865年高家樓之戰中被殺,八旗軍隊徹底沒落。

在平定太平天國以後,清廷別無選擇,只能依靠靠團練起家的湘軍和淮軍武裝。在甲午戰爭特別是1900年的庚子事變後,慈禧太后等滿清統治階級看透了舊組織武裝已不可用,下令在全國範圍內訓練新軍,這其中也包括訓練自己家的八旗子弟。如福州將軍曾祺受命在福州駐防青壯年餘丁中挑選千餘名,其中琴江水師旗營餘丁中挑選二百名組成新軍,曰“八旗捷勝營”。所用兵器是購自德國的毛瑟槍,軍服為中式對襟青色短衫。1906年,清廷挑選八旗子弟組建禁衛軍,清廷編練禁衛軍的主要目的是:仿照日本近衛師團,建立一支完全被滿洲貴族掌握的皇室親軍,來接替此前已經北洋化了的陸軍第1鎮宿衛宮禁,在裝備上,禁衛軍裝備18門150毫米野戰重炮和一個機槍營24~30挺馬克沁式重機槍。編制為一鎮兩協,人數在12000人左右,除了由漢人組成的步隊第四標外,絕大部分由滿蒙旗人組成。雖然禁衛軍的主要統領由滿清貴胄學堂的畢業生組成,但由於其基層軍官大都是漢人,加上八旗子弟不學無術,這支軍隊對滿清來說作用不大。特別是在辛亥革命前夕,馮國璋掌握了這支軍隊的指揮權後,清廷實際上已經將這支軍隊拱手相讓。

總的來講,在太平天國以後,清廷自家八旗子弟實在腐朽不堪,清廷不得不依靠漢人武裝湘軍淮軍,到了帝國滅亡前夕,才想起來組建八旗新軍,但由於八旗子弟戰鬥意志薄弱,技術能力不夠,這支軍隊實際上也沒有起到拱衛皇室的作用。


滄海拾遺錄


滿清貴族在太平天國之後,為什麼不重振八旗?不是他們不想,而是實現不了。

我們先說一下滿清正規軍的組成:八旗兵與綠(lu)營兵

八旗兵:

滿八旗:全部由滿人組成。

蒙八旗:全部由蒙古人組成。

漢八旗:以大明降將孔有德,耿仲明的漢軍為主,加上原來滿八旗中的漢人壯丁組成。

這24旗是在滿清入關之前就有了。叫正規軍。入關時大約20萬

綠營兵:

清軍入關後,在統一全國的過程中不斷吸收明軍降兵及其他漢兵(比如明末農民起義的殘兵),組成了綠營兵。以綠旗為標誌,所以叫綠(lu)營兵,人數大約60-80萬。

上述兩種兵都是國家正規軍,軍服上繡得是“兵”字


太平天國運動中,八旗兵與綠營兵被打的節節後退,滿清政府不得不依靠個地方團練來作戰。這就湧現了曾國藩的湘軍,李鴻章的淮軍,左宗棠的陝甘軍等,但這些兵都是地方團練,不屬於國家正規軍。所以他們的軍服上繡得是“勇”字。


八旗兵為什麼戰鬥力墮落的如此之快?特別是滿八旗和漢八旗以及綠營兵。

原因有3個

第一:享樂主義盛行。八旗兵和綠營兵在滿清前期的都是立過很多戰功的,導致統一後,都靠著祖先的功勞貪汙腐敗,貪生怕死。

第二:清朝正規軍,實行的是世襲制。就是說子孫一降生就是吃皇糧的正規軍。沒有競爭就沒有進步。

第三:乾隆後期,綠營兵的將領逐漸由滿人接任(原先是漢兵漢將,後來是漢兵滿將,兵將不和,買下隱患)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八旗兵說白了還是那種類似野獸的狀態。環境惡劣的時候,能磨鍊出戰鬥力。而吃飽了就會腐化墮落,甚至撐死。


滿清為什麼不重振八旗?

原因是沒有時間,沒有必要了

太平天國運動持續了13年,一直到1864年才被鎮壓,而這期間1860年,英法聯軍侵入北京,連圓明園都被燒了,滿清看到了自己與列強的差距,所以從1861年開始到1895年,滿清開始了洋務運動——師夷長技以制夷。開始編練新軍——北洋軍

1895年袁世凱小站練兵,開始編練現代化新軍。


少校柳下惠


首先,所謂的八旗從康熙末年就開始腐爛了,已經爛了二百年了,基本都爛透了,除了 抽大煙 玩女人 鬥蛐蛐 喝茶 遛鳥 ,就剩下等死了,要他們重振,還不如讓他們去死。

其次,滿清末年,賠了那麼多款,國庫早已虧空,賦稅都提前收了半個世紀的。哪有錢置辦新傢伙事?就是最後 洋務派想方設法 搞的那 北洋海軍,也因為 貪汙腐敗 偷工減料,那 武器裝備搞得和紙糊的差不多。

第三,八旗那幫子人,早就沒了 入關時候 一日千里 虎狼之師 “為國而戰”的那種精神,它們抱著祖上的“功績” 渾渾噩噩 混吃等死 ,讓他們 重新振作,衝鋒陷陣,那簡直是奢望。

最後,滿清統治集團,也已看清 八旗已經 爛透,已經完全指望不上了,甚至朝廷都爛透了,所以也懶得再去嘗試了。



黃海艦隊




早在乾隆末年,白蓮教起義時,八旗軍和綠營兵就不堪一擊。到了太平天國時候,這些軍隊更是墮落腐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尤其是江南大營和江北大營被太平軍擊垮後,慈禧太后痛感滿清貴族內部,缺乏人才。

1905年1月,曾經留學美國的駐墨西哥大使梁誠像慈禧太后上了一道摺子,請政府開設陸軍大學堂。並針對慈禧太后的需求,同時建議設立貴胄學堂。



1905年底,陸軍貴胄學堂正式開辦。根據慈禧太后的指示,由馮國璋擔任副都統和貴州學堂總辦。這個馮國璋就是馮鞏的曾祖父,早年畢業於北洋醫學堂,在袁世凱的新軍中,擔任軍官和教練,在軍事理論和實踐方面頗有建樹。

醇親王載灃是慈禧太后妹妹的兒子,也是咸豐皇帝弟弟的兒子,對於慈禧太后來說是親上加親。那自然是慈禧太后重點培養的對象,因此也被列入了陸軍貴胄學堂的第一批學員。



當時全國各地都在籌建新軍,以袁世凱的小站練兵模式為模板,向全國推廣,共建36鎮新軍。當時就有人向慈禧太后建議,這些新軍都是由漢人軍官統率的,為安全起見,應該組建一支滿清武裝。

根據滿清貴胄學堂的章程,我們可以看出招收的都是滿清貴族高官的子弟。他們從陸軍初級軍事學開始學起,後期要進入軍隊進行實操訓練。整個學制長達5年之久。


1908年,以滿清貴胄學堂的學生為核心組建了一鎮兩協的禁衛軍。編制為1.2萬人,除第三標為漢人外,其他全由滿族和蒙古族人組成。不管是薪水還是裝備,它們都配備了當時最先進的武器。比如有18門150毫米野戰重炮和30挺馬克沁式重機槍。

在這隻1.2萬人的軍隊中,漢人只有1000左右。在僧格林沁的騎兵被消滅後,滿清的貴胄子弟早已腐化不堪。他們在學堂中也沒學到什麼真才實學,這次軍隊的戰鬥力也一般,但是裝備超好。



在辛亥革命最緊要的關頭,陸軍貴胄學堂畢業出來的學生成了滿清政府少壯派的核心。其中的優秀人物,比如載灃、鐵良、端方等人,他們堅決反對南北議和袁世凱執政。

但因為載灃這個人對政治不感興趣,雖然在慈禧太后的支持下,他晉升的速度非常快,但他更願意迴歸家庭。當隆裕太后在袁世凱的逼迫下,罷免載灃攝政王的職務後,他並沒有感覺到有一絲不爽。載灃回到府中對自己的福晉說,終於可以回家帶孩子了。


剩下的幾個滿清少壯派精英人物,比如鐵良、良弼等人都被刺殺。近衛軍協統載濤更是一個膽小鬼,早早放棄了軍隊的指揮權,這樣近衛軍的實際控制權就交到了馮國璋的手中。

禁衛軍中的軍官大部分都是馮國璋的學生,馮國璋告訴他們民主共和已是大勢所趨,勸他們不要與民國政府為敵。馮國璋個人保證他們的收入和軍費,並把禁衛軍放到了自己的名下,既不會被解散,也不會被分拆,作為一個獨立的建制存在。



就這樣,被慈禧太后寄予厚望的陸軍貴胄學堂的畢業生和由他們組成的禁衛軍,沒有成為清政府最後的保護傘,迅速成為民國軍隊中的一員。

實際上慈禧太后的努力是徒勞的,滿清貴族內部早就腐敗不堪,思想僵化落後,跟不上形勢發展。就連滿清的皇帝道光咸豐同樣如此,我更不要說下邊的那些滿清貴族了。

當清朝剛剛建立時,滿清的國勢正在上升期,整體上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態勢,當時的八旗軍如狼似虎,驍勇善戰。從乾隆執政的中後期開始,八旗軍就變成了一支流氓武裝,走上了下坡路。

不管慈禧太后怎麼去垂死掙扎,這個歷史的大趨勢都是沒有辦法改變的。太平天國起義雖然沒有推翻清政府的統治,但漢人官員和軍官已經成為支持清政府統治的主流。只要這批漢人想推翻清政府,就沒有一股力量可以阻擋。辛亥革命一聲炮響,袁世凱就逼迫清帝退位,大清正式滅亡了。


新知傳習閣


“滿洲兵至萬,橫行天下無可敵”滿清八旗彪悍的戰鬥力可見一般,從白山黑水的崛起,到橫掃大江南北,建立起大清王朝,八旗子弟功高至偉。也確實,在滿清的前期,王朝的延續,一直依靠著八旗軍隊。當然,對於這些有功的部隊,特別是這些嫡系子弟部隊,清朝政府給予八旗官兵穩定和豐厚的待遇,免除他們的後顧之憂,讓他們專心當兵。據說,八旗子弟士兵的月俸都與縣官的一樣,此外,他們還享有其他公務員的福利,像什麼購物卡呀,糧油卡,各種補助之類的,軍隊都有發送。如果遇到一些好的部門,還有更多的額外收入。再有,八旗子弟這些福利可都是終身制的。不管你是死了,還是犯法入獄,這些好處,都會伴隨你一生。

如此好的福利待遇,初期也許能夠促進和激勵八旗軍隊的戰鬥力。可隨著王朝的延續,這種體制就越來越顯示出它的弊端。試想,躺在這麼一個體制上,閒逸度生,坐享其成,誰還想著賣力去奮鬥,誰還願意去奮鬥,每天提著籠,架著鳥,帶一幫狗奴才,泡妞吸大煙,生活如同天堂,所以,即是後面大清差點被天平軍滅掉了,他們一樣個過個的美妙生活,他們早已經被他們老祖宗定下的體制廢掉了。誰有能力重振八旗?


平安讀書


一、沒想法——統治階層思想守舊。

八旗的體制是從努爾哈赤手上創下的,從最初的四旗到八旗,再到後面的蒙古八旗和漢八旗,在清初打江山和穩固政權過程中起到了關鍵性作用。而清朝統治階層一向奉行“祖宗之法不可變”的守舊思想,從後面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等改革中可以看出,都顯得畏首畏尾,固守成法。而重振八旗,就必須從改革八旗制度入手,顯然清朝統治階層沒有這個魄力,甚至連這個想法都沒有。

二、沒辦法——八旗已經爛到透徹如骨

清朝入關後,特別是基本統一全國後,除了掃平南明殘餘勢力,基本沒有戰事,隨即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八旗從此就過起了養尊處優的生活,逐漸腐化墮落,僅僅十多年,戰鬥力就大不如前,在康熙平三藩、收臺灣時,已經以綠營兵已經逐漸取代八旗。雍正、乾隆時期基本上就沒有作用了。到清朝中後期,八旗兵整天遛鳥、鬥雞,反正朝廷會供養。因此,此時八旗已經病入膏肓,在太平天國運動時期八旗根本沒有立絲毫戰功。與其改造這樣的軍隊,還不如打破重建,就像修改文章的人遇到不好修改的文章還不如直接重寫。

三、沒必要——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中湧現出比八旗、綠營更有戰鬥力的湘軍、淮軍等團練組織。

在太平天國運動中,以曾國藩為首的湘軍、李鴻章為首的淮軍,顯現出超強戰鬥力。已經有這幾支勁旅,只需駕馭好他們,何必再去還要花費巨大財力去整頓八旗。

四、沒錢——國庫空虛

鴉片戰爭以後,清朝就一直在割地賠款,實在沒有錢去重振八旗。曾國藩、李鴻章搞團練,建湘軍淮軍,基本沒有花朝廷的錢,朝廷只給他們政策,資金由他們自己想辦法。到後面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人搞起了洋務運動,既逐漸把湘軍淮軍改造成新式軍隊,又不用朝廷出很多錢,朝廷何樂而不為。

因此,我總結太平天國後清朝不重振八旗的原因就是既不想也沒有辦法,既沒必要也沒錢。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







隨居話史


八旗和綠營作為清朝的常備兵對內不能鎮壓太平天國起義、對外不能抵禦外侮。八旗軍隊從根上已經爛掉了,清朝的統治已經不可能重振八旗軍隊的雄風。在這種情況下,只有新興的軍隊來替代舊軍隊。因此,在太平天國興起的時候,一些地方地主階級開始創立自己的軍隊——鄉勇。最有代表的就是曾國藩的湘勇,後來發展成為湘軍。湘軍不同於八旗和綠營,它以家族、友誼作為倫理基礎,軍隊不屬於國家而是個人的私產。這種軍隊的戰鬥力強於八旗和綠營,清朝統治者不得不重用湘軍,湘軍也成為了近代軍閥的鼻祖。



歷史軍魂


首先,所謂的八旗從康熙末年就開始腐爛了,已經爛了二百年了,基本都爛透了,除了 抽大煙 玩女人 鬥蛐蛐 喝茶 遛鳥 ,就剩下等死了,要他們重振,還不如讓他們去死。

其次,滿清末年,賠了那麼多款,國庫早已虧空,賦稅都提前收了半個世紀的。哪有錢置辦新傢伙事?就是最後 洋務派想方設法 搞的那 北洋海軍,也因為 貪汙腐敗 偷工減料,那 武器裝備搞得和紙糊的差不多。

第三,八旗那幫子人,早就沒了 入關時候 一日千里 虎狼之師 “為國而戰”的那種精神,它們抱著祖上的“功績” 渾渾噩噩 混吃等死 ,讓他們 重新振作,衝鋒陷陣,那簡直是奢望。


寡人惡絕於天下


不是不想,關鍵是八旗這些老爺兵們貴族子弟們。還有沒有祖先英勇驍戰的勇氣?這些貴族子弟們要麼通過關係在紫禁城謀一個好差事,做一個看家護院的禁衛軍,有的人甚至濫竽充數連騎馬射箭的本領都沒有。看看這些原先八旗子弟的後代還能扛起八旗驍勇善戰的戰旗嗎?大家都知道,自從清朝入主忠言,以後八旗子弟的戰力每況愈下,自從康乾盛世之後。清朝八旗子弟的戰力簡直可以說,都快要成為繡花枕頭了。根本經不起打。看看發生在嘉慶年間的白蓮教衝入紫禁城,就能知道此時清朝八旗子弟們的戰鬥力是如何不堪一擊,有過看過太平天國與清朝戰鬥的畫面,人都知道。清朝大量依靠地方漢族勢力,組織以曾國藩為首的湘每,以李鴻章為首的淮軍,以左宗棠為首的陝甘軍,成為清朝鎮壓太平天國戰場上的主力。而八旗子弟呢?除了蒙古族憎格心的八旗鐵騎比較能打,其餘的人都被太平天國打得丟灰棄甲狼狽不堪。雖然最後終於鎮壓的太平天國。但是大部分依靠地方漢族豪強的勢力,才平定的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自從鎮壓太平天國以後,清朝也想恢復八旗子弟的戰鬥力,可是想要招八旗子弟八伍這些貴族子弟們已經吃不了苦了。大家都已經嬌生慣養,習慣了。連起碼的傳統射箭騎馬都已經拉不開弓上不了馬了,要麼就是貪圖享樂,貪生怕死。連自己人都看不下去。再重新組織八旗軍隊已經沒有多大意義了。因為重新組織起來的八旗子弟,也沒有多大的戰鬥力。


鐵木真165163663


旗籍人口太少,壯丁自然也少。近代戰爭,動不動就動用一百幾十萬的兵力,旗籍人口就這麼多,十萬八萬的八旗兵已成蒼海一慄。

如果八旗人口有過千萬,有一兩百萬以上壯丁,晚清也未必被列強欺凌得那麼慘。地主武裝組成的清軍,內戰能姦淫擄掠有勇,外戰完全靠不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