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而言宋朝百姓生活最富裕, 為何造反率卻是歷代最高?

Jack゛


宋朝雖然在經濟、文化、科技上呈現繁榮昌盛之勢,但其在政治、軍事、外交上卻積貧積弱。

宋朝從未真正的強盛過,它甚至不是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因此,宋朝也可以稱之為中國歷史上最軟弱的朝代。

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在兩宋立國的320年間,其國內的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几乎從未有過間斷,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宋朝農民起義數量較多的成因

甲:宋朝的國策

宋朝的基本國策,概括起來講就是“強幹弱枝”。它有兩個基本點:

一是中央高度集權,中央的各項權力如軍、政、財、法等權都超越地方。

二是提倡文人政治,嚴禁武人干政,其目的是徹底根除唐末五代時期藩鎮割據、武人亂國的弊病。


“強幹弱枝”的國策,對宋初的國情是適合的,但宋朝後來的皇帝們只知墨守成規,基本上沒有順應時代的去修改國策,致使各種社會矛盾接踵而來,形成了“冗兵”、“冗官”、“冗費”等現象。

1、“冗兵”

宋代的兵制是募兵制。統治者的意圖是,利用招募入伍的辦法將破產失業的農民、流浪漢、亡命之徒等社會潛在威脅匯聚到政府軍隊中來,把可能成為反抗現政權的力量轉化為保衛現政權的力量。

因此,每逢凶年饑荒便將饑民招入軍隊;違法犯禁的罪人也招入軍隊;被迫失去土地的農民還招入部隊,這也是宋朝軍隊逐年龐大的原因之一。

宋朝各地的精兵,都要送到京師,升為禁軍,而各處要兵防守的地方,中央再派兵出去番戍;與此同時,為了達到“強幹弱枝”的目的,宋廷又不得不在京師配置大量軍隊,以制馭屯駐外地的軍隊。因此,軍隊數目又是在隨時擴大。

以北宋為例,宋開國時的軍隊不過20萬人,到了宋英宗時軍隊已激增到160萬人,百年之內軍隊總數就增加了七倍之多。由於缺乏有效的訓練,其中又不乏烏合之眾,因此,宋軍數量之巨並不代表質量之高,但其軍費開支確直線的增長。

2、“冗官”

宋廷重用文人,利用科舉儘可能的把各階層的讀書人吸收到官僚體系中去,以抑制武人的地位。同時,為了強化皇帝權力,不但設置了重重的官僚機構,又使官員的職權分割,以達到牽制各級官員的目的。


這樣的結果必然是,官制混亂、官員氾濫、黨爭不斷、行政效率低下。正如宋人所言:“自古濫官,未有如此之多。”同樣,官員之多也不代表行政效率之高,但其官俸的支出卻節節攀升。

3、“冗費”

這樣龐大的軍隊以及官僚隊伍,所需要的經費是巨大的。

北宋仁宗時期(1023-1063),宋庭的軍費支出居然佔到了全部財政收入的十分之八。十戶人家的賦稅或十畝土地的產出才夠供給一名士兵。

《朱子類語》中說:“本朝財用不足皆起於養兵,十分中八分是養兵,其他用度止在二分之中。”

宋朝官員的俸祿異常優厚,而且有時還有額外的恩賞,更可怕的是,還有如此臃腫的官僚隊伍,這也必然是財政上的沉重負擔。

那麼,這些費用從何而來?

這還得交代一下,宋朝另一項政治傳統。宋代的最高統治階層,認為豪紳大地主階級是他們治理天下的重要支柱。

因此,統治階級從各方面給予其優待,他們不但享受免稅、免役的特權,甚至宋庭的統治者們還默認他們肆意兼併土地的行為。

所以,他們逐步佔有了天下土地的十分之七,另外的十分之三的土地所有者則是一些小地主和自耕民。

而宋庭明知這70%的土地擁有者不納租稅,卻依然徵收100%的賦稅,所以這一切的軍政費用就幾乎全落在了30%的土地擁有者身上了。

簡而言之,上述這些龐大的費用全部要從老百姓身上抽取。

於是為了更好的榨取民脂民膏,宋庭必然要配備一套嚴苛的、慘無人道的賦役制度。即使在宋室南渡後,統治階級也沒有吸取教訓,不但保留了北宋所有的賦役制度,而且還增加了許多新的榨取科目,南宋的朱熹就說:“古者刻剝之法本朝皆備。”

於是宋朝的百姓為了躲避賦役,不敢多種一畝田,有自殘以免役的,更有自殺以免子孫之役的。

所以,宋朝百姓是苦極不堪的,他們的生活和富裕根本沒有半點關係!

可想而知,宋朝的兵一年多於一年,所用的官吏一年多於一年,那麼加在百姓身上的賦役自然也一年重於一年,其結果必然是不堪此種壓榨的人民不斷的聚結起來以武力反抗宋朝的統治者們。

這就是原因“甲”。

乙:外族的入侵

宋朝立國的三百多年,就是對外屈辱的歷史。


宋朝的北部和西部先後有契丹族建立的遼國、党項族建立的西夏國、女真族建立的金國,以及後來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等政權,兩宋始終與這些外族對峙並共存。宋朝所面臨的邊防問題已與他們的前代大不相同。

首先,隨著時間的推進,與宋朝對峙的這些外族已經高度的漢化;

其次,他們所處的北方地區的地勢也有利於他們;

最後,這些外族與生俱來的能征善戰與戰術上的機動性,也非漢族可比。

因此,宋朝在面對這些外族的入侵時,無非是軍事上的挫敗和退卻,他們只能以“歲幣”的形式向這些北方的外族購買和平。

毫無疑問的是,“歲幣”依然會從這些30%的土地擁有者身上抽取,使本就舉步維艱的百姓更為雪上加霜,毫無生路的他們也只得揭竿而起,和統治者做最後的抗爭。

同時,外族入侵引起的國家動盪也為一些農民起義提供了滋生的土壤,這也是宋朝農民起義居多的一個誘因。

以上就是原因“乙”。

丙:宋朝統治階級的橫徵暴斂

鉅額的兵餉和官俸已使國家的財政難以承受,還要再加上對外屈辱的“歲幣”,已經使宋朝的財政出現赤字。這還不算完,隨著宋朝立國的日久,趙宋的皇室日趨奢靡所需費用逐年提高,統治階級的官僚們也越發張牙舞爪的對人民大肆剝削,這樣就把平民百姓拖向更壞的境地。這種情況,在北宋和南宋的末年尤為突出。

宋徽宗趙佶(1101年——1125年)熱愛藝術的同時也驕奢淫逸、貪圖享樂。他指派專人向東南各地的民眾搜刮珍奇異石,再運往開封,並稱之為“花石綱”,無數的人家為此傾家蕩產。他任用“斂財”好手蔡京為相,聚斂天下錢財,以供宋徽宗揮霍之用。


徽宗時期每年的財政收入只能供八九個月的支用,因此,專門建立了一個機關對農民進行更殘酷的剝削,以支持其用度,而官員們卻藉此大發橫財,大斂土地,廣大農民都成了無立錐之地的赤貧。

南宋的官員豪紳更是佔盡了江南旱澇保收的水利田,他們甚至破湖聚水,人為的製造水利田,佔盡了便宜。而被圍水利田以外的普通田,則因為長期得不到灌溉,以至於“水旱災傷之患無歲無之”。

處在如此多災多難情況之下的宋朝百姓,一部分被折磨死了,另一部分卻不甘坐以待斃,遂挺身而出高舉義旗,源源不斷的向製造災難的統治者們開戰。

這就是原因“丙”。

宋朝農民起義的縱向分析

造成起義的原因,有時並不是單一的,而是這三點原因相互交織在一起,共同促成的。下面我們就來縱向的梳理一下宋朝的起義事件:

宋淳化四年(993年)爆發的王小波李順起義:宋初,為了進行中央集權,削弱地方實力,宋庭對原後蜀地區的民戶進行了極其嚴苛的壓榨剝削,遂激起民變。其原因為甲。



1000年——1020年,宋於此期間開始向遼繳納“歲幣”;這一時期,小規模的農民起義不斷髮生,許多事件都是被當時賦役之重所逼成。其原因為甲、乙。

宋仁宗在位期間(1023年——1063年):號稱北宋盛世,但1043年歐陽修的奏摺中有這樣的話,今年“盜賊”一年多如一年,一夥強如一夥,天下禍亂豈不可憂?

這說明當時的宋帝國已經是遍體鱗傷了,單1043年的武裝暴動就有9起之多。餘靖的奏書中說,當時民變處處蜂起,國家之患不在夷狄而起於封域之內。其原因為甲、乙。

1120年前後的宋江、方臘起義的直接原因就是宋徽宗的橫徵暴斂。其原因為丙。

1130年的鐘相、楊么起義:金兵的入侵導致宋朝的敗兵、流寇如麻,對百姓騷擾嚴重。鐘相、楊么就領導勞苦大眾“外抗侵略勢力,內反統治集團”。其原因為乙。

南宋中後期,宋庭加緊搜刮各地的平民百姓,因此相繼爆發了許多次小規模的反抗南宋政權的鬥爭。其原因為甲、乙、丙。

結論

通過上面的理論結合實例,我們可以發現,宋朝的國策完全倒向了豪紳地主和文人官僚,以求得他們對自己政府的完全支持;如此,宋庭又只得放棄農民百姓這樣的無產階級,將他們的民脂民膏徹底榨乾,以供養自己的財政支出。這是宋朝的祖宗成法,終宋一世從未改變。

另一方面,北方的外族強敵是宋朝始終揮之不去的夢魘,他們只能採取以金錢換和平的策略來苟且存活。因此,他們就得更加努力的壓榨這些無產階級,根本不會估計這些人的生死存活。

這兩點在一起就組成了一把鋒利無比的巨型剪刀,徹底的剪斷了勞苦大眾們的求生之路。



所以,有宋的320年間,他們只能不斷的和自己的命運抗爭,不斷的發出竭斯底裡的吼叫,不斷的把自己軟弱的拳頭伸向宋朝皇庭。


老王頭丶丶丶


應該承認的是,宋朝時期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發展的頂峰,其社會經濟高度發達,商品經濟發達,百姓生活富足程度在歷代王朝首屈一指。其繁華程度可以從《清明上河圖》和《東京夢華錄》等繪畫或書籍中可見一斑。提起農民起義造反,往往聯繫到大荒大災年景或是王朝末年民不聊生,但是,宋朝時期的農民起義此起彼伏,數量之多,造反率之高堪稱歷代之最。南北兩宋享國320年,但有史書記載的起義就發生了434次,一算下來平均一年爆發1.3次,這樣高的頻率堪稱歷代最強。宋朝的農民起義從建國開始就沒斷過,公元993年,王小波、李順就在四川起義,此時據北宋建立才幾年時間。後來比較著名的農民起義有宋徽宗時著名的江南方臘、水泊梁山宋江起義,到了南宋宋高宗時期,又爆發鐘相、楊么起義,名將岳飛還曾受命鎮壓了這場起義,並藉機在平定起義後收編了楊么餘部數萬人,將他們編入自己的岳家軍。

細究農民起義頻發的原因,表面看起來跟大多數農民起義的根源類似,那就是土地兼併,但與大多數農民起義發生在人口逐漸增多土地日益被大官僚大地主兼併的王朝中後期不同,宋王朝立國之初就對社會經濟發展持寬容態度,大力鼓勵發展工商業,對土地交易沒有太多限制,這一國策很快促使土地兼併速度加快,使得土地迅速集中於大中地主手中,也自然使得眾多農民失去土地,紛紛採取暴擊手段對抗,形成了大大小小的農民起義。

在另一方面,宋朝是為數極少的未有亡於農民起義之手的王朝。宋王朝時期農民起義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雖然農民起義數量多頻率高,但規模一般不太大持續時間不長,即使是在歷史教科書上有記載的規模較大的楊么起義也被岳飛平定。造成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在於,由於宋朝商品經濟高度發達,城鎮化率很高,即使農民暫時失去了土地,往往還能在城市裡或工商業領域尋找其它生存機會,並不像其它農耕文化濃厚的王朝農民無法生存只能造反到底。


滄海拾遺錄


我覺得有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是沒有抑制土地兼併。第二是商業開放制度不規範。土地兼併在宋朝非常嚴重,就是因為宋王朝得天下初期,為了獲取地主階級的廣泛支持,土地政策採取放任的態度。結果就導致農民喪失土地,轉而成為佃農。佃農的社會地位很低,同時受到政府和地主的剝削,生活過不下去,有人揭竿而起,就加入了造反大軍。第二商業制度不規範,主要體現在商業壟斷。大量生活必需品的行業,成為政府專賣,中小商人在面對政府的剝削壓榨的同時,還要冒著犯法的危險。北宋初期的王小波李順二人造反的原因就是因為販賣茶葉犯了法而落草為寇,舉旗造反。

然而,雖然宋朝造反不斷但規模相對較小,而對宋朝而言,後院四處起火,需要大量的精力去維穩,此消彼長下,對外戰爭就顯得力不從心。終究沒毀於內亂,而亡與外敵。


趙書塵


誰說的造反率最高。宋朝是歷朝歷代經歷時間最長的朝代,歷經320年,其它朝代都沒超過三百年。兩漢其實是兩個朝代,只是都叫漢而已。320年裡沒有大規模的全國起義,不是沒有起義,很多小起義,規模都不很大,比起清朝太平天國,唐朝安史之亂、黃巾軍,明李自成等都天地之別。而且宋朝的滅亡不是因為農民起義,是外族入侵,不然說不定還會延續多少年。宋朝雖是帝制,卻自由,民主,可以說是有限的君主立憲,只枉殺過一個岳飛。自元以後,帝制進入了集權時代,皇帝說一不二,無法無天,視臣民為草芥,真正開啟了天下是我家,皇帝想怎樣就怎樣,想殺誰就殺誰,萬人為一人服務的時代。


行雲28536268


那把龍椅太誘惑人了!土壤疏鬆,種子易於發芽冒尖!


任人評


宋時百姓富裕只是一個神話,當時百姓生活的寫照: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