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洲人的捕魚生涯(完整版)


滿洲人的捕魚生涯(完整版)

《滿族人的捕魚生涯》

關於東北地區的捕魚方法,以前我也寫過,不再贅述。今天講的是滿族人更多的一些捕魚方法。

關東地區的江河池塘很多,但是種類和數量要數松花江了。松花江中的“三花”“一島”,清朝的時候都屬於貢品,尋常百姓是不能隨便食用的,江水中含有七十二種雜魚,也是遠近聞名的。

一、鑿冰眼:東北的冬季很冷,一些江河湖泊以及池塘的水面,等會結成厚厚的冰。可在冰面上鑿出直經約一米左右的冰窟窿,也稱冰眼。因冰層長時間履蓋,水中缺氧。白天一些魚會到冰眼處浮出順氧,捕魚人可用魚叉扎而取之。晚上用一種不糊底的燈籠來照冰眼,能看見水下比較大的魚,捕魚的人將魚叉小心放入水中,照準魚身猛地刺下,可獲得較大的魚。

一種用長竹片(約三至五米)連接在手握的木柄上。竹片兩邊各有五、六個鋒利的彎鉤,稱作“趔(Iai三聲)”鉤。竹片與木柄做成180度彎,放進冰眼中,上下拉動,水下層的魚被鉤刺中,這時握住木柄的手會有異樣的感覺,便將“趔鉤”拉出水面而得魚。

另外,也可用“攪羅子”(也稱綽網)在冰眼下攪動,便冰層下的水形成流動,魚順著水流被綽入網兜中。

滿族人發明一種叫“漂白杆子”方法捕魚,方法簡便,收穫量大。在小船的船幫上順船固定一根比船稍長的一根白皮樺木杆子。捕魚時,安裝有樺木杆子的一面面朝江(或河)岸。魚在晚上都會去岸邊一帶覓食。小船順流而下,船頭沖水的細小聲音就會驚動岸邊淺水區的魚群,它們急忙返回深水區,晚上發現有一白色橫槓,便跳過去。魚有這麼個特點:當一條魚躍起時,很多魚都隨著跳。白樺杆的那面正好是船艙,魚躍過白杆,正好跳到船艙裡。捕魚人利用魚的這個特點,巧妙地收穫很多魚。

下邊再具體說說滿洲人的捕魚工具。

滿洲人的捕魚生涯(完整版)

近代東北滿族民居圖解

滿洲人的捕魚生涯(完整版)

滿族民居院內水井的圖解

滿族人的捕魚工具

一、網具

1、攪羅子:也叫綽網。口經約30至50cm,網眼1cm左右,柄把長約1、5米,稍有漫彎,便於在水中攪動。是垂釣的輔助網具和冬季冰眼下捕魚網具。

2、小端網:網眼最小。長寬60至100cm兩邊有木柄便於操作。多在小河或池塘中撈蝦或小魚。

3、扒網:網呈半圓型,有兜,直徑約0、6至1m。半圓框架上安有3至5來長木杆兒。扔進水中迅速拉回。多在小河、池塘使用。

4、小抬網:網眼較小。長約3至5米,兩頭有木柄把,便於抬出水面。於水不深的河塘捕撈小型魚類。

5、小拉網:幅寬1、5至1、8米。兩人操作,形成半包圍將魚拉至岸上。

6、絲掛子:也叫掛網、掛子。因用很細的絲織成,將魚掛至魚腮間使之無法逃脫。根椐網眼大小捕獲不同大小的水錶層魚類。

7、旋(xuan四聲)網:船上或岸邊操作。把網撒拋成圓型,利用網底邊鉛墜在力的作用下收攏而得魚。

8、大拉網:一般網長150至3、4百米不等。船上撒網,岸上有人把钁使之網與船緩慢順流而中下。一般六人划槳,四人下網(或兩人),把頭和幾名應急人員。多捕撈大至幾百斤的魚。

袖網:因網筒象袖子而得名。用於急水流將水面全部控制,魚進入網內未端無法游出,因固定而又名“呆合網”。

10、扳箏:正方型4至5米四周有邊框,網眼很小。網中放餌,沉入水面下約20至30cm深處,通過槓桿拉起而得魚。

滿洲人的捕魚生涯(完整版)

二、鉤(釣)具

1、垂釣:一種大眾化釣魚方法(詳略)。

2、沉底鉤:一般線繩(約1至1、5mm粗)長十幾米至二、三十米不等,尾端拴有兩個(或多)以上釣鉤,蚯蚓為餌,附有重墜。栓帶有小鈴噹的木棍並插入岸邊,魚咬鉤會帶動岸邊木棍上的鈴鐺響動,起鉤而得魚。

3、蹶搭鉤:杆長約八十至一米直經約1、5粗細的木杆兒,漁線約長五、六十釐米,以小青蛙為餌,鉤置於半水面間,另有一繩栓於杆頂端,下有木製卡槽與插入地下一根上端也有卡槽木棍相卡。

魚咬鉤帶動卡槽脫離,使漁杆上挑,而將魚懸於半空,晚間下鉤,一早巡鉤。

4、叭噠鉤:四至五米硬木長杆(多用水曲柳直徑平均2至3cm),線長4至5米,鉤較大,青蛙為餌。頻繁扔擲於水中,魚聽聲響以為青蛙跳下,奔而食之中釣。此釣法需晚間操作。

5、攔江鉤:繩長50米以上。每隔一、兩米有一鉤,繩上每隔兩三米附栓有重物(多用卵石)防止被水流沖走,以小青蛙為餌,繩端有浮標(多用半米左右秫秸紮成),用船下鉤和起鉤。

6、趔(lai三聲):長兩米的木柄固定一長約四米的竹片,竹片寬約6cm,兩邊固定有三至四對相對應的鉤。使用時竹片與木柄呈迴旋狀。冬季鑿開冰眼(直經60cm右右,將帶鉤的竹片放入冰下水中,上下抽動木柄,竹片來回運動,冬季魚休眠不愛運動,被鉤出水面。魚被鉤住時人有感覺。

滿洲人的捕魚生涯(完整版)

三、“竹、柳編類”

1、須籠:一般用柳條或笤條等編成筒狀,直經40至50cm,長約70至80cm,兩頭有圓型孔供魚鑽入,口內有喇叭狀排成的硬籤,伎魚能進不能出。

2、花籃子:竹蔑編成。結構同上條。

3、懶囤:直經1、2米至1、5米高約1米左右的筐狀物,裡邊放帶有氣味的餌(多用苞米窩頭掰成小塊),和重物,上口放一些小樹枝。有繩栓在筐邊,繩上端有浮標為標誌,用船放入較深水中。過一定時間用船起囤。

4、魚罩:用去皮的細柳條製成。高約80cm,上口直經約25cm,下口約50至55cm。多人拿魚罩在淺河水中或池塘邊水深80cm以下水面使用。人多可將魚驚起,罩到魚時魚撞罩拿罩的手有感覺,上口伸進手而捉之。

5、下亮子:秫秸或柳條織編成簾狀,置於有流水的欄河懼中間。利用水流將魚灘在亮上而得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