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那一回眸的思念:青石板之字老街——萬州羅田古鎮連載五

青石板“之”字老街

最是那一回眸的思念:青石板之字老街——萬州羅田古鎮連載五

羅田古鎮老街的青石板路,雖經歲月的無情碾壓,至今仍保存完好的還有一千六百二十三塊,總長度達三百九十一米,寬一點八米到三點五米不等。可以說,老街上的每一塊石板都述說著古鎮古老滄桑的一個個故事,石板上的每一道被磨損的凹槽都凸顯出一段段久遠悠揚的歷史,是它們穿越時光的隧道,把羅田古鎮生動地帶到了我們面前,與我們溫暖相握。它們是羅田古鎮建場歷史的重要構成部分。

老街生活的居民怡然自得。

羅田老街在明朝後期形成雛形,到清代初年形成規模,是巴楚茶馬古道上最亮眼的一個重要節點。老街分三段首尾相連,呈“之”字形,佔地面積一萬八千平方米,有古民居七百二十間,二萬三千平方米。其中,明清至民國年代房屋有三百五十六間,七千八百平方米。保存較完整的古民居四合院有中場的關廟、三祭店、禹王宮和萬壽宮等。

由於古羅田的周邊五十里範圍內均無場鎮,因此,古羅田的商貿非常活躍,趕集日定在逢三、六、九。每至趕集日,巴楚兩地的各路客商紛至沓來,路上行人更是絡繹不絕,因而有“三天一趕場,一場趕三天”的說法,麵坊、油坊、碾坊、粉坊、米坊、典當行、錢莊、布莊等店鋪鱗次櫛比,多達四十餘家,各類商品琳琅滿目。時至今日,邊貿盛況更甚往昔,每逢趕場天,場上人來人往,摩肩接踵,有上萬人之多,場上現有商業門面200餘個,從業人員達800餘人,年商品成交額超億元。

據黃元坤老人介紹,過去自發形成的羅田老街非常仄,老街的兩邊都建有店鋪,你挨我,我挨你,完全就是兩道密不透風的城牆。店鋪之間全部是屋簷接屋簷,輕輕一步就能從一邊跨向另一邊。趕集日的老街在兩道店鋪連成的牆中間被擁擠得水洩不通,行人在中間簡直寸步難移。雖然在不同時期,老街也經歷過好幾次改建和擴建,但由於無法從根本上拓寬老街的寬度,因此效果並不明顯。

抗日戰爭之後,隨著國共兩黨的軍事鬥爭向縱深發展,長江通道被人為阻塞,巴楚茶馬古道反而更加繁忙,經由羅田古鎮的各路人馬達到了空前的程度,老街的邊貿也是一派繁榮。於是,擴建老街再次成為刻不容緩的議題。

1948年,時任羅田鄉長向茂軒,也算是一個開明人士,想為家鄉父老辦一點實事,決定硬性統一擴寬老街的寬度,一律以一丈二尺為標準,他親自帶著鄉里的武裝力量鄉警隊,組織兩隊人馬,前邊的一隊人馬荷槍實彈負責開道,後面的一隊人馬則手持墨線、鋸子、斧頭等工具,統一劃線,鋸掉所有超出標準的屋簷,這才使老街稍微有了一絲喘氣的空間。

最是那一回眸的思念:青石板之字老街——萬州羅田古鎮連載五

老街青石板上酣睡的黃狗。

連接老街的是保存較為完整的巴楚茶馬古道,在羅田境內有十公里長。2004年羅田古鎮被確定為重慶市級邊貿鎮。

最是那一回眸的思念:青石板之字老街——萬州羅田古鎮連載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