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情緒管理:對成功描述式表揚,進步及時鼓勵,強化正面動力

當孩子獲得成功、取得進步的時候,我們都希望他能繼續堅持下去,甚至做得更好。這時我們往往會對孩子進行表揚,希望通過給孩子以正向的激勵,對孩子的行為進行

正強化

按照我們通常的理解,人人都喜歡錶揚,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表揚孩子的時候,有一種現象,常常出現卻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我們明明表揚了孩子,可是孩子反而不高興。這是為什麼呢?

而且我們還要反思一下,對孩子說“你真聰明”、”你真棒“,即便孩子被表揚後很高興,就表示起到激勵的作用了嗎?

要達到正強化的目的,就要先理解什麼是表揚,什麼是鼓勵

什麼是表揚?

表揚是對結果的反饋,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評價式表揚,另一種是描述式表揚。

評價式表揚指的是對人或事做出一個價值判斷,用一兩個籠統的詞語簡單概括,常見的就是“很聰明”、“做得很好”這樣的表揚。

描述式表揚指的是做出細節描述,而不直接判斷好壞、對錯。

孩子的情緒管理:對成功描述式表揚,進步及時鼓勵,強化正面動力

斯坦福大學的卡羅爾教授設計了一個實驗:

把一套數學題發給兩組孩子,當答題結束後,孩子們會聽到不同方式的表揚。
第一組孩子會聽到,“哇,分數好高,你太聰明瞭”。這是評價式表揚:就是你有天分,很擅長數學;
第二組孩子會聽到,“哇,分數好高,你肯定很努力”。這是描述式表揚:你很用心地學習,努力嘗試,於是解出了所有的題目。
然後,研究人員問他們想不想繼續嘗試再做一些題。第一組孩子大多都不想做,而第二組孩子表現出明顯的興趣。
最後,兩組孩子都被要求再做了一套題。結果是,第一組受到評價式表揚的孩子,表現明顯比之前差了很多,第二組孩子的表現卻更加出色。

解讀:表揚方式影響被表揚者的想法和行為。評價式表揚不經意地傳遞了“你不需要再努力”的信息,可能會讓受表揚者更加懈怠、自傲,並且不再願意冒險犯錯;而採用描述式表揚,即表揚的重點是努力而不是成績時,表揚才真正起到激勵作用。

什麼是鼓勵?

鼓勵是在過程中對進步和好行為的及時反饋。

鼓勵不是輸出評價、操縱孩子的行為,而是描述事實和感受、真誠地讚美。包括三層內容:

  • 孩子做了什麼樣一件具體的事;
  • 我們內心如何看待他孩子所做的事;
  • 我們內心的感受是什麼。
孩子的情緒管理:對成功描述式表揚,進步及時鼓勵,強化正面動力

要對孩子的好行為進行正強化,需要我們提供必要的及時反饋,除了對結果採用正確的方式進行表揚,更需要在過程中對孩子的進步和好行為進行鼓勵。

儘量減少評價式表揚

評價式表揚就是常說的“誇獎”,比如“很聰明”、“做得很好”這些的。誇獎實際上是一種支配性語言,是一個人在給另一個人下定義,是通過表揚來操縱別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這種意圖和方式會給孩子帶來很多不好的影響。

1.影響孩子自我評價的形成

誇獎會讓孩子過度關注自己“好”與“不好”。孩子內心對自己有一個基於事實的評價,有“好”的部分,也有“不夠好”的部分。當孩子被表揚時,他心裡覺得仍然有“不好”的部分,並沒有誇的那麼好,這會讓孩子的自我評價產生混亂

,感覺很不舒服。這就是很多孩子被誇獎之後不開心、產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2.讓孩子產生依賴,“尋求認可上癮”

過多的誇獎,孩子不知不覺地對這些語言產生了依賴。孩子行為的目的是為了取悅父母來獲得誇獎,而不是為了體會自己內心的感受。父母誇獎越多,孩子就越需要這種形式的肯定。這樣的孩子在成年之後也會繼續依賴周圍的人給他肯定,缺乏發自內心的自信。

3.剝奪孩子的樂趣,破壞內驅力的形成

孩子需要自己去體會成功所帶來的內心的喜悅,為自己的成功感到驕傲。過多的誇獎會剝奪孩子的這種能力,在做事的時候不會發自內心地驕傲和興奮,而是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習慣於為了獲得這種表揚而不是為了自己做事。

不斷地評價式表揚可能會讓孩子堅持做一件事,但當父母一旦停止這種表揚,孩子會立刻失去興趣。因為,這件事本身不是孩子的興趣,沒有形成內部驅動力,他之所以做這件事僅僅是為了獲得關注和誇獎。

4.降低孩子成功的可能性

孩子在成功完成一件任務之後獲得誇獎,往往會在完成下一任務的時候失敗。人們常說這是“翹尾巴了”,但這種說法不完全對,因為誇獎之後不一定是驕傲,也可能是這種表揚降低了孩子的興趣,或者可能是給孩子造成了壓力,讓他不想再冒險去嘗試和挑戰,止步不前了。

孩子成功時:描述式表揚

在孩子獲得一些成功,或者取得一些進步的時候,採用描述式表揚,讓我們的著眼點不是在結果上,而是更關注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感受及價值,這些才是正面動力的來源。

1.表揚努力,而不是天分

當孩子取得不錯的成績,表揚天分比如誇孩子“聰明”,可能會被喜悅衝昏頭腦,或者讓孩子產生質疑,害怕失敗而止步不前。

孩子的情緒管理:對成功描述式表揚,進步及時鼓勵,強化正面動力

肯定孩子為此付出的艱辛和付出,會讓孩子懂得要更加努力。

2.描述我們的感受,而不是給孩子下定義

我們要多分享我們自身的感受,儘量避免以給孩子下定義的方式,來強調我們的目標和期望。

比如,“你真是個好孩子,懂得和小夥伴分享好吃的”,這是在給孩子下定義。

而,“我看到你和小夥伴分享好吃的,他很高興,我也很欣慰”,則是在強調孩子的行為對旁人產生的影響。

孩子的情緒管理:對成功描述式表揚,進步及時鼓勵,強化正面動力

用“我…”這種表達方式,是我們和孩子之間觀點和感受的交流,而不是將我們的觀點強加給孩子。

3.對事實或行為進行評價,而不是對孩子進行評價

對孩子的表揚要針對孩子的具體行為。比如,我們最好不要說:“你真是個小音樂家”、“你真是個天才畫家!”。而要說“我很喜歡聽你彈這首曲子”、“我喜歡你選的這些顏色”。

孩子的情緒管理:對成功描述式表揚,進步及時鼓勵,強化正面動力

如果能夠具體描述細節更好,比如,喜歡他彈琴時行雲流水的動作、喜歡他畫畫時專注的表情…

4.引導孩子關注自身的感受

每個孩子都有渴望成功、渴望學習、渴望征服困難的一面。當看到孩子嘗試新的事物時,我們要對他進行引導,比如:“我看到你很喜歡做…”,"你覺得做…怎麼樣?",“看到你做…,我真高興。我發現你也很喜歡做這個”...

孩子的情緒管理:對成功描述式表揚,進步及時鼓勵,強化正面動力

引導孩子感受到內心的喜悅,能夠提高孩子做事的決心和毅力,產生繼續學習的動力。

5.幫助孩子進行自我評價

多問問孩子怎麼看待自己所做的事情,內心有哪些體會。比如:“你自己覺得這幅畫怎麼樣,你喜歡自己的畫嗎?”,“你搭出來這個城堡,高興嗎?”,“你是怎麼想到要畫這樣的一幅畫的?”

孩子的情緒管理:對成功描述式表揚,進步及時鼓勵,強化正面動力

引導孩子多向內觀,而不是外求,不但可以幫助孩子找到興趣所在,還可以建立基於事實的自我評價,提升自信。

尚未成功,或者不那麼明顯的結果:對好行為及時鼓勵

孩子獲得成功,或者取得好成績,對家長來說很容易判斷。而還沒有結果的時候,很多家長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其實,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就能發現孩子的進步或者好行為,對這些進行鼓勵,給孩子及時反饋,也能有效強化孩子的正面動力。

1.鼓勵勇氣

孩子的情緒管理:對成功描述式表揚,進步及時鼓勵,強化正面動力

“你不怕困難,敢於挑戰,太難得了”

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肯定孩子的勇氣,能夠讓孩子更加自信,更願意去挑戰、去征服困難。

2.鼓勵堅毅

孩子的情緒管理:對成功描述式表揚,進步及時鼓勵,強化正面動力

“儘管很難,但你一直堅持” 

當孩子堅持完成一件很有挑戰的事,比如,解開一道有難度的題,拼好一個複雜的玩具,學會騎車、輪滑,跨過高空斷橋,屢敗屢戰反覆嘗試,要肯定孩子的耐心和堅持。

3.鼓勵細心

孩子的情緒管理:對成功描述式表揚,進步及時鼓勵,強化正面動力

“你記得…,考慮得真周到” 

出去玩的時候記得帶水,天氣涼的時候記得帶備用的衣服,都是細心周到的表現,體現孩子能夠全面和多角度考慮問題。

4.鼓勵責任心和條理性

孩子的情緒管理:對成功描述式表揚,進步及時鼓勵,強化正面動力

“我看到你把自己的房間整理的井井有條”

把自己的房間、物品、玩具整理好,是有責任心和有條理性的表現,這是孩子能管理好自己,做好其它事情的基礎。

5.鼓勵信守承諾

孩子的情緒管理:對成功描述式表揚,進步及時鼓勵,強化正面動力

“我相信你,因為…”

做一個有信用的人,能讓孩子將來能獲得更多信任,有更大發展。要幫助孩子建立和維護自己的信用,比如和孩子建立約定的時候,說:“我相信你,因為之前你說話都盡心盡力做到。”,“我相信你,你一定會找到好辦法”。

6.鼓勵創意

孩子的情緒管理:對成功描述式表揚,進步及時鼓勵,強化正面動力

“這個方法真的很有創意”

當孩子開動腦筋,有很多奇思妙想的時候,家長把這很容易歸結為孩子“聰明”。其實,這都是孩子積極思考的結果,是孩子在嘗試無數次可能性的方案之後獲得的成就。

鼓勵創意,就是鼓勵孩子更加積極地思考和嘗試。

7.鼓勵細節

孩子的情緒管理:對成功描述式表揚,進步及時鼓勵,強化正面動力

“你在...方面進步了很多”

當孩子在努力的過程中,即便還沒有達到最終的標準,也要在孩子某方面能力有提高時,及時發現和鼓勵,讓孩子得到及時的反饋,更有動力堅持,更有勇氣挑戰。

8.鼓勵熱心

孩子的情緒管理:對成功描述式表揚,進步及時鼓勵,強化正面動力

“你幫助...完成了他的任務,真不錯”

樂於助人是一種美德,從另外一個角度講,能夠為他人提供價值也是個人能力和價值的體現。要鼓勵孩子多多幫助別人,同時也能讓孩子知道,克服困難的方法有很多種,除了自己的耐心堅持之外,適當地向別人求助,從別人的經驗中學習,也是非常有效的辦法。

9.鼓勵參與

孩子的情緒管理:對成功描述式表揚,進步及時鼓勵,強化正面動力

“你今天參加活動時表現得很好”

積極參與活動,能激發創造力,開拓視野,學習更多知識,獲得更多經驗。當孩子積極參加活動,並且有不錯的表現,一定要及時鼓勵孩子。

10.鼓勵合作精神

孩子的情緒管理:對成功描述式表揚,進步及時鼓勵,強化正面動力

“你和小朋友合作得真好”

一個人無論能力多強,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合作是生存和取得成就的基礎。如果孩子和夥伴們一起合作完成一件事,一定要抓住機會肯定他的合作溝通能力。

提高合作溝通能力,能夠增強孩子的社會認同感,感受到自己真真切切的價值,獲得更為持久、更加堅韌的力量源泉。

11.鼓勵開放虛心的態度

孩子的情緒管理:對成功描述式表揚,進步及時鼓勵,強化正面動力

“你很重視聽取別人的意見,這點非常好”

能夠聽取別人好的建議,看到別人的優點,吸取好的方法和經驗,自己的能力會得到很大提高,擁有成長型思維,一定會有開放虛心的態度。

12.鼓勵領導力

孩子的情緒管理:對成功描述式表揚,進步及時鼓勵,強化正面動力

“這件事你負責得很好”

有些事情不是孩子一個人做的,但這是孩子負責管理的,做得好是因為孩子有責任心和領導能力。要讓孩子知道,雖然沒有每個環節都親力親為,但能把事情最終做成,是很重要的能力。


心理學上的研究表明,通過不連續的強化,所習得的反應,反而更不易消退。任何規律性的刺激,人都會逐漸適應,直到不再起反應;反而是不規律的刺激,因為下步可能有驚喜,所以時時都會有期待。

所以,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需要做到那麼“完美”,在每個結果、每個進步、每個好行為之後,都給予強化。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並且不放棄學習和實踐,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才能體會與孩子共同成長的樂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