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科普三部曲:拖影

​​​屏幕科普的三部曲我們做了藍光損傷,頻閃損傷,最後就來補充這個相對不叫損傷的拖影。也是大家比較關心,又搞不清楚的東西。之前評測中多次提到了拖影,由於沒有高速攝像機,缺乏素材,說的比較幹。這次我們就來集中收尾。由於我是日常蒐集的資料,都存成了gif動圖,所以就不做視頻了,我們用圖文來為屏幕三部曲收尾。

拖影的現象就是拖動屏幕的時候,屏幕的內容發生了拖動,並留下影子。類似彗星拖過,留下彗尾一樣。實際上任何屏幕只要是人眼看,就一定存在拖影。不管是直接看屏幕,還是高速攝像機錄下來看高速攝像機的屏幕。所以我們要在意的是拖影的明顯程度差別。而不是有,還是沒有。


屏幕科普三部曲:拖影


結論一:不管是不是屏幕,拖影現象都必然存在

我們知道,屏幕是模擬顯示內容,不是真的。可能只有小動物會分不清屏幕裡面的是真的東西,還是顯示的東西。既然是顯示,就不可能跟真的一樣,不存在真正的光學反饋。我們看一個實物的時候,是通過光纖打到物體上,反射進人眼。不同的光波吸收反射,就形成了色彩視覺。光的傳輸速度是極快的,所以實物是不是拖影,取決於人的視覺處理速度。而不取決於光的速度。取低的一個。

人眼有餘暉效應。我們看高速移動的東西,其實也會看見殘影。​這就是我們之前說的殘像拳。當然這跟彗星拖那麼長的影子是不一樣的。彗星拖出來的有很多散落下的碎片在燃燒,這些光存在的時間本來就更長,傳輸到人眼裡,存在的時間也長。而餘暉效應殘存的並不是物質,而是人眼的視覺暫留現象。簡單可以理解成視網膜的圖像不會完全在人腦消失,而會駐留一定時間才會消失。導致出現了餘暉效應。


屏幕科普三部曲:拖影


所以影視作品中也會利用人的這個特性,用拖影來展示速度之快。比如閃電俠。


屏幕科普三部曲:拖影


​這裡我們插播一句,賽車的後燈拖影屬於頻閃的範疇。之前提到。因為跟屏幕的關係不大,就不多展開了。我們知道那是幻影現象就可以了。


屏幕科普三部曲:拖影


​知道這些之後,我們大概就能理解,只要用眼睛去看,不拖影是不可能存在的。真東西都有。屏幕在模擬的時候更有。關鍵還是看嚴重程度。那麼為什麼屏幕模擬的圖像,拖影會比實物更明顯呢?

原因一:刷新率必然出現拖影

我們知道,屏幕顯示動態畫面,是通過刷新率實現的。比如頻閃專題我們展示的翻書動畫。一個畫面和一個畫面交替,一秒超過24個,我們就會腦補成連續的畫面,就成為動態視頻,而不是ppt靜態畫面了。所以屏幕的刷新率,必須要高於24hz才行。我們來看高速攝影機的畫面。這是上下刷新的屏幕。


屏幕科普三部曲:拖影



屏幕科普三部曲:拖影


但是即便高於24hz,在看運動的圖像的時候,依然會有區別的。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畫面在1/24秒的時間裡,在屏幕上移動了5釐米。如果刷新率是24幀,那就是線的兩個端點,就多刷了一個畫面。但是如果是48幀,中間就多了兩個畫面,過度就更平滑了。如果是96幀,就刷4個畫面。以此類推。刷新率越高,每一秒的過度就越平滑。反之越卡。比如看這個槍戰遊戲的慢動作。


屏幕科普三部曲:拖影


那麼我們就得出一個簡單的結論。刷新率越高,畫面越流暢。物體移動越慢,畫面越流暢。所以想流暢,就是讓單位時間內,畫面和畫面的差別足夠小。這樣就可以腦補的更流暢。當然人的動態視力和腦補能力不一樣。有的人覺得24幀就很流暢。有的人說不定能看出24個畫面來。雖然是開玩笑,但是確實存在差異。

所以屏幕越大,兩個畫面的移動量相對也大。只這麼看的話,應該是手機比顯示器流暢,顯示器比電視流暢。當然具體個體的差異可能大於尺寸,我們先不談。尺寸也依然有一個大的例外。就是拖動畫面。一般電視和顯示器都是看內容的,沒人會拖個窗口滑來滑去的。而手機人會滑來滑去的,還離的近,所以更容易發現拖影。手機拖動的速度,圖標1秒來會晃幾次都行。這就讓人更容易產生拖影的實感。電視顯示器的話沒機會去注意。不信你們用顯示器拖動窗口,或者晃鼠標看看,一樣有拖影。

蘋果安卓手機都有拖影,最低也是由於刷新率而產生幾個畫面的。


屏幕科普三部曲:拖影


原因二,響應速度決定拖影嚴重程度

知道了拖影產生的基本原理,還有嚴重程度啊。就好像彗星一樣,有的尾巴長,有的尾巴短。這是為什麼呢?大家刷新率都是60幀左右呀。

原因在屏幕的響應速度。液晶屏幕我們在講解顯示原理的時候,是用濾光片和背光來模擬的。到這裡我們就要回到液晶屏的原理了。每一個子像素接到畫面亮滅的指令,都不是馬上亮和滅的。而是有餘暉效應的。就好像熒光燈斷電的時候,不會馬上滅,而是一點點滅。


屏幕科普三部曲:拖影



屏幕科普三部曲:拖影


光看像素點,其實人看不到拖影。但是離遠一點再看看。


屏幕科普三部曲:拖影


這是一個塔在移動的畫面。其實是攝像機在移動啦,跟火車的原理一樣。實現方法是每一次刷新的時候,塔從第一個位置從亮變滅,然後在第二個位置從滅變亮。這樣塔就從第一個位置移動到了第二個位置。

那麼問題來了,滅的慢怎麼辦?

那就會出現影分身,和殘像拳了。

就是說第3個位置都已經亮了,第一個位置該滅的還沒有完全滅,這就拖影了。這個拖影是非常明顯的。比如我們今年評測小米錘子華為都出現過。


屏幕科普三部曲:拖影


這個原因就是屏幕響應速度慢。當然a屏響應速度超級快,人眼一樣有餘暉效應,人拖動的時候,手指高速的滑動,每一次刷新的時間顯示一個畫面,我們假設沒有反應速度,就是出現幾個不平均的畫面。這種畫面你猜人會腦補成什麼。可能是閃影,也可能是拖影。總之跟慢慢滅相比,差別更大,所以人會覺得更不舒服。

這裡我們補充幾個屏幕的響應速度。第一個是蘋果7p。採用的不是pwm調光。努比亞z17s也是,頻閃方面來說,對人眼更柔和。響應速度一般。我們主要看黑到白的時間,這個比較明顯。一般也是用黑白拖影來測試的。


屏幕科普三部曲:拖影


接下來我們看三星s8plue。a屏的響應速度更快。pwm就是低頻定頻,250hz。這裡不贅述了。專題2有詳細講解。具體對人的影響和程度大小都有說。


屏幕科普三部曲:拖影


​最後我們隨便拿一個lcd。小米6,高頻pwm,2315hz。是a屏的十倍。一般液晶屏少的也2000多,多的十幾萬的都有。響應速度我們看到,沒有比蘋果的低啊。但這可是jdi的負液晶,明明有拖影,又黃,是垃圾屏。


屏幕科普三部曲:拖影


​原因很簡單,測試的溫度不夠低。負液晶是低溫的時候,滅的速度更慢,拖影更長更明顯。正常溫度的話其實還好。跟蘋果的不一樣,主要是系統級對觸摸和滑動的判斷速度,以及觸摸的反饋動畫不一樣。包括刷新率,蘋果的比較穩,人眼接受的就覺得柔和而難以察覺到不舒服。察覺不到不舒服,就覺得沒事了。當然也可能是蘋果的用戶比較包容,安卓的用戶更吹毛求疵。。。畢竟網上可以指著國產的鼻子罵。大嘴雷軍,哪怕用戶少的努比亞一加,哪個老闆不捱罵。額,不好意思,魅族的副總裁楊柘不捱罵。他不開評論你罵不了。罵蘋果就感覺不痛不癢的。庫克反正沒微博。

這是題外話了。當然也有表現好一點的。比如說華為nova2.也是非pwm調光,響應速度也差不多。灰度切換比米6還慢一點。


屏幕科普三部曲:拖影


​ 華為也是有非pwm調光的,可能跟在外國賣有關係。比如mate10lite。還有p10p。p10p當然閃存門的回應確實讓人恨鐵不成鋼。除此之外還可以。屏幕挺不錯的。 非pwm調光,而且數據也挺好看的。相當於錢更多的從核心配置轉到外設了。消費者是上帝,怎麼選擇是消費者的自由。所以做什麼樣的產品都行。不管是錢花在特殊的地方,還是需要高的利潤。唯一要說的前提就是誠實。必須讓消費者明白這些優劣,自己做取捨。而不是廠家說我什麼都好,結果在看不見的地方虛假宣傳,以次充好。


屏幕科普三部曲:拖影


​瞭解了這麼多以後,可能有人還是在納悶。負液晶多冷會拖影呢?

從屏幕表面測溫來看,低於10度,就出現肉眼可見的拖影加劇。到5度的時候就特別明顯了。一般出現在我們戶外從息屏才開始用的時候。因為玩一會溫度就高了,息屏的溫度低。

那麼又有人要罵了,10度,中國冬天哪裡不低於10度呢。

其實蘋果的使用溫度寫的是環境0到35度。。。凍關機也不能賴蘋果,人家說不能在低於0度的地方用了,你不低於這個溫度就可以用。低於還用是你的問題。人家做了告知義務。這賴誰。怪我咯?

聽起來很扯淡。那麼北方人咋辦。我老家零下10度還是有的。我們看國產安卓手機的使用溫度。我之前做過吳京代言的agm x2,三防手機。環境溫度-30到60.其餘的基本上都是0-40度。冬天在戶外用,都容易凍關機,連拖影的機會都沒有。主要是電池低溫下活性降低太多了。除非放在貼衣服內部的口袋,暖熱一點還好。這個現階段是沒什麼好辦法。除非手機為了保持溫度而故意耗電。

好了,那麼這一期拖影就到此結束了。其餘的屏幕問題,我們評測都有做。主要是為了大家可以看得懂。基礎知識也不能每一期都重複。還不明白的地方,歡迎跟我討論。

聲明,以上均代表我個人的水平,不保證完全正確。內容來自網上,國外的專業機構數據。人無所謂是不是專業,設備能力有專業和不專業。我儘量篩選了比較靠譜的。但是僅代表我個人的篩選能力。​很多轉載的東西我都找不到出處,就冒昧引用了。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歐陽秋葉,堅持拒絕盈利,免費有問必答。就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我們下期節目,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