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營商環境 進博會在行動

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正在有條不紊地推進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在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上海海關副關長施健表示,伴隨中國新一輪對外開放的推進,展會監管正成為知識產權海關保護的新興領域。上海海關正在認真研究2019年第二屆進博會知識產權保護方案,將“365天”為參展企業的合法授權貨物提供便捷的通關服務,同時嚴厲打擊侵權行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讓更多來自世界各地的企業藉助進博會分享中國發展紅利。

保護知識產權力度加大

“高標準的進博會在很大程度上離不開對展品知識產權的保護,我們有必要按照一系列國際公約做好知識產權保護。”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第二屆進博會的展覽規模將超過首屆,特別是展品的專利權、著作權以及商標權等更需要得到保護。“做好進博會上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只是我國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的一方面,由此也將推動我國整體知識產權保護的進程。”白明說道。

北京師範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系主任、教授魏浩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強調,進博會是中國主動擴大進口的實踐,主動擴大進口是為國內經濟發展、國內居民消費服務,一方面要主動擴大先進機器設備的進口,促進國內經濟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另一方面要主動擴大高技術、高質量產品的進口,滿足國內新一輪消費升級。

“先進機械設備、高技術產品、高質量產品對知識產權保護的要求都比較高,只有切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才能吸引更多的先進機械設備、高技術產品、高質量產品參加進博會,從而最大程度地發揮進博會對擴大進口和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作用。”魏浩說道。

加強頂層設計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不僅是維護企業合法權益的需要,更是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在魏浩看來,中國應該抓住舉辦進博會的機遇,從全國層面對知識產權制度進行改革,從而與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積極擴大進口、創新驅動等戰略行動相協同,與新時代的發展背景相適應,促進我國加快從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邁進。

白明也表示,如果中國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不健全,僅對進博會知識產權保護採取相應措施,那麼執行成本不僅高,而且執行效率也會降低,還很難具有持續性和可操作性。“所以,我們既要重視進博會的知識產權保護,還要通過進博會將相關經驗反饋到我國經濟發展中的方方面面,進而完善我國的整體知識產權保護體系。”

白明進一步分析稱,近些年來,中國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特別是建立了知識產權法庭,已審理了很多侵犯知識產權的案件。儘管如此,仍要看到中國與發達國家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存在的差距。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中國知識產權使用費進出口逆差額達1987.2億元,這既表明中國對知識產權保護的投入巨大,也表明中國從製造業大國走向製造業強國的過程中對自身知識產權保護的加強,否則創新驅動就很難做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