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灵王在赵国日渐崛起的时候,为何毅然选择将王位传给儿子?

Oo葡萄酒oO


从赵武灵王的这个谥号来看,东汉蔡邕在《独断》中解释说:“克定祸乱曰武,乱而不损曰灵”,“武”是褒义,“灵”是贬义,纵横理解为,赵武灵王在军事上可以说是“武”,在政治上可以说是“灵”。

为什么我会有这个论断呢?就是因为赵武灵王一生的辉煌不在政治上,而是在军事上。

战国七雄可以成为战国七雄都是经过了变法才逐渐强大起来的,其中比较出名的变法就有魏国的魏文侯变法,使得魏国在战国初期独霸几十年之久;

此后魏国的变法成果外溢,从魏国出走的人才,商鞅到秦国主持了商鞅变法,使得秦国从关西小国迅速崛起,吴起到楚国主持变法,使得楚国也迅速崛起。

与秦国商鞅变法和楚国吴起变法同时的是韩国的申不害变法,齐国的邹忌变法都是同时进行的,可以说四国变法都受到魏国的影响。

这几国的变法侧重点都是在政治、经济领域,以政治、经济为突破点,捎带进行军事改革。

赵武灵王是和秦惠文王同时代的人,等到赵武灵王继位的时候,各国变法早已完成,赵国想以同样的方式“后发制人”显然是不现实的,于是就有了赵国的“胡服骑射”改革,主抓的就是军事领域。

从赵国的崛起我们也可以看出,赵武灵王更喜欢军事,其继位之初面对的就是军事难题,其父亲去世的时候,各国看赵国弱小都想吞并它,15岁的赵武灵王面对来自魏楚秦齐燕五国的压迫,与韩国、宋国、越国等二线国家联合,并且拉拢娄烦打击中山和燕国。

这样,想要瓜分赵国的国家不得不打消瓜分赵国的念头。

赵武灵王正是凭借这次军事外交而登上历史舞台,胡服骑射改革说简单点就是,改变赵国军队的服装,穿上更容易骑马射箭的胡人服装,胡服骑射改革的同时,赵武灵王亲自训练士兵,使得赵国的军事力量日益强大,赵国崛起的标志也是抗击匈奴和剿灭中山国,可以说都是军事上的胜利。

梁启超在1903年发表的《黄帝以后的第一伟人——赵武灵王传》中认为赵武灵王是黄帝以后的第一伟人,因为他和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明成祖一样,是少数可以取得对北方游牧民族战争胜利的人之一。

也就是说,梁启超对赵武灵王的肯定也是侧重于军事方面。

赵国身处四战之地,战争和外交是很重要的内容,赵武灵王之所以会在赵国崛起成巅峰,壮年选择退位,并不是完全的隐退,而是想要将赵国构筑成一种二元政治生态,自己担任“主父”(太上皇),主抓军事和外交,而让自己的儿子赵何负责国内的政治。

这种做法,十分大胆,也是赵武灵王基于赵国当时的国情深思熟虑得出的计策,赵武灵王也怕哪一天自己在外面打仗被人打死了,赵国因此而被灭。

赵武灵王将国君之位让给赵何,是为赵惠文王,甩下君主之位的赵武灵王当年就便装到秦国就旅游了一圈,前面已经说到赵武灵王热衷于军事,一直军中待着,很少有人见到过他,所以他到秦国的时候也没人能够发现。

赵惠文王二年,赵武灵王夺取了云中和雁门二郡,随后收服楼烦,赵惠文王三年,赵武灵王率领赵军击败中山国,使得赵国更加强大起来。

(和上图对比,就是巅峰时期的赵国了)

可以说,赵武灵王倡导的赵国二元元首制在实行之初的确取得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这却并不符合当时的政治发展趋势,战国以来高度君主集权逐渐加强,赵武灵王的二元元首明显是在将赵国的国家权力一分为二。

如果赵武灵王能够和赵惠文王志向相同则赵国日益强盛,如果两个人背道而驰,则必损赵国国力,结果赵武灵王刚刚打败中山国,赵国步入巅峰时,赵武灵王就有点飘了,他当初立赵惠文王赵何为太子的时候,是废了嫡长子公子章的,战国时期虽然打破了周朝以来的宗亲分封制,然而废嫡立庶终究是政治大忌。

当看到公子章十分颓废的样子,赵武灵王就有点后悔了,于是他想要将赵国一分为二,也封公子章为王,必然遭至赵国的反对,而公子章也想要取赵何而代之,因此爆发了沙丘宫变,公子章被杀死,赵武灵王被活活饿死。

(一代天骄,也只识弯弓射大雕)

赵武灵王这样一代雄才伟略的霸主,最终被自己的政治智商害死了,再从赵武灵王的谥号来看,他主要擅长的还是带兵打仗,而非政治斗争。


史论纵横


战国中期的赵武灵王少年即位,经过胡服骑射使得赵国成为战国时北方的一大军事强国,然而赵武灵王壮年时却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赵惠文王,最终死在了宫廷争斗中。那么赵武灵王为什么要传位给赵惠文王呢?

赵国政乱传统

赵国自从开国开始,自从第三代君主开始国君的传承就一直是个问题。赵烈侯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赵敬侯,但赵敬侯年幼,众大臣拥立赵烈侯弟弟赵武公,赵武公死后,赵敬侯长大即位,但他堂兄赵朝作乱,最后被赵敬侯平乱。赵敬侯之后是赵成侯,赵成侯即位时也和一位公子赵胜争斗,接下来的赵肃侯即位时也是和一位公子争斗取胜后才成为君主。赵武灵王即位时虽然没有了公子之间的内斗,但也有众多诸侯国意图谋赵的危机。

赵武灵王深感国君传承时的危机,此时的赵武灵王已经四十岁了,这在当时已经是高龄了,他提前传位给赵惠文王就是想要早做打算,靠着自己在世时帮助赵惠文王筑牢根基,避免政治斗争。

防范风险

赵武灵王一生英豪,经过胡服骑射改革后的赵国实力已然大涨,这时候的赵武灵王就想要解决赵国的掣肘之患中山国。赵武灵王派遣二十万大军,兵分两路,自领南路为主力,北路骚扰中山国后方,一举攻占了中山国近三分之一的领土,但这时候恰巧碰到秦国立新君,又加上赵国一时不能消化所攻占的中山国领土,所以赵武灵王暂停进攻。两年之后赵武灵王再度出兵一举灭了中山国。在灭了中山国之后,赵武灵王准备和秦国开战,但在此之前想要打探秦国虚实,他趁着派遣楼缓到秦国为相的时机扮做下人出使秦国,并见到了宣太后和秦昭襄王。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赵武灵王性格豪迈,从不避讳危险的事,而赵武灵王也知道自己喜欢冒险,指不定自己什么时候就会发生意外,为了赵国的稳定,赵武灵王也需要将太子早早扶上君主之位,送上一程。

改革的延续

赵武灵王所发起的胡服骑射其实只是一种军事改革,对赵国内政的触动并不大,完成了军事改革之后,赵国军事实力增强,但赵国的内政还需要不断的进行变革才能支持赵国的军事行动。赵武灵王亲自上战场,无暇处理国内内政,立赵惠文王就可以让他好好的处理国内内政,自己主抓军事,这样两方面都抓,两方面都硬,赵国就能更强大。

可见赵武灵王是从多方面考虑才立赵惠文王,但这违背了政治规律。很快,大权旁落的赵武灵王心中颇感落寞,想要重回赵国政坛中心的他鼓动自己的另一个儿子公子章作乱,最终公子章身死,自己也被围在沙丘最终饿死。赵武灵王一心想要避免赵国国君传承过程中的争斗,到最后反而是自己挑起了自己两个儿子的斗争,不能说不是一种讽刺。


天天故史汇


可能是自从商鞅变法以后,给大家养成了一种习惯,觉得君王就是政治,军事一手抓,没有人去向全国人民提醒这件事情,全国人民也会认可这件事情,所以当君王的就不需要担心内政方面的事情,只需要抓军事或者是玩一些权术就可以。

可是对于赵武灵王那个时候来讲,任何一个国家的君王,除了秦国,都必须得考虑国内家族对于自己的政策,以及对于君王命令的执行程度的问题,即便是秦国,秦国也需要担心外戚乱政的情况,比如说秦昭襄王也需要担心国内的四贵!

各个国家其基本的组成结构相比于周王朝时期可能略有简化,但事实上仍然存在着一个中间阶层,那便是贵族,这些贵族,大家很有可能掌握着一个地方的生杀大权,甚至可以在自己的属地内部组建军队,这些人是权力的分割者,同时他们也在不停地蚕食君王手里的权利。

如果说这个国家还比较小,不需要承担太多的对外扩张的压力的话,那君王对付这些贵族大家那基本上是绰绰有余的,可是对于一个想要靠武力向外扩张的国家来讲,这样一套落后的政治体系,也需要这个君王付出极大的精力去对付国内的情况,这样的话对于外扩张就又是一个问题了。对外扩张需要组建军队,需要运输粮草,需要整合整个国家内部的力量,如果说这个时候国内有人不停地挖你的墙角,那这仗就别打了。

所以赵武灵王选择说我把内政交给自己的儿子去打理,自己主要管理军事上面的事情,这对于我们来讲是不可想像的事情,(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但对于战国时期的各个诸侯国来讲,这就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君王和贵族之间的权力纷争一直都在上演,最著名的齐国的田氏代齐,或者是楚国的各大家族之间的纷争。

但是对于秦国来讲,偏偏是个个例,为什么商鞅变法的实质就是将贵族手里面全力争夺,或者是风哥将他下放,或者是集中到君王的手里面,这样的话,君王和市民手里的权力越来越,大贵族的权利越来越少,这样一个国家就只听从于君王的命令,一直到最后秦始皇时期,我们可以见到有哪几个贵族能够站出来和秦始皇掰腕子,或者是和李斯,或者是大将军王翦站出来掰掰腕子,这种人已经没有了,秦国已经可以做到国家专政,这种情况之下,一个国家就能听从君王的命令,令行禁止。

这是一个好处,同时也是一个坏处,为什么君王昏庸,那整个国家也会跟着一起没落下去,所以商鞅变法又立下法律,法律的作用则是保证国家在面临贤明或者是昏庸的君王的时候,国家的行政机构仍然还是能够一丝不苟地执行下去。当然到最后到秦国快灭亡的时候,商鞅的法律又成为了秦国灭亡的罪魁祸首。

总体来讲,如果赵武灵王真的能够对比赵国和秦国之间的问题的话,他或许对于自己的胡服骑射可能会有一些新的想法,但是历史容不得他有任何的思考,立刻就面临着自己儿子的逼宫。


漩涡鸣人yy


赵武灵王可以说是赵国历史上最为能干的君主之一,他主持进行的“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极大的增强了赵国的军事实力,同时此举也对中华民族的融合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而清代的学者梁启超甚至将其称为“黄帝之后中华的第一号伟人”,表达了毫不吝啬的赞美之情。

赵武灵王除了胡服骑射的改革外,另外两件事情也很出名。第一件是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上皇。公元前299年,时年45岁的赵武灵王将王位传给了太子何,自己则做了赵国的太上皇,自称“主父”。第二件事情是如此英雄的君主,最后的下场是被自己的儿子围困在沙丘宫,活活饿死了。

其实这两件事情是有因果联系的,前一件事情直接导致了后一件事情。

做太上皇,这个想法在战国时期其实是非常奇葩的一个做法。自有史以来,正常的君主之位的交接都是老君王死后留下诏书让自己的继承人继承君位。因而在赵武灵王之前则没有这一做法。

赵武灵王提前将王位传给自己的继承人,是有他自己的考虑的。

其一,赵武灵王希望自己能够从国内的政治杂务中解脱出来,专门应对对外的军事战争。熟悉战国地图的人知道,三晋,即韩赵魏三国,地处中原,是兵家必争之地,周围则有秦、楚、齐等强国环伺,地缘政治很差,而三国之中的战国位置偏北,又与北方的娄烦、林胡等游牧部落接壤,时常受到他们的侵扰。赵武灵王即位之初,就遭到以魏惠王为首的五国打着吊唁的名义意图吞并赵国,幸亏他赵武灵王和老臣肥义应对果断,才使得魏惠王的阴谋没有得逞。而之后则迫于生存压力,不得不频频对北边的游牧民族用兵,同时还得提防西面的秦国和南面的楚国,可以说此时的军事形势十分复杂。赵武灵王认为自己可以将国中杂务交给自己自己的继承人负责,而自己则专心负责军事,从而可以应对外来的军事压力。

其二,赵武灵王意图在赵国构建起一种全新的二元政治体制,即他太上皇负责对外军事,而他的继承人则直接升为赵王,主管国内政事。如此以来,自己手中依旧有权力,而继承人的政治地位也得到保障。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在赵武灵王的父亲赵肃侯死后,由于继承人年幼,使得列国觊觎赵国的领土,差点就导致赵国被列国瓜分。将自己的继承人提前推上王位,便可以让其及早熟知政务,断了诸侯的念想。而且,万一自己在对外战争中不幸死去,也不会导致赵国的动荡。

可惜啊,理想是美好的,而现实总是残酷的。天无二日,国无二主。赵武灵王很快发现,自己的权力十分有限,而大权,则落到了自己的儿子,真正的赵王手中。而且,列国之间的军事冲突在这段时间相对平静下来了,赵武灵王突然觉得,自己好像没什么事干了,于是乎,他又想念自己在权力巅峰的那段峥嵘岁月,开始想要把给儿子的权力再度收回来。

为此,赵武灵王特意与老臣肥义商量,而肥义则认为国家为重,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赵武灵王,还是那句话,天无二日,国无二主,现在赵国就只有一个赵王何,不会再有其他的赵王。这一席话彻底惹怒了早已退位赵武灵王,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不惜挑起自己两个儿子,公子章和赵王何之间的矛盾,并且依靠自身的影响力推波助澜,最后还将国家重臣肥义杀死了。可惜,这一切换来的,是赵国走入政治动乱,而他自己,则被自己的亲生儿子围困在沙丘宫,活活饿死了。

赵武灵王对赵国的强大可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对权力的处置不当,差点又让赵国走进动乱的泥潭,而自己也以悲剧收尾,还真是可惜啊!

(全文完)


小文章大视野


当初赵武灵王赵雍把王位提前传给第二任太子赵何,本意是想让赵何在臣子的辅佐下主抓国内的政事和经济,他自己可以以军委主席的身份一心一意地带兵对外征讨。这样,一来可以让幼子提早接受锻炼,实现权力的平稳过渡和国家的稳定发展;二来可以让自己腾出空间来专心地开疆扩土,充分发挥“胡服骑射”的雄威。

而且赵武灵王的退位是比较彻底的放权,让幼子得到了成长的空间,其胸襟远非两千多年后满洲那位“十全老人”所能比。或许先秦时代的人们多是自由烂漫的性格,权力意识并没有那么深刻和到位,等到赵武灵王和赵何(赵惠文王)的政治分歧日渐加剧,再加上对长子赵章(废太子)的亏欠怜悯之心日渐加深,他似乎忘记了权力的运行法则,泼出去的水试图再收回来,最终导致了“沙丘之变”,断送了自己和长子赵章的性命。

历史不能假设,倘若赵武灵王能够安分地当好“主父”,和儿子惠文王和平相处,一心对外,说不定会塑造一个更为强大的赵国,数十年后的秦王扫六合,至少也不会那样顺畅。


易小研幸运星


赵武灵王名雍,战国时期赵国国君,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军事改革家。同时,这位战国中后期的牛人,还是史上为数不多的一位情圣。怎么样,够帅够酷吧?!

公元前344年,赵国国君赵肃侯喜获麟儿,取名赵雍,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赵武灵王。15年后,正值花季的赵雍尚未细细体味青春期的萌动,就因父亲的去世, 被迫上位,成为赵国新君。面对强邻环伺的国际政治局势,稚气未脱赵雍真得是压力山大。好在有父亲的托孤大臣肥义陪伴左右,赵雍对症下药摆脱危机,让自己站稳了脚根。

为了强大赵国的军事实力,赵武灵王进行改革,推出胡服骑射。虽说改革道路坎坷,但赵武灵王迎难而上,巧用智慧破解保守势力的阻挠,大大加强了赵国的战斗力。赵国的军队在赵武灵王的率领下所向披靡,料理了近邻,扩张了地盘。

如此盖世英雄,自然该有佳人相伴。在第一段政治婚姻随着韩女的去世而终结了,婚姻处于空窗期的赵武灵王真的有点孤枕难眠。一天夜里,他梦到一窈窕少女,美目盼兮、巧笑倩兮。而且美女正在唱歌:美人荧荧兮,颜苕苕之荣。命乎命乎,曾无我赢。梦中的美人让赵雍念念不忘,在朝堂上便念叼起此女。大臣吴广听了,不禁对号入座,将自己的女儿介绍给赵雍。此女正是赵武灵王梦中的人儿,他马上 将吴女立为夫人,赵国人称此女为“吴娃”。

然而,天不遂人愿,没过几年,吴娃要被老天收走了。弥留之际,吴娃求赵武灵王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那时,赵国已有太子,是韩女的儿子章。为了心爱的女人,赵武灵王满口应承,并一诺千金,马上兑现。

酷爱武力扩张的赵武灵王,常常因为治理繁琐国政,不能全心全意领兵打仗而烦恼。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把王位让给太子何,自己腾出手来开疆拓土。这样做有三个好处,一来满足了自己的爱好,二来还可以将太子何扶上马再送一程,三来可以让自己心爱的女人含笑九泉。这主意简直太完美,行动派赵武灵王很快就让太子何上位成为赵惠文王,而自己升级为赵主父。

然而,这一完美的易位打破了一元化的政治构架,引发了赵国的内政动荡。趁赵主父去沙丘选墓地,废太子章发动政变。章被处死后,前来平叛的赵国军队将赵主父困在内宫,断粮断水长达三月之久,赵主父被活活饿死。

残阳如血。这位英明的君主,用生命为自己的爱买了单。


并源垚燕


赵武灵王对于继承人的做法可谓是空前绝后。春秋战国时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经非常流行,之前赵武灵王已经立长子为太子,之时后来赵武灵王喜欢他的小儿子,想废除太子改立小儿子。废长立幼是天下大忌,太子没犯下什么错误,而且小儿子年纪尚幼,可是赵武灵王决心已定,于是赵武灵王狠下决心,干脆一步到位。赵武灵王废了太子不说,没将小儿子立为太子,而是直接将他扶正,当皇帝!自己则退居二线,当起了太上皇。这样的做法可以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当小儿子的教练,让小儿子在皇帝的岗位上有一个实习期。

但是这样的做法必然引起大儿子公子章的不满,在赵武灵王攻灭中山国后的途中,公子章发动政变,结果政变失败,藏入赵武灵王处。赵武灵王迫于殿外围困,交出公子章,公子章被就地格杀。公子成(武灵王叔)继续围困于殿外,不允许任何人出入。赵武灵王被困饿死沙丘宫(今邢台市)。


三分钟历史故事


在战国秦国英主辈出的时期,三晋的赵国也出了一位不凡的君主赵武灵王,赵雍刚接位时,赵国面临中山、林胡、楼缓等异族大敌,国土被中山切成东西两片,魏国强势欺凌韩赵,西边强秦虎视眈眈,近邻齐国四处耀兵,赵国景况岌岌可危,赵雍初登位,对六国卑言微词缓和形势,又加强对异族外敌的打击,击败北移中山国,把赵国连成一片,又与秦国燕国联盟,壮大在关东的实力,经过胡服骑射的改革,连续打击中山林胡等部族,彻底控制了太行山要道井陉,取得林胡良种马和勇士,设立雁门云中两郡。


在此期间,秦国陷入近三年的“季君之乱”,赵武灵王腾出手来,南边分化楚国,东扶立燕国对付齐国,在秦宣太后胜出时,与燕国一起武力拥立在燕当质子的公子稷回秦,要秦国立他为国君,并派出亲信楼缓担任秦国相,在强敌环绕的情况下,宣太后屈服了。(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如此苦练内功,远交近攻,分化击破,赵国在赵雍的纵横捭阖下,国势大振,十年时间,赵国扭转外战颓势,疆土扩张了将近三倍“时赵之强,甲于三晋”。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强势已不可阻挡,虽中途有反复,明眼人已看出它将是中原诸国特别是三晋的心腹大患,在攻灭中山收服楼烦北部环境安定后,如何消灭秦国成为赵武灵王的思考重点,他在护送秦昭襄王回国时,任命楼缓为秦国国相,自己则化装成赵国使者随从,深入秦国察看山川形势风土人情,苦思破秦良策,秦宣太后在接见时觉得这位随从不大对劲,派人捉拿时赵武灵王已快马飞奔跑出函谷关。秦国之行给赵雍很大的感触,认为像以往一样由东入西攻打函谷关入秦难度极大,老办法行不通。(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思前想后竟给他想出一道奇策,他打算亲率数万采用游牧民族战法的赵国轻骑兵,从赵国新占领的云中郡南下,从内蒙古托,包头、九原跨过黄河,穿过戒备松懈的义渠部族,奔袭秦国的咸阳。(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九原距咸阳约七百公里,河套平原和陕北高原最利于骑兵奔袭作战,这战法类似后来的邓艾灭蜀,同时,关东五国进攻函谷关,吸引秦国主力部队,这样秦国便两面受敌,特别是北边作为奇兵出现的是赵国最精锐的骑射之士,一战亡秦也说不定。

在此过程,各个环节配合需要细致入微,如何调动利用东方五国?奇袭部队怎么穿插?沿途补给和赵国利益最大化等等,无一不是极大的事,为了使自己全心全意做好攻秦大业,赵武灵王把王位传给太子赵何,让肥义辅助他,自己表面退居二线当主父,暗地里加紧筹谋攻秦,谁知祸起萧墙,由于长子赵章与赵惠文王的内斗,赵武灵王被大军围困在沙丘行宫,活活饿死。秦国在不知不觉中逃过一劫。


南方鹏


赫赫有名的赵武灵王名叫赵雍,他是一位被梁启超盛赞为黄帝之后第一伟人,文韬武略能和彼得大帝相比拟。
赵武灵王算是个
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君主,他上任时年仅16岁,正面对着来自国内及国外的压力。因为他的无所畏惧,镇定自若,谋略出众,对外他积极的和各个诸侯国搞好关系,对内则加快发展速度,才使得国家度过危难之际。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赵国国力日渐强大,并迅速崛起于各诸侯国之间。公元前321年春,魏军大败韩军,韩国经过这一战,元气大伤,决定与赵国联姻缔交盟国,就将韩国公主嫁给了赵武灵王。韩国公主几年后为他生了个儿子,不久便去世了,他很悲伤,经常睡不安稳,时常做梦会梦到一个美丽女子,连她的音容笑貌都牢记于心,一次跟大臣说起这事,他的一位臣子认为说的就是他的女儿,就把女儿献给了他。


赵武灵王觉得这个女子是上天赐予他的,所以对她甚是宠爱,但这个女子为他生下个儿子没几年也生病死了,临终前恳求赵武灵王能将自己的儿子立为太子。当时为了满足心爱女人的心愿,废掉了与韩国公主生的儿子的太子之位,把王位让给了九岁的小儿子。为了让自己的儿子能够安安稳稳的守住赵国,他早早的将王位让了出来。一是让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军事方面,为儿子守住赵国的领土。二来也是实现了自己心爱女人的愿望,如此痴情的君王,历史上也很少见呢!


宅宅史记


赵武灵王这个人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也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他即位之时,赵国虽然号称战国七雄之一,但综合实力并不是很强,面对北方的游牧民族的骚扰和老牌的大国及新崛起的秦国的欺凌,赵国只能认怂。甚至连并不强大的近邻中山国,时不时都敢跟赵国干一仗。面对这么一个烂摊子,年轻的赵武灵王大力推行“胡服骑射”,向北方游牧民族学习,改良军事装备、改进作战方法。短期内将一个任人欺凌的赵国变成了北方一霸,甚至一度给新崛起的强邻秦国造成了不小的威胁。

可就在赵国的国力如日中天之时,赵武灵王做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先是废长子太子章,改立公子何为太子,之后不久又违反常规,在自己活着的时候传位于太子何,即后来的赵惠文王,自己改称主父。赵武灵王此举的本意是将行政性事务交于赵惠文王,自己专注于军事方面的工作,开疆拓土。同时,也为了避免将来自己死后公子章与赵惠文王争位发生内乱。此举本身没有问题,千余年后的清高宗也玩过这一手,并且玩得很不错。

只可惜,赵武灵王这个人虽然在政治、军事上的确颇有造诣,但在处理儿子的问题上就显得有些低能了。首先是废长立幼,此举本身就是埋下祸根的做法。不过,好在赵武灵王提前传位了,儿子之间武力争位的问题算是避免了。本来,赵武灵王如果像清高宗那样抓住实权,顺带着处置了大儿子公子章,哪怕是让他流亡出国,也就不会有后来的那档子事情了。

在把王位传给小儿子,自己当上主父之后,赵武灵王居然真的大举放权了。赵惠文王在肥义等人的辅佐下也很快进入了角色。如果就这样下去,也还能保持政局的平稳。可是,赵武灵王看见大儿子公子章向小儿子赵惠文王参拜之时,又起了怜悯之心,觉得自己对不起大儿子了。于是,出了一记大昏招。向小儿子提出,分出代地给大儿子公子章自立门户,当代王。小儿子一听,这哪行啊,分出一大块地方给我哥,回头他在反过来跟我抢地盘,不行不行,绝对不行,于是便拖着不办。见小儿子不听指挥,赵武灵王便想通过其他途径给小儿子施压,结果发现,以前的不少大臣,现在已经不怎么用得动了。

这下把赵武灵王的斗志激起来了。老子让你提前上位,现在居然不听你老子的了?那还得了?这样你老子我不等于是被你架空了吗?于是,赵武灵王又想到了大儿子公子章,鼓动大儿子跟小儿子争权,自己好渔翁得利收回失去的权力。

不久,赵武灵王以在沙丘选勘万年吉地为名,让公子章与赵惠文王随行。选勘墓地,关系孝道,赵惠文王即便怀疑有诈,也你不得不硬着头皮跟随。于是,赵惠文王在肥义等人的陪同下启程了。到沙丘宫之后,赵惠文王单住,赵武灵王把公子章留在了自己宫中。这时候,或许是赵武灵王的暗示或者默许,又或许是出于自己的野心,公子章在身边谋士的策划下,想借机杀掉赵惠文王,再以奉赵武灵王之命的名义称王,造成自己即位的既成事实。之后,公子章便以赵武灵王的名义请赵惠文王前来议事。警觉的肥义感觉事有蹊跷,便和赵惠文王商议,由自己先前往探查虚实,并让赵惠文王加强防卫。如果自己回不来则说明有问题,让赵惠文王派人立即通知公子成和李兑率兵勤王。

肥义前往赵武灵王处,刚一入宫便觉得形势不对。根本没有见到赵武灵王的面,等来的只有公子章及其手下,这时的肥义已经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对的,来者不善。公子章见来人不是弟弟赵惠文王,知道赵惠文王肯定已经有所准备了。于是决定,快刀转乱麻。先杀了肥义后,再派人以赵武灵王的名义传召赵惠文王。如其其不来,则立即发动进攻,武力夺权。就在这个时候,早有准备的赵惠文王先下手为强,派李兑等人带兵攻入赵武灵王住所,诛杀公子章及其党羽。而彼时的赵武灵王已经无力制止这场自己一手造就的人伦惨剧了,只能任由大儿子人头落地。之后,公子成驱逐了赵武灵王宫中所有的随从人员,只留下了赵武灵王一人。赵武灵王想拼死一战,但公子成等人却围而不战,没有人愿意去背负诛杀主父的恶名,包括赵惠文王自己也不愿意背负这个恶名。于是,赵武灵王就这么被围困在沙丘宫内。宫中本来就没有存粮,公子成又在赵惠文王的授意或默许之下,对沙丘宫断粮、断水长达三个月。最后,一代英豪赵武灵王被儿子活活饿死在沙丘宫中。在确认赵武灵王死了之后,赵惠文王这才跑了过来,装起了大孝子,又是哭、又是拜的,隆重治丧。自此,赵武灵王轰轰烈烈的一生画上了句号。
看到这里大家就都明白了,赵武灵王之所以落得个不得好死,纯属自己作的。不是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