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怀王为何宁愿在秦国为囚而终,都不愿意回国当王?

勇敢坚强ygjq


怀王岂愿为囚?跑不掉罢了。

前304年,秦昭襄王嬴稷和楚怀王芈槐在黄棘(河南省新野县东北)会晤,签订盟约,秦国把上庸(湖北省竹山县)归还给楚国。对楚国的背叛行为,齐国、韩国、魏国非常愤怒。前303年,三国联军攻击楚国。楚怀王吓得发抖,赶紧把太子芈横送到秦国当人质,秦国出兵救援,三国联军撤退。

衣赐履说:很明显,秦国又通过小恩小惠来破坏各国合纵。六国自己经常打打闹闹,但是也都没有完全撕破脸,时不时还是要合纵一下。秦国就不定期搞破坏,此次秦和楚的会晤,就是秦之连横战略的应用。秦国你不服不行,他动不动把邻国暴打一顿,占几个城。然后,看你们又合纵了,就还你几个城破坏合纵。基本上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无本的买卖。呵呵。

楚国太子芈横真的挺“横”,前302年,不知为了什么事儿,杀了一个秦国大夫,然后一道烟跑回了楚国。秦王嬴稷大怒,连续派大军攻击楚国,斩将夺城。前300年,秦国再次进攻楚国,杀三万人,斩楚军统帅景缺,占领襄城(河南省襄城县)。楚怀王惊恐不已,急送“人质专业户”芈横到齐国充当人质,与齐国达成和解(目的是不能两边受敌)。

前299年,秦国又夺取楚国八座城市。秦王嬴稷给楚怀王写了封信,说,秦、楚本是兄弟之邦,你们特派太子芈横到我国当人质,彼此关系欢洽。但芈横也太不把我们放在眼里了!杀我大臣,不辞而别,使我无比愤慨,这才派兵攻入你的境内。现在听说你又让芈横到齐国充当人质,这样做不大妥当吧?秦、楚接壤,又是亲家(当然是亲家,宣太后就是楚国人嘛),如果我们之间关系恶化,就无法号令其他国家。我想与你在武关(陕西省商南县东南)会面,面对面商量,再次缔结盟约,你觉得如何?

怀王这下子犯难了,去吧,又怕落入圈套,不去吧,又怕惹火了秦国不好收场。宰相昭睢说,大王不能去,应该赶快调兵固守。秦国这帮王八蛋从来说话不算数,决不可信任!怀王的儿子芈兰却劝怀王去。怀王想着亲儿子总不能害我吧,于是前往秦国。秦王嬴稷让一位将军假扮成他,在武关伏下重兵,楚怀王一到便闭上关门,把他押解到首都咸阳。嬴稷在章台宫摆下国宴,自己独坐高位,把怀王当做前来朝贡的封国国君,让他跟秦国官员们混坐在台阶之下,还逼迫他割让巫郡(重庆市巫山县)和黔中郡(湖南省沅陵县)。受到如此奇耻大辱,怀王当场就气笑了。嬴稷要求怀王先割地后签盟约,这回怀王没再上当,坚持要先签盟约,他回楚国之后再割地。嬴稷不干,怀王大骂嬴稷下流胚,誓死不肯屈服。于是,嬴稷把怀王软禁在咸阳。

衣赐履说:秦王们一个一个排下来,没一个说话算数的,仁义理智信在他们来说,都是屁话。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国家,统一了中国,并且两千年来皆秦制!孔夫子真的得从地下跳出来骂骂人了,呵呵。

消息传来,楚国震惊。王室成员和大臣商议后决定,派使节到齐国,说怀王已死,要迎回太子芈横继承王位。齐湣王田地召集大臣开会,有人主张扣留芈横,用他来交换楚国淮河以北的土地。宰相(名不详)说,不可,如果楚国另立一王,我们就空有人质而落个不仁不义的名声。前一人又说,不怕,如果楚国新立一王,我们可以和新王作交易:给我们下东国(淮河以北地区),我们替楚国杀死芈横,免得他将来争夺王位。如果不给,我们就跟秦国、韩国共同拥立芈横继位。齐湣王思来想去,觉得扣留芈横是否能获取利益并不靠谱,还是听从了宰相的意见,送芈横回国继位,是为顷襄王。

衣赐履说:看看齐国君臣的讨论,想想这帮子人能跟他玩儿合纵吗?合纵是个好东西,只不过,像个饼,画在纸上的。

另外,请注意,齐宰相说的“如果楚国另立一王,我们就空有人质而落个不仁不义的名声”,这一句话才真正透露出所谓“仁义”在统治者眼里是个什么货色!没有实际利益,高举仁义大旗;拥有实际利益,仁义算个屁啊!有意思。呵呵。

前298年,楚国通知秦国,蒙上天神灵佑护,我们楚国又有君王了。秦昭襄王嬴稷恼羞成怒,发兵出武关进攻楚国,杀五万人,夺占十六座城市(我一直纳闷,楚国有多少城市可以挥霍啊)。

前297年,楚怀王芈槐逃脱看守,被秦国人发现,封锁通往楚国的道路。怀王从小路逃到了赵国,正逢赵主父(即赵武灵王,此时他已把王位传给儿子赵何,自称主父,具体情况我们后面会讲)外出在代郡(河北省蔚县),赵国官员不敢作主收留他。楚怀王又想逃奔魏国,却被秦国追兵赶上,被押解重回咸阳。

前296年,楚怀王病死在咸阳。秦国送回他的灵柩,楚国人民夹道祭奠,不胜悲痛,各国对秦国的恶霸行径,反应强烈。

衣赐履说:通鉴上说,反对怀王入秦的是宰相昭睢,《史记》上说是屈原,说的话也基本上一样。咱读的是通鉴,就用了昭睢。各国对秦国的恶霸行径,反应强烈。然而,真让他们团结暴打秦国时,一个比一个躲得远,使绊子、捅刀子、挖坑子,这些事儿,他们都喜欢着呢。


衣赐履和金大妞


《大秦帝国之崛起》中的楚怀王,被囚秦国的前前后后 集贤院居士

在《大秦帝国之崛起》中,在甘茂离开秦国投奔齐国之后,发生了一件更加轰动的大事件:楚怀王被秦昭王劫持在咸阳!

这位楚怀王芈姓,熊氏,名槐,熟悉战国历史的朋友都不陌生。他是楚国从鼎盛走向衰弱这个阶段的楚王。楚怀王继位初期,还能重用屈原等一班人才进行了改革,打败当时的强国魏国,灭掉了曾经辉煌的越国,使楚国成为了疆域最大人口最多也是国力最强的国家,他还一度被推选为六国合纵抗秦的合纵长。


然而这一切的强盛形势都因为张仪的那次著名的欺骗而灰飞烟灭,楚怀王听信了秦国使者张仪和楚国郑袖,子兰,靳尚等人的蛊惑,不顾屈原等人的极力反对,主动破坏了齐楚联盟,后来向秦国索取许诺的土地当然无果,一怒之下进攻秦国又被秦国齐国两面夹攻,接连惨败导致国土沦丧。楚国这时已经彻底走向衰败。这些在上一部《大秦帝国之纵横》中也有介绍。

俗话说,人不能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但是天真的楚怀王却成功的做到了这一点。 公元前306年秦昭王继位后,极力讨好楚国,给楚怀王送来了很多美女和丰厚的财宝,好了伤疤忘了疼的楚怀王非常高兴,照单全收笑纳了。 公元前304年,怀王曾经在黄棘(河南南阳)秦国与昭王订交,秦国那次态度很好将以前侵夺的上庸之地(今湖北竹山县)归还给楚,要求楚王断绝与韩、魏、齐的合纵联盟。楚怀王竟然又同意了,两国真的成了兄弟之国。

楚怀王的反复无常激怒了齐、韩、魏,三国联合起兵伐楚,楚军大败,楚怀王没有办法只得派太子熊横做人质,求救于秦。秦派军队救楚,三国退兵。秦与楚的关系经过这场考验以后,似乎更加牢固了。 公元前302年,楚太子熊横杀死秦国大夫后逃亡回到楚国。 公元前301年,秦与齐韩魏三国联合起兵共伐楚。楚军大败,丧失了重丘(河南驻马店泌阳),楚将唐昧被杀。 公元前300年,秦再度伐楚,攻克襄城,直指郢都,楚军死两万,将军景缺被杀。怀王震恐,派太子熊横到齐国为人质,向齐求救。 公元前299年,秦再次伐楚,攻取八城。


同年秦昭襄王邀楚怀王在秦国武关(陕西商州商南)会面结盟。信上说:“始,寡人与王约为兄弟,盟于黄棘,太子来秦,两国至欢。不幸太子辱杀寡人重臣,不告而逃。寡人不胜恼怒,故举兵侵讨君王边境。现在寡人听说君王将太子送到齐国为质,以求与秦相平。寡人与楚婚姻之亲,又是近邻之国。今秦楚不欢,难以号令诸侯。君王如与寡人再会于武关,当面相约,结盟而去,则寡人之愿也。”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结盟地点在秦国境内而不是中立国,这个危险程度是很高的。昭睢等楚国大臣坚决反对,但是楚怀王的儿子公子子兰却因为私心极力怂恿他爹去。楚怀王因为急于和秦国结盟对抗诸国,把以前秦国对楚国的种种羞辱抛到九霄云外,赌徒似的铤而走险前去赴约了。

秦昭王伏兵武关,等怀王一来,便关闭了城门,挟持怀王来到咸阳城。到了咸阳之后,怀王才看到秦昭王。秦王接待楚王的礼仪不是兄弟国家之间的平等的礼节,而是上对下、君王对藩臣的礼仪。怀王十分恼怒,可是身边没有一兵一卒。 秦王要挟他割让黔中、巫郡。楚王要和秦结盟,秦王说:“凭什么?”秦王要楚国先割地,再订盟。楚王说:“秦诈我,又要挟我要地,不行!”“不行就不许回去!”秦王回答说。楚怀王要说还是比较有骨气的,身陷险境之中,对于割地的要求依然坚决不肯。于是楚怀王被困在咸阳,失去了人身自由。

这一关就是两年,公元前297年,楚怀王和他儿子一样找了个机会逃走,秦人封锁通往楚地的道路。怀王只能逃到赵国,赵国害怕得罪秦国不敢收留他,怀王企图逃往魏国,但被秦国追兵捉回。 公元前296年,楚怀王忧郁成疾,命丧咸阳。秦国把遗体送还楚国,“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一位堂堂万乘大国的国君,竟然被另外一个国君阴谋拐骗并且囚禁在异国他乡长达三年之久,始终不失气节,没有辜负国家,最后凄惨死在敌国。 楚国人从此世代怀念怀王,耿耿于怀上百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的楚国歌谣谶语最后也实现了,楚国虽然被秦国灭国但是仅仅十几年后来自楚地的陈胜,项羽和刘邦最后又反过来灭掉了秦。真所谓天道轮回,报应不爽!


集贤院居士


不要把《大秦帝国之崛起》的剧情当作历史。所谓秦昭王、宣太后放楚怀王回国的剧情,纯粹编造,并无历史资料支持。

当时的形势是:秦国不放楚怀王,否则秦国会送楚怀王到楚国;楚国不请求秦国放楚怀王,因为楚国一请求,秦国就会提出土地的要求。

于是就在你不放人、我也不求你的状况下过了几年,楚怀王去世了。秦国不得不理亏的把尸体送回楚国安葬。这件事情,让秦国抬不起头来,在某种程度加剧了秦国一统的难度——因为没有人相信秦国了!

在秦昭王之前,秦惠王、秦武王时期,秦国还会和魏国、楚国等进行联盟,甚至战国初,还有魏国、秦国共同攻打韩国的记录。但在秦昭王扣押楚怀王之后,东方六国再无和秦国结盟的记录,除了张仪时代和秦国结盟的宋国之外。

五国伐齐的赵国接纳秦国的原因,是因为燕国的原因。

除此之外,秦国从来没有一次提出过合纵的方案——因为秦国的提议,在楚怀王被扣押后,再有无人相信。

不要说秦国始终强大,什么奋六世之威的,如果没有吕不韦和秦始皇、李斯等人的出现,秦国想要一统非常的难。邯郸之围后秦国战败到吕不韦做丞相前的时期,秦国也是出于虚弱状态。

信陵君合纵击败秦军之后的十几年秦军不出函谷关就是秦国虚弱的最大证明。正是这十几年秦国重新组织了自己的力量,才有统一的出现。

扣押楚怀王,除了让秦国在战国时不被信任,还在秦亡时有楚人的报复式心理。可以说秦昭王这个愚蠢措施祸害子孙。

总之,不存在秦国放楚怀王回去而他不回去的情况,因为对于秦国来说,扣押行为发生后,无论是否放人,恶名已经形成。放人与否根本就没有意义。

另外从秦国利益角度出发,不放楚怀王比放楚怀王秦国收益更多。原因在于虽然楚国太子即位为楚王,但毕竟年轻经验不多,无法镇压楚国大臣,形成有效的行政力和战斗力。如果楚怀王回到楚国,无论是否复位,楚国都会因为楚怀王的存在而形成一个凝聚的行政力和战斗力,收复被秦国夺取的土地,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而被秦国占据的楚国故地的人们就会反抗秦军,和前来攻打的楚军内外合击击败秦军。不说收复所有的楚国故地,基本上大部分楚国都能收复回来。

楚顷襄王即位后,因为威望问题,很难镇服楚怀王时期的老臣和贵族,实质上楚国处于一盘散沙状态。这才是秦国继续扣押楚怀王的原因:楚国不够团结,这是楚国被灭的原因,而非楚国太弱。


历史哨声


《大秦帝国》中彭波饰演的楚怀王

《芈月传》中曹征饰演的楚怀王

《思美人》中乔振宇扮演的楚怀王

提起楚怀王,近来至少有三部影视作品中都出现了他,最近挺忙的哈。不过看看上面三位扮演者有什么赶脚呢?前两位是不是一看就让人觉得十足的昏君派头,联系到历史上屈原的悲惨命运,这角选得似乎相当到位;至于最后这位有没有让大家觉得:这是不是走错片场了?其实这都是犯了以貌取人的毛病——贤明之君就一定玉树临风?昏庸之君就一定其貌不扬?不过仔细论起来楚怀王究竟是不是一个昏庸之君呢?

在楚怀王继位之前楚国自楚肃王开始经过近60年的休养生息,之后又经历楚悼王时代的吴起变法,到楚威王时代楚国的势力不仅直推泗水之上,更扩张到长江中下游与江淮地区。楚威王死后继位的就是楚怀王,此时楚国国势达到顶峰,与先后崛起的齐秦并列为三大强国,楚国成了当时战国七雄乃至是全球疆域最辽阔、物产最丰富、人口最众多、军队最强盛的国家。

楚怀王继位早期任用昭阳、靳尚、上官大夫、昭睢、庄蹻、唐昧、屈原、昭滑、陈轸、苏代、田忌、公孙衍等人,楚国一度人才济济,国势大盛。楚怀王和唐昧积极变法,恢复了楚悼王、吴起时期的许多法令,调整楚国矛盾重重的各种利益集团的力量对比,抑制楚国的贵族集团。

这时的楚怀王不仅积极改革强国,同时也关心民生疾苦并因此给后世留下了“雪中送炭”这一典故:话说某年冬天到处下起了鹅毛大雪,天寒地冻。楚怀王叫人在宫殿里点上炉火,烧得旺旺的,又穿上厚厚的皮大袄,还是觉得身上发冷,直打寒战。突然他沉思了一会儿,想起了他的臣民们:我把炉火点得这么大,身上还穿着这么厚的皮袄,竟然仍然很冷,那我的子民们既没有炉火烤,又没有皮袄穿,岂不是更冷得难以忍受?这时的楚怀王心情非常之好,也显得非常慷慨,于是颁下旨令:给全国的贫苦百姓和游客送去取暖的煤炭。人们在得到君主送来的燃料后很是高兴,也非常感动,十分感激楚怀王,都称赞他是位好国王。这就是“雪中送炭”典故的最初由来。

楚威王时代杀死了越王无疆,到楚怀王时代越国已彻底陷入内乱之中无法自拔,早已不复勾践时代的霸主的形象。楚怀王乘机攻灭越国,设郡江东。随着越国的覆灭,楚国疆域由长江中游的两湖、安徽、江西等地拓境至江东地区,获得了长江出海口。楚国利用这一地缘优势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与西亚、南亚的一些国家进行经济交流,这从侧面印证了“世界第一大国”之说。楚王为了便于商贸,楚国特地为商队铸造了用于免税的金节,只要出示金节,一律免征关税。节用青铜铸成,上有铭文曰:“得其金节则勿征”,“不得金节则征”。从享受国家免税的优待看,楚国已牢牢把商业控制在官府手中了。

楚怀王时代和西边的秦国、东边的齐国一同强势崛起,而战国初期的老霸主魏国却日益衰弱。公元前323年楚国打着送魏公子高返回魏国的旗号,派大司马昭阳带兵攻入魏国,在襄陵大破魏国军队,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夺取了魏国的八座城池。

楚怀王十年(公元前319年)魏惠王见楚怀王已压倒齐国,便与韩宣惠王迅速倒向楚国,表示魏国一直是跟随楚国的,秦国的强迫不能使魏国脱离楚国,劝楚怀王伐秦。楚怀王在压倒齐、魏两个大国后,本来就有意打击日渐强大的秦国,楚怀王任用公孙衍代表自己为总联络人,组织合纵攻秦。公孙衍是魏人,从楚入魏,与魏惠王商议攻秦大计。魏惠王罢免魏相张仪,任命公孙衍为新的魏相,并驱逐张仪回秦。在公孙衍的穿梭下,楚、齐、赵、魏、韩、燕、义渠很快就形成了七国合纵攻伐秦国的局面。公元前318年韩、赵、魏、燕等国公推楚怀王为纵长,从东西两个方向攻秦。楚怀王声名大噪,俨然成为魏惠王之后的又一位霸主。但由于列国各有异心,合纵为秦所破。这时的天下形成了齐、楚、秦三大势力,而齐、楚间形成了联盟。公元前313年齐楚联军攻取秦的曲沃,斩断了秦东出的触角。

楚怀王在位期间正值魏国霸业衰落,楚国独强的一元政治向群雄并起的多元政治转变时期,国际间的斗争十分激烈。楚怀王先后与战国时期的名君魏惠王、齐威王、秦惠王、赵武灵王、燕昭王、秦武王、秦昭王、齐闵王斗法,邻国众多的楚国经常成为各国合纵运动的打击目标,在国际斗争中的处境异常复杂艰难。楚怀王趁秦惠王重创齐国,秦国又因秦武王暴毙发生内乱之际,全力灭掉了当时的第二号大国越国,使楚国一下子变成了令人畏惧的巨无霸,对中原国家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引起了秦、齐、韩、魏的恐慌。

可楚国的国力发展至此也就算达到顶峰了,接下来就不可逆转地走向没落。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楚怀王和后世的唐明皇倒有几分相似——唐明皇一手开创了开元盛世,却又导致了安史之乱,大唐王朝自此由盛转衰;楚怀王一手将楚国打造成当时全世界疆域最辽阔、物产最丰富、人口最众多、军队最强盛的国家,可在他执政后期倒真是和《大秦帝国》和《芈月传》中的形象越发接近了,那顶昏君帽子最终还是戴在了他的头上,那么这一切是怎么变成这样的呢?

楚怀王的人生轨迹前后判若两人——经历了一个由明君变昏君的过程。今天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其实楚怀王没什么雄才大略,不过也并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昏庸之君,他只是一个继承了楚国历代先王之基业并勤勤恳恳将这基业发扬光大的老实本分之人。

看过《大秦帝国》的朋友可能记得其中楚怀王和芈原的一段对话——两人就楚国身为六国合纵之长却半途撤军一事发生争执,芈原对怀王口出不敬,怀王甩下一句话“你该庆幸你有一位好脾气的王”。事实上历史上真实的楚怀王的确算是一位好脾气的君王,遗憾的是脾气太好了,几乎就是一位没什么主见的好好先生:虽然他一手提拔了屈原并放手让屈原改革楚国内政,可与此同时他也宠幸佞臣子椒、子兰、靳尚、上官大夫,宠爱夫人郑袖。

本来作为君王同时任用改革派和保守派两路势力并使其互相牵制也无可非议——秦惠文王还为了安抚保守势力而杀死商鞅,但却并不废除商君之法。楚怀王却没那么高超的政治平衡之术:他总是在两派之间摇摆不定。本来打算像写李逵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一样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屈原改革的具体措施内容,结果查阅了很多资料后发现屈原只有改革的方针,却无具体的具体措施内容。原因其实就是耳根子软的楚怀王其实从一开始就没下定变法改革的决心——所谓的屈原改革只有蓝图,却无实践。

从春秋时代的楚庄王起楚国开始学习中原礼乐文明,到楚怀王这一代贵族礼乐文明深入骨髓。然而事实证明:在残酷的战国晚期任何一点天真和单纯都是无法承受的奢侈;只有铁一般冷酷坚硬的实用主义之花才能在这个高冷的季节怒放。楚怀王用楚国的国运和他自己的生命证实了这点。

当张仪以割地诱惑楚国与齐国断交时楚怀王完全可以口头上应承下来,但执意要秦国先割地再才与齐国断交,可楚怀王轻易相信了张仪许下的虚假承诺——结果自己梦寐以求的土地没得到,反而失去了齐国这个强大的盟友,最终使自己沦落到被秦、齐两大强国以及秦国的盟邦夹击的地步。

楚国在经历被诸侯围殴之后国势大衰,楚怀王被迫向齐国和秦国求和,更为关键的是他还亲自前往秦国求和。屈原以秦乃虎狼之国为由劝其不要前往,楚怀王拒绝接受屈原的建议,当然他有理由拒绝——春秋战国时代列国伐兵伐交频繁,在正面战场之外列国之间的穿梭外交从没停止,国君出国访问也不是什么稀奇事。然而秦国宣太后和秦昭王却趁楚怀王入秦之机,不顾国际交往的基本准则,强行扣留楚怀王,向楚国勒索土地。按当时列国之间的外交惯例: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何况是扣押一国之君。此事之后秦国坐实了虎狼之国的骂名,不过此时的秦国还在乎名誉吗?秦国已经将天下视为自己唾手可得之物。此时从秦国利益角度出发:不放楚怀王比放楚怀王秦国收益更多——原因在于:尽管楚怀王被扣后楚国太子即位为楚王,但毕竟年轻经验不多,无法镇压楚国大臣,形成有效的行政力和战斗力。而如果楚怀王回到楚国,无论是否复位,楚国都会因为楚怀王的存在而形成一个凝聚的行政力和战斗力,收复被秦国夺取的土地,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而被秦国占据的楚国故地的人们就会反抗秦军,和前来攻打的楚军内外合击击败秦军。

被秦国扣押的楚怀王大概忘了:虽然列国之间有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外交惯例,可最初打破这一规则的就是自己的祖先。当年楚怀王的祖先楚成王扣押宋襄公开了春秋战国扣押外国君主的先例,如今同样的命运降临到楚怀王身上也算是风水轮流转。楚怀王虽然丧师辱国,但还不至于卖国——在被秦国扣押的时间里他拒不割地,使秦国一不能得地,二不能以所签订盟约为借口攻打楚国。后来他还找到机会逃出了拘禁地,可此时楚国已有新王,而且这位新王并不欢迎父王的回归,最终楚怀王在秦楚边境止步,又被秦国逮了回去。在被拘禁三年后楚怀王客死于秦,秦国将其尸体连同棺材返还楚国,“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这也间接从侧面证明:如果秦国放回楚怀王就相当于是给楚国提供了一面上下团结一心抗秦的旗帜。由此可见楚怀王最终客死于秦一方面是因为楚国新王不愿接纳楚怀王,另一方面秦国也不愿放人。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楚怀王是被秦国国君骗到秦国去的,到了秦国之后,楚怀王就被软禁起来了。这时候的他即使想回国,也回不去了。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国不可一日无君这句话,楚怀王被扣押的事情,被楚国了解到后,楚国就另外立了新的国君,即使这时候楚怀王回来,他也成了老王了。

更何况楚怀王根本回不来了,他回不来是因为秦国要让他割地,楚怀王不愿意这么做,所以,他只能选择了克死他乡了。

那么问题来了,楚怀王曾经也是一个风云人物,他怎么那么容易被骗走呢?

其实楚怀王之所以敢只身独往秦国,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就是,现在秦国的国君嬴稷是楚怀王的亲外甥。

他相信自己去了秦国,他这个外甥是不会把他怎么样的。更何况他去之前,他的外甥告诉他,只要你和齐国解约,我们秦楚联盟,我就割地六百里给你,以示诚意。

当时六国是在苏秦的主张下,开始联合起来,抵抗强大的秦国了。这也就是历史上的合纵抗秦。

因为这一政策的实施,秦国确实老实了二十年的光景,他不敢东出扩展地盘了。但是,当秦国得到张仪的时候,这个局面就被打破了。张仪建议秦王连横抗纵。

连横抗纵的意思就是,秦国和六国中的一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国家结为盟国,来对抗敌国。说白了就是瓦解苏秦的连横。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楚怀王被自己的外甥骗到了秦国,然后扣押起来,不但,不给他土地了,而且还要让他割地给自己。

楚怀王本以为这是一个大馅饼,没想到这是一个大陷阱。

楚怀王被囚禁在楚国后,屈原也就选择了自杀,很多人都说屈原和楚怀王是一对恋人,因为楚怀王回不来了,所以,屈原只能为他殉情了。

屈原死后,为了纪念他,这一天民间都会做粽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端午节。


史学达人


楚怀王熊槐生于前355年死于前296年,芈姓,熊氏,名槐,湖北广陵今湖北荆州人,楚国国君,在位时间从前328年到前299年。

公元前299年,当时秦国已经攻占了楚国的八座城池。于是秦昭襄王约楚怀王在武关会面。


楚怀王不听昭睢和屈原的劝告前往武关,被秦国扣留。秦王于是逼迫他割地保命,楚怀王肩负国家存亡的责任感,于是严词拒绝。

秦王由于无法达成拿到楚国领地的心愿,只能一直囚禁楚怀王。楚怀王被扣期间,楚人立太子为王,即是楚顷襄王。

公元前297年,楚怀王逃到赵国境内,赵国不敢收留他,于是楚怀王企图逃往魏国,却被秦国追兵捉住。

公元前296年,楚怀王忧郁成疾,死于咸阳。秦国就把遗体送还给了楚国,“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

楚怀王有着“宁做弃子不当棋子”的悲壮!楚怀王宁死不割地,忠于社稷,表现了高度的晚节,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如果他想早回国,割地求和就好了,可见他置生死不顾,宁可被囚,也不愿割地回国享荣华富贵,他的精神是真的难得的,可敬的。

他热爱自己的楚国,表现出高尚的节操,在一定程度上赢得了后人的尊敬。


隔山听风吟



中国历史上有两次严重违背契约精神的历史事件,都是秦国所为。

第一次是秦国与魏国交战,商鞅给魏国统帅公子卬写信,秦魏两国合谈,化干戈为玉帛。就在公子卬与商鞅合谈之际,商鞅暗藏德伏兵把公子卬扣留,要求魏国割地。魏国割让土地,把公子卬赎回。


第二次是秦国为瓦解齐楚联盟。让张仪使楚。承诺若楚国与秦国结盟,就割让五百里土地给楚国。楚国解除了与齐国的盟约后,楚怀王至秦,准备与秦国签订盟约。楚王依据之前约定,要求秦国割让五百里土地。而张仪却抵赖,称当时承诺是割让五里土地。

楚怀王被骗后,拒绝与秦国签订盟约。欲回楚国,却被扣留。秦国要求他签订协议,割让土地给秦国,才放他回国。楚怀王拒绝了秦国的无理要求。秦国就扣留拘禁楚王。后来怀王死在了秦国。

秦国的此次背约事件,失信于诸侯。此后,诸侯不再朝觐秦国。

楚怀王宁愿被拘留,也不割地。也是铁骨铮铮之人。在电视剧中被严重丑化了。


杨朱学派


楚怀王,熊槐(好像是叫这个名字吧)在位期间,对应的是秦国的秦惠文王和张仪时期。



我们知道,秦惠文王是一个帝王心术玩儿的非常溜的一个人。也正是如此,张仪才可与之一同纵横七国,让风雨飘摇的秦国悄悄崛起。

在既定总量的资源和土地不变的情况之下,一个国家的崛起,必然会以损害另一个国家喂代价。战国时期,更是如此。

再说为何“楚怀王不愿意回楚国”。一来秦国不愿意放其回国;二来是楚怀王对自己的楚国过于自信,认为自己不在,楚国也可安大局。只可惜,现实给了他一个狠狠地耳光。最后客死他乡,流离失所,终于秦国。

总结来说,他是不能回,而不是不愿回。


盛世打杂


秦国扣留楚怀王的目的是为了胁迫楚国割让土地给秦国,而楚怀王不回国的原因是他不想割土地给秦国。另外楚怀王被秦国扣留后,楚国立即立芈横为楚王,也就是楚顷襄王,此时楚怀王就算逃回楚国,他也当不成国王了。

楚怀王芈熊也算一代有作为的国王,先后打败过魏国,消灭了越国,与齐、秦共为当时的三强。但是从历史的记载来看,楚怀王无疑是一个昏君,他没有重用屈原等改革派,宠爱郑袖这样一个妖姬,重用昭阳这样一个佞臣。从最后楚怀王宁死不给秦国割土地来看,芈槐还是对国家有贡献,算是一个合格的君主。



楚怀王被张仪当猴子耍,说楚齐断盟则秦国送六百里土地给楚国。楚怀王信以为真就跟齐国绝交了,完事后张仪只给六里土地,最后六里土地也不给了。于是楚怀王起全楚之军攻秦,秦国宣太后令白起领兵拒楚,打败了楚军,秦国又占领了一些楚国土地。


秦昭襄王嬴稷给楚怀王说在武关会盟,共同缔结友好盟约。楚怀王以为嬴稷是他的外甥,秦国又怕楚合纵攻秦,所以他欣然前往,带数千王室护卫就出发了。屈原坚绝不同意楚怀王前去会盟,死谏都拦不住楚怀王。最终结果是楚怀王被秦国扣押,要楚国割武关、黔中之地给秦国才放楚怀王归国。楚怀王自然是不答应,逃出秦国后又被捉了回来,最终客死秦国。


大秦铁鹰剑士


不是不想回,而是回不去。

起初刚刚被秦国扣留时,楚怀王坚决不妥协,一不投降、二不割地,留在秦国似乎还有那么点儿恶心恶心秦国的意思。毕竟,秦国原本也没打算长期扣留楚怀王,只是想奇货可居,捞些外快而已。结果,外快没捞着,砸手里了。



后来,楚怀王被扣没多久,他的儿子熊横就在楚国被拥立为君,是为楚顷襄王。而且,楚顷襄王为了自己到手的王位对秦国绝口不提要求归还楚怀王之事。顿时,楚怀王失去了其奇货本该拥有的价值,成了烫手的山芋,秦国是放也不好,不放也不好,真应了前面那句话,砸手里了。不过,在权衡利弊之后,宣太后和秦昭襄王最终还是决定先扣着楚怀王再说,说不定来日能够派上用场也未可知。



此后,楚怀王曾经策划过一次出逃。可惜,秦国势强而楚国势弱,况且彼时的楚怀王已经是过气的楚王,基本无利可图。所以,谁也不愿意趟这一趟浑水。楚怀王逃到赵国,赵武灵王和赵惠文王把他礼送出境;逃到魏国,魏国又惧怕秦国而不敢留他。最后,楚怀王被秦国的追兵给抓了回去。



自此,楚怀王心灰意冷,出逃已然无望,而儿子又抢班夺权继位为君,即便逃回去,自己又算什么?赵雍主动退位还能有个主父可做,可自己能做什么?最后,郁郁而终,客死他乡。死后,秦国派人护送楚怀王梓宫归楚,这位颇有点骨气的悲剧人物也算是叶落归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