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反秦义军的天下共主是楚怀王,而不是周天子?

vvhjhv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是被历史所证明的。之所以天下反秦义军皆以楚怀王为共主,是有其现实需要的。反秦的目的是为了消灭暴秦,而“楚怀王”的名号能最大限度的团结各反秦势力,是最有利于完成反秦目标的;反观“周天子”的名号,根本没人“买单”,不利于反秦,所以不被采用。

“周天子”之名早已退出历史舞台,压根没人会为其卖命出力,对反秦毫无帮助。

从三家分晋开始,应该说周天子之名已经没有啥威慑力了。以战国七雄为代表的各诸侯国各怀鬼胎,恨不得能马上取周而代之。

公元前334年,魏国、齐国诸侯称王。前325年,秦惠文公称王。前323年,韩国、燕国称王……各国先后称王,是对周天子实打实的摔耳光子。天下百姓、豪杰、名仕压根就不把周天子当人物看待,世人眼中只有战国七雄。

公元前255年,秦国灭掉西周,前249年,秦又灭掉东周,周王朝从此完全灭亡。周灭亡时,仅有七座城邑,根本不可能与秦国抗衡。天下百姓均以各诸侯国民自居,对与周的灭亡,根本就是与己无关的态度。

周天子在战国时期已经没有任何号召力,因而天下义军反秦不可能以“周天子”为共主,周天子之名对反秦事业不会有任何有价值的贡献。

最先反秦的陈胜、吴广便是以“楚”为开端的,这是天下义军尊“楚怀王”为共主的基础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至此拉开了反秦的序幕。最初,陈胜是以楚将项燕和公子扶苏为口号反秦的。随着陈胜反秦战斗的深入,渐渐的“”成为反秦的核心。

陈胜起义后,迅速向秦地四面出击,一路招兵买马,势力迅速壮大,很快便发展到几万人。在陈胜占领陈县后,众多豪杰及百姓将陈胜拥立为楚王。“楚王”陈胜便成了天下第一个反秦的首领,对于深受暴秦压迫的各国百姓来说,无疑会获得广泛支持。“楚王”在这时也就具有了汇聚各方力量,共同反秦的基础。

“楚王”陈胜势力壮大,分化出其它反秦诸侯国,楚国成为天下反秦联盟“共主”

陈胜建立楚国后,势力一度达到顶峰,派出各路大军征讨暴秦。这些派往各地的军队犹如燎原之火,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使秦朝遍地狼烟。

  • 陈胜派自己的亲信武臣作为将军,与张耳、陈馀带兵攻打赵地。武臣在占领赵地后,建立赵国并自立为赵王。
  • 陈胜命周市
    带兵向魏国旧地进攻,周市占领魏国旧地后,建立魏国拥立魏国后裔魏咎为魏王。
  • 武臣派将军韩广进攻燕国旧地,占领后建立燕国,韩广自立为燕王。

由陈胜最初的大泽乡起义军,慢慢发展出了楚国、赵国、燕国、魏国等义军政权。虽然各国政权都从陈胜手里独立出来,但陈胜的楚国政权及自己的“楚王”名号,已是天下反秦义军道义上的老大,“共主”。

▲由陈胜起义军发展的各国义军


陈胜树大招风,被秦打败后,项梁扛起“楚”字大旗,继续书写反秦斗争

公元前208年,秦国大将章邯领兵出函谷关。秦军在章邯率领下,分别击败了陈胜手下周章、吴广、田臧、李归等部,兵锋直指陈胜。同年腊月,章邯击杀楚国大将伍逢、张贺,并攻占楚国陈地,陈胜逃亡途中被车夫杀死。

在陈胜败亡后,景驹被重新拥立为楚王。英布、吴芮带领自己发展起来的几千步卒投靠景驹。在景驹驻军留城时,刘邦与张良也带领百十号人投靠。

此时,楚国将领后裔项梁已经发展起几万人队伍。项梁对于景驹称楚王表示不满,进攻并兼并了景驹的人马。

项梁

范增对项梁说:“项家自古就是楚国重臣,你起义如此顺利,都是因为大家以为你在为楚国报仇,所以支持你。百姓思念楚王很久了,应该将楚国王后裔拥立为楚王,这样才能得到更广泛的支持。”

项梁接受了范增的建议,拥立楚国王室后裔芈心为“楚怀王”。这样,楚怀王就成了天下反秦最有实力的一支存在。

之所以用“楚怀王”这个名号,也是因为当初秦国假以和谈为名劫走了楚国的楚怀王,最后楚怀王客死异乡。各诸侯国因秦国不仁不义的行为联合讨伐过秦国。

在新的楚怀王出现后,秦国大将章邯又进攻并斩杀了项梁,进攻赵国,兵围赵王。赵王向各起义军发出求救申请,而对于强大的秦军,各起义军也是一时不敢营救。

成为楚军将军的项羽在巨鹿之战大败章邯,成功为赵国解围。此一战各起义军都尊项羽楚军为头领,而作为楚军名义上的大王的“楚怀王”自然而然就成了各起义军的共主。

陈胜作为第一个反秦力量,便是以“楚”为号召的。而天下反秦义军中的赵、燕、魏、韩等国力量又都是由陈胜的“楚”分化而来。在陈胜失败后,楚国将领后裔项梁又接管了陈胜残余力量,并重新拥立楚国王室后裔为新的楚王。被拥立的“楚怀王”所主持的楚国,不论从道义上讲,还是从实力上说,都是各起义军中最重要的存在。各起义军只有在“楚怀王”为马首是瞻的联盟框架下,才能最大限度的团结各方势力,也才能最有效的推翻暴秦,来达到自己追求幸福生活的复国目的。


史无眠


楚怀王,芈姓,熊氏,名心,六国时期楚王族后人。楚国被秦所灭后,熊心流落到民间放羊为生,后被项梁立为楚王,领导反秦义军完成灭秦的最后一击。那么这位来自民间的“羊倌”又是怎么传奇般地取代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呢?

周秦共体下的周天子不适合成为反秦领袖

自周灭商以来,周首领一直就以天子的形式存在,对诸侯享有宗主权力,诸侯对周王负有朝贡、保护等义务。到了周幽王时,周国都被犬戎攻破,东迁到洛阳后,实力便一落千丈。

新任的周平王将岐山以西封给秦嬴,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东周进入了被称为“春秋”的时期,诸侯开始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各自为战,也就是所谓的“礼乐自诸侯出”。齐桓公首先起而称霸,到了楚庄王时更是赤裸裸地直接询问象征天子重器的“九鼎”。

如果说春秋时,强势的诸侯想成为霸主还需要周天子的认可,到了战国时,周天子更进一步失去了最后一块遮羞布,变成了各国随意侵伐的对象。周天子不得不借助于诸侯国的矛盾以图自保。

原先被封在周故地的秦逐渐强大起来,于是周天子抛出了一个“周秦”的说法,这个说法一直延续到了周的灭亡。

烈王二年,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周与秦合而别,别五百载复合,合十七岁而霸王者出焉。”——《史记.周本纪》

周朝太史的意思是当初周与秦本就是合在一起的,后来分了开来,可是五百年后会再度复合,十七年就会称霸天下。

可以看得出,周与秦虽然国号不同,但是在统治者的眼里却是如同传承一般。随着秦周的强弱变化,两国的地位也彻底发生了变化,周末年最后一次反抗秦失败后,周君将所有的人口土地全部献给了秦王,秦随后获得了象征天子的九鼎。

西周君奔秦,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口三万。——《史记.周本纪》

秦也彻底取代了周的地位,所以在六国贵族的眼里,秦就是一个翻版的周,当然不会举出周天子大旗来抗秦了。

为什么会是楚怀王呢?

当陈胜吴广首先发动起义时,他们亮出的并不是楚王的旗帜,而是秦公子扶苏与楚将项燕,但是陈胜到达陈县后听从当地三老的建议,自立为王,号称“张楚”。随后农民大军被秦将章邯打得落花流水,武臣、韩广等人纷纷自立,吴广也被暗杀于荥阳城下。

项梁看到冒然称王导致义军人心不齐,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听从范增的建议,从民间找到楚国王族后人熊心,拥立为楚王,号“楚怀王”,自封为武信君。

之所以选立熊心,项梁有以下考虑

第一,项家世代为楚将,如果项梁也称王的话,原先楚国旧部就不会甘心居于项氏麾下。

第二,项梁起事于会稽,后由陈婴归降,军队完全被自己掌握,又有项羽、龙且、范增等属下,而熊心来自于民间,没有任何实力,只能作为傀儡,接受项梁的指挥。

第三,楚怀王本来是熊心祖父的名号,之所以让心以“怀王”为号,便是向各国宣布熊心为楚国王族身份,最大程度地团结楚地力量。

果然,有了大义名分的项梁大军,先后在东阿、濮阳、雍丘大破秦军,挽回陈胜被杀后,陷入低潮的起义形势,也成为义军中最强大的力量。

共主与否的分析

虽然楚怀王麾下的能人猛士最为强大,但他并没有取代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此时的齐、赵、魏、燕的力量都不可忽视,楚王只是依靠项氏军队而作为一个联盟首领存在。诸侯在灭秦的目标下暂时选择听从楚的指挥,甚至齐国在得到项梁要求追击章邯的时候,都会违命选择先平定齐地内乱。

楚王最接近共主的时候,是项梁战死后,此时他暂时摆脱傀儡的地位,掌握了军队,但是项羽击杀宋义,解除巨鹿之围,再次收回了对军队的权力,楚王也再次回归傀儡。项羽进入关中后,自立为霸王,将楚王放逐楚王于江南,随后命英布等人将其杀害,楚王心也走完了属于他的一生。

结言

如果楚王能够把握好机会的话,是有可能如刘邦那样逐渐剪除异己,成为周天子一般的天下共主,但历史没有如果,也不会给任何人一个重来的机会。


黑白历史观


首先,楚怀王并不是反秦义军的天下共主,最初的陈胜吴广起义时只是称号为“张楚”,后来的各地起义军之中最强大者为项梁项羽叔侄,他们只是扶持了一个名义上的楚怀王芈心,而实际的权力则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所以其实可以这样说,反秦义军名义上的天下共主是楚怀王。

至于说为什么要用楚怀王而不是用周天子的名号,最主要的原因有三。

第一,传言深入人心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我们大家应该都是听过的,根据《史记》中的记载,这句话早在楚怀王客死于秦的时候,楚南公就说过这句话,而在秦朝末期,这句话更是在民众之中流传甚广,所以以楚国为名号,会更好的凝聚民心。

第二,楚国覆灭秦国最有希望,用楚王名号最容易团结楚人

这一点属于笔者的个人观点,首先楚国地大物博,而且受到了秦国的许多压迫,灭秦之心最强,而且大部分楚人总体来说对于秦国的制度和统治者并不认可,一直都有反抗之心。而最重要的一点,楚国在被灭之前属于比较松散的世族分治制度,所以即便被灭国了,还是存在着一些有实力的大世族的,项家叔侄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第三,周天子早已经没有什么人在乎

早在春秋战国,周天子就已经算是名存实亡了,更不用说秦国一统六国的十余年之后,在战国末期,周赧王以周天子的名义号召诸侯攻打秦国都没什么人响应,时隔数十年之后还打着周天子的名义的话只能是自讨苦吃,因为根本没有几个人认这面大旗。


综合这些原因,所以反秦义军不会选择周天子做名义上的天下共主,而是在权衡利弊之下,选择了使用最有价值、最能够聚拢人心的楚怀王的名义,来号召天下义士反秦。

晓天讲历史


在反秦战争中,楚政权是中流砥柱,秦末最大的两支武装集团项羽与刘邦都出自楚政权。秦灭亡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把楚怀王立为义帝,表面上是把他推高到众诸侯王之上,名为天下共主,实际上是架空之,有名而无实。

楚政权始于陈胜,他在大泽乡起义后,自立为王,建国号为“张楚”。陈胜败亡后,他的部将召平希望有个强有力的人物出来主持局面,便假传陈胜的命令,拜项梁为上柱国。项梁受命后,渡长江北上,义军首领陈婴、英布、蒲将军等人相续率部前来归附。

项梁的军队扩大至六、七万人,成为义军中的实力派。他在薛县召集各路义军将领,商议立楚王之事。已经年过七十的谋士范增指出,陈胜之所以失败,原因在于“不立楚后而自立”,劝项梁应该立楚国王室的后人。项梁采纳其言,从民间寻来楚怀王的孙子熊心,立为楚王,后世也称他楚怀王,与祖父相同。

新的楚政权定都盱眙,以陈婴为上柱国,项梁自号武信君。后来,项梁在作战中被秦军所杀,楚政权风雨飘摇。然而,秦军统帅章邯错误地认为项梁一死,楚政权的威胁不复存在,遂北上大举进攻赵国。

在获得喘息之机会后,楚怀王与诸臣做出两个重要决定:第一,派刘邦攻略关中;第二,派宋义、项羽解巨鹿之围。

按理说,援军总司令之位,应该由项羽出任。楚怀王是靠项梁、项羽叔侄才坐到这个宝座上,而且项羽战功赫赫,出任总司令是合适的。很明显,楚怀王有意压制项羽,清除项氏势力的影响。然而,他还是低估项羽的能力。

项羽杀宋义,解巨鹿之围,一举成为义军中的最强者。大秦帝国灭亡后,紧接着,就是一场瓜分权力的盛宴。谁来主持这场盛宴呢?楚怀王是名义上的元首,可是他不过是项梁、项羽叔侄立的一个傀儡罢了。

刚开始时,项羽还给楚怀王一点小面子,请示道:“要如何封赏功臣呢?”楚怀王回答说:“按照以前的约定。”项羽一听,满心不高兴了,以前的约定,是楚怀王与诸位将领的约定,终究谁才是老大?这个小子屁股坐在王座上,还真当自己是老大了,我呸!

项羽不干了,他把各路义军头头叫过来,对大家说:“怀王只不过是我们项家所立,没有任何征伐之功,凭什么有分封诸王的权力呢?只是天下暴动刚兴起时,不得不借助六国君主后裔的号召力。这三年来,披坚执锐、冲锋陷阵的,都是在座诸位与项某人的功劳。”大家一听,这话说得好,您瞧,项羽都说了,我们在座的都是有功之人,怎么说也得裂土为王,是吧?这么一来,大家纷纷表态,项将军说得有道理,我们就听您的。

楚怀王碍手碍脚的,项羽索性把他赶到江南,扔给他一个“义帝”的名号,其实有名无实,自己则称“西楚霸王”,主持分封诸侯的事宜。

随着新一轮内战的爆发,项羽觉得义帝(即楚怀王)的存在始终是个威胁,虽然无权无势,但在名义上还是各路诸侯共尊的元首,不如斩草除根算了,便派人处死义帝。这么一来,他成了弑君者,在政治上居于很不利的地位了。

刘邦抓住机会,为义帝发丧,三军缟素,强烈谴责项羽流放并杀害义帝大逆不道的残暴行为,号召各诸侯共同出兵,诛杀弑君者项羽。说到对政治的理解,项羽远不及刘邦,他只是个惟武力论者,只知道采用武力手段高压统治,而刘邦显然技高一筹,利用义帝被杀一事,大做文章,以争取得到诸侯国的认同,并且由此而成为反项集团的盟主。


君山话史


谁的拳头硬,谁就可以当老大,反秦战争中最开始陈胜拳头最硬,因此陈胜是盟主;陈胜死后,项家势力最大,项家作为一个小贵族,有点不上了台面,故将楚怀王搬出来装点台面。楚怀王其实就是一个傀儡,他身后的项氏家族才是真正的天下共主,击败秦军的也是项家军。周天子早就没有了,更何况战国时代的周天子就只是一个傀儡,反秦需要实力玩家,不需要周天子这样的过河泥菩萨。天下共主只是名义上的,谁当这个共主,谁就会招来秦军的重点关照,因此项家推出的楚怀王当天下共主。

秦军当年横扫六国,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的赫赫武功深深威慑着六国贵族,很多六国贵族都是经历过灭国之战的,他们对秦军的恐惧深入骨髓。秦始皇崩后两年,一无所有的陈胜率先发难,一时天下反秦汹汹,陈胜很快聚兵百万,占地千里,然后分出各路军队四处掠地,他自己则开始享乐成果。陈胜分出去掠地的军队名义上是归陈胜节制的,事实上很多出去后就不再听陈胜命令了。楚国的项家是自己起兵反秦的,但是他们仍然尊陈胜为盟主。

秦朝派章邯武装了骊山刑徒军,数数约七十万人,出关后第一个要击灭的人就是陈胜。秦朝刑徒军大多数都是军旅世家子弟,或者穷恶极恶的犯人,他们短时间内完成训练,作战能力远远超过陈胜的乌合之众。很快章邯击败陈胜的百万大军,陈胜本人在逃亡途中被亲信斩首献秦。陈胜死后,项燕成为起义军首领,章邯又率军击项燕,多次激战后项燕战败身死。陈胜、项燕死后,赵国成为最强大的一支起义军,章邯又北上击赵,还请长城军团南下助战。

项羽确实是一位战神,他残暴好杀,战力惊人,诛杀宋义后,他率三万楚军冲击长城兵团,将秦军阵形打乱,五万长城兵团战士全部战死。章邯由于内受赵高胁迫,外受楚军战力影响,最终选择了率军投降项羽;如果章邯跟王离合作得好,以二十五之众击项羽三万人,当无战败之危。项羽战胜秦军主力后,成为义军首领,率军入关灭秦,分封十八路诸侯,自封西楚霸王,并很快弑杀天下共主楚怀王。


大秦铁鹰剑士


周与秦之间有一种微妙的“合二为一”关系,世人都认为秦灭了东西两周,实际上《史记》记载还留下了疑窦:秦人虽然灭了两周,且迁去了九鼎,但同时保留了周祀。某种意义上,秦是一个加强版的周,因此东方六国反秦不能以周天子为旗号。


秦、周的历史渊源:殷商的臣子

秦灭周,也可以看成殷商后裔的复仇。秦本纪说到,嬴姓人在商朝是非常显赫的,他们在西戎地区为商朝戍边;商朝灭亡后,又为周天子养马,周孝王封为领主,封邑在秦,称为嬴秦。这个时候的爵位可能只是“子”爵。因为按照周人的分封法则,夷狄最高爵位就是子爵(除了像倗伯这样的特殊盟友),正式称谓应该叫【秦子嬴氏】,后来又升为“西垂大夫”,周平王东迁时才封为侯伯,可以裂土为君;这时候的秦人也是唯一一个雪中送炭的人,故而得此。


秦国强大以后,献公时期,周太史儋说:周秦在殷商时是同一国,后来分开,五百年以后再次复合,复合之后17年出霸王。周太史在当时是学问和智慧极高的人,在各诸侯国都是上宾,这些人精通占卜,往往不会说错,例如周太史说齐国会“五世其昌”,八世之后被取代,结果发生了田氏代齐。太史儋为什么会说周秦原为一国呢?这是因为周人在殷商祖乙时期被册命为邠侯,武乙又迁徙周人到了岐山;而秦人祖先费昌曾为商汤驾车,后裔被封在西戎之地,保西垂,应该也是侯伯之爵了。周人与秦人不仅共同生活在一个区域里,也同为殷商的侯伯,关系可谓甚深。

《史记·周本纪》:烈王二年,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周与秦国合而别,别五百载复合,合十七岁而霸王者出焉。”


一个神秘预言 :秦灭周,但存其祀

世人只知道秦灭周,却不知道秦先后灭了两周之后,又将两周合二为一,在阳人之地封了一个“周君”。

周赧王时,东西两周开始分治,天子在洛邑王城(又称谓西周君),东周公在巩县,时间在公元前321年。五十年后的前256年,秦昭王攻破洛邑王城,天子赧王入秦献土投降,被安置在西周国的周公领地(其弟弟的公国),稍后,天子及其弟弟周公都死了,周民不愿臣服秦国、自行逃散。这时秦人就把九鼎迁到咸阳,这时就没有周天子了。为什么天子没有继承人呢?这里是个很大的谜团,应该与秦人的干预有关;也是个极为深刻的古代宪法理论问题(经学问题),值得思考。没有周天子,但西周公却有继承人,被秦人迁到了惮狐。惮狐这个的地方已经是秦国的郡县制天下,原文没有交代西周公在惮狐究竟是什么身份。七年之后,秦庄襄王又灭了巩地的东周公国,这时候两个周公国都在秦国的郡县之内,周天子又没继承人,于是“周既不祀”。

《秦本纪》:庄襄王元年,大赦罪人,修先王功臣,施德厚骨肉而布惠於民。东周君与诸侯谋秦,秦使相国吕不韦诛之,尽入其国。秦不绝其祀,以阳人地赐周君,奉其祭祀。《周本纪》:王赧时东西周分治。王赧徙都西周。……秦昭王怒,使将军摎攻西周。西周君饹秦,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口三万。秦受其献,归其君於周。周君、王赧卒,周民遂东亡。秦取九鼎宝器,而迁西周公於{单心}狐。後七岁,秦庄襄王灭东周。东西周皆入于秦,周既不祀。

问题就来了。“周既不祀”是什么意思?另外,周本纪虽然这样说,但是秦本纪说的却不一样。秦本纪说,秦庄襄王派吕不韦灭了东周国,用的词是“入”,“入”是所有侵略行为中性质最恶劣的一种,《春秋谷梁传》说“入,内弗受也”;“入”比战、伐、围这类行为更恶劣,仅次于“灭”(公羊传),灭就是灭祀、毁灭其社稷,也就是俗称的亡国。吕不韦“尽入其国”的行为充满了暴力、侮辱,发泄了仇恨,但是没有灭祀,相当于现代国际法的“占领”,例如美军对日本的占领,也没有灭掉天皇。《秦本纪》原文说“秦不绝其祀,以阳人地赐周君,奉其祭祀”。


为什么周本纪说“周既不祀”,秦本纪又“说秦不绝其祀,以阳人地赐周君,奉其祭祀”呢?这里有一个盲点:秦人实际上是把两个周公国合二为一了,统称为周君,在西周公、东周公两人之中选了一个人做“周君”,封在“阳人地”,以为奉祀。这个时候的周君,应该是跟商君、严君一样的彻侯(二十等爵最高一级),可以享有一定范围内的财赋权。这就是说:秦人最终没有灭周,而是“灭其国、存其祀”。换句话说,周的社稷仍然存在。上文说的“周既不祀”,实际上是纪年的意思,例如“唯王十三祀”这类用法,就是说,公元前256年开始,天下就不再用周天子纪年体系了,因为没有周天子了,这个名号被取缔了,或者说:周天子这个概念在法理上湮灭了,最后被“秦皇帝”取代。


说到这里,答案就已经出来了:东方六国反秦,怎么能用“周天子”名义呢?因为周天子虽然早就被取缔了,但周之社稷却还存在,就在阳人地。周和秦等于是合为一体了,正如太史儋的预言一样:秦皇帝是周天子的加强版。谁也没办法用周来反秦。当时洞悉这个问题的思想家是范增,他认为应该用楚怀王来对抗秦皇帝,这叫做“以义制暴”,用一个义帝对抗一个暴帝。但继承了这个谋略的人却不是项羽,而是刘邦,聪明的刘邦又转过来以义制暴,灭了“霸王”,成了第一个名副其实的正义皇帝。(注意:“霸王出”正是太史儋的预言)


历史咖啡


秦帝国末期,由于秦朝施行暴政,民不聊生,遂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爆发了大泽乡起义,楚国旧贵族势力项羽也趁这个机会举起了反抗秦国暴政的大旗。但是项羽感到缺乏合理的口号反秦,毕竟言不正名不顺。于是找到了一个楚国王室后羿的人,立为了楚怀王,在项羽的威慑下,楚怀王成为了反秦义军的共主。

那么,项羽为什么立怀王为反秦义军的共主,而不是周天子呢?
第一代楚怀王


周天子已经断了传承

周朝传位到周赧王姬延的时候, 周朝已经衰微,各诸侯国已经不再听周天子号令。当时秦国日益强大,已经攻占了韩赵魏三国的很多地方,眼看就要亡国时,周天子惶惶不可终日。楚国为了抑制秦国的势力,向周天子谏言,以周天子名义号令各国一起攻秦,以恢复周天子号令天下的尊位。周天子姬延觉得是个光复祖业的机会,遂拼凑起五千多人马,并向其他诸侯国发天子诏书,约定一起攻秦。结果周天子姬延被放了鸽子,除了燕国、楚国派了少许兵马前来,其他四国斗爽约了,周天子只好带着自己的人马回到了周地。

眼看秦统一天下已成趋势,周天子姬延索性带着周朝剩下的家当投降了秦国,秦昭襄王封周天子为周公,安置姬延在梁城,并控制起来,秦国没收了象征国家权利的九鼎。从此以后,周朝失去了传承,再也没有了周天子,周皇室成员也在秦国的掌控之中,项羽也就再也不能找到周天子号令推翻秦国,况且,周王朝的覆灭离项羽那个时代已经近一百年,早就没有了号召力,也就没有必要以周天子为天下共主反秦了。

第二代楚怀王

楚怀王依然有号召力

楚怀王熊槐在位期间,带领着楚国人走向了楚国的巅峰,与当时的秦国和齐国并列为三大强国。从领土面积上讲,楚国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物产丰富,人口充沛,军队强盛。楚国时常与齐国联合一同抗击秦国。

秦国丞相张仪用欺骗手段欺骗楚怀王与齐国断交,楚怀王恼羞成怒对秦国大举用兵,结果遭到惨败,韩国魏国趁楚国危难之际偷袭楚国,楚国国力一落千丈。

不久秦昭襄王又再一次欺骗楚怀王来到秦国谈判,直接扣留了楚怀王,昭襄王要求楚怀王割地求和换取他自身的自由,怀王为了捍卫楚国的国土,断然拒绝了秦国的无理要求,怀王最终惨死在了秦国。
西楚霸王项羽

楚怀王惨死秦国的消息传来,楚国举国悲痛,就像死了自己的父亲一样,令人感到惋惜,怀王为了捍卫楚国疆土拒绝割地求换取自由,这种如此大义的精神,深深的刺激着楚国人的神经,楚怀王在楚国人民的心底,如同神一般的存在。项羽深知楚怀王在楚人心里的地位,于是找到了楚国贵族后羿熊心,立为楚怀王,为的就是利用怀王在楚国人的威望立起反秦的大旗和唤起楚国人内心深深的仇恨。

响应“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遗言

项羽的祖父项燕在秦楚的最后一战被秦军杀害,项燕战死前发出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一如同诅咒般的誓言,这一誓言一直在楚国反秦义士之中久久回荡。项羽立楚怀王为天下共主,就是为了实现其祖父项燕立下的誓言,推翻秦国光复楚国也是项羽作为楚国人的抱负。再说,项羽率领的楚军又怎么会立其他与楚国不相干的人为共主,为头领呢。


月夜读春秋


当时谁做反秦义军的天下共主,不是看谁名气大,不是看谁出身高,而是看谁实力强。

最早的时候,陈胜是义军的共主。


为什么是他呢?

因为他实力强,手下十几万部众。

并且,陈胜当时不仅自己创业了,他还支持自己的部将武臣和魏国贵族魏咎也创业了。

武臣得到陈胜的支持,攻掠赵地,在赵地建国称王,自称为赵王;

魏咎得到陈胜的支持,在魏地称王。

另外,武臣还有一个部将叫韩广,他在武臣支持下,安抚燕地,结果就成了燕王。

昔日关东共有六个大国,赵、魏、燕三国都是在在陈胜支持下复国的,陈胜成为当时反秦义军的共主,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不过,影响越大,责任也越大。当章邯率秦军反扑义军后,陈胜自然而然的也遭到了章邯的重点关照。

大约支撑了几个月后,陈胜不敌章邯,结果他这个天下共主就被干掉了。

陈胜死后,魏国的魏王咎成为章邯第二个重点关注的目标(因为离得近)。在支撑了五个月后,最终也败给了章邯。

魏国被剿灭的同时,章邯还击杀了前来支援的齐王田儋。

魏咎、田儋死后,楚国的项梁北上,他拥立楚怀王,宣布楚国复国。但是三个月后,他也败于了章邯。

项梁死后,章邯的第四个目标选择了河北的赵国,引发了后来著名的巨鹿之战。(当时赵王已经换人了)

从以上叙述可以看出,自陈胜死后,当时不存在“天下共主”了。因为大家的实力都差不多,谁也不服谁。

楚怀王后来能成为天下共主,主要是后来项羽和刘邦的优异表现。


巨鹿之战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秦将章邯和王离攻赵,楚怀王出于唇亡齿寒道理,再加上他也想靠救援赵国,树立楚国的威信。于是他就遣宋义、项羽救赵,同时又遣刘邦攻关中,两路并进。

决定出兵之前,楚怀王可能没想到项羽、刘邦会凭此次出征,一举把秦国给灭了,使他白捡一个天下共主的名号。

所以综上所述:不是天下人拥立了楚怀王为共主,而是楚国在反秦战争中,楚怀王依靠项羽和刘邦的战功,自抬身价,凭实力坐到了天下共主的位置。

换而言之,就是项羽太能打了,刘邦实力也不弱。大家买他们两个的面子,顺带着就买了楚怀王的面子。

如果说,在巨鹿之战打败章邯、王离的人不是项羽,而是赵王的部将张耳、陈余;攻入关中的人不是刘邦,而是魏王或是齐王。那么赵王或魏王就应该是天下共主了,享受被遵奉为义帝的待遇。



最后再来说周天子的问题。

为什么秦末各路义军都没有搭理周天子呢?

因为时代早就变了,战国中后期,各国相继称王,诸侯与周天子平起平坐,这实际上就已经是否认了周天子的天下共主地位。

各国称王之前,只有周天子是王,大家都是公爵、侯爵、伯爵(楚国例外),周天子还有一个名义上的天下共主身份。但是各国诸侯称王之后,事情的性质就变了。

周天子是王,齐王也是王,赵王也是王,大家地位一样了,周天子还牛什么牛?

事实上在战国后期,周朝的概念已经不复存在了,当时人的概念就是“我是某国人”,而不是周朝人。

陈胜吴广起义后,赵国人响应,于是赵国就复国了,这时候没人还记得周天子;魏国人随后也响应,于是魏国也复国了,魏国人也一样不记得还有个周天子。

燕国、韩国、楚国、齐国人复国时的心态也都一样,想的是复自己的国,而不是周朝。

至于周朝复国的任务,那就交给当年周天子的直属臣民负责了。

而众所周知的是,周天子地盘小,周王室在洛阳巴掌大的地盘,合共也就几万人,这么一点实力,能起义成功?


总而言之,秦末那个环境,义军的天下共主由谁来做,主要取决于实力。楚国势大,陈胜吴广也好,项梁、项羽、刘邦也罢,他们都是楚国人。在秦末农民起义的前期,楚国人是反秦的先锋军。在后期,楚国人又是绝对实力最强的。楚怀王成为天下共主,也是必然的了。

其实,所谓的秦末农民战争,就只要把它看作是六国余孽复辟战争就好了。周天子在战国后期,除了在他自己的地盘以内还有影响力,在六国已无影响力。秦末起义时,自然没人理会他了。


Mer86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是秦始皇末年在民间流传的民谣,首先题主的描述不完全准确,既然说的是反秦,那么这里指的“怀王”应该是战国时期楚国楚怀王的孙子芈心,也就是后来被项羽推到台面上的“义帝”,他是反秦义军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实际控制者是项羽和项梁叔侄。那么为什么是项羽推芈心为天下共主,而不是周天子呢?理由有三!


1.周天子经过春秋战国的削弱,影响力已经消失,年代也距离秦朝比较久远

东周名义上最后一任国君是周赦王,这时候已经是战国时代中末期,秦昭襄王带领秦国已经有了天下霸主的格局,为了报秦武王被耻笑的仇,秦昭襄王积极练兵伺机而动,刚好这时周赦王名义上让六国攻秦,秦昭襄王趁机覆灭东周,自此存在791的周朝彻底消亡在历史中。

而其余六国呢?没有太大反应,这说明周天子此时已经没有什么影响力,属于可有可无的角色,天下也接受了周朝覆灭的事实,等到秦统一六国,再到反秦,这时候的主角早已是六国旧贵族和秦朝了,真的打出周天子的旗号,已经没有号召力,有谁会这么做呢?

2.反秦的中坚力量项羽是楚国人,但出身低微需要一个取得六国旧贵族信任的身份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歌谣的出处已经无从考证,但当时的百姓口口相传,而就是这么巧楚国的后人里出了项羽这么个英雄,从举义兵开始,勇猛无敌一路过关斩将,这时候新的问题出现,项羽出身低微没有个好的身份来号召天下人,于是项羽找到了楚怀王的孙子芈心,把他从一个放羊的小子变成了天下共主。

项羽这么做除了自己出身的考虑,另外一层用意就是团结六国旧贵族的力量。秦朝灭亡六国时间并不长,很多六国的旧贵族暗中还积蓄着不小的力量,百姓当中也有不少依然以六国后人自居的人,项羽需要这么一股力量共同反秦,只有乱起来项羽的机会也会更大,后来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其中不少就是六国的旧势力。

3.楚国是秦国宿敌,从陈胜吴广起义也可见如此

其余6国没有后人活着吗?肯定不至于,但6国中楚国一向是抵抗秦国的主力,也是秦国曾经最为强大的对手,陈胜吴广起义的口号也是“大楚兴,陈胜王”,更加重了楚国声势,加上后代凋零,只有一个沦落到放羊为生的芈心,这样的条件太适合做傀儡了。

毕竟项羽和其它起义军是奔着皇位去的而不是做善人,所以一个势单力孤又名声够大的傀儡,就特别重要了!

结语:团结旧势力,扶持傀儡是推举楚怀王为共主的原因

这位“楚怀王,义帝”被推为天下共主,是因为在当时情况下项羽和其它起义军都需要一个傀儡和一个名分,周天子因为影响力早已消失,周朝已经成为过往云烟,自然就不适合再提起了。


历史密探零零壹


这个问题问的好,说到底还是实力问题。

自井田制崩溃,礼乐败坏,周天子就逐渐失去了权威,成为了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到了战国时期,更是成为了一块神主牌位,到最后,更是被吕不韦给灭了。天下只知各诸侯国王,而不知有周天子。周天子已经没有号召力了。

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反秦义军迅速席卷全国,六国故地很多英雄应声而起。楚国大将项燕的后人项梁也揭竿而起,尊楚怀王为主,号召楚国故地百姓,反抗暴秦。在不断的征战中,项梁项羽的势力越来越大。到后来各地义军结盟的时候,隐隐然已经成为了各地义军的盟主,楚怀王自然也就被尊为天下共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