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武靈王在趙國日漸崛起的時候,為何毅然選擇將王位傳給兒子?

Oo葡萄酒oO


從趙武靈王的這個諡號來看,東漢蔡邕在《獨斷》中解釋說:“克定禍亂曰武,亂而不損曰靈”,“武”是褒義,“靈”是貶義,縱橫理解為,趙武靈王在軍事上可以說是“武”,在政治上可以說是“靈”。

為什麼我會有這個論斷呢?就是因為趙武靈王一生的輝煌不在政治上,而是在軍事上。

戰國七雄可以成為戰國七雄都是經過了變法才逐漸強大起來的,其中比較出名的變法就有魏國的魏文侯變法,使得魏國在戰國初期獨霸幾十年之久;

此後魏國的變法成果外溢,從魏國出走的人才,商鞅到秦國主持了商鞅變法,使得秦國從關西小國迅速崛起,吳起到楚國主持變法,使得楚國也迅速崛起。

與秦國商鞅變法和楚國吳起變法同時的是韓國的申不害變法,齊國的鄒忌變法都是同時進行的,可以說四國變法都受到魏國的影響。

這幾國的變法側重點都是在政治、經濟領域,以政治、經濟為突破點,捎帶進行軍事改革。

趙武靈王是和秦惠文王同時代的人,等到趙武靈王繼位的時候,各國變法早已完成,趙國想以同樣的方式“後發制人”顯然是不現實的,於是就有了趙國的“胡服騎射”改革,主抓的就是軍事領域。

從趙國的崛起我們也可以看出,趙武靈王更喜歡軍事,其繼位之初面對的就是軍事難題,其父親去世的時候,各國看趙國弱小都想吞併它,15歲的趙武靈王面對來自魏楚秦齊燕五國的壓迫,與韓國、宋國、越國等二線國家聯合,並且拉攏婁煩打擊中山和燕國。

這樣,想要瓜分趙國的國家不得不打消瓜分趙國的念頭。

趙武靈王正是憑藉這次軍事外交而登上歷史舞臺,胡服騎射改革說簡單點就是,改變趙國軍隊的服裝,穿上更容易騎馬射箭的胡人服裝,胡服騎射改革的同時,趙武靈王親自訓練士兵,使得趙國的軍事力量日益強大,趙國崛起的標誌也是抗擊匈奴和剿滅中山國,可以說都是軍事上的勝利。

梁啟超在1903年發表的《黃帝以後的第一偉人——趙武靈王傳》中認為趙武靈王是黃帝以後的第一偉人,因為他和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明成祖一樣,是少數可以取得對北方遊牧民族戰爭勝利的人之一。

也就是說,梁啟超對趙武靈王的肯定也是側重於軍事方面。

趙國身處四戰之地,戰爭和外交是很重要的內容,趙武靈王之所以會在趙國崛起成巔峰,壯年選擇退位,並不是完全的隱退,而是想要將趙國構築成一種二元政治生態,自己擔任“主父”(太上皇),主抓軍事和外交,而讓自己的兒子趙何負責國內的政治。

這種做法,十分大膽,也是趙武靈王基於趙國當時的國情深思熟慮得出的計策,趙武靈王也怕哪一天自己在外面打仗被人打死了,趙國因此而被滅。

趙武靈王將國君之位讓給趙何,是為趙惠文王,甩下君主之位的趙武靈王當年就便裝到秦國就旅遊了一圈,前面已經說到趙武靈王熱衷於軍事,一直軍中待著,很少有人見到過他,所以他到秦國的時候也沒人能夠發現。

趙惠文王二年,趙武靈王奪取了雲中和雁門二郡,隨後收服樓煩,趙惠文王三年,趙武靈王率領趙軍擊敗中山國,使得趙國更加強大起來。

(和上圖對比,就是巔峰時期的趙國了)

可以說,趙武靈王倡導的趙國二元元首制在實行之初的確取得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這卻並不符合當時的政治發展趨勢,戰國以來高度君主集權逐漸加強,趙武靈王的二元元首明顯是在將趙國的國家權力一分為二。

如果趙武靈王能夠和趙惠文王志向相同則趙國日益強盛,如果兩個人背道而馳,則必損趙國國力,結果趙武靈王剛剛打敗中山國,趙國步入巔峰時,趙武靈王就有點飄了,他當初立趙惠文王趙何為太子的時候,是廢了嫡長子公子章的,戰國時期雖然打破了周朝以來的宗親分封制,然而廢嫡立庶終究是政治大忌。

當看到公子章十分頹廢的樣子,趙武靈王就有點後悔了,於是他想要將趙國一分為二,也封公子章為王,必然遭至趙國的反對,而公子章也想要取趙何而代之,因此爆發了沙丘宮變,公子章被殺死,趙武靈王被活活餓死。

(一代天驕,也只識彎弓射大雕)

趙武靈王這樣一代雄才偉略的霸主,最終被自己的政治智商害死了,再從趙武靈王的諡號來看,他主要擅長的還是帶兵打仗,而非政治鬥爭。


史論縱橫


戰國中期的趙武靈王少年即位,經過胡服騎射使得趙國成為戰國時北方的一大軍事強國,然而趙武靈王壯年時卻傳位給自己的兒子趙惠文王,最終死在了宮廷爭鬥中。那麼趙武靈王為什麼要傳位給趙惠文王呢?

趙國政亂傳統

趙國自從開國開始,自從第三代君主開始國君的傳承就一直是個問題。趙烈侯傳位給自己的兒子趙敬侯,但趙敬侯年幼,眾大臣擁立趙烈侯弟弟趙武公,趙武公死後,趙敬侯長大即位,但他堂兄趙朝作亂,最後被趙敬侯平亂。趙敬侯之後是趙成侯,趙成侯即位時也和一位公子趙勝爭鬥,接下來的趙肅侯即位時也是和一位公子爭鬥取勝後才成為君主。趙武靈王即位時雖然沒有了公子之間的內鬥,但也有眾多諸侯國意圖謀趙的危機。

趙武靈王深感國君傳承時的危機,此時的趙武靈王已經四十歲了,這在當時已經是高齡了,他提前傳位給趙惠文王就是想要早做打算,靠著自己在世時幫助趙惠文王築牢根基,避免政治鬥爭。

防範風險

趙武靈王一生英豪,經過胡服騎射改革後的趙國實力已然大漲,這時候的趙武靈王就想要解決趙國的掣肘之患中山國。趙武靈王派遣二十萬大軍,兵分兩路,自領南路為主力,北路騷擾中山國後方,一舉攻佔了中山國近三分之一的領土,但這時候恰巧碰到秦國立新君,又加上趙國一時不能消化所攻佔的中山國領土,所以趙武靈王暫停進攻。兩年之後趙武靈王再度出兵一舉滅了中山國。在滅了中山國之後,趙武靈王準備和秦國開戰,但在此之前想要打探秦國虛實,他趁著派遣樓緩到秦國為相的時機扮做下人出使秦國,並見到了宣太后和秦昭襄王。從這些事中可以看出,趙武靈王性格豪邁,從不避諱危險的事,而趙武靈王也知道自己喜歡冒險,指不定自己什麼時候就會發生意外,為了趙國的穩定,趙武靈王也需要將太子早早扶上君主之位,送上一程。

改革的延續

趙武靈王所發起的胡服騎射其實只是一種軍事改革,對趙國內政的觸動並不大,完成了軍事改革之後,趙國軍事實力增強,但趙國的內政還需要不斷的進行變革才能支持趙國的軍事行動。趙武靈王親自上戰場,無暇處理國內內政,立趙惠文王就可以讓他好好的處理國內內政,自己主抓軍事,這樣兩方面都抓,兩方面都硬,趙國就能更強大。

可見趙武靈王是從多方面考慮才立趙惠文王,但這違背了政治規律。很快,大權旁落的趙武靈王心中頗感落寞,想要重回趙國政壇中心的他鼓動自己的另一個兒子公子章作亂,最終公子章身死,自己也被圍在沙丘最終餓死。趙武靈王一心想要避免趙國國君傳承過程中的爭鬥,到最後反而是自己挑起了自己兩個兒子的鬥爭,不能說不是一種諷刺。


天天故史匯


可能是自從商鞅變法以後,給大家養成了一種習慣,覺得君王就是政治,軍事一手抓,沒有人去向全國人民提醒這件事情,全國人民也會認可這件事情,所以當君王的就不需要擔心內政方面的事情,只需要抓軍事或者是玩一些權術就可以。

可是對於趙武靈王那個時候來講,任何一個國家的君王,除了秦國,都必須得考慮國內家族對於自己的政策,以及對於君王命令的執行程度的問題,即便是秦國,秦國也需要擔心外戚亂政的情況,比如說秦昭襄王也需要擔心國內的四貴!

各個國家其基本的組成結構相比於周王朝時期可能略有簡化,但事實上仍然存在著一箇中間階層,那便是貴族,這些貴族,大家很有可能掌握著一個地方的生殺大權,甚至可以在自己的屬地內部組建軍隊,這些人是權力的分割者,同時他們也在不停地蠶食君王手裡的權利。

如果說這個國家還比較小,不需要承擔太多的對外擴張的壓力的話,那君王對付這些貴族大家那基本上是綽綽有餘的,可是對於一個想要靠武力向外擴張的國家來講,這樣一套落後的政治體系,也需要這個君王付出極大的精力去對付國內的情況,這樣的話對於外擴張就又是一個問題了。對外擴張需要組建軍隊,需要運輸糧草,需要整合整個國家內部的力量,如果說這個時候國內有人不停地挖你的牆角,那這仗就別打了。

所以趙武靈王選擇說我把內政交給自己的兒子去打理,自己主要管理軍事上面的事情,這對於我們來講是不可想像的事情,(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但對於戰國時期的各個諸侯國來講,這就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君王和貴族之間的權力紛爭一直都在上演,最著名的齊國的田氏代齊,或者是楚國的各大家族之間的紛爭。

但是對於秦國來講,偏偏是個個例,為什麼商鞅變法的實質就是將貴族手裡面全力爭奪,或者是風哥將他下放,或者是集中到君王的手裡面,這樣的話,君王和市民手裡的權力越來越,大貴族的權利越來越少,這樣一個國家就只聽從於君王的命令,一直到最後秦始皇時期,我們可以見到有哪幾個貴族能夠站出來和秦始皇掰腕子,或者是和李斯,或者是大將軍王翦站出來掰掰腕子,這種人已經沒有了,秦國已經可以做到國家專政,這種情況之下,一個國家就能聽從君王的命令,令行禁止。

這是一個好處,同時也是一個壞處,為什麼君王昏庸,那整個國家也會跟著一起沒落下去,所以商鞅變法又立下法律,法律的作用則是保證國家在面臨賢明或者是昏庸的君王的時候,國家的行政機構仍然還是能夠一絲不苟地執行下去。當然到最後到秦國快滅亡的時候,商鞅的法律又成為了秦國滅亡的罪魁禍首。

總體來講,如果趙武靈王真的能夠對比趙國和秦國之間的問題的話,他或許對於自己的胡服騎射可能會有一些新的想法,但是歷史容不得他有任何的思考,立刻就面臨著自己兒子的逼宮。


漩渦鳴人yy


趙武靈王可以說是趙國曆史上最為能幹的君主之一,他主持進行的“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極大的增強了趙國的軍事實力,同時此舉也對中華民族的融合起了極大的促進作用,而清代的學者梁啟超甚至將其稱為“黃帝之後中華的第一號偉人”,表達了毫不吝嗇的讚美之情。

趙武靈王除了胡服騎射的改革外,另外兩件事情也很出名。第一件是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太上皇。公元前299年,時年45歲的趙武靈王將王位傳給了太子何,自己則做了趙國的太上皇,自稱“主父”。第二件事情是如此英雄的君主,最後的下場是被自己的兒子圍困在沙丘宮,活活餓死了。

其實這兩件事情是有因果聯繫的,前一件事情直接導致了後一件事情。

做太上皇,這個想法在戰國時期其實是非常奇葩的一個做法。自有史以來,正常的君主之位的交接都是老君王死後留下詔書讓自己的繼承人繼承君位。因而在趙武靈王之前則沒有這一做法。

趙武靈王提前將王位傳給自己的繼承人,是有他自己的考慮的。

其一,趙武靈王希望自己能夠從國內的政治雜務中解脫出來,專門應對對外的軍事戰爭。熟悉戰國地圖的人知道,三晉,即韓趙魏三國,地處中原,是兵家必爭之地,周圍則有秦、楚、齊等強國環伺,地緣政治很差,而三國之中的戰國位置偏北,又與北方的婁煩、林胡等遊牧部落接壤,時常受到他們的侵擾。趙武靈王即位之初,就遭到以魏惠王為首的五國打著弔唁的名義意圖吞併趙國,幸虧他趙武靈王和老臣肥義應對果斷,才使得魏惠王的陰謀沒有得逞。而之後則迫於生存壓力,不得不頻頻對北邊的遊牧民族用兵,同時還得提防西面的秦國和南面的楚國,可以說此時的軍事形勢十分複雜。趙武靈王認為自己可以將國中雜務交給自己自己的繼承人負責,而自己則專心負責軍事,從而可以應對外來的軍事壓力。

其二,趙武靈王意圖在趙國構建起一種全新的二元政治體制,即他太上皇負責對外軍事,而他的繼承人則直接升為趙王,主管國內政事。如此以來,自己手中依舊有權力,而繼承人的政治地位也得到保障。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在趙武靈王的父親趙肅侯死後,由於繼承人年幼,使得列國覬覦趙國的領土,差點就導致趙國被列國瓜分。將自己的繼承人提前推上王位,便可以讓其及早熟知政務,斷了諸侯的念想。而且,萬一自己在對外戰爭中不幸死去,也不會導致趙國的動盪。

可惜啊,理想是美好的,而現實總是殘酷的。天無二日,國無二主。趙武靈王很快發現,自己的權力十分有限,而大權,則落到了自己的兒子,真正的趙王手中。而且,列國之間的軍事衝突在這段時間相對平靜下來了,趙武靈王突然覺得,自己好像沒什麼事幹了,於是乎,他又想念自己在權力巔峰的那段崢嶸歲月,開始想要把給兒子的權力再度收回來。

為此,趙武靈王特意與老臣肥義商量,而肥義則認為國家為重,毫不猶豫地拒絕了趙武靈王,還是那句話,天無二日,國無二主,現在趙國就只有一個趙王何,不會再有其他的趙王。這一席話徹底惹怒了早已退位趙武靈王,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他不惜挑起自己兩個兒子,公子章和趙王何之間的矛盾,並且依靠自身的影響力推波助瀾,最後還將國家重臣肥義殺死了。可惜,這一切換來的,是趙國走入政治動亂,而他自己,則被自己的親生兒子圍困在沙丘宮,活活餓死了。

趙武靈王對趙國的強大可以說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對權力的處置不當,差點又讓趙國走進動亂的泥潭,而自己也以悲劇收尾,還真是可惜啊!

(全文完)


小文章大視野


當初趙武靈王趙雍把王位提前傳給第二任太子趙何,本意是想讓趙何在臣子的輔佐下主抓國內的政事和經濟,他自己可以以軍委主席的身份一心一意地帶兵對外征討。這樣,一來可以讓幼子提早接受鍛鍊,實現權力的平穩過渡和國家的穩定發展;二來可以讓自己騰出空間來專心地開疆擴土,充分發揮“胡服騎射”的雄威。

而且趙武靈王的退位是比較徹底的放權,讓幼子得到了成長的空間,其胸襟遠非兩千多年後滿洲那位“十全老人”所能比。或許先秦時代的人們多是自由爛漫的性格,權力意識並沒有那麼深刻和到位,等到趙武靈王和趙何(趙惠文王)的政治分歧日漸加劇,再加上對長子趙章(廢太子)的虧欠憐憫之心日漸加深,他似乎忘記了權力的運行法則,潑出去的水試圖再收回來,最終導致了“沙丘之變”,斷送了自己和長子趙章的性命。

歷史不能假設,倘若趙武靈王能夠安分地當好“主父”,和兒子惠文王和平相處,一心對外,說不定會塑造一個更為強大的趙國,數十年後的秦王掃六合,至少也不會那樣順暢。


易小研幸運星


趙武靈王名雍,戰國時期趙國國君,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軍事改革家。同時,這位戰國中後期的牛人,還是史上為數不多的一位情聖。怎麼樣,夠帥夠酷吧?!

公元前344年,趙國國君趙肅侯喜獲麟兒,取名趙雍,就是後來赫赫有名的趙武靈王。15年後,正值花季的趙雍尚未細細體味青春期的萌動,就因父親的去世, 被迫上位,成為趙國新君。面對強鄰環伺的國際政治局勢,稚氣未脫趙雍真得是壓力山大。好在有父親的託孤大臣肥義陪伴左右,趙雍對症下藥擺脫危機,讓自己站穩了腳根。

為了強大趙國的軍事實力,趙武靈王進行改革,推出胡服騎射。雖說改革道路坎坷,但趙武靈王迎難而上,巧用智慧破解保守勢力的阻撓,大大加強了趙國的戰鬥力。趙國的軍隊在趙武靈王的率領下所向披靡,料理了近鄰,擴張了地盤。

如此蓋世英雄,自然該有佳人相伴。在第一段政治婚姻隨著韓女的去世而終結了,婚姻處於空窗期的趙武靈王真的有點孤枕難眠。一天夜裡,他夢到一窈窕少女,美目盼兮、巧笑倩兮。而且美女正在唱歌:美人熒熒兮,顏苕苕之榮。命乎命乎,曾無我贏。夢中的美人讓趙雍念念不忘,在朝堂上便念叼起此女。大臣吳廣聽了,不禁對號入座,將自己的女兒介紹給趙雍。此女正是趙武靈王夢中的人兒,他馬上 將吳女立為夫人,趙國人稱此女為“吳娃”。

然而,天不遂人願,沒過幾年,吳娃要被老天收走了。彌留之際,吳娃求趙武靈王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那時,趙國已有太子,是韓女的兒子章。為了心愛的女人,趙武靈王滿口應承,並一諾千金,馬上兌現。

酷愛武力擴張的趙武靈王,常常因為治理繁瑣國政,不能全心全意領兵打仗而煩惱。於是,他想出了一個辦法,把王位讓給太子何,自己騰出手來開疆拓土。這樣做有三個好處,一來滿足了自己的愛好,二來還可以將太子何扶上馬再送一程,三來可以讓自己心愛的女人含笑九泉。這主意簡直太完美,行動派趙武靈王很快就讓太子何上位成為趙惠文王,而自己升級為趙主父。

然而,這一完美的易位打破了一元化的政治構架,引發了趙國的內政動盪。趁趙主父去沙丘選墓地,廢太子章發動政變。章被處死後,前來平叛的趙國軍隊將趙主父困在內宮,斷糧斷水長達三月之久,趙主父被活活餓死。

殘陽如血。這位英明的君主,用生命為自己的愛買了單。


並源垚燕


趙武靈王對於繼承人的做法可謂是空前絕後。春秋戰國時期嫡長子繼承製已經非常流行,之前趙武靈王已經立長子為太子,之時後來趙武靈王喜歡他的小兒子,想廢除太子改立小兒子。廢長立幼是天下大忌,太子沒犯下什麼錯誤,而且小兒子年紀尚幼,可是趙武靈王決心已定,於是趙武靈王狠下決心,乾脆一步到位。趙武靈王廢了太子不說,沒將小兒子立為太子,而是直接將他扶正,當皇帝!自己則退居二線,當起了太上皇。這樣的做法可以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當小兒子的教練,讓小兒子在皇帝的崗位上有一個實習期。

但是這樣的做法必然引起大兒子公子章的不滿,在趙武靈王攻滅中山國後的途中,公子章發動政變,結果政變失敗,藏入趙武靈王處。趙武靈王迫於殿外圍困,交出公子章,公子章被就地格殺。公子成(武靈王叔)繼續圍困於殿外,不允許任何人出入。趙武靈王被困餓死沙丘宮(今邢臺市)。


三分鐘歷史故事


在戰國秦國英主輩出的時期,三晉的趙國也出了一位不凡的君主趙武靈王,趙雍剛接位時,趙國面臨中山、林胡、樓緩等異族大敵,國土被中山切成東西兩片,魏國強勢欺凌韓趙,西邊強秦虎視眈眈,近鄰齊國四處耀兵,趙國景況岌岌可危,趙雍初登位,對六國卑言微詞緩和形勢,又加強對異族外敵的打擊,擊敗北移中山國,把趙國連成一片,又與秦國燕國聯盟,壯大在關東的實力,經過胡服騎射的改革,連續打擊中山林胡等部族,徹底控制了太行山要道井陘,取得林胡良種馬和勇士,設立雁門雲中兩郡。


在此期間,秦國陷入近三年的“季君之亂”,趙武靈王騰出手來,南邊分化楚國,東扶立燕國對付齊國,在秦宣太后勝出時,與燕國一起武力擁立在燕當質子的公子稷回秦,要秦國立他為國君,並派出親信樓緩擔任秦國相,在強敵環繞的情況下,宣太后屈服了。(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如此苦練內功,遠交近攻,分化擊破,趙國在趙雍的縱橫捭闔下,國勢大振,十年時間,趙國扭轉外戰頹勢,疆土擴張了將近三倍“時趙之強,甲於三晉”。


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強勢已不可阻擋,雖中途有反覆,明眼人已看出它將是中原諸國特別是三晉的心腹大患,在攻滅中山收服樓煩北部環境安定後,如何消滅秦國成為趙武靈王的思考重點,他在護送秦昭襄王回國時,任命樓緩為秦國國相,自己則化裝成趙國使者隨從,深入秦國察看山川形勢風土人情,苦思破秦良策,秦宣太后在接見時覺得這位隨從不大對勁,派人捉拿時趙武靈王已快馬飛奔跑出函谷關。秦國之行給趙雍很大的感觸,認為像以往一樣由東入西攻打函谷關入秦難度極大,老辦法行不通。(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思前想後竟給他想出一道奇策,他打算親率數萬採用遊牧民族戰法的趙國輕騎兵,從趙國新佔領的雲中郡南下,從內蒙古託,包頭、九原跨過黃河,穿過戒備鬆懈的義渠部族,奔襲秦國的咸陽。(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九原距咸陽約七百公里,河套平原和陝北高原最利於騎兵奔襲作戰,這戰法類似後來的鄧艾滅蜀,同時,關東五國進攻函谷關,吸引秦國主力部隊,這樣秦國便兩面受敵,特別是北邊作為奇兵出現的是趙國最精銳的騎射之士,一戰亡秦也說不定。

在此過程,各個環節配合需要細緻入微,如何調動利用東方五國?奇襲部隊怎麼穿插?沿途補給和趙國利益最大化等等,無一不是極大的事,為了使自己全心全意做好攻秦大業,趙武靈王把王位傳給太子趙何,讓肥義輔助他,自己表面退居二線當主父,暗地裡加緊籌謀攻秦,誰知禍起蕭牆,由於長子趙章與趙惠文王的內鬥,趙武靈王被大軍圍困在沙丘行宮,活活餓死。秦國在不知不覺中逃過一劫。


南方鵬


赫赫有名的趙武靈王名叫趙雍,他是一位被梁啟超盛讚為黃帝之後第一偉人,文韜武略能和彼得大帝相比擬。
趙武靈王算是個
在政治上有所作為的君主,他上任時年僅16歲,正面對著來自國內及國外的壓力。因為他的無所畏懼,鎮定自若,謀略出眾,對外他積極的和各個諸侯國搞好關係,對內則加快發展速度,才使得國家度過危難之際。經過長時間的發展,趙國國力日漸強大,並迅速崛起於各諸侯國之間。公元前321年春,魏軍大敗韓軍,韓國經過這一戰,元氣大傷,決定與趙國聯姻締交盟國,就將韓國公主嫁給了趙武靈王。韓國公主幾年後為他生了個兒子,不久便去世了,他很悲傷,經常睡不安穩,時常做夢會夢到一個美麗女子,連她的音容笑貌都牢記於心,一次跟大臣說起這事,他的一位臣子認為說的就是他的女兒,就把女兒獻給了他。


趙武靈王覺得這個女子是上天賜予他的,所以對她甚是寵愛,但這個女子為他生下個兒子沒幾年也生病死了,臨終前懇求趙武靈王能將自己的兒子立為太子。當時為了滿足心愛女人的心願,廢掉了與韓國公主生的兒子的太子之位,把王位讓給了九歲的小兒子。為了讓自己的兒子能夠安安穩穩的守住趙國,他早早的將王位讓了出來。一是讓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軍事方面,為兒子守住趙國的領土。二來也是實現了自己心愛女人的願望,如此痴情的君王,歷史上也很少見呢!


宅宅史記


趙武靈王這個人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人,也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人。他即位之時,趙國雖然號稱戰國七雄之一,但綜合實力並不是很強,面對北方的遊牧民族的騷擾和老牌的大國及新崛起的秦國的欺凌,趙國只能認慫。甚至連並不強大的近鄰中山國,時不時都敢跟趙國幹一仗。面對這麼一個爛攤子,年輕的趙武靈王大力推行“胡服騎射”,向北方遊牧民族學習,改良軍事裝備、改進作戰方法。短期內將一個任人欺凌的趙國變成了北方一霸,甚至一度給新崛起的強鄰秦國造成了不小的威脅。

可就在趙國的國力如日中天之時,趙武靈王做出了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決定。先是廢長子太子章,改立公子何為太子,之後不久又違反常規,在自己活著的時候傳位於太子何,即後來的趙惠文王,自己改稱主父。趙武靈王此舉的本意是將行政性事務交於趙惠文王,自己專注于軍事方面的工作,開疆拓土。同時,也為了避免將來自己死後公子章與趙惠文王爭位發生內亂。此舉本身沒有問題,千餘年後的清高宗也玩過這一手,並且玩得很不錯。

只可惜,趙武靈王這個人雖然在政治、軍事上的確頗有造詣,但在處理兒子的問題上就顯得有些低能了。首先是廢長立幼,此舉本身就是埋下禍根的做法。不過,好在趙武靈王提前傳位了,兒子之間武力爭位的問題算是避免了。本來,趙武靈王如果像清高宗那樣抓住實權,順帶著處置了大兒子公子章,哪怕是讓他流亡出國,也就不會有後來的那檔子事情了。

在把王位傳給小兒子,自己當上主父之後,趙武靈王居然真的大舉放權了。趙惠文王在肥義等人的輔佐下也很快進入了角色。如果就這樣下去,也還能保持政局的平穩。可是,趙武靈王看見大兒子公子章向小兒子趙惠文王參拜之時,又起了憐憫之心,覺得自己對不起大兒子了。於是,出了一記大昏招。向小兒子提出,分出代地給大兒子公子章自立門戶,當代王。小兒子一聽,這哪行啊,分出一大塊地方給我哥,回頭他在反過來跟我搶地盤,不行不行,絕對不行,於是便拖著不辦。見小兒子不聽指揮,趙武靈王便想通過其他途徑給小兒子施壓,結果發現,以前的不少大臣,現在已經不怎麼用得動了。

這下把趙武靈王的鬥志激起來了。老子讓你提前上位,現在居然不聽你老子的了?那還得了?這樣你老子我不等於是被你架空了嗎?於是,趙武靈王又想到了大兒子公子章,鼓動大兒子跟小兒子爭權,自己好漁翁得利收回失去的權力。

不久,趙武靈王以在沙丘選勘萬年吉地為名,讓公子章與趙惠文王隨行。選勘墓地,關係孝道,趙惠文王即便懷疑有詐,也你不得不硬著頭皮跟隨。於是,趙惠文王在肥義等人的陪同下啟程了。到沙丘宮之後,趙惠文王單住,趙武靈王把公子章留在了自己宮中。這時候,或許是趙武靈王的暗示或者默許,又或許是出於自己的野心,公子章在身邊謀士的策劃下,想借機殺掉趙惠文王,再以奉趙武靈王之命的名義稱王,造成自己即位的既成事實。之後,公子章便以趙武靈王的名義請趙惠文王前來議事。警覺的肥義感覺事有蹊蹺,便和趙惠文王商議,由自己先前往探查虛實,並讓趙惠文王加強防衛。如果自己回不來則說明有問題,讓趙惠文王派人立即通知公子成和李兌率兵勤王。

肥義前往趙武靈王處,剛一入宮便覺得形勢不對。根本沒有見到趙武靈王的面,等來的只有公子章及其手下,這時的肥義已經知道自己的猜測是對的,來者不善。公子章見來人不是弟弟趙惠文王,知道趙惠文王肯定已經有所準備了。於是決定,快刀轉亂麻。先殺了肥義後,再派人以趙武靈王的名義傳召趙惠文王。如其其不來,則立即發動進攻,武力奪權。就在這個時候,早有準備的趙惠文王先下手為強,派李兌等人帶兵攻入趙武靈王住所,誅殺公子章及其黨羽。而彼時的趙武靈王已經無力制止這場自己一手造就的人倫慘劇了,只能任由大兒子人頭落地。之後,公子成驅逐了趙武靈王宮中所有的隨從人員,只留下了趙武靈王一人。趙武靈王想拼死一戰,但公子成等人卻圍而不戰,沒有人願意去揹負誅殺主父的惡名,包括趙惠文王自己也不願意揹負這個惡名。於是,趙武靈王就這麼被圍困在沙丘宮內。宮中本來就沒有存糧,公子成又在趙惠文王的授意或默許之下,對沙丘宮斷糧、斷水長達三個月。最後,一代英豪趙武靈王被兒子活活餓死在沙丘宮中。在確認趙武靈王死了之後,趙惠文王這才跑了過來,裝起了大孝子,又是哭、又是拜的,隆重治喪。自此,趙武靈王轟轟烈烈的一生畫上了句號。
看到這裡大家就都明白了,趙武靈王之所以落得個不得好死,純屬自己作的。不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