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历史:摄影之术如何传入西藏?

一般来说

学术界通常把1839年看作是摄影诞生的元年,

因为这一年法国众议院议员阿拉哥在给法国政府的提案中

敦促法国政府抢先拿下由达盖尔发明的银版摄影术的专利认定。

早期的摄影设备沉重、曝光很慢

胶卷感光材料容易着火

但这些都挡不住人们对摄影独一无二的记录功能的热爱

摄影师们很快走遍了世界上的很多角落去拍摄从未看过的风景

也包括生活在那里的人们。

溯源历史:摄影之术如何传入西藏?


那么

摄影传入西藏是什么时候呢?

这个时间可能要比绝大多数人猜测的要早

溯源历史:摄影之术如何传入西藏?

最早的一部摄影器材,在有资料记载的佐证中,应该是1879年。第一个摆弄过照相机的藏族人,应该四世生钦呼图克图(大活佛的一种称号),生钦呼图克图当时是仲孜寺的寺主,仲孜寺位于日喀则江孜县。是扎什伦布寺八大属寺之一。

生钦呼图克图在1879年曾经接待过一个叫做“达斯”(Saart Chandar Das.)的印度僧人,并对达斯带来的西方科学知识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对达斯所携带的摄影器材产生了浓郁的兴趣。作为对生钦呼图克图热情招待的回报,达斯将一部摄影机和一本塔辛德写作的《摄影手册》送给了生钦呼图克图。生钦呼图克图随后还将这部摄影器材分解绘制,并研究摘抄了这本《摄影手册》。

但是,生钦呼图克图没有想到的是,这位与他结下深厚友谊的人,居然是一位间谍。达斯受雇于当时的英印政府,受过计量、测绘、拍摄等系统培训,此次进藏是为了执行代号为“班智达”的间谍行动,目的是探明雅鲁藏布江与布拉马普特拉河之间的源流关系、测量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等重要数据,以及对西藏的地形地貌进行测绘。这次间谍活动被发觉时,达斯已经返回印度,仲孜寺受到了严厉的惩处:生钦呼图克图被溺毙,寺产被籍没,寺众被遣散。达斯这两次的间谍活动利用摄像机拍摄了少量西藏地理地貌,并在回到印度大吉岭后,摆拍了一批反映西藏习俗的照片,如西藏的死亡仪式、接受活佛赐福、黑帽舞、喇嘛传神谕等照片。

溯源历史:摄影之术如何传入西藏?

拉特•钱德拉•达斯

溯源历史:摄影之术如何传入西藏?

“在西藏的一个寺庙里” 照片由达斯指导摆拍,发表于1902年

但是,达斯拍照的这批照片,还算不上最早的藏族影像。最早的藏族影像可以追溯到19世纪60年代初。由于清朝末年,西藏对外只允许亚洲地区的佛教徒进入,西方人无法进入西藏,所以这批影像虽然是藏族题材,但是并不是在西藏拍摄。目前有资料支撑的最早的一张藏族题材影像是这张:

溯源历史:摄影之术如何传入西藏?

一个西藏僧人 (英)本杰明•辛普森(Benjamin Simpson)摄(约1860-1862)

辛普森当时在英属印度东北部地区从事医疗服务工作,在他对该地区的民族进行考察和拍摄过程中,拍摄下了这张照片。从外貌上看,图像中的人是否是藏族人无从可知,辛普森将照片命名为“一个西藏僧人”也主要是从服饰和装扮上进行命名。

藏族题材摄影图像在20世纪之前绝大多数都是在印度东北部地区产生。在英属印度控制下的的拉达克、阿萨姆邦、喜马偕尔邦、锡金、不丹等地区,因为有不少定居在此的藏族人,以及从西藏来此经商的藏族人,因此,在藏族居住最集中的噶伦堡、大吉岭等城市是最早产生藏族题材摄影的地方。

溯源历史:摄影之术如何传入西藏?

大吉岭藏戏演出合影,摄影师与年代不详

那时候的藏族题材摄影主要用于三个方面:

一、政府机构组织的种族、人类学的调查,作为档案使用。

二、人类学家组织拍摄的人类学摄影。

三、商业用明信片。

辛普森拍摄的这张照片应该就是受当地政府委托所拍摄的照片。当时的英印政府曾经组织过几次大规模的地区与种族调查,并通过照片的模式对居住在印度各地尤其是偏远地区的种族进行编档。在印度东北部靠近西藏的一些邦居住的一些藏族,也因此被编入档案之中。这张照片后来被先后收入到爱德华•图特•道尔顿(Edward Tuite Dalton)编纂的《孟加拉的种族》一书中,同时在“旧世界典型的种族”的展览中展出,直到1907年的《印度地名索引》一书中,仍然用这张照片作为对藏族的介绍。

除了政府组织的摄影外,用于人类学研究和商业明信片的藏族题材摄影在样式上区别不大,因为目前能够看到的20世纪之前,境外的藏族题材摄影基本上出自三个人之手。他们分别是:英国人类学家、藏学家藏学家劳伦斯•沃德尔(Lawrence Waddell)、在大吉岭开设照相馆的约翰斯顿(P.A.johnston)和西奥多•霍夫曼(Theodore Hoffman)。

沃德尔是藏学家,出于研究需要,他在大吉岭等地组织和搜集藏族人照片。一些在当地生活或经商的藏族人被招募进来参与到拍摄行动中。他在大吉岭委托这两位摄影师拍摄了一批人类学样式的照片。与此同时,这两位摄影师也会把一些来照相馆拍照的藏族人照片,制作成商业明信片。这些明信片大多流向英国等西方国家。很难说约翰斯顿和霍夫曼在结束了沃德尔的委托任务后,再拍摄的照片风格会不会受到这种指导的影响,就目前来看这种风格还是比较统一的。

溯源历史:摄影之术如何传入西藏?

西藏妇女 约翰斯顿,霍夫曼摄 地点:大吉岭 1884年

以这张照片为例,这张照片就是沃德尔曾经指导拍摄的照片,后来原版照片捐赠给了英国皇家人类学协会。有意思的是,沃德尔在照片的背面还记录了这位藏族妇女的相关信息:照片中的女性,名字叫拉姆,家乡是日喀则扎什伦布寺附近的一个村庄。后来跟随做生意的丈夫来到了大吉岭。照片中,拉姆穿的服饰不是她的家乡后藏地区的服饰,而是由沃德尔提供的一套拉萨地区的服饰。照片拍摄的模式基本遵循人类学摄影的模式拍摄:背景基本空白,从人物正面和侧面分别对对象进行拍摄。


溯源历史:摄影之术如何传入西藏?

西藏妇女 约翰斯顿,霍夫曼摄 地点:大吉岭 1884年


这张照片中的女性名字叫阿尼恰吉(Ani Chokyi)

在大吉岭拥有一个啤酒厂,比较富有。

溯源历史:摄影之术如何传入西藏?

一个西藏人

溯源历史:摄影之术如何传入西藏?

一个西藏人

溯源历史:摄影之术如何传入西藏?

一位藏族妇女

这些照片具有典型的人类学摄影风格。后面三张照片,因此没有找到翔实的资料支撑,所以不确定拍摄者是不是出自霍夫曼和约翰斯顿之手,但从图片来看,这些照片后期也都曾作为明信片发行过。

以下几张照片拍摄风格上没有严格执行人类学拍摄标准,特别是背景装饰上,但绝大多数都是出自约翰斯顿与霍夫曼之手。


溯源历史:摄影之术如何传入西藏?

一对西藏商人夫妇。约翰斯顿、西奥多•霍夫曼摄 (约19世纪末期) 大吉岭

溯源历史:摄影之术如何传入西藏?

一个不丹苦力(脚夫、背夫)约翰斯顿、西奥多•霍夫曼摄 (约19世纪末期) 大吉岭

溯源历史:摄影之术如何传入西藏?

一个行乞僧 约翰斯顿、西奥多•霍夫曼摄 (约19世纪末期) 大吉岭

1.[印]萨拉特•钱德拉•达斯:《拉萨及西藏中部旅行记》,[美]W.W.罗克希尔编,陈观胜、李培茱译,中国藏学出版社,2004年。

2.Eleanor M. Hight, Gary D. Sampson, Colonialist photography: imag (in) ing race and place, Routledge, 2004.

3.Clare E.Harris, The Museum on the Roof of the World: Art, Politics, and the Representation of Tibet. Chicago and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