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賞析,第八十章;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老子《道德經》賞析,第八十章;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國家很小,人口很少,就算有武器也很少使用,民眾都珍惜生命,不願背井離鄉。雖然有船和車等交通工具,卻沒有人去乘坐;雖然有軍隊,卻沒有列陣作戰的機會;民眾心思淳樸,沒有繁雜的心計,回覆到那隻用繩結就足以記事的年代。滿意自己的食物,喜愛自己的服裝,安守自己的家園,享有自己的風俗。就算相鄰兩國近到可以互相望見,連雞和狗的叫聲都能聽到,也不互通往來,避免造作生事,以享受自然淳和為至上妙境。

老子《道德經》賞析,第八十章;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賞析:

本章是老子心目中太平盛世的描述,也是老子心目中“理想國”的描述。“小國寡民”才是能夠保證民主和民權的根本。國家大了,民眾多了,意見就不容易統一,就難免要產生集中意志,而所謂“集中意志”或多或少都難免強姦民意。更多的意義上,“人民當家作主”只是一句空話罷了。從根本上說,只有因地制宜,順其自然地發展才是最利於國計民生的。滿意自己的食物,喜愛自己的服裝,安守自己的家園,享有自己的風俗。這描述的是多麼淳和自然的畫卷啊!人生的意義也隱然其中:最幸福和最快樂的事情原本就不必去向外追尋的,它早就在你的內心深處,只是很多時候你並不知道。當向外“眾裡尋他千百度”而不獲以後,“驀然回首”,往往會發現“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所有的幸福和快樂都是唯心的。對於老百姓來說,一定要區分出餛飩和包子哪個更好吃嗎?一定要說哪一族的服裝、建築、風俗才是天下第一嗎?老百姓自己滿意就行了,並不在乎絕對數量的多少。心安就是家。一百斤粗糧可以讓一個壯漢飽食一個月,但也許換不來發達地區消閒時的一杯酒。錢的多少是次要,重要的是生活質量;生活的物質質量也是次要的,關鍵是自己心理是否滿足。向外走的就是為目的路——就是“五色令人目盲,馳騁油獵令人心發狂”。過多地向外追尋只會刺激人的各種慾望。慾望多了,人心就不平了。人心不平,天下就亂了。

老子《道德經》賞析,第八十章;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