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赏析,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道德经》赏析,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国家很小,人口很少,就算有武器也很少使用,民众都珍惜生命,不愿背井离乡。虽然有船和车等交通工具,却没有人去乘坐;虽然有军队,却没有列阵作战的机会;民众心思淳朴,没有繁杂的心计,回复到那只用绳结就足以记事的年代。满意自己的食物,喜爱自己的服装,安守自己的家园,享有自己的风俗。就算相邻两国近到可以互相望见,连鸡和狗的叫声都能听到,也不互通往来,避免造作生事,以享受自然淳和为至上妙境。

老子《道德经》赏析,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赏析:

本章是老子心目中太平盛世的描述,也是老子心目中“理想国”的描述。“小国寡民”才是能够保证民主和民权的根本。国家大了,民众多了,意见就不容易统一,就难免要产生集中意志,而所谓“集中意志”或多或少都难免强奸民意。更多的意义上,“人民当家作主”只是一句空话罢了。从根本上说,只有因地制宜,顺其自然地发展才是最利于国计民生的。满意自己的食物,喜爱自己的服装,安守自己的家园,享有自己的风俗。这描述的是多么淳和自然的画卷啊!人生的意义也隐然其中:最幸福和最快乐的事情原本就不必去向外追寻的,它早就在你的内心深处,只是很多时候你并不知道。当向外“众里寻他千百度”而不获以后,“蓦然回首”,往往会发现“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所有的幸福和快乐都是唯心的。对于老百姓来说,一定要区分出馄饨和包子哪个更好吃吗?一定要说哪一族的服装、建筑、风俗才是天下第一吗?老百姓自己满意就行了,并不在乎绝对数量的多少。心安就是家。一百斤粗粮可以让一个壮汉饱食一个月,但也许换不来发达地区消闲时的一杯酒。钱的多少是次要,重要的是生活质量;生活的物质质量也是次要的,关键是自己心理是否满足。向外走的就是为目的路——就是“五色令人目盲,驰骋油猎令人心发狂”。过多地向外追寻只会刺激人的各种欲望。欲望多了,人心就不平了。人心不平,天下就乱了。

老子《道德经》赏析,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