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赏析,第六十七章;天下皆谓我“道”大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老子《道德经》赏析,第六十七章;天下皆谓我“道”大

天下人都说道很大,好象没有具体的形象。正是因为内涵丰富到了极处,所以就无法描述、无法表达、无法设想,好象没有形象一样。如果有具体的形象,就一定可以被人实实在在地掌握,那它早就变得微不足道了。我有三条金科玉律。非常珍视地保守着:第一叫做慈爱;第二叫做克制;第三叫做不敢置身在天下人的前面。因为慈爱,对现实生活充满热爱,才会激发我方至大至刚的勇力去战胜所有可能破坏这一切的力量;克制,才能积蓄力量,才能不断地扩大推广,不断地充实壮大起来;不敢置身在天下人的前面去争夺那些人人喜爱的珍贵或逃避人人厌惧的凶难,才有资格成为万众的首领。现在有的人不讲慈爱而一昧逞勇斗狠;不讲克制而只求高速发展、无度扩张;不讲谦冲退让而一昧争先要强,那是在自取灭亡啊!慈爱的力量至大至刚至正,用于攻战必得、用于守卫必固。上天想要救护哪一方,就用慈爱的力量去保护他。

老子《道德经》赏析,第六十七章;天下皆谓我“道”大

赏析:

本章重点在于“道”的“三宝”——慈、俭和不敢为天下先。这是为“道”的人所必须具备的心胸,非如此,不足以成大道。第一,慈爱能够成就勇气。这种勇气不是世俗好勇斗狠的那一类勇气,而是奋勇精进的勇气。成就任何世俗事业的途中都会有很多的挫折与磨难,成就真正的大“道”所要面对的挫折与磨难比成就所有世俗事业的磨难的总数还要多得多。这些挫折和磨难甚至是以千年、万年时间来计算,甚至有时会让人失去一世的生命,没有真正的勇气和建立在勇气基础上的信心和坚毅,怎么可能去完成这样宏大的追求?只知道自私自利的人永远也到达不了这样的境界,自私自利本身就说明了他的目光短浅而且心胸狭窄,他怎么能看得清什么才是真正对自己有利的事呢?他怎么能领会得到什么才是真正成就自己的事呢?第二,克制能够成就广大。克制就是对自己的约束,佛家称为“持戒”。克制的根本意义在于把所有的力量用在真正应该用的地方上,不在不应该用的地方浪费。只有在正确的方向上聚集起足够的能量才能完成突破,提升自己。这样才能到达“广大”的境界。一个不懂得约束、克制自己的人是不可能成就什么事业的。普通人在成就事业的时候也懂得权衡,暂时舍弃一些东西去成就更迫切的目标。而对于懂得“道”的人来说,他明白这种约束和克制是为了成就更高层次的自由和解脱。第三,“不敢为天下先”能够成就领袖的地位。前一章已经说过“处下”和“不争”的意义。“不敢为天下先”的核心意义就是“处下”和“不争”。有“道”的人最终要求得的并不只是自己的解脱和自由,而是所有众生的解脱和自由。他是众生的导师,也必然是众生的领袖。这个导师和领袖地位的获得来自于他始终全心全意地为众生的根本利益努力的行为。他永远把自己的利益考虑在最后,永远最先承担起可能要面临的灾难和祸患,所以才能成为众生的导师和领袖。

因此,“慈”是“勇”的基础;“俭”是“广”的基础;“后”是“先”的基础。从老子所在的那个时代一直到现代,都有那些只要后者而忽视前者的人:他们不讲慈爱而一昧逞勇斗狠;不讲克制而只求高速发展、无度扩张;不讲谦冲退让而一昧争先要强。那种本末倒置的行为就是在自取灭亡。这种无慈之勇、无俭之广、无后之先不但对自己有害,而且对整个社会都会造成很坏的影响。当“勇”、“广”、“先”脱离了它们存在的“道”的基础而逐渐演变为炫耀、争夺各种利益的工具:“勇”变成好战和好杀;“广”变成掠夺和扩张;“先”变成征服和压迫,随之而来的也必然是整个社会的浮躁和道德的沦丧。

老子《道德经》赏析,第六十七章;天下皆谓我“道”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