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車兒偷了典韋兵器,卻沒有將其斬殺,其實是明智之舉

胡車兒偷了典韋兵器,卻沒有將其斬殺,其實是明智之舉

典韋救助傳天下,勇猛當先第一人。典韋東漢末年曹操戰將,相貌魁梧,驍勇善戰,臂力過人。他曾單手舉起過衙門旗,原本為張邈的部下,後來轉投曹操,因忠勇無雙,被曹操封為校尉,負責保衛曹操。建安二年(197年),曹操欲娶張秀的嬸嬸鄒氏為妻,本來已經投降的張秀,再次反叛。

典韋為了守住寨門,讓曹操成功撤退,力殺數十人,身中數十槍,最終被殺。然而典韋之死和胡車兒有著密切的關係,正是胡車兒偷走了典韋的雙鐵戟,典韋徒手征戰,致使被殺。然而很多人便產生疑問,為何胡車而在偷典韋的兵器之時,不直接將熟睡中的典韋一槍刺死?以下依據演義內容做簡要分析,僅供參考。

胡車兒偷了典韋兵器,卻沒有將其斬殺,其實是明智之舉

首先分析胡車而為何要盜取典韋雙戟。話說曹操欲率軍征討呂布,探馬報奏:張濟攻南陽失敗被殺,其侄子張秀統領全部人馬,以賈詡為謀士,屯兵宛城,並且要興兵解救漢獻帝。張秀之舉惹怒了曹操,操親率大軍征討。賈詡認為曹操人多勢眾,不如投降,於是張秀向曹操投降。投降後張秀經常設宴招待曹操,一日曹操醉酒,曹操兄長的兒子曹安,便將張濟之妻鄒氏介紹給曹操,聲稱次女花容月貌。曹操一見傾心,便要娶鄒氏為妻。

胡車兒偷了典韋兵器,卻沒有將其斬殺,其實是明智之舉

張秀得知後,惱羞成怒,賈詡勸說張秀秘密行事。張秀便以降兵有出逃者,請求請求移屯其軍,分為四寨。但張秀十分畏懼典韋,只因其勇猛過人,於是張秀便找偏將胡車而商議。據演義交代胡車兒也是英雄俊傑,能負重五百斤,日行七百里。胡車兒聲稱,典韋最可怕的是他的雙戟,因此建議張秀來日請胡車兒飲酒,然後胡車兒可夾在眾人隊裡,直入典韋大寨。由此看來,胡車兒的計策十分精妙。

胡車兒偷了典韋兵器,卻沒有將其斬殺,其實是明智之舉

其次分析胡車兒盜取典韋兵器,為何不乘機將他斬殺。胡車兒既然有機會到達大寨,又能盜取兵器,為何不斬殺胡車兒?個人認為,這是由於當時的情境不允許,以下做簡要分析。

其一如果胡車兒刺殺典韋,很有可能會暴露。賈詡按照佈置,前去請典韋飲酒,並且殷勤款待典韋,直至傍晚才放其回去,當時典韋已經醉酒。胡車兒果然夾雜在人群中,到達典韋大寨,並且偷去典韋兵器。然而胡車兒想刺殺典韋,卻不是容易的事,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一者典韋雖然醉酒,但畢竟是久經沙場,依然有很高的警覺醒。

二者胡車兒很難一招致命,就算是一招致命,典韋最起碼也會慘叫一聲。典韋是曹操的保衛人員,又在大寨之中,典韋的一聲慘叫必然會驚動周圍的部隊,甚至是曹操。這樣一來,張秀的整個計劃救會暴露,曹操會有所防備。張秀不但殺不了曹操,很有可能會全軍覆沒。因此在如此錯綜複雜的環境下,斬殺典韋真不是明智的選擇。

胡車兒偷了典韋兵器,卻沒有將其斬殺,其實是明智之舉

其二胡車兒刺殺典韋,很有可能被殺。典韋之勇,非常人能比,胡車兒雖然也很勇猛,但想殺典韋恐怕沒那麼容易,從後來的演義描述中便可知。話說曹操大寨著火,急忙喊典韋,韋從夢中驚醒,卻找不到自己的雙戟。而無數敵軍手持長槍,殺奔大寨,急忙中典韋急忙拿起步卒的腰刀,砍殺二十餘人。敵方馬步軍一起進攻,槍如葦列。典韋身中數十槍,依然苦戰。刀砍壞了,典韋抄起兩個敵人擊敵,砸死八九人,敵人無人敢向前。演義中曾這樣記載:

群賊不敢近,只遠遠以箭射之,箭如驟雨,韋猶死拒寨門。爭奈寨後賊軍已入,韋背上又中一槍。乃大叫數聲,血流滿地而死。死了半晌,還一人敢從門前而入者。

通過演義對典韋的描寫,頓時感到一種震撼,典韋之勇,非胡車兒能比。如果胡車兒沒能一招制敵,很有可能被典韋反殺,即使不被典韋所殺,胡車兒也很難逃出操營。因此胡車兒很明智,還是不殺典韋,安全撤離的好。

胡車兒偷了典韋兵器,卻沒有將其斬殺,其實是明智之舉

其三典韋已經失去兵器,在胡車兒看來不殺也罷。張秀召胡車商議對付典韋的計策,胡車曾這樣說:典韋之可畏者,雙鐵戟耳。故而在胡車兒看來,典韋不可怕,可怕的是他手中的雙戟,只要典韋沒有了兵器,就很容易對付。因此胡車兒才讓張秀,想方設法將典韋灌醉並乘機偷去兵器。胡車兒也相信,失去兵器的典韋,抵抗力會大打折扣,會死於亂軍之中。這樣一來,就沒有必要再殺典韋,冒更大風險,畢竟張秀的主要目標是曹操,萬一有閃失,整個計劃都會失敗。而事實上,胡車兒不殺典韋,也是正確的選擇。

你是如何看待典韋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