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被稱為“人生最後一次骨折” 很多人卻放棄了生機

每個人在人生的各個階段,都可能會面臨骨折的危險,有些情況下的骨折是可以很快痊癒的,有些則不然。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所謂的 “人生中最後一次”骨折。

這被稱為“人生最後一次骨折” 很多人卻放棄了生機

“人生最後一次骨折”特指老年人的髖部骨折,主要是股骨粗隆間骨折和股骨頸骨折。之所以稱它為“人生最後一次骨折”,並不是因為這次骨折後就再不會骨折,而是因為髖部骨折的老人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極有可能會危及生命,再沒有下一次骨折的機會。因此,也被稱為“死亡骨折”。

為什麼老年人容易發生髖部骨折呢?

除了老人體質變弱,肌肉力量減弱,又或多或少都伴有一些心腦血管的問題,容易有一過性的腦供血不足,容易摔倒之外,骨質疏鬆是導致骨折的重要原因。

這被稱為“人生最後一次骨折” 很多人卻放棄了生機

髖部骨折的病人實際上相當痛苦,在患病1到2個月內,病人翻身解二便時疼痛明顯,這也給護理帶來很大的困難,但是護理不過關,病人又容易出現臥床四大併發症(肺炎、尿路感染、褥瘡、血栓),任何一種併發症都可能會危及生命。

但只有少數病人接受了手術治療。這又是為什麼呢?

首先是家屬的和病人本身的態度。家屬認為老人年紀大了,會經受不住手術,病人本身大都伴有較多的內科疾病,手術風險很高,更糟一點,如果出現併發症,可能直接面對的就是死亡。另外,完善的治療需要一筆不低的費用,如果家屬花了錢,老人還是因為手術送了命,那就人財兩空了。而保守治療費用較低,而且老人活動的需求也不高,看起來風險小很多,所以保守治療是很多人的首選。

但根據蔡醫生20多年的骨科臨床經驗來看,老年人的髖部骨折保守治療一年內的死亡率大於50%,而那些能存活下來的老人也是因為身體底子好,又在護理上花了很大的代價,但即便如此,也會出現全身骨質疏鬆,肌肉萎縮等後遺症,待骨折畸形癒合後,老人基本上也已經無法正常行走了。

這被稱為“人生最後一次骨折” 很多人卻放棄了生機

而實際上,如果接受了正規完善的手術治療,髖部骨折痊癒的幾率是非常大的。

因為老年人的髖部骨折較為多發,臨床上早已重視,相關治療技術較為成熟。老人住院後,大多數醫院會強制實行相關科室大會診制度,會做諸多相關檢查來仔細評估老人的身體情況,同時還要醫務部和院長簽字病人才能進行手術。因此術前準備和評估工作都是相當充分的。這就最大程度上降低了手術的風險。

另外,手術本身風險較小,無論是股骨粗隆間骨折的固定術還是股骨頸骨折的關節置換術,相關手術經驗較為豐富,手術所需的時間也短,手術過程中出血量較少。且手術成功的案例非常多,十幾年來很少有出現過術後併發症死亡的病例。

但由於家屬猶豫而放棄了讓老人重獲新生的機會的例子卻是不下少數,這著實讓人惋惜。

其實只要熬過手術關,老人在短期內的身體狀況就可以得到顯著改善。如果是股骨頸骨折行髖關節置換手術,術後二週就有可能恢復到骨折前的狀態,即使是上街去買菜也是有可能的。

所以,我們建議,老年人的髖部骨折最好還是接受手術治療。平時也要注意合理飲食,多曬太陽,鍛鍊身體,同時進行骨質疏鬆的治療。

這被稱為“人生最後一次骨折” 很多人卻放棄了生機

專家簡介:蔡俊豐 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骨科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

這被稱為“人生最後一次骨折” 很多人卻放棄了生機

專業特長:從事骨科的臨床及科研工作二十餘年,擅長開展微創髖、膝關節置換以及肩、膝關節鏡等手術,在關節創傷領域有豐富的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