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力提升:還在利用碎片時間工作?這4種深度工作模式更有用!

這幾年一直很流行“時間碎片化”的概念,似乎利用好了碎片時間就意味著成長的必然性。

但其實這是個偽概念,不過是為了應付眾多職場人難以分出整塊時間專注工作而創造的安慰性詞彙。大量事實也證明,用碎片時間工作效率都是非常低的。

真正有效且能提升技能的工作,必須要在長時間的專注下才能進行!

但是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們也發現很難持續地專注,不只是因為有很多即時訊息和電子郵件打擾我們,就算是在絕對安靜的環境下,也很難專注。

專注力低下,這並不是我們的意志力不夠強,其實每個人都是這樣的。但能夠成功持續專注的人,都是因為把專注力培養成了一種習慣。

我們把它叫做“深度工作”。這個概念來自職場成功學研究大師卡爾·紐波特的《深度工作》這本書。

深度工作的定義就是,在無干擾的狀態下專注進行職業活動,使個人的認知能力達到極限。這種努力能夠創造新價值,提升技能,而且難以複製。

職場力提升:還在利用碎片時間工作?這4種深度工作模式更有用!

每天職場學

那麼想要培養深度工作的能力,就需要將深度工作培養成像每天都要吃飯、喝水、刷牙一樣的常規習慣。為什麼呢?

心理學家威爾海姆·霍夫曼就曾經做過一項實驗來證明這一點。他給205個成年人配備了傳呼機,讓他們每隔半小時記錄自己在過去的30分鐘裡產生的各種慾望。

實驗結果表明,人們時刻都在抵抗慾望,最普遍的慾望就是吃、睡和性,還有就是上網、聽音樂和看電視。也就是說,我們的每一天都在和各種慾望作鬥爭,而且它們總是能得逞。

但是大量的調查發現,我們人類的意志力非常有限,並且是不斷被消耗的,如果將意志力都浪費在抵抗這些慾望上,那麼你將無法深度工作。

因此,只要將深度工作培養成常規習慣,我們就可以只消耗很少的意志力,而能夠快速地進入專注的工作狀態。

不過,因為深度工作的方式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因此,先要選定適合自己的深度工作方式。

卡爾·紐波特根據觀察和親身實踐,將深度工作的哲學分為4種,它們分別是禁慾主義模式、雙峰模式、節奏模式和新聞記者模式。

職場力提升:還在利用碎片時間工作?這4種深度工作模式更有用!

每天職場學

禁慾主義模式

所謂禁慾主義模式,是通過屏蔽掉本職工作以外的所有瑣碎事情,將時間最大化地用於專注本職工作的哲學。它更適合作家、畫家等等時間自由且對自身職業價值有極高追求的人;很多這類職業的工作者都有遠離人群的習慣,他們會將自己的工作環境打造成完全無干擾的狀態,這樣能靜下心來工作。但是一般的職場人卻做不到使用這種模式。

雙峰模式

而雙峰模式則要靈活一些,它是在禁慾主義哲學的基礎上,將時間分成兩塊,一塊用於深度工作,一塊則安排時間處理其他瑣碎事情。

比如書中提到的心理學家卡爾·榮格,雖然他大部分時間都是隱居狀態,用於專注地寫作,但是他仍然會在其他時間經營自己的診所,在大學講課。

節奏模式

第三種節奏模式,則是將每天深度工作的時間固定,並保持下去。它更適合上班族,比如職場成功學研究大師卡爾·紐波特就是每天早上5點起床深度工作2個小時再去上班,一年下來,他發現竟然累積了驚人的深度工作時長,並且每天在固定時間進入深度工作狀態對意志力的要求並不高。

新聞記者模式

最後一種,新聞記者模式則是強調利用一切瑣碎時間快速進入深度工作狀態。作者之所以命名為記者深度哲學,正是因為這種哲學的靈感來自於一名叫做沃爾特·艾薩克森的記者,他在高強度的工作日程安排下仍然著作了富蘭克林、愛因斯坦等多部名人傳記,最終成為“美國最優秀的雜誌記者之一”。但是這種哲學並不適合深度工作的初學者,因為沒有經過訓練是無法快速進入深度工作狀態的。

瞭解了深度工作的四種模式,你更適合哪一種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哦!

職場力提升:還在利用碎片時間工作?這4種深度工作模式更有用!

每天職場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