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迷信巴菲特

不要迷信巴菲特

北京時間5月4日晚間,2019年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股東大會如期在股神巴菲特家鄉奧馬哈舉行,88歲的巴菲特和95歲的芒格再度聯袂應對股東的車輪問答挑戰,6個小時共回答了全球投資人55個問題。

說實話,我跟往年一樣,並沒有看股東大會,從始至終我都認為其更像是一場營銷會議,跟投資本身並沒有太大的關係。而巴菲特就是該公司最大的代言人。

不要迷信巴菲特

為什麼這麼說?

首先,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是一家保險公司,股東大會更像是該保險公司的營銷大會。可能有人會說,這不重要,我們看的是巴菲特,看的是股神對未來的判斷。

說到這裡,我們就得理解理解巴菲特這個人了。

在我看來,巴菲特的前半生業績表現跟股票投資高度相關,但後半生的獲利方式跟股票的關係就不是那麼大了。意思就是說,他的獲利方式不是通過買賣股票賺取價差,而是通過賺取息差。

巴菲特歷年收益率統計,從左至右:年份、第N年、年收益率、模擬累計淨值、年化收益:

不要迷信巴菲特

從這點來看,我更願意稱巴菲特為“保險之王”,而不是“股神”。因為其825億美元的身家主要是通過持有伯克希爾·哈撒韋這家保險公司的股份而來。

這個怎麼理解?

大家可能買過各種理財型保險,我們以萬能險為例,它往往會有一個預期年化收益率。按照2019年的行情來說,這種保險的收益率可能會有5%,但保理收益可能只有2%,而在國外尤其是美國,給的可能會更低。

在這種情況下,巴菲特的投資資金就從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收取的各種保費而來,且源源不斷,這樣就可以給巴菲特要做的各種投資提供充足的現金流。

然後按照上文所述,只要投資收益能夠超過5%,那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就可以賺的盆滿缽滿。

如果大家對於這點不是很理解,可以看看五大A股上市險企的一季報。

不要迷信巴菲特

值得注意的是,美股還是長期慢牛。

巴菲特賺取的大量息差就此而來。

所以,我還是之前提到的那個觀點:巴菲特的後半生並不能稱之為“股神”,因為其要做的並不是跑贏標普500指數,而是跑贏保險承諾的投資收益即可。

巴菲特的核心優勢,也可以說是賺錢邏輯,就在於極其廉價的資金成本,這種廉價成本是造就巴菲特如今身家的關鍵之所在。

不知道大家注意沒有,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幾萬名員工中,投資部門卻只有寥寥數十人,其中絕大部分為年齡偏大、且為財會出身的女性,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基金經理。在這裡,我並不是歧視,我只是想說明巴菲特的後期投資風格-穩健。同樣的,目的還是為了跑贏承諾收益。為什麼投資蘋果?因為蘋果有3000多億的現金流,這麼多的現金流就代表著安全。

在這裡還可以講一件比較有意思的事情。

2007年,巴菲特和一家對沖基金的基金經理泰德·塞德斯打賭,看未來10年誰的投資收益高。巴菲特選擇買了標普指數基金,而塞德斯買了對沖基金。他們打賭的金額是100萬美元。結局當然是巴菲特大獲全勝。

為什麼會這樣?原因有兩點,一方面,對沖基金要收高額管理費,另一方面大部分基金經理的水平並不高,好的基金經理只是鳳毛麟角。而標普指數基金的基金經理只用跟蹤指數就好了。

對於巴菲特或者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投資而言,他們只需要做好以下兩件事:

第一,分享美國經濟持續增長帶來的股票增值。

第二,只要是好公司、有價值的公司,股價長期一定是上漲的。

不要迷信巴菲特

關於整件事,我給大家幾個建議:

第一,不要迷信巴菲特。巴菲特的賺錢方式是普通投資者無法模仿的,因為絕大多數人無法獲得像巴菲特一樣的極其廉價以及源源不斷的資金成本,所以你無法像巴菲特一樣賺錢,尤其是在A股這樣的投機市場。

第二,不要買所謂的巴菲特股東大會的名額,實際上這些機構也在借巴菲特做自己的營銷。

第三,不要買理財型保險。大家還記得我們前幾天的週報中做的一張圖嗎?我們國家前十大富豪中,有保險牌照的也不少。

不要迷信巴菲特

這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只有賣保險的發財,買保險發不了。還是那句話:保險不理財,理財不保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