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固收】國企和民企基本面都有什麼新變化?

本訂閱號中所涉及的證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證券固收研究團隊編寫,僅面向光大證券專業投資者客戶,用作新媒體形勢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觀點的溝通交流。非光大證券專業投資者客戶,請勿訂閱、接收或使用本訂閱號中的任何信息。本訂閱號難以設置訪問權限,若給您造成不便,敬請諒解。光大證券研究所不會因關注、收到或閱讀本訂閱號推送內容而視相關人員為光大證券的客戶。

【光大固收】国企和民企基本面都有什么新变化?

本文作者

張旭 / 危瑋肖

摘要

2018年是政策鬆緊交織的一年,上半年以來受金融嚴監管、政府債務嚴監管的影響,企業融資明顯收緊,不少前期融資激進的公司爆出風險事件。政策於2018年三季度開始有放鬆的跡象,7月23日國常會傳遞出積極的信號,打破融資僵局。2018年四季度以來政策暖風頻吹,民企紓困基金、信用風險緩釋工具創設等一系列促進民企融資的政策陸續推出,那麼企業再融資困難的困局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紓解了麼?

我們以上市公司作為樣本數據(剔除銀行、非銀金融行業),觀察在2018年各類政策交織的背景下,國企和民企的基本面都有什麼新變化。

1、營收增速放緩,民企ROE同比下滑

企業的營業收入方面,營收增速自2017年以來高位回落,上市國企和民企營收增速同比均放緩,而從季度環比來看,國企營收增速小幅上升,民企營收增速則繼續下滑。

我們觀察到國企自2016年末以來營業收入同比實現正增,主要受益於供給側改革的正面影響,而民企的營業收入同比實現較大幅度增長,增幅大於國企,2016Q1即實現了10%以上的增長率,2017年營收同比增長達到了30%以上,為2011年以來的最高值。

2016Q4至2017Q1,金融嚴監管的信號陸續釋放,民企的營收在2017Q1-Q3同比增長率卻未見明顯的下滑,2017Q4才有下滑的趨勢,至2018Q4民企營收同比增長13.2%,營收增速回落至2016Q1水平。而國企自2017年初以來營業收入同比不斷下滑,至2018Q1營收同比增長率連續降至10.0%,而2018Q2以來營收增速同比開始小幅上升,2018Q2同比增速11.6%,2018Q3同比增速12.1%,至2018Q4營收同比增速回升至12.4%。

【光大固收】国企和民企基本面都有什么新变化?

從ROE來看,國企ROE同比續增,民企ROE則同比下滑。國企負債率水平同比繼續小幅下滑,顯然ROE的增長並不依賴負債的上升;然而民企負債水平同比小幅上升,而ROE同比卻小幅下滑,民企被動融資抬升了負債率,因此負債的擴張並未改善民企的盈利狀況,這一跡象在2018年年報中延續。

【光大固收】国企和民企基本面都有什么新变化?

從盈利空間和期間費用率角度來看,國企期間費用率同比有所下滑,盈利空間明顯改善,而民企期間費用率同比上升,盈利空間進一步收窄。

國企自2016Q1以來期間費用率控制較好,有不斷下降的趨勢,相比於2017Q4,2018Q4銷售費用率和財務費用率有所下降;民企的期間費用率同比上升明顯,2018Q4民企的期間費用率為14.70%,同比上升了0.72個百分點,其中管理費用率同比上升0.46個百分點。

盈利空間(銷售毛利率-期間費用率)方面,受期間費用率下滑的影響,2018年末國企的盈利空間改善,而民企期間費用率同比上升,其2018年末盈利空間明顯收窄。

【光大固收】国企和民企基本面都有什么新变化?【光大固收】国企和民企基本面都有什么新变化?
【光大固收】国企和民企基本面都有什么新变化?

2、民企負債率高企,長期償債能力好轉

民企負債率達到2008年來最高水平,上行趨勢明顯,而國企資產負債率同比小幅下滑。國企的資產負債率在近十年來看呈現先上升後企穩的態勢,截至2018年末,國企資產負債率同比基本保持不變。國企的負債率當前處在第40百分位數,低於2008年以來的中位數水平。

民企的資產負債率波動較大,從2016年以來呈現上行趨勢。前期政策寬鬆條件下民企大量融資,通過負債的擴張實現營收的同比增長,然而此種模式在金融監管趨嚴的背景下無法複製,一個表現就是2017年末以來民企負債率的上升並未提高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率。

受融資狀況惡化的影響,負債率上升是被動再融資的體現,截至2018年末,民企的負債率處於近十年以來的高位。

【光大固收】国企和民企基本面都有什么新变化?

我們通過資產負債率、流動比例以及已獲利息倍數等指標分析國企和民企的長短期償債能力。國企和民企的流動比率近年來呈現分化態勢,國企流動比率上行趨勢明顯,而民企流動比率則趨勢下降,反映了民企短期償債能力有所惡化。

長期償債能力我們觀測已獲利息倍數這個指標。截至2018年末,國企和民企已獲利息倍數同比上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企和民企的長期償債能力有所提升。

【光大固收】国企和民企基本面都有什么新变化?【光大固收】国企和民企基本面都有什么新变化?

3、國企自由現金流回升,民企仍為負值

現金流方面,我們主要考察企業經營性淨現金流、投資性淨現金流、籌資性淨現金流。

國企經營性現金流近十年來穩步增長,同時投資支出較為穩定,平均自由現金流(經營現金流量淨額+投資現金流量淨額)在2012年至2016年期間穩步提升,2014年以來更是由負轉正。而2017年以來,國企經營性現金流小幅下降,同時投資支出增加,自由現金流掉頭回落。截至2018年末,國企自由現金流回正。

民企經營性現金流自2012年以來增長較快,但經營性現金流增長的幅度低於投資支出增長幅度,民企自由現金流波動下行,近十年來多為負值。從歷年年報數據來看民企投資支出逐年加大,投資性現金流持續流出,截至2018年末投資性現金流淨額處於近十年來的高點,經營性現金流同比有所增長,自由現金流同比好轉,但仍為負值。

【光大固收】国企和民企基本面都有什么新变化?
【光大固收】国企和民企基本面都有什么新变化?

從籌資性現金流來看,上市國企和民企的籌資性現金流淨額均處於近五年以來較低水平。上市國企和上市民企的籌資性現金流淨額同比均顯著下滑,當前國企籌資性現金流淨額同比下滑明顯,為近十年來最低點;上市民企當前籌資性現金流淨額水平不到2016、2017年同期的一半水平。

【光大固收】国企和民企基本面都有什么新变化?

綜合來看,國企自由現金流好轉,截至2018年末自由現金流回正。民企自由現金流雖有所好轉,但仍為負。積極的政策頻出,但並非所有民企都能受益,且政策的效果具有時滯,無法很快的體現到報表上。

4、小結

企業營業收入方面,上市國企和民企營收增速同比均放緩,從環比來看,國企營收增速小幅上升,民企營收增速則繼續下滑。

國企期間費用率同比有所下滑,盈利空間明顯改善,而民企期間費用率同比上升,盈利空間進一步收窄,國企的期間費用控制仍優於民企。國企銷售費用率和財務費用率同比有所下降,而民企的銷售費用率與財務費用率均同比上升。受期間費用率上升的影響,民企盈利空間進一步收窄。

從ROE來看,國企ROE同比續增,民企ROE則同比下滑。國企負債率水平小幅下滑,顯然ROE的增長並不依賴負債的上升;民企負債水平同比上升, ROE同比卻小幅下滑,說明民企負債水平的提升是被動再融資的體現,無法通過負債抬升來實現盈利能力的提升。

國企流動比率上行趨勢明顯,而民企流動比率則趨勢下降,反映了民企短期償債能力有所惡化。國企和民企已獲利息倍數同比均上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有所提升。

國企自由現金流好轉,截至2018年末自由現金流回正。民企自由現金流雖有所好轉,但仍為負。積極的政策頻出,但並非所有民企都能受益,且政策的效果具有時滯,無法很快的體現到報表上。

5、風險提示

政策傳遞的信號積極,但需要注意政策傳導的時滯,以及警惕政策效果不及預期;支持民企融資的政策頻出,但真正受益的仍集中於優質民企,如CRMW的創設集中在中高等級民企,低等級民企受益相對較小。

往期研報精選

►利率債(張旭)

抓住關鍵——對4月24日TMLF操作的點評

【光大固收|畫話】“債務置換”有四種寫法,你知道麼?

為何我們認為TMLF不會缺席?

上調準備金利率有助於疏通貨幣政策傳導

期待加快創設CRMW

建議在公募產品中使用側袋賬戶機制

隱性債務會不會被兜底?

圖解CBS:永續債不出表,央票不入表,商行不擴表,央行擴表不投放

詳述近期貨幣政策的疏導

為什麼選擇了TMLF?——關於調控框架的思考

不同的注資,不同的效果

我們化解隱性債務的思路剛剛被驗證

政府債務傳聞之辨析

►信用債(劉琛/曾章蓉/危瑋肖)

當前民企融資環境是否改善?

房地產和城投板塊存量美元債概況

中資企業境外發債政策與流程解析

2019年上半年鋼鐵行業信用展望

信用擴張初期,哪些行業值得關注

2019年信用風險防控要點

►可轉債(邵闖)

四券輪動——簡述轉債投資策略(Ⅰ)

光大證券·可轉債投資大會·圓桌論壇紀要

“金融底”後轉債歷史行情如何演繹

低價券的機會

從歷史週期看轉債市場流動性

【光大固收】国企和民企基本面都有什么新变化?

光大固收

EBS固收是由光大證券張旭團隊運營的公眾號~非常感謝您的關注~歡迎與我們交流觀點~

張旭(利率)13522568130

QQ: 2624530660

曾章蓉(信用) 186 0300 2640

劉琛(信用) 186 1670 7806

邵闖(轉債) 152 2189 2372

危瑋肖(信用) 188 1065 3183

本訂閱號是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簡稱“光大證券研究所”)固收研究團隊依法設立、獨立運營的官方唯一訂閱號。其他任何以光大證券研究所XX研究團隊名義註冊的、或含有“光大證券研究”、與光大證券研究所品牌名稱等相關信息的訂閱號均不是光大證券研究所固收研究團隊的官方訂閱號。

本訂閱號所刊載的信息均基於光大證券研究所已正式發佈的研究報告,僅供在新媒體形勢下研究信息、研究觀點的及時溝通交流,其中的資料、意見、預測等,均反映相關研究報告初次發佈當日光大證券研究所的判斷,可能需隨時進行調整,本訂閱號不承擔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義務。如需瞭解詳細的證券研究信息,請具體參見光大證券研究所發佈的完整報告。

在任何情況下,本訂閱號所載內容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任何投資者不應將本訂閱號所載內容作為投資決策依據,本公司也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訂閱號所載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

本訂閱號所載內容版權僅歸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機構和個人未經書面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複製、轉載、刊登、發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權行為給光大證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光大證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責任的權利。

長按識別,關注我們獲取最新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