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聯4》提醒我們票房下滑不是影城不行,而是內容太差!

復聯4即將上映,各大影迷與電影院期待已久的核彈級大片終於要在4月24號上映了。相信此次上映的零點預售場刷新了許多人的認知,消費者竟然願意付一場演唱會的價錢去看一部電影。

《復聯4》提醒我們票房下滑不是影城不行,而是內容太差!


而春節檔時各大媒體還在吐槽,電影票上漲了幾塊錢以後如何打擊票房,致使進入電影院觀影的人次下降了1000多萬。

現在看來,漲價抑制消費者購買電影票只是一個符合邏輯的謊言,經過多年的培養中國消費者對影片內容的要求已經提高了,而影片供給端從導演到演員都沒有跟上。因此,片方想用請幾個流量明星用一部爛片,然後通過營銷來圈票房無疑是白日做夢了

《復聯4》提醒我們票房下滑不是影城不行,而是內容太差!


從院線端來看國內的硬件設施已經達到國際一流水平,萬達院線、大地院線其服務與配套設施都相當優秀。尤其是萬達院線,從2014年引入IMAX院線以來,萬達每年都在加大投入提升用戶的觀影體驗,每個影城都部署了IMAX大屏。

按照國家頒佈的院線行業的發展規劃來看,2020年中國的電影屏幕將達到8萬塊(目前6萬左右),硬件設施依舊保持高速增長狀態,穩坐全球最大院線的頭把交椅。

電影行業的業內人士目前都覺得院線市場已經進入紅海,觀影人次的增長遠遠低於票房的增長。其實不然,中國擁有龐大的人口基數,8萬塊銀幕只能滿足全國人民的基本觀影需求。票房增速下滑的核心原因是內容供給的薄弱導致。

《復聯4》提醒我們票房下滑不是影城不行,而是內容太差!


比起優秀的影院行業,電影內容的供給需要補的課太多。我國目前電影行業與美國的好萊塢相差甚遠,春節期間火爆的流浪地球其技術與2009年上映的阿凡達還相差10年。也就是說在科幻片這個領域中國電影要追上阿凡達還需要努力10年,而要追上覆聯4怕是要有個20年咯。

電影內容的落後究其原因無非以下幾點:

一、電影投資人想賺快錢

從投資的角度考慮,電影行業有點像彩票抽獎,即便是一些小成本的電影依然有可能獲得數億甚至數十億的票房(喜劇片)。所以,投資流浪地球這類高成本製作的電影無疑會面臨著巨大的虧損風險,因為如果票房不佳投資方可能會血本無歸,而票房很多時候是無法準確預測的。

因此,前幾年電影市場上面充斥著大量的喜劇片,一直持續至今。終於,消費者開始覺醒了,喜劇片開始逐漸失寵開心麻花製作的《李茶的姑媽》、《人間喜劇》票房都撲街了。所以,當更多影片投資方開始摒棄賺暴力的心,沉下心來做內容時中國的電影才會有“好戲”可看。

二、明星工資過高壓縮製片成本

與香港地區的勞模明星相比,我們內地的明星是簡直不要太舒服。一個所謂了流量明星一部電影的薪酬成本可能佔到影片投資的50%,本來影片投資就不夠,這下倒好一半以上的費用都發工資了,最後交付的不是兩毛錢特效才怪呢。所以,國家出臺了限制明星片酬的政策:

演員、嘉賓總片酬不得超過製作成本的40%,主要演員片酬不得超過總片酬的70%;單個演員的單集片酬(含稅)不得超過100萬元,其總片酬(含稅)最高不得超過5000萬元。

可惜的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明星暗地裡開始簽訂陰陽合同,收兩份工資。所以,明星片酬過高的問題不解決,電影行業依舊很難供給出優質的內容。

裝修豪華高大上的電影裡面,放著兩毛錢特效的爛片,票房如何增長?想以爛片漲價在提升票房,讓消費者買單?想得美!中國有超過2億的中產階級,花錢進電影院觀影肯定毫無問題,如今觀影人次減少,票房下滑不是漲價幾塊錢以後消費者不看了,而是大家缺少一個買單的理由,缺少好的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