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作为一代明君,除长孙皇后外,还有一个后妃在青史留下美名

作为开创唐初基业的皇帝,李世民自然备受历史学家的关注,经常被各种影视作品搬上荧幕。但是,不管影视作品怎么戏说,都离不开“千古一帝,盛世明君”的评价。他在位期间精简机构,改革了三省六部制度,开创了贞观之治。能取得这样的成就,除了贤臣良将的辅佐之外,他的贤内助也起了重要的作用,除了长孙皇后外,另一个就是后妃徐贤妃,她们都在历史上留下了贤名。

唐太宗作为一代明君,除长孙皇后外,还有一个后妃在青史留下美名

长孙一家是北魏的宗室,孝文帝改革的时候,赐姓长孙。她有一个兄长长孙无忌,父亲长孙晟去世之后,兄妹二人就在舅舅高士廉家里生活,舅舅带他们极好。长孙皇后出身贵族,在舅舅家里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精通诗文,聪明贤惠。跟唐太宗一样很有气度,是母仪天下的典范。在当皇后时候,经常借古喻今,劝谏李世民,匡正他的失误。他最重要的贡献是防止外戚专权,哥哥长孙无忌一直追随李世民左右,更是玄武门之变的功臣,李世民对他甚为倚重。长孙皇后一直要求李世民降低哥哥的官职,以免出现霍氏和吕氏专权的局面,她不愧卫千古贤后的美名。

唐太宗作为一代明君,除长孙皇后外,还有一个后妃在青史留下美名

除了长孙皇后外,后宫中还有徐贤妃跟他们一样,在历史上留下了美名。徐贤妃名叫徐惠,自小聪慧,四岁就能熟读诗文,八岁就能写了首《拟小山篇》。有才华的人怎么盖也盖不住的,徐惠的才能很快流传开来,就连皇宫里的唐太宗都听说了她的才华,将她招为才人。徐惠入宫之后,手不释卷,才思更加敏捷,,落笔成文,因此李世民更加敬重她。

唐太宗作为一代明君,除长孙皇后外,还有一个后妃在青史留下美名

贞观末年也就是李世民晚年,经历了长孙皇后去世,大儿子李承乾侯君集叛乱,李世民备受打击,变得穷兵黩武劳民伤财了。他四处征战、到处修建宫殿。徐慧就借着机会劝谏道:“这些年东征辽东,西讨昆丘,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已经掏空百姓的余粮,已经出现了饿肚子的现象,所以,疆域扩大并不是长治久安的良策,百姓辛苦劳作却吃不饱是动乱的因素。”

唐太宗作为一代明君,除长孙皇后外,还有一个后妃在青史留下美名

接着她又劝谏道:“修建了玉华宫这些华丽的宫殿,容易让人丧失斗志沉迷其中。这些宫殿虽然没有多大的工程,但是材料的运输等也浪费了大量的民力,这是劳民和打搅百姓的事情,有德行的君王以百姓安居乐业为乐,没有德行的君王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百姓为乐。”

唐太宗作为一代明君,除长孙皇后外,还有一个后妃在青史留下美名

她说得有理有据,使李世民不得不采纳了她的劝谏,并且封赏了她。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去世,徐妃思念成疾,她不肯治病,在第二年就香消玉殒,追随李世民而去。因为她的贤德,被追封为贤妃,陪葬在李世民墓中。后世对他多有称赞,不干预朝政,又敢于劝谏皇帝,是贞观之治后期的功臣,又是一个长孙皇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