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曉嵐是“大胃王”,袁枚開網紅餐廳,“食色性也”的清朝才子們

紀曉嵐是“大胃王”,袁枚開網紅餐廳,“食色性也”的清朝才子們


滿清,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其享國267年間,因為文化上的高度管制,漢人學子們也鬱郁不得志了267年。統觀清朝的文脈傳承,儒家無一大儒,詩文無一巨匠,學問無一大家。這267年,可謂是文道衰落的267年。

紀曉嵐是“大胃王”,袁枚開網紅餐廳,“食色性也”的清朝才子們


這也是清朝文人不得風流的真實寫照。不能正經做學問,才子們就把眼光放到了其他領域。有名的紀曉嵐,寫了《閱微草堂筆記》,講起了鬼故事;吃貨袁枚,則是專心幹起了餐飲業,不僅開餐廳,還寫食評,一本《隨園食單》,堪稱清朝的《米其林指南》。今天,我們就講一講清朝才子們的“食色”故事。

紀曉嵐是個“大胃王”

紀曉嵐是“大胃王”,袁枚開網紅餐廳,“食色性也”的清朝才子們


大家對紀曉嵐的印象,大多是從《鐵齒銅牙紀曉嵐》一劇中得來。張國立扮演的紀曉嵐,才智過人,口才了得,每次都把和珅耍得團團轉。其實真實的紀曉嵐,說話結巴,每次都爭不過別人,而且長得還“醜惡短視”,遠不如張國立那麼相貌堂堂。

紀曉嵐是“大胃王”,袁枚開網紅餐廳,“食色性也”的清朝才子們


要說跟電視劇裡最像的,也只有抽菸鍋和胃口好兩條了。紀曉嵐胃口極好。昭槍在《嘯亭雜錄》中講到,“(公)本年已八十,日食肉數十斤,整天不啖一谷,真奇人也。”是說紀曉嵐都八十多了,一天還能吃十多斤肉;而且還挑食,不吃米麵主食,只吃肉。這說法有幾分真實不得而知,但這等好食量,放到現在,絕對能去網上開個大胃王吃播了。我國的密子君、韓國的奔馳哥,在紀曉嵐先生的食量下,只怕也是相形見絀。

紀曉嵐是“大胃王”,袁枚開網紅餐廳,“食色性也”的清朝才子們


不僅吃得多,紀曉嵐還很好色。採蘅之的《蟲鳴漫錄》說他能“日御數女”。孫靜庵的《棲霞閣野乘》更是講了一個精彩故事,說有一次紀曉嵐朝中當值,幾天沒回家,“兩睛暴赤,顴紅如火”,乾隆見到了,問他咋回事,紀曉嵐就老老實實講了,乾隆“遂命宮女二名伴宿”。紀曉嵐動輒談之,還美其名曰:“奉旨納妾”。

乾隆一朝,幾乎每年都有大饑荒,老百姓年年都在捱餓,自己卻挑食到只吃肉不吃米;聆聽聖人教誨幾十年,卻連自己的下半身都管不住。在小編看來,紀曉嵐雖是大才子,但也不值得學習呀。


“美食網紅”袁枚

紀曉嵐是“大胃王”,袁枚開網紅餐廳,“食色性也”的清朝才子們

袁枚的隨園


吃貨不可怕,就怕吃貨有文化。袁枚,恐怕是除了蘇軾以外,歷史上最有文化的吃貨了。人們欣賞東坡,是因為他“以食解悶”,他研究美食是因為被貶的苦悶,志向還是遠大的;袁枚不是,他是真正有志於美食,追求色香味俱全。為了搞美食,他在33歲就把官給辭了,辭官前花300兩買了個隨園(即《紅樓夢》裡大觀園的前身),在隨園開始了“美食網紅”的人生。

紀曉嵐是“大胃王”,袁枚開網紅餐廳,“食色性也”的清朝才子們


袁枚遍集天下名點,編成了美食聖經——《隨園食單》。其中記載菜餚、飯店、茶酒326種,堪稱18世紀的美食百科全書,清朝的《米其林指南》。

紀曉嵐是“大胃王”,袁枚開網紅餐廳,“食色性也”的清朝才子們


袁枚對美食極其認真。就比如司空見慣的茶葉蛋,袁枚在書中講,這煮茶葉蛋,需用“兩支線香”的時間才行,也就是4個小時左右。後人依法嘗試,果然煮了4個小時的茶葉蛋,最是好味。

袁枚不僅會吃,還思路靈活,懂得以此生財。他的隨園裡,時常會舉辦宴席,來往的都是些文人墨客,這些文人成了他的免費宣傳員,無形中大大增加了隨園的名氣,堪稱開“網紅餐廳”的鼻祖。有了咖位後,他的詩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負販,皆知貴重之”,甚至千里之外的高麗、琉球也有人重金求稿。給人寫個墓誌銘,隨手打賞就是千兩白銀。

紀曉嵐是“大胃王”,袁枚開網紅餐廳,“食色性也”的清朝才子們


真是應了孔夫子那句“食色性也,人之大欲存焉。”袁枚不僅愛吃,還好色。說出來有點羞人,袁枚不光好女色,還好男色,男女通吃......而且他不在乎世俗禮法,我行我素,六十多歲還娶妾,一輩子娶了十幾房。年老時還公開招收女弟子,開了女子教育之先河。這樣隨心所欲、驚世駭俗的活法,真是讓人眼界大開。

無論是“大胃王”紀曉嵐,還是“美食網紅”袁枚,表面上是讀了聖人書,不去經邦濟世,反而搞些末端雜學。但探究其內在,還是因為時代對讀書人的鉗制,文道衰落,使得其才華無法用在正途。是非曲折,不去細想。他倆的食色故事,簡寫一二,供讀者獵奇觀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