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三大寵臣:和珅、劉墉、紀曉嵐,不同爲人之道造就不同結局

愛新覺羅·弘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即清高宗,年號“乾隆”,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第四位皇帝。在位六十年,實際行使最高權力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實際執掌國家最高權力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最長壽的皇帝。 乾隆帝在位期間清朝達到康乾盛世以來的最高峰,在康熙、雍正兩朝基礎上,進一步完成多民族國家統一,社會經濟文化有了進一步發展;重視社會穩定,關心受災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錢糧,三免八省漕糧,減輕農民負擔;重視水利建設,起到保護農業生產的作用,使得清朝國庫日漸充實;武功繁盛,在平定邊疆地區叛亂方面做出巨大成績,維護國家統一併拓廣領土,完善對西藏的統治,統一新疆,正式將新疆納入中國版圖,清朝版圖達到最大化;漢學得到發展,民間藝術如京劇開始形成。

乾隆統治大清60多年間出了多位有名的大臣,唯獨以和珅、劉墉、紀曉嵐三位重臣為代表,,那麼他們三個的結局又怎樣呢?下面我給大家一一分解:

和珅

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太上皇乾隆駕崩,嘉慶帝令和珅總理喪事;正月十三,嘉慶帝宣佈和珅的二十條大罪,下旨抄家,抄得白銀八億兩。乾隆年間清廷每年的稅收,不過七千萬兩。和珅所匿藏的財產相等於當時清政府十五年收入。時人稱“和珅跌倒,嘉慶吃飽”。正月十八,廷議凌遲,不過,固倫和孝公主和劉墉等人建議,和珅雖然罪大惡極,但是畢竟擔任過先朝的大臣,應改賜和珅獄中自盡。最後賜和珅在自己家用白綾自殺。其長子豐紳殷德因娶乾隆帝第十女固倫和孝公主,得免連坐。為防止有人借和珅案進行報復,劉墉向嘉慶帝建言應避免案件擴大化,妥善做好善後事宜。結果,在處死和珅的第二天,嘉慶帝發佈上諭,申明和珅一案已經辦結,不大規模地牽連百官,以安朝臣之心。

劉墉

嘉慶四年(1799年)三月,劉墉被加封為太子少保,奉旨辦理文華殿大學士和珅植黨營私、擅權納賄一案。劉墉再次展現出不畏權勢的一面,查明和珅及其黨羽橫徵暴斂、搜刮民脂、貪汙自肥等罪行20條,奏報朝廷。嘉慶隨即處死和珅。嘉慶四年(1800年)底,劉墉上疏陳述漕政,對漕運中的漏洞體察至深,憂國憂民之情溢於言表, 嘉慶皇帝看後,深以為然。嘉慶六年(1801年),劉墉充任 會典館正總裁。嘉慶七年(1802年),皇帝駕幸熱河,命劉墉留京主持朝政。此時劉墉已八十有餘,卻輕健如故,雙眸炯然,寒光懾人。

嘉慶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805年1月),劉墉於北京驢市衚衕家中逝世,享年85歲。去世當天,他還曾到南書房值班,晚上開宴會招待客人,當晚去世。而據《嘯亭雜錄》記載,劉墉死時“鼻注下垂一寸有餘”,暗合佛語中善於解脫之意,可說是壽終正寢、功德圓滿。死後贈 太子太保,諡號文清,入祀賢良祠,諭祭葬。

乾隆三大寵臣:和珅、劉墉、紀曉嵐,不同為人之道造就不同結局

紀曉嵐

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正月初六,乾隆在乾清宮擺千叟宴,紀昀參加。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八十大壽,前往熱河避暑,紀昀伴駕。

乾隆五十六年(1792年),任《八旗通志》館總裁。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紀昀伴駕第六次南巡。

乾隆六十年(1795年), 紀昀夫人馬氏去世。

清嘉慶元年(1796年),任兵部尚書,移任左都御史。次年,又遷任吏部尚書。任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少保。

嘉慶八年(1803年),六月十五日紀昀八十壽辰。

嘉慶十年(1805年)二月十四日,酉時,82歲的紀昀病逝於京城。

三個人的處事風格不同,也導致了他們結局的不同,你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