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众多豁达的词中,你最喜欢哪一句?

写字那些事儿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东坡在经历了“乌台诗案”之后,被贬黄州只做了一个团练副使,这是一个虚职,意味着他政治抱负可能无法实现了。

在黄州,他想买田置地安顿下来,在自然山水中安放自己的灵魂。

这几句是他在黄州时期写下的《定风波》中的句子,其中“烟雨”不只指自然界的风风雨雨,也指人生的风风雨雨。“谁怕,一蓑衣烟雨任平生”,写出了诗人的旷达,读者读来也痛快淋漓。


好风读诗书也


苏轼是我国古代少有的文学天才,诗、文、书、画俱佳,词作以豪放奇雄著称,大气盘旋,是北宋词人中豪放派的代表。此问叫人为难,我首首都喜欢。最喜?《定风波》词。

《定风波》: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解析:不要去听雨点穿过树林,打在叶子上的声音,不如边走边吟唱诗词,慢慢地走吧。手拿竹杖,脚穿草鞋,比骑马还轻快,有啥可怕的。穿着一件蓑衣,任凭风吹雨打,我早就习惯了。

春风带来的阵阵寒气,吹得我酒也醒了,浑身上下微微感到有点冷,此时,山头的斜阳却已迎面照射过来了。我转头看了看刚才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对我来说这次出行既没有风雨也没有晴啊!

这是苏轼在黄州的某一天,与友人们从沙湖看田回来,途中遭遇到一场雨,由于事先叫人把雨具拿回去了,同行人个个觉得狼狈,只有苏轼不把它当回事,反而豪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词作。通过对自然风雨的态度,联系到自已一生风风雨雨、坎坎坷坷的人生,表现了苏轼对穷达命运不患得失,听其自然,顺天时,应地理,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胸襟与情怀。

时过近千年,此词仍不失现实意义,是我们如何面对人生的一面镜子。



蓝天夜月


小楼最喜欢的一句是:“此心安处是吾乡。”

这句词出自苏轼的《定风波》。

定风波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这首词背后还有一个故事,苏轼有一个好友王定国,受苏轼“乌台诗案”影响,被贬到岭南的蛮荒之地,当时,家中妻妾无人同行,唯有他的歌妓柔奴愿意跟他到岭南。几年后,王定国北归,与苏轼饮酒,让柔奴陪酒,苏轼问柔奴:“岭南地处偏僻,生活应该很艰难吧?”柔奴答道:“此心安处,即是吾乡。”苏轼大为赞赏,写下此词给她。

事实上,“此心安处是吾乡”典出白居易的《初出城留别》一诗,诗中云:“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不过,这句话从一个歌妓的口中说出来,展现了柔奴非同一般的见识和通达透彻的人生领悟。

“此心安处是吾乡”写的是柔奴,写的也是苏轼自己,苏轼一生几经沉浮,有受尽尊荣,也有受尽贬斥,但丛没有违背本心,所求的也就是心安之处,所以苏轼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能自我开解,以豁达的态度面对人生的得失。

人一生所求,求的就是安身立命,此心安处,即是吾乡。


谢小楼


苏轼诗词我都喜欢,随便写一首。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这首诗腔炙人口,以至于現在的西湖别称西子湖。真是空前绝后。

另一首。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写庐山的诗太多,可苏东坡这首诗却成干古绝唱。总之苏东坡的诗,词,每首都很惊艳。

朋友有時间可慢慢阅读观赏。

如水调歌头。

明月几時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干里共婵娟。

读,念奴娇。

大江东去,浪淘尽,干古风流人物…江山如画,一時多少豪杰!…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这些都是干古传诵的名篇,语义高妙,实乃古今绝唱。苏轼每一首诗词都令人称颂,我就写这些吧,其中有错误还请原谅。


平安2015838969440


问题:苏轼众多豁达的词中,你最喜欢哪一句?


前言

苏轼的词有很多警句令人难忘,如果要找最喜欢的一句,恐怕要犯选择恐惧症了。苏轼的豁达,更多的是在其经历了乌台诗案以后。老街随便列出几首,看看那一句最让人喜欢。

一、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这首词是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苏轼由杭州知州召为翰林学士承旨,将离杭州赴汴京时送给参寥的。

诗中表达了苏轼功成身退的愿望,并告诉好友,我一定不会像谢安那样,死了以后才回到家乡,不用您为我流泪,我一定健健康康的归隐湖山,咱们相约那时再见。可惜苏轼终于没有脱身,不久调往颍州、扬州、定州,后来又被贬到惠州、儋州(海南岛),被招回时,已经身心俱疲,死在了北上的路上。

前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就选这句吧: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二、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1080年(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终于从乌台诗案中死里逃生,谪贬黄州(今湖北黄冈)。劫后余生以后,虽然内心忿懑而痛苦 。但他却表现出一种超人的旷达,这首词作于黄州之贬的第2年,即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九月。

李白有诗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苏轼化用为: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三、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这也是苏轼在黄州的作品,词中用了庄周、宋玉、孟子的典故,结尾两句写出了人身处逆境却泰然处之、大气凛然的气概: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结束语

苏轼晚年从海南岛归来,1101年三月,苏轼经南昌、当涂、金陵,五月抵达真州(今江苏仪征),六月经润州拟到常州居住。在真州游金山龙游寺时写了一首六言诗《自题金山画像》 :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这年的秋天,苏轼在常州(今属江苏)逝世,享年六十五岁。老街一想起苏轼来,总忘不了这两句: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至于为什么,我也不清楚,这可能就是没有理由的喜欢吧。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好玩的国学回答的问题,有趣好玩又有技术含量!

苏东坡:唯有超然物外,人生才有大快乐!

如果要评选北宋最倒霉的文人,那应该就是苏东坡了。在北宋的波谲云诡的党争中,苏东坡像一个风箱里的老鼠,两边不讨好。他批评王安石的狂飙突进用人不当,王安石就把他贬出京城;王安石下台司马光上台,他又批评司马光尽废新法赶尽杀绝不地道,骂司马光是司马牛,司马光又把他给贬了。他的半生都在被贬谪的路上。日子过得很惨淡。

要是评选北宋最快乐的文人,那也应该是苏东坡了。苏东坡天生幽默乐观,他身上有着四川人的韧劲和乐观,没有什么困难能让他望而却步,即使在最黑暗的日子里,苏东坡照样能找到快乐,没事就喝喝酒、喝喝茶,写点灵魂深处的思索,和几个乡野村夫交个朋友,开一句自己能了上一天的玩笑,吃一顿东坡肉东坡鱼,日啖荔枝三百颗,苏东坡立马满血复活。这种自我调节的精神,叫做旷达。

苏东坡的狂放旷达的词很多,但好玩的国学认为,他的超然台上作,才是他一生旷达精神的集中体现,除了这首词,苏东坡还写过超然台记,深刻的表达了自己从偶像老子和庄子那里,学来的道家的价值观,从而让自己看透世事齐万物,看淡富贵齐哀乐。这种思想就是旷达。

我们来看这首词: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这是苏东坡在山东密州写下的一首词。大致意思如下:

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试着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内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满城处处春花明艳,迷迷蒙蒙的细雨飘散在城中,千家万户皆看不真切。

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要知道为什么这首词最能体现苏东坡的旷达精神,我们首先要知道超然的意思。所谓超然,其实就是超脱的意思。而超脱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能超脱于富贵荣华,不因为富贵而沾沾自喜,另一方面超脱于艰难困苦,不因为艰难困苦而意志消沉自暴自弃。如果从哲学上讲,超然还有超脱于现实世界的意思,跳出物的限制,用庄子的话来说,就是超然物外,逍遥于天地之间,人世间的一切的东西,都不能影响我的心境。


而超然一词,则来自于老子的一句话,叫做”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就是也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态度,也就是禅宗所说的放下执着寻求解脱的人生态度,用苏东坡自己的话说,就是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态度。

苏东坡在上片写美丽的春景,下片写自己的人生感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为摆脱思乡之苦,苏东坡借煮茶来作为对故国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隐含着词人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

最后一句点明了苏东坡的人生态度,就是”诗酒趁年华“!人生不要去管什么身前事,身后名,只要紧紧抓住今天,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就行了。过去已去,未来未来,那些已经不是我们能把握的,而我们唯一可以把握的,就是今天,就是今天的快乐!

这就是苏东坡的人生态度。这种人生态度,让苏东坡无论是进退取舍,都能游刃有余燕处超然!

苏东坡很喜欢超然台,第一,这是弟弟苏辙为他修建的土台而起的名字,很显然与苏东坡心有戚戚焉,第二,这也是苏东坡最崇尚的道家的思想。而在苏东坡一生的凄风冷雨中,正是道家的燕处超然齐物的思想,和禅宗的放下贪嗔痴,放下执着的思想,让苏东坡拥有了战胜困难的力量,拥有了在失意中寻找诗意在无趣中寻找有趣的力量。

所以,苏东坡写了这首词还不过瘾,又写了《超然台记》。在这篇文章中,苏东坡更加鲜明地阐述了自己的超然物外旷达的思想。

苏东坡说: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为求褔而辞祸者,以褔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褔。夫求祸而辞褔,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苏东坡说,人世间的任何事物,都能为我们带来快乐,因此,我们没有必要没有理由不快乐!

苏东坡说,人们的欲望是无穷的,但是能满足我们的欲望的东西是有限的,所以,这才是痛苦的根源。如果我们被物与欲望限制了,人生的快乐就少了,而如果我们能超然物外,我们就能得到人生的大快乐!这就是超然,这就是旷达,这就是对待人生的正确态度,这种超然物外的逍遥的旷达的精神,可以帮助我们,在得意的时候不得瑟,在失意的时候不失志!


好玩的国学


关于豁达,老朽最喜欢苏东坡的一首诗,并不是词。就是那首《初到黄州》,黄州是苏东坡在乌台诗案后第一次被贬的地方。按理说这时他要么是一种大难不死的庆幸,要么是前途灰暗的惆怅,可他偏偏是诙谐的自嘲。老朽一直觉得故意表现出来的洒脱豁达未必是真的豁达,但能够幽默自嘲的人,一定是豁达的。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苏轼是个吃货是古今公认的,他一直也颇以此自得,所以常常说自己这辈子都在为吃食忙活,老了老了事业到变得荒唐起来,被扔到黄州这种地方。可这里长江绕城,渔获鲜美,满山竹林,山笋清香,正是吃货的福地。历来贬官都是员外郎这种空衔,诗人许多也当过水曹郎这种官,那么我当团练副使也是合情合理的。只是惭愧啥事都不用做,还得浪费皇帝的退酒袋子(宋代制外小官无直俸,以酿酒的布袋充银抵俸禄)。

<strong>整篇诗全无一点被贬官员的惊恐、惆怅,连愤怒都没有。只是一派诙谐风趣的自嘲,还有几分吃货特有的口腹期待。估计皇帝看到这首诗得气得半死,谁见过被贬的人还能这么欢脱的?难怪苏轼被一贬再贬,因为苏轼第二次被贬到广东新丰又写了一首《十月初二日初到惠州》,这次他非常满意新丰的万户酒,之后又对荔枝赞不绝口,声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换成我是皇帝,不再贬他一次,实在难消心头之恨,于是苏轼又去了海南。垂老的苏东坡没有屈服,他创造了大排档神器——炭烤生蚝。并且给儿子写信叮嘱,千万不要把生蚝好吃这件事泄漏出去,免得朝廷里那帮不要脸的知道后争相求贬,和老夫抢这口吃的。吃货做到这份上,老朽只能拜服,人能豁达到这种地步,老朽自然引为偶像。估计最后连皇帝都对这个走到哪都能找到美食的吃货没辙了,只能把他放回来。

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不读苏东坡。


历史吐槽机


所谓苏轼豁达的诗词,我认为你所说的是苏轼的豪放词。苏轼的豪放词作,最有代表的是:《江城子•密州出猎》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两首,让我选择一首最爱的,那就是《念奴娇•赤壁怀古》了。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时,将词人的一腔慷慨激昂之情置放于壮观辽阔、汹涌澎湃的长江背景之下,激昂之情加上雄阔的景致,使全作风格显得更加豪迈高亢。苏轼以崭新的面貌更改了人们过去对词的认识和理解,从内容、语言、格调以及演唱方式、欣赏态度等诸多方面刷新了词这一艺术形式。苏轼豪放词已经不是简单的风格转换,它意味着词这种艺术的全方位的更新。




明月笼沙


苏轼的豁达则多带有一种落魄后的潇洒,面对种种挫折,苏轼都是潇洒豁达的面对,最能体现苏轼这种人生态度的就是《定风波》。

定风波

[宋]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和友人在路途中碰上下大雨,雨具都没有带,一行狼狈不堪,独有苏轼却不觉得,乐在其中 ,旷达潇洒。其中,“一蓑烟雨任平生”和“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两句,把苏轼的潇洒和众人的狼狈样对比的淋漓尽致。


张家公子名无忌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 ·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若说苏轼的词,我最喜欢的是这一首,或者说是之一,因为做为一代豪放派的宗师、领袖,他好的作品何止十首八首,能称得上千古绝唱的又何止一首两首?只能挑出来一首最最经典的来作答。

为什么喜欢?因为苏轼做为宋代的人,离三国的存在期也已经7—8百年了,但作者能通过一次游览三国古战场,在聊聊数语中,把持续五六十年的三国混战写的轻松、自在、潇洒、豪气,中间既写景,又抒情,大气和霸气并在,让人读来,仿佛也置身其中,感觉淋漓尽致,荡气回肠。读罢这首词,感觉不发表几句感言,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作者离开我们也有一千多年了,在其后又有几人能有如此之神功?倒是所有游览者又把赤壁古战场和苏轼结合在一起,重新成为了一道新的风景线。

在佩服三国古人的同时,更加上佩服苏轼的文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