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李白、苏轼、辛弃疾、陆游你最喜欢哪个?为什么?

董姝厦


哈喽,大家好,我是爱文史舞蹈,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

在这四位大文豪中,我个人更喜欢苏轼。众人都说苏轼的性格豁达,但我认为那是苏轼懂得饶恕,他饶恕一切不公,其实也就是在饶恕自己,尤其是他在逆境中的饶恕“也无风雨也无晴”,如同一颗定风丹一样,静身立己,竹杖芒鞋,逆行而上。苏轼用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安然、寻去自家本来面目的初心、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境地,也要心存浩然正气,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才能在逆境中不被打垮,笑着面的生活,活出不一样的人生。尤其是当下,社会发展如此迅速,各种压力也接踵而至,在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却让我们的精神生活越来越贫瘠。因此,苏轼的这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豁达,才是我们值得学习的,而不是为了种种得失让自己焦虑不安。喜欢苏轼的理由如下:

一、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安然

苏轼的魅力在于他能高居庙堂,也能远走江湖。他的为官政事,再不多说,但是他处于逆境中的修行,才是值得让人敬佩的!乌台诗案结案的时候,正好是正月过年的时候,在这样一个家人团聚的时刻,苏轼却面临的是被贬黄州。元丰三年正月,也就是1080年新年,在满城燃放鞭炮庆祝新的一年的时候,苏轼携带自己的长子,顶着严寒,黯然离去。

我认为苏轼的内心世界是特别强大的,尤其是在乌台诗案中被小人肉体折磨,前往被贬的路上又有士兵的押解,似乎从一个居庙堂之高的士大夫,一下子低沉到了峡谷里,一般人恐怕是受不了这种身份的剧烈变化的,因为当下打虎拍蝇,好多贪污者似乎都一夜白头。虽然说把苏轼和当下的贪官相比不合适,可是身份的变化,身体和心灵上的创伤,以及巨大的精神压力,又有谁能够安之若素呢?

可是苏轼就可以,他那瘦小的身体,似乎蕴含了巨大的能量。心态豁达、行为安然、意志强大、心胸宽广,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似乎很少有人能和他相提并论。苏轼刚到黄州,内心的孤独不言而喻,因为那文字狱,似乎很多人都会避开他。但他从来都懂得自我修炼,因为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他与普通老百姓成为了朋友,与和尚成为知己,这种心胸是何其广阔啊?苏轼念佛、采药、烹饪,似乎总是能够找到让自己心安的事情来做。既来之则安之,例如我们曾经学过的课文里面,佛印就是苏轼的好朋友,他们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影响;他也把底层百姓的身体健康放在心中,他采药尝药,而且后来还与他人合著医书,给百姓推广;而他对美食的追求,到现在都还有影响,什么东坡肉、东坡羹、东坡泡菜等等。

正是因为他懂得饶恕他人,才会放过自己,如果是个心怀怨恨的人,他还能这么安之若素吗?

二、寻去自家本来面目的初心

黄州结束后,苏轼奉旨北上回京。可是真的有这么顺畅吗?似乎那些取得文学成就的大文豪,都有或多或少的不如意,总是要给些苦难来磨练他们,才能够达到他们之所以取得成就的平衡。绍圣元年六月份,苏轼因三道命令,一下子变成了罪臣,他的官衔、两学士及相应的待遇,都没有了。我不明白,这是有多么大的深仇大恨,要把一个人贬到岭南去呢?

面对岭南贫瘠的困境之地,似乎也只有大和尚佛印给了他大力支持,在一封书信中,佛印写到:

“人生一世间,如白驹之过隙,三二十年功名富贵,转眼成空,何不一笔勾销,寻取自家本来面目。”

也许真的只有四大皆空的和尚才能如此通透吧,这书信,也给苏轼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苏轼总是在饶恕别人,让人心生怜惜,再强悍的汉子,也有脆弱的时刻啊?

那苏轼是怎么让自己的心灵得以休憩的呢?让那心灵创痕慢慢的复愈,似乎真的只有寻取自家本来面目的初心才能够做到。坚守自己的初心,既然出士是为了造福百姓,那就专门做造福百姓的事情,何必纠结于人生的沉浮呢?

在这里,苏轼吃到了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也许只有这样的强大内心,才能够做到一切皆成过眼云烟吧?!苏轼回归本心,原谅小人,饶恕自己,在饶恕他人中,让自己的内心世界不断强大,强大到看见的便是百姓的苦与乐,而不是蝇营狗苟。苏轼在岭南做的事情肯定是惠及老百姓的,因为岭南瘴气严重,常有疾病流行,可是当地人又不懂医疗,他只能亲自上阵了。

苏轼带头种药,托人带药,而且还当医生,给当地的百姓看病。苏轼在看病的同时,又加大力度搞宣传,加强培训力度,培养大夫,自此,岭南开始有了药材生意,也渐渐地涌现出了大夫。同时,他还写信给弟媳,劝说其捐赠宫廷赏赐给百姓做实事造桥。桥成的那一天,岭南的老百姓鸣炮庆祝,感谢苏轼。

其实,若不是苏轼学会了放下,让自己坚守本心,寻去自家本来面目,这么戏剧性的人生,我想,是个人都会坚持不了吧?!

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

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似乎他的坚强意志,让他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小人似乎在诠释着自己是如何把手中的权力玩弄的炉火纯青的,他们只管窝里横,却从来不关心外边的忧患,就这样,苏轼又一次被贬了,而且还是海南。

我们都知道,苏轼从来就没有忘记什么是圣人之言,读书,似乎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在海南开始传道授业解惑了,为黎族的孩子启蒙,而我们也知道,海南出现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进士。

可想而知,苏轼的强大,我们凡夫俗子只能做仰望。

苏轼穿着黎族同胞送来的斗笠、木屐、蓑衣,行走在祖国的最南边,听着巴塔巴塔的木屐声音,在烟雨中穿行,似乎走得很随意,竟然比骑马还要轻松,而这漫天风雨,似乎如同醉酒后滴在脸上的春雨,无所谓风雨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啊?好像小人的那些丑恶作态,还没有这样的泥泞小路让自己走得小心翼翼,那些拿着棍棒的人,似乎就像这风雨一样,可有可无,一点都不影响自己的出行。

这种境界,我想只有苏轼才能做到,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似乎那沧桑在他的内心早已刻满了皲裂,却用对生活的热爱,一如既往地蕴养,让他强烈地跳动。

苏轼的伟大,真的在于对他人的饶恕。当他的死对头被朝廷流放在南方,其儿子不辞千里,带着书信祈求苏轼不要为难他们时,苏轼用一句“交情无所增损也”就表明了他的立场,并且还给死对头送去了治疗瘴气的药方,这是显得多么难能可贵啊!

正因为苏轼尊敬生命,热爱生活,他才胸如沟壑,才能够如此豁达,轻易地做到对他人的饶恕,对自己的饶恕吧?!

以上便是爱文史舞蹈喜欢苏轼的理由,请喜欢的朋友多多支持,多多发言交流哦!


爱文史舞蹈


大家好,我是三平子7777,从小喜欢诗词,这四位都是我顶礼膜拜的师者,难分伯仲。非要加个“最”字,当属苏轼。

先说李白,浪漫主义诗人,大气狂放,气家万千,气蕴日月,人称“谪仙人”。

辛弃疾,爱国主义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一生徒有报国大志,终告无门。

陆游,也是一位满腔热血的爱国主义诗人,一生仕途坎坷,最令世人动容的就是他与前妻唐琬的凄美爱情。见《钗头凤》。

为什么最喜欢苏东坡呢?四川眉山人,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还轻轻松松搞定西湖淤泥,创造西湖美景!看看,全才呀!他在以上领域里创下的高峰,我等凡人一个都无法企及!相传子瞻是文曲星下凡,草木精华的化身。多高的赞誉都不为过。

苏东坡性格豁达,为人率真,广交友,好美食,喜品茗,亦爱游山玩水!为官浩然正气,对友重情重义,他自称“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大爱无疆,博爱深广,真乃性情中人!

2000年,法国《世界报》选出12位“千年英雄”,苏东坡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人!





三平子7777


题主把这四位大文豪拿出来做比较、让选择,还要问为什么,实在是心好毒啊!太难了!

李白,谪仙人,来自火星,不仅才华横溢,而且浪漫任性,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李白一生可以说穷困潦倒,一生都在为一官半职打拼,最终呢,因为政治选择错误,几乎被杀头。好在,结局还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所以,既仰慕其才华横溢,又对其任性使气不以为然。李白没什么家国情怀,是一个彻彻底底的诗人。

辛弃疾,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能文能武,多次带兵北伐,是不可多得的社稷之臣。其文,悲沉空旷,古风浓郁,凝结着厚重的家国情怀。“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使得人们不得不爱戴之。

陆游,也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一生为光复中原而奔走,而悲苦。“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让人们不得不心酸,不得不钦佩,不得不尊崇。

但我最喜欢的却是苏轼。如果说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文豪是谁?估计很多人会首推苏东坡。苏轼博学多才,善文,工诗词,书画俱佳。于词“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题材丰富,意境开阔,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樊篱,以诗为词,开创豪放清旷一派,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

苏轼一生宦海浮沉,与王安石结下不解之缘,但人家一生旷达豪放,既能“朝登天子堂”,也能”暮为田舍郎”,于事于理敢于仗义执言,为官一任又能修筑西湖苏堤,为政有业绩,为文空前绝后。可以说是,后人心目中最大的文豪吧?

苏东坡开宋词豪放派先河,最著名的应该是《念奴娇 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可谓气势宏远,纵论古今,曾经被多少人引为心声?但苏东坡先生,写婉约宋词,亦丝毫不差于柳永柳三变。柳永一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写尽了多少离人泪?然而,东坡居士一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却非少年情侣之愁,而是阅尽沧桑后更真实的人性感悟。

一家之言,欢迎讨论!


锄扬轩


本人从事传统文化研究。关于这个问题我谈谈自己个人观点,希望各位批评指正。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历数中国古代所有诗人才子,我最喜欢的两位就是李白和苏轼,在我身边很多人都喜欢将李白和苏轼做一个对比,这让小编很纠结,李白和苏轼各为唐宋巅峰时代的文坛霸主,同为豪放派最顶级高手,两人擅长的领域也不相同,有没有可比性呢?我准备从以下九个方面来说明。

一、早年都是天才,不世出的天才。王士祯说过汉魏之后二千年间诗人中能称为“仙才”的人,只有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而已。

李白十五岁时,已经有很多诗赋名篇问世,并得到同时代很多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名动天下。亦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喜欢剑术,喜任侠。

早年的苏轼文章同样名动天下,24岁那年,苏轼考中制科考试,也就是“三年京察”,进入第三等也就是宋朝最高的等级,成为百年间最为优秀的举子,要知道科举考试素来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可见苏轼是多么的了不起。

二、李白和苏轼的性格对比

李白豪放,嗜酒成性,超脱世俗,一生都不会刻意逢迎、不事权贵。同时他又有豪侠性格以及作为浪漫主义诗人所特有的非凡气质,即丰富的想象力和脱离实际的举动,放浪形骸。“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且放白鹿青崖间,需行即骑访名山”。

苏轼的性格率真开爱,孤高傲直,豁达洒脱,也是一生不会迎合权贵、奴颜婢膝。他始终坚持维护自己的人格,对外界强加于他的打击、压迫,苏轼都忍不住要在作品中发泄不满,其性格真是率真得可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

三、李白和苏轼对后世的影响

先说李白,李白的文学成就,在唐代当时就征服了朝野上下,赢得了崇高的声誉和地位,对文坛后世的影响尤其巨大,这主要表现在李白的个人的人格魅力和文学成就两个方面。他那“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非凡自信极大的影响了后世无数的文人,他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独立人格深深感染了后世士子。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那种人体人格意识受到正统思想压抑的文化传统中,李白狂放不羁的纯真的个性风采,无疑有着巨大的魅力。在诗歌的艺术成就方面,他那气挟风雷的诗作,使后世无数诗人为之倾倒。他那变幻莫测的想象,壮丽而优美的意象,清新明快的语言,豪放飘逸的风格,对后世诗人有巨大吸引力,苏轼、陆游等大诗人均受其影响。他是中国诗歌史上一位旷世奇才,他给中国诗歌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深远的,他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是不朽的。

再说苏轼,苏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人物。他博采众家思想之长,从而形成了他在人生态度上达到了超脱旷达的境界,在处世方式上做到“独善”与“兼济”的统一。他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对后世文人的人格追求和道德建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推崇苏轼:“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

四、同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同时在各自的领域独领风骚,凌跨百代

还是先说李白,李白的乐府、歌行和绝句的成就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风格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

再说苏轼,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从文学史的范围来说,苏轼的意义主要有两点:首先,苏轼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进退自如,宠辱不惊。由于苏轼把封建社会中士人的两种处世态度用同一种价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处变不惊,无往而不可。当然,这种范式更适用于士人遭受坎坷之时,它可以通向既坚持操守又全生养性的人生境界,这正是宋以后的历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其次,苏轼的审美态度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审美范式,他以宽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观,到处都能发现美的的存在。这种范式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两方面为后人开辟了新的世界。所以,苏轼受到后代文人的普遍热爱,实为历史的必然。

五、李白和苏轼的仕途都很坎坷

由于性格原因,两位文坛大家仕途都很坎坷,先说李白,再谈苏轼。李白历经曲折才经举荐入仕,从24岁开始四处游历,到被召进翰林院,李白经过了十多年,两次入翰林都没待太长时间。从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秋,李白负气出走翰林院。到天宝二年(743年)再入翰林院,李白整整10年没有进入长安。

苏轼,苏轼一生仕途艰辛:但他用自己的达观豁达之心面对人生坎坷,苏轼作为词人是非常伟大的,可是在做官方面就是很坎坷的。在官途上,苏轼被贬了四次。

六、怪才与全才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独步千古,各个领域的成就均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善用比喻夸张;词做水平也极高,从唐末五代《花间集》以来,所有的唐宋词选集、总集,在具体操作中,都不会忘记李白,至少也要在序跋题记中提上一句,其作为文学史上的第一位大词人,虽然只有很少几首著作权经常受到怀疑的词作,但却从来没有人对他表示过任何的不满或批评意见。如果评选天下第一词人,李白无疑将以全票当选“词王”。李白书法也是独树一帜,《上阳台帖》为李白传世唯一真迹;李白不仅文采斐然,其剑术亦是十分高明,他“十五好剑术”,“剑术自通达”,造诣非同一般,李白的诗,裴旻的剑术,张旭的草书合称唐代三绝,虽然“三绝”中没有李白的剑术,但其剑术之高却仅位于裴旻之下,居唐朝第二。可见,李白当之无愧是中国文坛的怪才、天才。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他的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于运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也是大书法家,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其善于画墨竹、怪石、枯木等。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坛的第一全才、天才。

七、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李白是中国的,同时也是世界的。李白的诗如同明月,垂辉千秋,照射四海,不仅在中国为家传户诵,而且得到日本人民历千年而不衰的喜爱。最近,人民美术出版社和日本美乃美出版社合作出版《诗人李白》画传,使由李白诗作开辟的这条古老的友好之渠,又添一段新流。

2000年《法国世界报》评选公元1000年至2000年千年英雄人物,全世界有凯撒大帝等12位千年英雄当选,苏东坡和李白是中国同时两位入选者。苏轼的作品在当时就驰名遐迩,在辽国、高丽、日本等地都广受欢迎。北宋末年,朝廷一度禁止苏轼作品的流传,但是禁愈严而传愈广。到了南宋党禁解弛,苏轼的集子又以多种版本广为流传,以后历代翻刻不绝。在后代文人的心目中,苏轼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巨匠,人们争相从苏轼的作品中汲取营养。在金国和南宋对峙的时代,苏轼在南北两方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苏诗不但影响有宋一代的诗歌,而且对明代的公安派诗人和清初的宋诗派诗人有重要的启迪。

八、婚姻生活

李白一生结过四次婚,或者说有过四段婚姻生活。从文献记载看,大致情形是这样的:李白的第一、四段婚姻是较为正式的,中间两段似乎只是同居;第一、四两段婚姻的对象都是有来历的妇人,她们的祖先都曾经做过宰相,而且都是权重一时的宰相,中间两段婚姻,前者只知其姓刘,后者只知道是一个山东女子,姓氏都没有留下来;李白第一、四段婚姻,不是常见的男婚女嫁形式,而都是“女婚男嫁”--李白做的是上门女婿,俗话所说的“倒插门”。以今天的眼光看,嫁给李白这样的男人做妻子,实在是女人的极大不幸。他以追求理想为借口,经年累月在外面结交朋友,游山玩水,饮酒作乐;家里有田地,他不管不顾,做甩手掌柜;不但如此,他还生性风流,到处寻欢作乐。李白一生,除了做成诗人,可以说是一事无成--没有成为有名的剑客,没有得道成仙,也没有做成他景仰的范蠡、鲁仲连那样的人物。李白的诗名万古流芳,美妙的诗篇给后人无限美的享受,但是,论养家糊口,论照顾妻子儿女,他实在是一个最不称职的丈夫和父亲。

苏轼一生共有三个伴侣:结发之妻王弗、继室王闰之、侍妾王朝云,苏轼与她们情真意笃。王弗生长子苏迈,王闰之生次子苏迨和三子苏过,朝云在黄州时生下四子苏遁,却不幸夭折。朝云在闰之病逝后,安居侍妾之位,陪着苏轼贬谪岭南,不幸病死于惠州。除了名正言顺的三个女人外,苏轼也有一段刻骨铭心的初恋,对象就是他的堂妹,是在祖父的葬礼上相见的,并有机会一同相处。两个人同姓,自然联姻无望,到后来,苏东坡晚年流放在外之时,听说堂妹逝世的消息,写信给儿子说“心如刀割”,在流放归来途径靖江之时,虽然正身染重病,还是挣扎着到堂妹和她丈夫的坟上致敬,第二天朋友去看他,发现他躺在床上,面向着里面墙壁正在抽搐着哭泣。和李白相比苏轼是一个合格的好丈夫、好父亲。

九、后世对苏轼和李白的评价

苏轼对李白的评价:“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

王士祯评价苏轼:汉魏以来,二千余年间,以诗名其家者众矣。顾所号为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苏子瞻三人而已。

一直想象着,苏轼早生三百年或者李白晚生三百年,两位仙才同台竞技,那将是怎样一种情形,可惜两人都是千年难得一见的罕见天才。苏轼可谓李白的知音。

总评:李白和苏东坡都是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伟大的人道主义者、百姓的朋友、大文豪、大书法家、大思想家、造酒试验家、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瑜伽修行者佛教徒、皇帝的秘书、酒仙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月夜徘徊者、诗人、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李白和苏东坡的全部……李白和苏轼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


玄门书社


个人的观点喜欢李白,李白被后人称为诗仙。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李白成功地在中塑造自我,强烈地表现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独特个性,因而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他喜欢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现自我,在诗中毫不掩饰、也不加节制地抒发感情,表现他的喜怒哀乐。对权豪势要,他“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醉后寄崔侍御》二首之一);看到劳动人民艰辛劳作时,他“心摧泪如雨”。当社稷倾覆、民生涂炭时,他“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南奔书怀》),那样慷慨激昂;与朋友开怀畅饮时,“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又是那样天真直率。总之,他的诗活脱脱地表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倜(俶)傥不群的形象。

  豪放是李白诗歌的主要特征。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际诸因素外,李白诗歌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体裁结构也是形成他豪放飘逸风格的重要原因。善于凭借想象,以主观现客观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重要特征。几乎篇篇有想象,甚至有的通篇运用多种多样的想象。现实事物、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梦中幻境,无不成为他想象的媒介。常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将现实与梦境、仙境,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交织一起,再现客观现实。他笔下的形象不是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内心主观世界的外化,艺术的真实。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之一是把拟人与比喻巧妙地结合起来,移情于物,将物比人。

  李白诗歌的另一个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点,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加以大胆的想象夸张。他的夸张不仅想象奇特,而且总是与具体事物相结合,夸张得那么自然,不露痕迹;那么大胆,又真实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强化感情的作用。有时他还把大胆的夸张与鲜明的对比结合起来,通过加大艺术反差,加强艺术效果。

  李白最擅长的体裁是七言歌行和绝句。李白的七言歌行又采用了大开大合、跳跃宕荡的结构。诗的开头常突兀如狂飙骤起,而诗的中间形象转换倏忽,往往省略过渡照应,似无迹可循,诗的结尾多在感情高潮处戛然而止。

  李白的五七言绝句,更多地代表了他的诗歌清新明丽的风格。如《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静夜思》等,妙在“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说诗晬语》上)。

  语言

李白诗歌的语言,有的清新如同口语,有的豪放,不拘声律,但都统一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之中。这和他自觉地追求自然美有关。他继承陈子昂的文学主张,以恢复诗骚传统为已任,曾说“梁陈以来,艳薄斯极,沈休文又尚以声律,将复古道,非我而谁欤?”(孟棨《本事诗·高逸》)他崇尚“清真”,讽刺“雕虫丧天真”的丑女效颦,邯郸学步。他的诗歌语言的自然美又是他认真学习民歌明白通俗的特点的结果,明白如话,通俗生动。

代表作品

《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望庐山瀑布》《侠客行》《春思》《子夜秋歌》等。

盛唐国力强盛,多数士人渴望建功立业。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功业自许,一生矢志不渝地追求实现“谈笑安黎元”、“终与安社稷”的理想。他以大鹏、天马、雄剑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上李邕》)。他希望能像姜尚辅佐明君,像诸葛亮兴复汉室。《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抒怀》《永王东巡歌》《行路难》(其二)都反映了他的这类思想。

  李白觉得凭借自己的才能,可以“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对于那些靠着门第荫封而享高官厚禄的权豪势要,他投以强烈的鄙视,表现出傲岸不屈的性格。他蔑视封建等级制度,不愿阿谀奉迎,也不屑于与俗沉浮。现实的黑暗使他理想幻灭,封建礼教等级制度的束缚使他窒息,他渴望个性的自由和解放,于是采取狂放不羁的生活态度来挣脱桎梏、争取自由。其表现方式或纵酒狂歌,寻仙学道,然而,酒既无法销愁,神仙更虚无飘渺,于是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把美好的大自然作为理想的寄托、自由的化身来歌颂。他笔下的峨嵋、华山、庐山、泰山、黄山等,巍峨雄奇,吐纳风云,汇泻川流;他笔下的奔腾黄河、滔滔长江,荡涤万物,席卷一切,表现了诗人桀傲不驯的性格和冲决羁绊的强烈愿望。

这是李白对社会的愤怒抗争,是他叛逆精神的重要体现。他反对玄宗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揭露将非其人,致使百姓士卒白白送死,由于玄宗的骄纵,宦官权势炙手可热……通过对政事纲的分析,并到幽燕的实地观察,李白以诗人的敏感,洞幽烛微,在当时诗人中他和杜甫最早揭示祸乱将作。“安史之乱”爆发,他的爱国热情因此升华,摆脱了用藏出处的矛盾。他的反抗性格和叛逆精神具有深刻的爱国内涵,并富于社会意义和时代特征。《古风》其三、十五、二十四、三十九等都对社会现实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有力的批判。

李白既有清高傲岸的一面,又有世俗的一面,他的理想和自由,只能到山林、仙境、醉乡中去寻求,所以在《将进酒》《江上吟》《襄阳歌》等诗中流露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逃避现实等思想,这在封建社会的文人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享受人生金山


我喜欢苏轼苏东坡,因为看到他的名字让我想起一道菜,呵呵。言归正传,苏轼诗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

其代表作就是《水调歌头》这首诗词我想很多人都不陌生吧,尤其是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尤其是读初中的时候每次上课迟到老师就会让我罚抄《水调歌头》五十遍,真的很酸爽,我估计应该不少人有这种经历吧?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当时苏轼在密州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苏轼一生,以崇高儒学、讲究实务为主。但他也“龆龀好道”,中年以后,又曾表示过“归依佛僧”,是经常处在儒释道的纠葛当中的。每当挫折失意之际,则老庄思想上升,借以帮助自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





道师聊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词人、诗人,是豪放词派的代表。

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一生创造2700首诗词,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

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汴梁七角八巷


李白。最励志的就是那句(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最美的那句(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最霸气的那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最狂的那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太多的经典。太多的遗憾。后被人们誉为“诗仙”。可惜不能与他会须一饮三百杯。比起来李白。我更喜欢叫它太白。



醉甍飛阁亭


最喜欢的是苏轼原因如下:李白,正如贺知章评价一样,谪仙。就是天上被贬谪到凡间的仙人,其诗才无人能比,不过,浪漫狂傲的个性也让人敬而远之,非但官场不能容,恐怕很多人也难以与之相处吧。辛弃疾,词中之龙,其祖父因崇拜西汉的名将霍去病,所以就给他取名叫“弃疾”。21岁就聚集了两千人,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几万人的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其词慷慨激昂,也是豪放派代表。不过,在官场期间,作风过于严厉,也因之被人诟病。陆游,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一生鼓吹北伐。韩侂胄出兵北伐,81岁的陆游闻讯,还欣喜若狂。后韩侂胄被诛杀,北伐宣告失败,并订下屈辱的“嘉定和议”,陆游为此忧愤成疾。爱国情感无人能比,不过书生意气也重。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可以说,苏东坡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才,更可贵的是,其无怨无悔,乐天知命的精神。无论贬到哪里,都能坦然面对,泰然接受,绝不效儿女之状,哭哭啼啼。而且,到了哪里,都能为当地的百姓谋取幸福。也就是说,为政一方,造福一方。这样的人,谁不喜欢呢?用林语堂的话说就是: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假道学的憎恨者,一个瑜伽术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心肠慈悲的法官,一个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谢华


我还是比较喜欢苏轼,概括起来:

人生起伏,阅历丰富

才华横溢,性格豪放

一、【人生起伏,阅历丰富】

苏轼的一生命运坎坷,宦海沉浮,不是被贬,就是在背贬的路上;

苏轼生前,曾对自已的一生作过总结: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詹州。

是苏轼当时一生的真实写照,下面是苏轼一生的轨迹履历表,你看下就知到他有多难,放在我们当今这个交通便利的年代,你也不一定有这么丰富的人生经历[赞]:

1037年生于眉州眉山,在现在的四川成都南。

1056年,虚岁21岁,进京赶考。既东京汴梁,今天的河南开封。1057年考中进士,到1069年王安石变法,十多年间主要在京城任职于史馆,当然实际上没干几年,因为期间他的母亲、妻子王弗、父亲先后去世,服丧守孝近6年。

1071年因上书反对变法,被革新派排挤出京城,外放任杭州通判。今江苏杭州。

1074年改任密州,现山东诸城。

1076年改任徐州,现江苏徐州。

1079年改任湖州,现浙江湖州。被外放十余年,本以为朝中之事与他瓜葛不大,没想到的是到湖州不到三个月,他遭遇了人生中的第一祸事,因当时李定等人故意曲解诗句,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将苏东坡下狱,既“乌台诗案”,这在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中,有详细记述。苏东坡坐牢103天,受尽折磨,曾经同关在一起的一名官员曾写诗到:遥怜北户吴兴守,诟辱通宵不忍闻。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好宋太祖赵匡胤年间就定下了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东坡才免掉一死。

1080年出狱,被贬黄州,现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相当于现在农村的民兵队副队长。职位相当低微,以至生计不能维持。于是他带领家人开垦于城东的一块坡地,“东坡居士”便是这时起的。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苏轼写出前、后《赤壁赋》,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风波》。

1084年改任汝州,今河南地界,但因路途遥远,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苏轼请求后改任常州,未到常州,宋神宗驾崩。王安石改革派被打压,司马光为相。

1085年主管登州,今山东蓬莱。之后被召回朝。但又因上书反对司马光全部废除新法。又遭排挤。

1089年再度自求外调杭州。

1091年又改任颍州,今安徽阜阳。

1092年改任扬州,今属江苏。

1093年改调定州,今河北定县。

1094年被贬惠州,今广东惠州。

1097年再贬到儋州,在今海南。千年前的海南,那是蛮荒之地,是朝廷流放严重的、死不改悔的罪臣的首选场地。到了儋州,真乃天高皇帝远,你造不了反,发点儿牢骚也没有人听得见。家破人亡的苏轼做好了死在海南的心理准备,正如诗中所道:'今到海南,首当作棺,次便作墓',“九死蛮荒吾不悔,兹游奇绝慰平生”。

1101年遇赦,北返,途中卒于常州,葬于汝州郏县,今河南郏县。享年65岁。

二、【才华横溢,性格豪放】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建树在是在文学、书法上,因为苏轼的诗词在文学史上有其很重要的地位。

诗如:《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和子由渑池旧》都是名篇,

词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文如:《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

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