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去過非洲,何以談格局!

2017年,第一次踏上非洲的土地前,我谷歌了下非洲的地圖。

有幾個國家的名字曾多次出現在新聞中,其中包括乍得東部的鄰國蘇丹,2011年宣佈獨立,現在南北分而治之。

有一幅著名的攝影圖片,畫面中一個瘦骨嶙峋、上半身裸露的小女孩,躬著身子將頭紮在地上,不遠處一隻禿鷹等候著女孩的死亡。

這幅作品正是由凱文·卡特攝於1993年的蘇丹。

没去过非洲,何以谈格局!

《飢餓的蘇丹》

凱文·卡特拍攝於1993年,蘇丹

回過頭來看這兩年,整體大環境並不宜人。但我始終認為,這兩年的經歷給了我瞭解另一個世界的窗口,拉低了我對環境的心理依賴度。

這些見識讓我更加相信:

如果你有意願去學習和思考,任何一個國家的生活體驗,都會成為我們成長中的養料。

在每個落腳鍛煉出的視野和格局,都會幫助我們在不同環境下管理自己的成長。

本文作者常娜,畢業於世界最古老商學院ESCP歐洲高等商學院。相信每個人的精進都是一部史記,要像創業CEO一樣,經營自己的成長。個人公眾號:“創客史記”(id:chuangkeshiji)。

精神資源

成長格局的基礎原料

五月的非洲還處在旱季,當我走下飛機,一股熱浪襲來。

乘車駛往公司營地,沿途近一個小時的“風景”和那幅作品《飢餓的蘇丹》有些相似:

没去过非洲,何以谈格局!

枯黃的亂草,不見一點鮮活的顏色,沿路泥土搭建的房屋,一層外牆圍著,卻能從外面看到院子裡。

看不到生機和希望。

没去过非洲,何以谈格局!

在一片枯黃的曠野飛馳一路,終於見到一點綠色,那是此行的生活營地。

後來得知,營地的綠化有專人維護,因氣溫高、乾旱,每天都要澆水。這才意識到眼前的綠色多麼來之不易。

從生態的角度,持續的炎熱高溫固然是植物生長的不利因素,但水源充足時,植物依然可以抵抗高溫酷暑。

在沙漠裡建造綠洲並非天方夜譚。問題是,是否有資金和技術開發地下水源和建設灌溉系統。

没去过非洲,何以谈格局!

曾參與聯合國千年計劃等項目的經濟學教授傑弗裡·薩克斯,走訪了很多非洲國家。

他發現極端的貧困使一國的發展無法籌集足夠的資金、人力、物力去改變現狀,剩餘不多的儲蓄只能維持基本生存,因而落入貧困的陷阱。

由此形成惡性循環,難以擺脫限制一國的發展的困境。

因自然環境惡劣、政府腐敗低效,使國家沒有能力建設基礎設施,導致生產低效,飢餓和疾病剝奪了處在貧困下國民的生存可能。

没去过非洲,何以谈格局!

沒有資源投資未來,使得一個國家和民族慢慢喪失了發展潛力和無限的可能性。

當地人只能活在當下,無力去構建長遠。

決定你走多遠的

是成長的格局

去非洲,就像比較神話學家約瑟夫·坎貝爾《千面英雄》裡英雄誕生的一路。

坎貝爾在研究宗教、神話和人類歷史後發現:

人的成長過程雖處在不同的時代、地域、文化,但成長都是蛻變為英雄的一路,英雄的冒險總是遵循一個共同的模式。

没去过非洲,何以谈格局!

學習和職場的“英雄思維”也指成長中的過程思維,需要經歷各種挑戰、問題、困難和誘惑,在打怪升級中實現自我價值。

雖然最後回到了物理上的起點,但過程中收穫的隱形財富會融入為我們成長中堅實的骨肉。

說到底,就是學著應對未知事物,長遠規劃自己的選擇。

每一次出發,無論是在另一所城市求學、開始新的職涯或出國遊歷,都會面臨起初的不安。

我們意識到自身的軟弱,在對抗命運過程中,學著戰勝過去的自己。

遊吟詩人萊昂納德·科恩在他的歌曲裡唱道:

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進來的地方。

最近,一位學弟拿到阿爾及利亞一家企業的管培生崗位,跟我諮詢到底這個工作機會是不是應該考慮?

他是一個懂得規劃自己的人,卻不夠自信,缺少對自己具備的掌控力的確信。

我回復他,每個工作崗位和經歷,都是一路走過來的財富。

因為環境不能完全造就人,環境只是某種程度上影響人,每個人最終的走向,都是自己心智的選擇。

著名的管理學大師史蒂芬·柯維曾被《時代週刊》譽為“人類潛能的導師”,他提出兩個圈:關注圈和影響圈

積極主動的人專注於“影響圈”,通過管理自身的心智和時間去擴大影響圈。

被動消極的人,習慣於停留在“關注圈”,過於投入在找他人和外在環境的弱點和問題,易抱怨外在因素,為自己的無為尋找託詞。

没去过非洲,何以谈格局!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史蒂芬·柯維

限於環境束縛的思維,會因環境的侷限而限制個人的選擇,這是由外部到內部反饋的機制。

相反,對環境的掌控力,是一種由內而外去分析環境,並結合自身的優勢創造性地擴大影響力。

只看到外部環境的侷限的人,也是生活中懶惰的思考者,他們順從環境給與的,而不去努力在這個有限的條件中,創造機會。

區分每個人成長的,正是每個人在應對環境的心智和如何有效提煉生活的能力。

格局

是建設性地管理成長資源

惠普公司前CEO卡莉·菲奧里納曾用到“distillation”總結成長,意思是“提煉、蒸餾”,她說生活就是一個提取精華的過程

卡莉在斯坦福大學求學的時候,選了一門課程,每週要閱讀一部關於中世紀哲學的著作。

平均一週她要讀1000頁的材料,在週末將1000頁提煉成2頁紙的內容。這個過程,是在探尋這些哲學著作最深入和本質的內容。

她後來在工作中意識到,將1000頁提煉到2頁紙的能力,對她發掘事物本質的能力可以延伸到方方面面。

没去过非洲,何以谈格局!

卡莉·菲奧莉娜在麻省理工學院演講

畢業後,卡莉就職一家公司,每天就是接電話、打字、整理文件,但卡莉從中看到了兩個好處:

首先,有了獨立的經濟來源,可以承擔房租的開銷。

其次,從這些文職日常工作中學到了東西,瞭解一個企業裡最基層的員工的需求,企業如何對待基層員工以及相應的會產生什麼影響。

她說:

世上並沒有壞的選擇,只要從中學到東西,有人簡單停止了選擇。任何人都能讓過去比未來更好,如果他們停止選擇的話。

我們從任何事情都能提煉出值得學習的東西,在提煉中去蕪存菁、探索真我、成熟心智。

維也納精神學家維多克·弗蘭克曾被關在奧斯維辛集中營,經歷了無數屈辱的對待和死亡威脅後,總結出如何用意志應對苦難:

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唯獨人性最後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一己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剝奪。

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的道路的自由,也就是用自己的心智去重新認識外部環境,用積極的心態減少限制因素對我們的消極影響。

同時,發掘一切可以被利用的資源。有一種能力,就是去學會分析環境,再讓自己駕馭環境。

寫在最後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裡說: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眾裡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王國維探尋著人生的三個境界,也是人在獲取智慧、走向成功需經歷的一段旅程。

開始的茫然,行進路上的艱辛,堅持過後悟到“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是一種過程的力量。

成長,受兩種力量作用:一個是自己的心智,一個是環境。

環境的力量雖然對最初塑造一個人有其影響力,但最終決定我們成為什麼樣人的,仍是自己的選擇。

在任何環境下,我們都有自由選擇心智和態度的能力。這樣的能力,讓我們能夠選擇和提煉生活中任何經歷。

這個能力別人不會剝奪,也剝奪不走,但我們自己,不應忘記並學會使用。

在“逆境順境中成長的人,

有什麼不同?

LinkedIn領英招聘新媒體運營實習生啦~~~

社交媒體達人、文字狂熱愛好者、腦洞如黑洞的蛇精病……通通到我們碗裡來!後臺回覆關鍵詞

“新媒體”獲取職位信息。

LinkedIn領英歡迎你的加入

本文作者常娜,畢業於世界最古老商學院ESCP歐洲高等商學院。相信每個人的精進都是一部史記,要像創業CEO一樣,經營自己的成長。個人公眾號“創客史記”(id:chuangkeshiji)。

文中圖片、封面圖片來自影視截圖和紐約時報,為非商業用途使用,如因版權等有疑問,請於本文刊發30日內聯繫LinkedIn。

LinkedIn歡迎各類廣告品牌合作,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獲取更多信息。

©2019 領英 保留所有權利

没去过非洲,何以谈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